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详解_第1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详解_第2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详解_第3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详解_第4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人教版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

(试题解析〃实考模拟〃复习指导〃课案附件)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为巨富,图5这一现象反映了()——必修2(考点所属教材范围,下同)人.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图5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题:(做题过程模拟与思路引领,下同)人.题目所涉地点确是在一定的范围。似有所关联,暂留。B.不需要计较该描述本身有没有问题,判断依据关键在于:它属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没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跟材料无必然关联。可以排除。。描述有问题。交通是利于经济发展,但“决定”就过了,可考虑排除。另外,即使不能判断该描述有无问题,相对A而言,区域位置已包含交通状况,也可考虑排除。口.城市规模如何,无论题中文字叙述还是地图,都无从显示。果断排除。备注:史地结合,综合素养考查;高于教材;正确项的描述相对模糊;需要细心,思维周密。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必修3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仁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解题:论史学价值,可信度最高的当数原始文物。史书既然是人为,必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更何况,题中还有宰相和皇帝参与。据此,A、B、D基本可以排除了。下策:当你做题时,不能对之前所述完全理解和进行判断,那就仔细对比各选项,这三个词,“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对于史学价值的表达而言,还是非常接近的,有可能一错俱错,一对俱对,既然是单选题,不防选另类描述的。备注:考查史学素养,史料鉴别能力;需要材料解读能力和一定的史学素养,难度不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必修2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题:A.既无教材依据,材料本身也未体现,排除的可能性极大。B.题中只有“饮”,没有涉及“食”,这是在悄然偷换概念。错误明显,果断排除。(专整粗心者)C材料如果直译,大概就是:南方人的喝茶习惯,在唐中期,对北方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明显,与改选项吻合度很高。自然留着了,自然,此时就可以肯定的把A排掉。D.该项涉及教材知识:唐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有知识依据就好办,排除。另一办法:假如你不知道这个史实,也没关系。单喝茶之风和茶叶经济,是不能代表地区经济全貌的,本身有以偏概全之误。备注:需要细心;部分关联教材。涉及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非必须有此知识才能解题)。教材:人教版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必修1人.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题:A.明朝后期,确存在宦官专权现象,结合此事实,加上题意,宦官是有参与决策的可能,而其参与,并不符合决策常规,可谓“异变”,留着。B.教材知识:明清时期,皇权不断加强。该项同基本史实有冲突,题目也未明确皇权的状况,初步排除。C.无体现,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初步排除。D教材知识:皇权至高无上且不断加强。该项同基本史实有冲突,题目也未明确宦官掌权状况,也可排除。最后,综合下来,选A。备注:正确项的描述相对抽象;教材史实与材料的结合较紧密。教材知识点:皇权至高无上;明清时期,皇权不断加强。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支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必修2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题:A.知识依据:洋务运动中的军工业为官办;材料也不足以体现为官办。排除。B.与题意吻合,留存。C.既没有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也没有将产品投放市场贩卖。至少不严谨,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是否走出困境这一结果。排除备注:教材史实与材料分析相结合。教材知识点:洋务运动及其军事工业的特点。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必修3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8.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题:A.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知识错误,果断排除。B.与题意吻合,留存。(畅销意味着买的人多,买是为“补脑”,“补脑”是为“精神日旺,思想日新”)C.与风俗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排除。D.咋一看,材料中是有一些跟“文明”有关的词句,但,只是富于渲染性的广告词,并不是实际产生的效果。排除。备注:重在对材料的分析。教材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据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教材:人教版解题:——必修1A.不符史实:1927年转移到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农村。果断排除。B.不符史实:大范围看,1927至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割据局面已经形成,从小处看,可以将此局面的形成定位于1931年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这跟“抗战胜利后”的时间差距还蛮大,果断排除。C.干扰性大。但若注意到“范围扩大”跟题目中的人数增加是不同概念的话,自然就基本可以排除。D.材料已体现出人数的增加,即力量有所加强,自然也意味着对手有可能削弱。再结合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国共继续对抗中,中共的力量是在不断增强,国民党在不断削弱。分析到此,大可放心的选D了。备注:教材知识与材料分析相结合;同24、27类似,正确项的描述相对模糊。教材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工作重心的转移;工农武装割据。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题()——必修3、2人.题目只显示了恢复高考后录取人数的增加,是否解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做定论。基本排除。B.还是紧扣材料来对照看,怎么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了呢?题目只有录取情况,至于人才应用情况怎样,是否都投入到生产劳动中,那可不一定。排除的几率比较大,也不妨留着,继续看后面选项。。题目中的时间往往都是有用意的,三个时间,代表着几个背景知识:文革后,恢复高考;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深化发展。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化,经济发展,必然对人才的需求更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到此,不难判断,该项没毛病,前面有疑惑的B项可以放心排除了。