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_第1页
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_第2页
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_第3页
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_第4页
公共基础精选重点习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20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C)。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14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10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物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1.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30.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出现B.个体劳动的盛行C.金属工具的使用D.生产力的发展2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8.认为物质是所谓“终极的宇宙之砖”的观点是()。A.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17.财政部就国家财政收支实施的监督是()。A.职能监督B.主管监督C.专门监督D.一般监督14.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人们往往将法律称为“国法”。因为它()。A.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具有普遍约束力C.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函在文种上属于(),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A.规范性文件;通用文件B.商洽性文件;通用公文C.陈述呈请性文件;专用文件D.领导性指导文件;专用公文11.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9.古代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C.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D.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1.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和阶级斗争7.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A.自公布之日起生效B.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D.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29.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A.法的遵守B.法的适用C.法的解释D.法的宣传30.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A.国有企业职工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C.国有、集体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的一种观点。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2.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中有()A.经济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规2.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A.一般法和特殊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国际法和国内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13.在我国的执法机关中包括有()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0.()是一种绝对权利。A.财产权B.债权C.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D.继承权21.()是一种相对权利。A.身份权B.债权C.肖像权D.名誉权23.特殊义务包括有()A.债务B.不得损害他人健康C.维护公共秩序D.遵守纪律5.法系是按照()划分的。A.法律的历史传统B.法律的阶级本质C.法律的某种传统或者共性D.法律调整的对象E.法律的表达方式14.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有()[其他的是规范作用]A.指引作用B.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C.强制起用D.预测作用E.执行社会公共事务12.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作用。A.指引和教育B.评价和预测C.统计D.强制E.借鉴16.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主要在子()不同。A.形成过程B.表现形式C.要求内容D.社会目的E.实施保障19.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A.法律整理B.法律汇编C.法律制定D.法律修改E.法律编纂2O.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可以划分的方式有()A.执法B.司法C.守法D.立法E.法律监督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14.法的主要内容是()。A.国家意志B.国家强制力C.权利与义务D.社会关系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现实状况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D.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9.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体现在()。A.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机关都处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B.党管干部C.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党代行国家机关的某些职能18.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执行程序22.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A.命令B.通知C.通告D.决定23.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这种特殊性表现在()。A.采用白话文形式B.具有真实性、合法性C.具有规范性、相对确定性D.用议论、说明、叙述多种方式表达17.防止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F15.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F3.国家的实质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机关。F20.我国行政体系的外部监督,是“自律”或“本体”监督。F21.公文具有的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权威还是凭证?7.《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B)。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结论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机械论观点11.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配置资源功能B.激励功能C.调节功能D.评估功能14.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的手段。A.强制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引导性调整D.制约性调整15.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A.相互渗透B.相辅相成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16.法律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A.自己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一般人的行为D.人们相互间的行为17.我国行政诉讼的标的是()。A.抽象行政行为B.具体行政行为C.行政立法行为D.行政处理决定22.当前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是()。A.人大及其常委会B.人大常委会、政协C.政协、审计机关D.人大常委会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3.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A.所有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B.广大劳动人民和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先进阶级、集团和个人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D.体力劳动者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D.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质量互变规律]8.个体生产经营的收人,按其性质来说是()。A.按劳分配收入B.劳动所得C.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D.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4.只要存在同等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T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突破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开拓新的局面F9.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治灵魂。T10.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F[价格是由价值所决定]14.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F[是必要的强制方法]15.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触犯刑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F17.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T20.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是通过授予有关职能部门在某一方面的综合协调权,就该事项对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F2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其本质上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受人民委托行使行政权力。F[行政机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辩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1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辩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19、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认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29、概念、判断、推理是()。认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39、或然率是指()。辩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41、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历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4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物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1、国家的消亡是指()。历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D、所有国家的消亡110、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辩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11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认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历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状况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64、爆发式飞跃是()。辩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旧要素的逐渐积累D、质变与量变的相互转化69、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认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70、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辩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74、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历A、客观世界B、主观思维C、个人的活动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8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物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86、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辩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94、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绪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104、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历A、绿色植物B、人类C、动物D、微生物11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认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认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115、现实性范畴是指()。辩A、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C、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D、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126、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辩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2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历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128、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历A、生产力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4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形式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139、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认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136、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绪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13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辩A、必然联系B、偶然联系C、因果联系D、非因果联系127、质和量的关系是()辩A、内在根据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121、量变的复杂性是指()。辩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117、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绪A、瞿秋白B、鲁迅C、周恩来D、李大钊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认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

