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理物理学_第1页
传统心理物理学_第2页
传统心理物理学_第3页
传统心理物理学_第4页
传统心理物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形式描述外部的物理刺激与由此产生的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同一物理刺激,不同个体对此产生的感知觉是不同的小马过河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温度感觉对比长时间拿着一个物体,会感觉这个物体越来越重心理物理学的奠基人费希纳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首创科学的实验方法,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同时确定了他在心理学界的重要地位感觉阈限的测量心理物理学的目标是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形式描述外界物理刺激与由此产生的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定量关系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的含义概念的操作化定义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感觉阈限的含义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人的感觉器官觉察到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呈反比例关系绝对感觉阈限随着人的知识经验、态度、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表1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感觉种类感觉阈限值

视觉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听觉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厅的整个房间触觉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部※引自Schiffman(1996),这些阈限值仅作示意用。1ft=30.48cm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商场打折促销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被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差别感觉阈限随着人的知识经验、年龄、身心状态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阈限的理论定义并不能在实际测量中发挥作用测量工具的局限性人的感知觉的不稳定性因此,若要对进行实际测量,需要借助操作定义

概念的操作化概念的界定通常是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即概念的内涵;然而,对于同一概念,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或者无法从经验上直接观察,比如智力、创造力科学研究需要的是可重复性与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概念要与经验观测层面上的事物对应布里奇曼(1927)提出操作概念的思想;他指出,科学上的名词或概念,如果想要避免暧昧不清,最好以我们“所采用的测量它的操作方法”来界定将概念操作化的目的检验理论或假设的需要理论或假设是由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构成的,为了检验其正确性,必须将理论中的抽象概念操作化,这样才能使概念与经验建立联系智力水平高的个体,创造力水平不一定高;创造力水平高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智力——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的得分;创造力——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中的得分操作定义的特征操作定义是可观测、可重复、可直接操作的操作定义所要求的测量或者操作要切实可行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操作定义最好能把变量转化为数据形式计数与计量的内容都是可直接观测的,具有可比性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原则对称原则——理论定义、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在内涵与外延上相对应家庭社会阶层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学业成绩——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排名(√)可操作原则——可以操作,操作方法要明确,可重复——在文中详细说明操作程序设计操作定义常用的方法程序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外延描述法程序描述法陈述测量方法与操作程序,强调过程饥饿——连续24小时没有进食挫折感——让幼儿玩某个有趣的玩具一分钟后,告诉她/他这个玩具放在桌子上不能动,此时幼儿的反应就视为挫折感反应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执行相同方法和程序验证研究或进行新的研究指标描述法通过一个或者一些可观测的具体指标,强调结果思维流畅性——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列举的同一物体的用途的数量社会经济地位——月收入、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行为描述法陈述测量对象所具有的某种行为特征或者活动方式来定义一个概念抑郁症:①心境低落;②思维迟缓;③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⑤躯体症状网络成瘾:①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②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需要延长上网时间;③你是否不能控制自己上网或停止自己使用互联网;④停止使用互联网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⑤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⑥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是否因为上网而受到影响;⑦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的着迷程度;⑧你是否吧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外延描述法前三种侧重对概念的内涵做操作化的描述,有时还可以具体描述抽象概念的外延,即罗列概念所指的具体事物,所指出概念所指事物的范围儿童(18岁以下)公民——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有时也会综合使用以上两种或多种方法来设计操作定义学习不良用标准分比较法作为选择学习不良儿童的定量方法运用临床诊断——教师根据学习不良的定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指出班级内那些学生属于学习不良儿童还要满足两条排除性标准:①排除智力落后(IQ<70)和智力超常(IQ>130)两种情况;②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根据操作定义的原理(可重复性与可操作性),可将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分别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有50%的实验次数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最小变化法特点: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需要经过预实验进行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刺激强度的变化幅度应保持恒定若刺激间的差异过小,会无益地增加刺激呈现的次数,如果刺激间的差异过大,会使实验误差增大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刺激系列按递增(记为