D.2001年,义务教育还未真正普及;我们当前也正在努力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从何谈起?错。备注:教材知识与材料分析相结合;背景知识的应用。教材知识点: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史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必修1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口.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解题:教材依据: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材料解读:僭主,无论其出生、能力如何,因属非法上位,是不得认可的,最终会受惩罚。在此基础上,答案就已经很明朗。即使,忘记了教材知识,但若仔细对照选项和材料,仍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该题给予我们两个机会去作正确的选择:基础知识扎实;较强的阅读理解力和思考力。教材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必修3、2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题:题目关键信息:教堂扩建是由政府主持,还需顾及民意。那么,教会权威提升就无从说起,C项明显不对。B和D,涉及两个史实,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前者最早也是14世纪后才开始,后者始于16世纪,不符合事实,当然错了。教材:人教版如何理解正确项A呢?首先,把概念类化一下,题中的“众多市民”包括选项中的“工商业阶层”,这时候,基本有谱了。如果再深入考虑将更有把握:13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已接近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阶层得以壮大,其社会影响力自然会有所提高,从而出现题目中的状况。教材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间。1800年,关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必修1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解题:A.干扰性很强,需要考虑周全。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归于总统,题目只是描述了总统行使权力的过程,说“加强”就不太恰当;再者,内阁只是总统的一个咨询、顾问、磋商机构,总统免除内阁成员职权,属政府常态事务,没有涉及权力的迁移,自然也说不上“加强”。可考虑排除。B.总统要求内阁成员“辞职”,不过是罢职的一种方式,无论成员是否愿意,结果都不可改变。可见,总统和内阁权限是明朗的。可考虑排除。C.行政任免权是宪法赋予美国总统的职权,该项没问题,保留。D.按一般的逻辑看,材料并没有说明皮克林所属党派,就有可能也是联邦党,仅此疑惑,基本就不可选。附:教材中关于美国内阁的介绍是没有的。做和更好的理解该题,却是需要这方面知识。下面的扩展内容摘自度娘,谨供参考。“美国内阁只是总统的一个咨询、顾问、磋商的机构,跟英国的内阁本质上大不相同。”“美国总统与内阁成员之间是个人关系,甚至是一种雇佣关系,内阁成员不可能否决总统的某项政策“美国内阁成员则不能是议员,也不对议会负责,国会也没有倒阁权。”“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即内阁首脑,就是内阁由总统提名任命,要听总统的。”教材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和总统的职责。扩展知识:美国内阁和总统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必修3?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口.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晌解题:类于25题,也是考查史学素养和史料鉴别能力。A.“准确记述”同题目意思明显冲突。错,排除。(同材料冲突)B.回忆录的主观性是很强的,“可信度”不高。可考虑排除。(史料鉴别的原理性错误)C.相反,时间越久远,离真相越远。排除。(史料鉴别的原理性错误)口.题目中“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正好与该选项吻合。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必修2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教材:人教版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差异(无难度,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即可)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需要增加部分教材知识,如划线处)雍正年间,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收入。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特点(有一定难度。能将材料信息与关联背景知识有机结合(划线处);阅读概括能力要求较高)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难度较大。需要以教材知识为支撑,并能灵活的迁移应用 五计划相关知识。)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1钟表的演变古代日器被成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准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子制造出原子钟,精准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材料解读:按从古到今的顺序,列出了各阶段钟表的演变历程,在此过程中,到底“变”在哪里?包括:制作材料、普及程度、精准度的提高、功能的加强。知道这些,可以在答题时更有针对性。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一般总包含答题需要的信息。仔细观察,这些时间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某历史阶段,代表某阶段的重大事件。钟表演变属于科技范畴,往这个方面想的话,会发现,这一系列时间包含了自然科学兴起和三次科技革命。至此,不难看出,材料显示的主题必然是科技发展与钟表演变的关系。好,多说无益,因无原答案,下面所提供的,谨供参考。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演变古代科技落后,多利用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准瑰度提高,但因造价高而未能普及。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展开,逐渐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精准度大大提高,尤其进入21世纪初,其功能大为增强,出现多功能的智第5页共7页教材:人教版能手表。可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普及,也使其精确度更高,功能更强。经验积累:返观答案,多出自材料。其实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把时间转化为相关史实;二是对原文做一定的归纳概括。另供参考:下列来源——“百度文库”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街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结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分)(难度不大,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概括表达;结合背景知识,如划线处)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变法形势的推动(原答案无该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困难(难度不大,材料显示得很明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遭到反对。启示(有一定难度,不过,如果熟悉关于改革的一些原理性知识,也不是问题)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