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认

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

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

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

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

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

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辩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E、形式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不平衡

12、当代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表现有()。历

A、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C、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加速度的趋势

D、科技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E、科技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1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绪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直观性

D、肤浅性

E、不彻底性

17、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生态资源()。历

A、指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

B、指森林、草原、动植物以及菌类和上壤

C、它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

D、可以根据人类意志,有计划的繁殖扩大

E、可以长久使用

19、社会进步()。历

A、其基本趋势通过新旧社会的更替来表现

B、其最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表现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

D、其最高标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E、是指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2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历

A、指的是生物圈

B、指的是劳动资料

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

28、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辩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32、下列著作属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的有()。绪

A、《实践论》

B、《矛盾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E、《反对本本主义》

37、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分别是()。绪

A、中国哲学

B、希腊哲学

C、埃及哲学

D、印度哲学

E、阿拉伯哲学

5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辩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51、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历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C、它能被群众所掌握

D、它有相对独立性

E、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的制约

55、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历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B、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C、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D、是阶级社会特有的规律

E、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56、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是()。辩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直接联系

E、主要联系

7.《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64、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

A、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从微生物直到人类本身都是物质的存在

D、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

E、精神、意识是非物质的,但它根源也归于物质

71、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历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量变的动力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E、它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72、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历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C、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73、教条主义()。认

A、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B、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C、重视感性经验,重视实践

D、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

E、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80、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表现在()。物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者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受统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支配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劳动

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相互代替

E、自然规律总是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84、唯心主义认识论()。认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85、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共同性,其表现有()。历

A、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

B、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体系、上层建筑大致相同

C、社会形态发生依次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都只能从经济中去寻找

D、都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道路、形式相同

88、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认

A、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

B、真理超出一定的范围就转化为谬误

C、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D、相对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E、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91、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有()。历[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化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狱

C、语言学

D、法院

E、哲学

不可知论代表人物:康德、休谟

96、理性认识是()。认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98、意识是()。物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

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辨证联系的含义是()①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②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④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3、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就说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③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④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④联系和发展的规律12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①整体性②区别性③最优化④合理化16、唯物辨证法认为,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2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①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③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25、“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31、“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3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①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④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39、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是()①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②从实践到感性再到实践③从同一到斗争再到同一④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50、爆发式飞跃是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52、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①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②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③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④事物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54、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的不平衡性55、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主要依据是①事物的度②事物的内在规定性③事物量的规定性④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57、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①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②质是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的③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④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61、“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必然引起质变]64、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就会导致()①庸俗进化论②诡辩论③激变论④均衡论6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①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③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④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70、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①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②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③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④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5:下列说法中包含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

A:真理和谬论相比较而存在

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E:沸沸扬扬,莫若去薪4:古语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福相因”这两句话住处祸与福这一对矛盾的双方是:

A:相互排斥的

B:相互包含的

C:相互依存的

D:相互转换的

E:相互贯通的两句话不明白为什么体现与没体现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新人。答案是没有体现,可是我觉得。。如果这个条件成立。。可能这个人会做出什么大事

业来。不是就发达了。。。达到质变的道理了么?