)和递减(记为↓)系列交替呈现,即刺激系列呈现顺序为↓↑↓↑采用递增系列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一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采用递减系列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上的某一强度开始逐渐减小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避免练习效应,一般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始点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总次数应该不少于100次刺激由主试操纵,向被试呈现,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到刺激的存在若被试感觉到,就报告“有”,主试在记录表上用“+”记录若被试没有感觉到,就报告“无”,主试在记录表上用“-”记录;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若被试的报告出现转折,便停止实验绝对阈限的计算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即被试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平均值计算出所有刺激系列阈限的均值,即是最终的绝对阈限值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觉阈限每次需要呈现两个刺激——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前者在实验过程中强度保持不变后者按递增和递减系列呈现,其刺激强度、间距和实验的总次数与测绝对阈限的要求基本相同——间距大小需要预实验确定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既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先后呈现在确定比较刺激的最小变化强度时,需要经过预实验先测量差别阈限的大致范围,以免最小变化强度过大或过小主试向被试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被试需要作出三类反应比较刺激“大于”、“小于”还是“等于”比较刺激主试分别用“+”“-”“=”记录被试的反应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求上差别阈限(DLu)和下差别阈限(

DLl)第二步:求不肯定间距Iu和主观相等点(PSE)第三步:求常误(CE)与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限DLu=Lu-St下差别阈限DLl=St-Ll不肯定间距即为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主观相等点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PSE=(Lu+Ll)/2CE=St-PSEDL=(DLu+DLl)/2=(Lu-Ll)/2最小变化法测量感受性时产生的误差类型及控制方法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误差)疲劳效应(误差)时间误差与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由于被试在长刺激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影响作用:在递增系列中,会导致阈值偏高;在递减系列中,会导致阈限值偏低期望误差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心理倾向所引起的误差影响作用:在递增系列中,阈限值会偏低;在递减系列中,阈限值会偏高平衡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方法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数量保持一致每一系列的起始位置要随机变化,以防止被试形成预测为平衡被试的习惯性反应,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要交替出现,或者以↓↑↑↓或↑↓↓↑排列练习效应(误差)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和实验程序,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因而导致反应加快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影响作用:练习效应会导致被试感受性提高,主观报告的阈限值逐步降低——画家(色彩)、政治家(人际敏感性)检验方法:将实验开始的前面的实验操作结果与后面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和作差异检验,如果实验前面的阈限值显著高于实验后面的阈限值,就说明有疲劳效应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逐渐产生疲劳和厌烦的情绪,进而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影响作用:使感受性降低,即阈限值升高检验方法:将实验开始的前面的实验操作结果与后面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和作差异检验,如果实验前面的阈限值显著低于实验后面的阈限值,就说明有疲劳效应平衡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方法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要交替出现,或者以↓↑↑↓或↑↓↓↑排列在实验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时间误差实验时不改变顺序,总是按一个固定的顺序进行引起的误差,又称为顺序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越来越成熟平衡时间误差与空间误差的方法时间误差出现于差别阈限的测量中,即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呈现的先后顺序会对被试的判断产生干扰控制方法:①简单的反向抵消的方法;②按ABBA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A——标准刺激在先比较刺激在后;B——比较刺激在先标准刺拉丁激在后);③拉丁方设计——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实验处理拉丁方设计平衡试验顺序或者实验处理呈现顺序带来的误差其顺序是这样确定的,横排第一排:1,2,n,3,n-1,4,n-2,5,n-3……(n代表要排序的量的个数)竖排:1,2,3,4,5再轮回ABCBCACABABDCBCADCDBADACB空间误差由于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所引起的误差,比如单个刺激的呈现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都可能会引起空间误差出现于差别阈限的测量中,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时,二者的空间位置关系引起空间误差的平衡方法平衡误差法,如果是单个刺激,使这一刺激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呈现的机会相等;如果同时呈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刺激,可以采用ABBA法或者是拉丁方设计ABBA(A——比较刺激在左,标准刺激在右;B——比较刺激在右,标准刺激在左)ABCBCACABA——刺激呈现在左边;B——刺激呈现在中间;C——刺激呈现在右边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的特点少数几个恒定刺激,一般5~7个,刺激间等距刺激强度需要通过预实验选择:最大刺激强度被感觉到的概率不低于95%,最小刺激强度被感觉到的概率不高于5%每个刺激多次呈现,呈现顺序完全随机,一般为50~200次测绝对阈限,不需要标准值(有/无);测差别阈限,需要标准值(大/小/相等、长/短/相等、轻/重/相等)计算方法为直线内插法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恒定刺激法绝对阈限的计算两点相距8,9,10,11,12mm,每个刺激呈现200次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作图法缺乏一致、可靠性公式法X=X1+(X2-X1)(Y-Y1)/(Y2-Y1)X——绝对阈限Y1——感到刺激次数稍小于50%的百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刺激强度为X1Y2——感到刺激次数稍大于50%的百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刺激强度为X2Y——刚刚感到刺激的百分数,即50%X=10+(0.50-0.29)/(0.66-0.29)=10.57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三类反应(包含相等)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作图法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阈和下阈DL=[(200-196.5)+(204.5-200)]/2=4公式法Lu=200+(205-200)(0.50-0.30)/(0.55-0.30)=204Ll=200+(195-200)(0.50-0.28)/(0.60-0.28)=196.6DLu=204-4=4DLl=200-196.6=3.4DL=(DLu+DLl)/2=3.7两类反应——“高于”标准刺激和“低于”标准刺激两条直线将相交于50%处,上限和下限相等,此时,则要选75%,即以完全能辨别标准刺激(100%)与标准刺激不能辨别(50%)的重点做直线内插序号比较刺激(Si)1851901952002052102151正反应的%(p+)4814286080912负反应的%(p-)887853331883Lu=205+(210-205)(0.75-0.60)/(0.80-0.60)=209.5Ll=195+(190-195)(