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_第1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_第2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_第3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_第4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篇

教学活动过程应当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举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独立的学习才能对比弱,所以教师应当在设计时强调教师教学的外部推动作用;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梦想可以扶助到大家。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打定: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赏识几组图片,精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透露课题

1、师:方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好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概括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赏识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宏伟,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好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希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特别宏伟”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概括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赏识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致,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致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方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风景(特别宏伟)。摊点里罗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别致),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致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添置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心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方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可惜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崇敬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扶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挚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持续学习。

其次课时

一、回想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想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由于种种理由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可惜,那结果“我”会是带着可惜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其次次展现了,还在哪里展现过,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情意,少年的情义,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呈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义,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良善。)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迟

1、师:我回国后,断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挚友熟悉,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挚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梦想世界——弥漫爱,梦想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仆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讽刺。这样的体验,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曲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斟酌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斟酌:

课文教导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仰,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才能,感情朗读才能。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扫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根基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熟悉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斟酌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觉察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肃穆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报告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片面(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理由?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专心真地看,老忠厚实地画?

4、出示议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片面,再想想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阅历,体会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一样难受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到底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讽刺呢?学完一课,大家确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查看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举行查看,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察觉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片面。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斟酌: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化?为什么他们的教化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结果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假设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1、熟悉“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照应、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扶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切老人的好品质。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根基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处境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一、谈话导入,透露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扶助过不熟悉的人?

2、交流。

3、透露课题:17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评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处境: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照应保佑迟疑提防翼翼

留神: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其次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适合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评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情况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管。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自身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分外(),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留神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扶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究,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提防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挚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结果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养护和扶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扶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扶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根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机动)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导学生做一个良善、助人为乐的人。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陈述七色花这个故事。

3、学习课文一个片段,迁移写法。

4、仿写课文,完成《魔铃》的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珍妮良善、纯真的美好心灵。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义,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学会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导朗读描写七色花的句子。

4、掲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七色花神秘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出七色花的功能。

6、对比七色花七种用法的句子,探索共同点。

三、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七种用法中,你觉得那种用法最有意义?说说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写法。

3、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妮?指导朗读句子。

四、写法迁移,创作童话

1、传闻这小狐仙有一个发着绿光的小魔铃,它能实现你的三个愿望。只要你轻轻地摇一摇魔铃,对它说:“小魔铃呀,小魔铃,我想——”它就能帮你实现愿望。现在,这个小狐仙把这个魔铃送给了你,你计划怎么用呢?拿出笔,学着课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其中的一个愿望。

2、选取有天性的作文片段,举行表示活动。

3、举行实时评价,报告学生,仿写也是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加上合理的开头结尾就是一篇美观的童话故事。

五、小结

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心,人人都有拥有神秘的七色花和魔铃。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多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致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渴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斟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表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概括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校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表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宝。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致。

第4自然段:概括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片面,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片面。

第一片面(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宝。

其次片面(第2——4自然段):概括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片面(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美好。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