2:水滴石穿,绳锯断木,这句话体现了这个道理。。可是我怎么觉得它没体现呢,水滴到石头上,最后打穿了,石

头还是石头啊。。水还是水啊。那个事物发生了质变的过程呢?80、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发展的表现形式上看()①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③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是一个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产生的过程95、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①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③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6、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内容上看是()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②螺旋式或波浪式曲折前进③无休止的量变过程④直线前进的过程98、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①唯物主义决定论②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③形而上学的非决定论④相对主义诡辩论106、“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①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②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③唯心主义非决定论④唯物主义决定论100、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①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②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③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④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0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①铁杆磨针②以砖磨镜③心想事成④水中捞月104、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①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②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③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10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①表现事物本质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假象②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③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的是假象④表露于外部的是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是假象108、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①在某一现象之前出现的现象②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③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④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109、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中()①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②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③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④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内容117、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①异因同果②同因异果③多因一果④一因多果119、“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这是()①唯心主义的观点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③不可知论的观点④诡辩论的观点120、本质是指()①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②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④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121、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形式是指()①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②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③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④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质和量的关系是: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10.本质是指A.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这是由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128、现实性是指()①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②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③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④可能性的总4、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②离开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③先有事物的联系,后有事物的运动④运动之后才发生各种联系⑤联系是运动的担当者5、辨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①世界是物资的,还是精神的②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③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④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还是没有同一性8、“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①机械唯物论的观点②辨证唯物论的观点③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④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⑤否定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观点17、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一般有()()()()()①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②矛盾双方的调和③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④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⑤矛盾双方达到融合20、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①普遍性②特殊性③斗争性④稳定性⑤同一性30、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②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③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2、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①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②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③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④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⑤矛盾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40、形而上学割裂量变和质变关系表现为()()()()()①激变论②平衡论③相对论④外因论⑤庸俗进化论45、在认识上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①折衷主义②改良主义③庸俗进化论④相对主义⑤激变论42、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①多样性的②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③不稳定的、易变的④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⑤事物本身所固有的54、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下列属于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①劳动生产率②生产方式③领导体制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⑤技术水平60、认识事物量的意义在于()()()()()①能促进事物的数量不断增加②能促使事物的数量不断减少③能促进事物由量变向质变转化④能促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⑤能对实践进行准确、具体的指导64、辩证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表现在()()()()()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②新事物把旧事物包容在内③新事物和旧事物合而为一④新事物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⑤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是克服,不是抛弃]66、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种观点是()()()()()①折衷主义观点②辩证法观点③形而上学观点④相对主义观点⑤一分为二的观点70、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次否定是()()()()()①从肯定到肯定②从肯定到否定③从否定到否定④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⑤从肯定到否定之否定83、扬弃是指()()()()()①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保留②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③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否定④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⑤保留旧事物中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特征85、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①前者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后者主张否定是外力的否定②前者主张否定是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后者主张否定是“否定一切”③前者主张否定是对旧质的肯定,后者主张否定就是对旧质的完全抛弃④前者主张否定是同旧事物“一刀两断”,后者主张否定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种继承⑤前者主张否定和肯定相互渗透,后者主张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89、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表现为()()()()()①相互依赖,密不可分②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③有的形式不一定有内容④有的内容不一定需要形式⑤内容和形式的区别是绝对的9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①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②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③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④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⑤本质是共性,现象是个性98、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与因果联系的关系是()()()()()①有因果联系是必然的,无因果联系是偶然的②已知因果联系是必然的,未知因果联系是偶然的③必然性有因果联系,偶然性也有因果联系④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原因,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次要原因⑤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因果联系,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没有因果联系101、下列哪些说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①日出于东落于西②水往低处流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⑤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10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②同因同果,异因异果③一果多因,同果异因④同果同因,异果异因⑤多因多果,复合因果109、“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①把必然性绝对化②把偶然性绝对化③抹杀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界限④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⑤唯意志论的表现2.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C)。

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2.25.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D)。

A.原初物质

B.某种实物

C.原子

D.某种精神

2.29.规律是指(A)。

A.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B.现象之间的关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

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

3.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D)。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3.1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2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C)。