0.75-0.53)/(0.78-0.53)=190.6DL=(9.5+9.4)/2=9.45平均差误法特点:刺激强度是连续变化的,被试通过对比较刺激进行操作和调整,使之与标准刺激的强度相等每次调整结果(X)与主观相等点(PSE)或标准刺激(St)的差的绝对值平均平均平均差误法测绝对阈限被试主动调节刺激强度,使之刚刚感觉不到,主试记录每次调节的结果每次调节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绝对阈限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过程的误差控制动作误差被试主动调节比较刺激,从小于标准刺激和大于标准刺激调节到与标准刺激相等,产生的结果可能不同消除方法:采用一半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和一半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的方法空间误差(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同时呈现)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空间位置关系不同,调节后的标准刺激的大小也不同消除空间误差的方法:比较刺激在左(或上)和比较刺激在右(或下)的次数相等被试左L右S右S左L右L左S左S右L右L左S左S右L左L右S右S左LA——左LB——右SC——左SD——右LABCDBCDACDABDABC同时平衡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的方法(同时呈现)ABBA设计L——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S——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时间误差若刺激相继呈现,会导致时间误差或顺序误差,比较刺激先呈现和比较刺激后呈现,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解决办法:对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进行ABBA设计,即ABBABAABBAABABBA——A(标准先呈现)、B(比较刺激先呈现)方法依据定义主要误差实验控制要点实验效率最小变化法符合理论定义期望、习惯练习、疲劳递增递减系列数量相等;按ABBA法交替进行;系列中刺激强度要小幅变化每次系列起始点随机低恒定刺激法操作定义练习、疲劳保证试验次数;每次试验随机呈现刺激、安排休息时间中平均差误法理论定义动作误差调整刺激按ABBA法控制调整起始位置随机两种调整方向的试验次数相等高阈上感觉的测量心理物理量表的分类制作心理物理量表常用的方法制作心理物理量表常用的方法根据测量水平,可以将心理量表分为四类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测量水平的划分标准绝对参照点单位心理量表的参照点参照点即测量的起点,是测量结果能够能够相互比较的基础绝对参照点——意义为“无”、“没有”,如长度、重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相对参照点——人为确定的零点,如海拔、温度心理测量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心理量表的单位理想的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要有确定的意义——所有人对其理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有不同的解释——kg、L要有相等的价值——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如40g-30g=90g-80g在心理测量中,这两个条件都很难满足完全不符合、很不符合、有点不符合、不确定、有点符合、很符合、完全符合称名量表最低水平的量表,只使用数字表示事物的名称和类别,如学号数字没有任何数量意义、不能做数量化的分析可以进行百分比、次数、众数、卡方检验(数数)顺序量表不仅能代表事物的名称和类别,而且能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名次排列,绝缘体、半导体、导体数字既没有相等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因此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代数运算可以进行的统计分析: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等距量表不仅能够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温度——15℃-10℃=20℃-15℃由于等距量表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可以进行的运算: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以及t检验和f检验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测量对象之间相差的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如长度、重量心理量表几乎不可能达到这种测量水平,基本都停留在顺序量表的水平由于较高层次的测量包含较低层次的测量的全部属性,因此较高层次错的测量可以转化为较低层次的测量,但不提倡年龄(定比)——文革前与文革后(定类)要根据变量所属的测量层次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练习:判断以下测量数据反应什么测量水平。199.2秒89.85厘米第2名17.0千克能力测得80分顺序量表的建立等级排列法让多名被试按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呈现的刺激进行排序,被试之间相互独立对同一刺激评定等级相加求平均MC=k-MR——k为被评价对象的数目评价者ABCD甲2143乙1243丙2134MR1.671.333.673.33Mc2.332.670.330.67p=Mc/(k-1)0.780.890.110.22z+0.77+1.23-1.23-1.77评价对象影响等级排列法建立顺序量表的因素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每个个体仅有一次排序机会,易受随机误差的影响对偶比较法将刺激两两配对,让被试判断哪个刺激在某一特性上更为突出N:配对数目;n:刺激数目对偶比较法的应用红橙黄绿蓝红红黄红红橙红橙绿橙黄红橙绿黄绿红橙黄蓝蓝红橙黄绿选择分数c75431P=c/2(n-1)0.880.630.500.380.13Z+1.18+0.330.00-0.31-1.132.311.461.130.820.00使用对偶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推广性问题——数据来自一个被试对偶比较要有可传递性等距量表的建立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二分法在两个刺激(A与C)之间选择第三个刺激B,要求A-B=B-C(A、B、C——均为心理量,而不是物理量)调整法同时——利用平均差误法同时在两个刺激之间分出几个等分来“渐进”法每次只要求被试选择一个刺激来等分一个感觉距离。然后在两个更小的感觉距离上进行等分。差别阈限法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差别阈限为单位尽管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在物理量上是不等的,但是在心理上是相等的,符合等距量表的条件比例量表的建立比例量表要求有绝对零点,也有单位,即不同刺激强度之间不仅有等距关系,而且还有倍数关系(与感觉等距法区分)分段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分段法(感觉比例法)通过物理量所引起的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按一定的比例变化来建立的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量表每次实验只选取同一个比例进行比较一个标准刺激比较完成后,可以变化标准刺激的强度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建立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比例关系的量表标准刺激47分贝(2)55分贝(4)80分贝(8)标准刺激1/240分贝(1宋)47分贝(2)55分贝(4)单位1个宋-40分贝分段法例子比例——1/2数量估计法操作程序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给该物理刺激赋予一个主观值(比如100)变化物理刺激的强度,然后被试根据标准刺激的物理强度对该强度刺激引起的感觉量进行估计计算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估计的感觉量的几何平均数以物理强度为横坐标,以感觉量的几何平均数为纵坐标,绘制感觉比例量表心理物理函数心理物理函数的含义描述对刺激的心理感受和刺激的物理属性之间关系的函数以感觉阈限和阈上感觉的测量为基础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史蒂文斯定律韦伯定律韦伯(1795-1878)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181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1818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助理教授;1821年升为该校教授韦伯对心理学的贡献:①用实验方法系统证明了“两点阈”的存在;②提出韦伯定律,即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的比是一个常数,即ΔI/I=k对韦伯定律的评价根据韦伯常数的大小,可以判定不同感觉通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即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适用范围有限:仅仅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者过弱,韦伯常数就会改变表最优条件下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

