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章ww_第1页
心理学第三章ww_第2页
心理学第三章ww_第3页
心理学第三章ww_第4页
心理学第三章ww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六盘水师范学院·教科系主讲人:易虹2015年3月12日第三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感知觉3.1.1感觉的概念与分类你是否曾经想知道你的大脑如何感受梵高作品中耀眼的色彩,开车时听到摇滚乐的曲调和节奏,酷暑中西瓜的爽口,儿童亲吻的温柔接触,或者是春天野花的芬芳?(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

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二)感觉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

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让我们来思考感觉的双重功能:生存和耽于声色。第三章

心理过程(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感觉刺激感觉器官视觉光波眼听觉声波耳皮肤感觉外界接触皮肤嗅觉可挥发物质鼻味觉可溶解物质舌前庭觉机械和重力内耳运动觉身体运动肌肉、肌腱和关节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第三章

心理过程视

觉(一)视觉:视觉是光刺激与人眼产生的感觉(二)视觉的生理机制1、眼球2、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章

心理过程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3、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第三章

心理过程(三)视觉的基本现象:1、明度

明度与视亮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第三章

心理过程2、颜色(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2)颜色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3)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第三章

心理过程(4)色觉理论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第三章

心理过程3、视觉的一些现象:(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4)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第三章

心理过程(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

联想)

影响感受性变化的

第三章

心理过程听觉(一)听觉是指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1、耳的构造和功能2、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三)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1、频率理论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镫第三章

心理过程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2、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理论。在他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第三章

心理过程3、行波理论

冯.贝克西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向合理部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第三章

心理过程4、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提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声音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第三章

心理过程(四)听觉基本现象: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二)嗅觉和味觉(三)内部感觉第三章

心理过程(五)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第三章

心理过程(六)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工厂的火灾报警器要多响工人才能在喧嚣的机器声中听到它?飞机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器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是指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第三章

心理过程3.1.2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觉适应规律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适应既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变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感觉适应分为: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压触觉适应、温度觉的适应。(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三章

心理过程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状态。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视力不好的听力好联觉:金属划过黑板心里不寒而栗第三章

心理过程(三)感觉能力发展的规律人的感觉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章

心理过程3.1.3知觉的概念与分类(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二)知觉理论:1、格式塔理论。

认为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人总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感知外界刺激,知觉遵循“概略”规律;知觉符合于神经系统的特征。2、知觉的推断理论。假定知觉经验是一个混合物,它一部分信息来自当前的感觉,大部分信息是从贮存的信息库中提取出来的。知觉可以预测外界刺激的性质,具有适应环境的功能。第三章

心理过程3、心理物理对应理论。认为知觉中完全不需要假设有推理过程参与,因为刺激已经相当完整和详细,足以产生知觉,知觉与刺激相对应。(三)知觉中的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理论1、数据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2、概念驱动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第三章

心理过程(四)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1、联系(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第三章

心理过程(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五)知觉类型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第三章

心理过程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3、错觉第三章

心理过程3.1.4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1、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2、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1)从客观而言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第三章

心理过程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需要和兴趣;定势与情绪状态。(2)从主观来看(二)知觉的整体性1、概念:知觉的整体性就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2、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如下几条:第三章

心理过程(1)接近因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2)相似因素。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3)完整倾向因素。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4)好图形因素。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5)好的连续因素。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6)共同命运因素。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7)定势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知觉的组织形式会对紧接着的知觉产生相同的影响。(8)经验因素。第三章

心理过程3、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三)知觉的理解性1、概念:知觉的理解性就是指人们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第三章

心理过程2、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1)知觉经验(2)言语的指导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