A.思维中的前后一致

B.事物之间的共同点

C.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

3.30.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3.3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3.3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辩证统一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41.事物的度是指(A)。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

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程度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D.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

3.51.辩证的否定是(C)。

A.质和量的统一

B.直线性和曲线性的统

C.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D.周期性和回复性的统一

3.53.“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个观点(D)。

A.肯定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B.肯定了因果规律的客观存在

C.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

D.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3.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这种观点属于(A)。

A.机械决定论

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决定沦

3.60.唯物辩证法认为(C)。

A.现存的东西必定都是现实的

B.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C.现实是指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D.现实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

4.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C)。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4.18.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B)。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

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4.25.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A)。

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4.2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C.实事求是

5.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观点属于(C)。C.历史唯物主义

5.6.社会存在是指(D)。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5.1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C)。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

C.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6.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D)。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5.生产资料包括(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商品和劳动产品

6.10.决定国家性质的是(B)。

A.生产力发展程度

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意志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6.17.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分为(B)。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C.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D.群体意识与社会心理

6.2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实践标志

D.生产关系的性质

7.9.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个(A)。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社会意识范畴

7.1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B)。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8.1.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社会基本矛盾

B.社会文明的发展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

8.8.资产阶级思想家考察人的方法最大的缺陷是(B)。

A.从个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人的自由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8.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追求幸福的属性

8.11.“人是生而自由的”,是(D)。D.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观点

8.14.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的(D)。

A.天赋

B.家庭状况

C.个人意志

D.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将能创造出一些新的物质。这说明()。

A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B意识虽不能决定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C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

D人们改造自然必须以原有的自然物和它的属性为基础31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纳米科技。它通过操纵原子和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这说明()。

A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B认识决定于实践

C人的能动性发挥越充分,对规律的认识越正确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25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静止D规律性

2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以德治国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人民当家做主

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直线上升过程B曲折前进过程C循环往复过程D量变质变过程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B党内团结C党的纪律D党的先进性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

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5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全国不断进行“扫黄打非”工作,与此同时还广泛开展文化、文艺、科学技术下乡活动。我国之所以搞这些活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错误思想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

)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1.十六大报告指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稳定压倒一切

C.以改革促进发展

D.以发展保障稳定39.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A.稳定B.改革C.发展D.引资40.精神文明要贯彻()方针A.重在建设的方针B.重在普及的方针C.重在提高的方针D.重在批判的方针44.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A.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B.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职业道德C.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社会公德D.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职业道德46.在我国,有()个非领导职务序列。A.13B.10C.8D.750.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A.业务领导制B.首长负责制C.委员会制D.双重领导制47.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A.领导职务层次B.领导副职层次C.领导上级层次D.领导下级层次49.行政监督机关是()。A.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B.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反贪局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10.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A.采用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B.是要式行政行为C.是羁束行政行为D.其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11.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A.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B.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C.意志特征,即它必须是符合双主当事人的意志D.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12.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A.主体要件B.功能要件C.内容要件D.权限要件7.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A.二个月B.三个月C.六个月D.十二个月9.()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A.条例B.决定C.规定D.公告12.以上请示事项(),请即批复。A.如有不妥B.如无不妥C.可否妥当D.当否3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A.均衡的货币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D.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3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A.指导方针B.基本方针C.战略方针D.以上答案都不对45.()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A.个人决策B.集体决策C.程序决策D.科学决策50.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四部分构成。A.行政决策执行系统B.行政决策信息系统C.行政决策评价系统D.行政决策领导系统12.下列原则中,()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A.自动保护原则B.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C.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D.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23.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A.会简B.审核C.签发D.分办24.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A.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B.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论据C.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D.是立卷归档的基础15.下列公文中,不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A.规定B.命令C.条例D.办法16.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工作。A.审核B.签发C.会商D.会签24.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前进性是事物矛盾运动的()。A.根源B.本质C.动力和源泉D.表现形式34.一般说来,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