感觉道韦伯比例

音高/2000Hz1/333

重压觉/400g1/77

视明度/100光子1/62

举重/300g1/52

响度/100dB,1000Hz1/11

橡胶气味/200嗅单位1/10

皮肤压觉/5g/mm21/7

咸味道/3mol/L(3克分子/公升)1/5当刺激水平较低时,韦伯常数会发生变化韦伯定律的修正ΔΦ/(Φ+a)=C或者ΔΦ=C(Φ+a)费希纳定律又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ΔΦ/Φ=C

1850年10月22日早晨,费希纳躺在床上,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数量关系,当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长的时候,刺激似乎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如果一只铃在响,再增加一只,对我们造成的印象比10只响铃增加一只要强烈得多;假如4—5支蜡烛正在发光,再点亮一只能造成微乎其微的差别,而如累原来只点着2支蜡烛,那它所造成的影响就相当大。刺激的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同已经存在的感觉量有关。JND数量物理刺激量(I)0123……naa(1+C)a(1+C)2a(1+C)3……a(1+C)n前提: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等距韦伯-费希纳定律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涨价与降价恋爱与结婚费希纳定律成立的条件韦伯定律的有效性最小可觉差的等距性这两个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费希纳定律的修正艾克玛最小可觉差的主观大小并不等距,它随感觉量的增长而增长

Δψ=bψ费希纳-韦伯定律的理论基础人和动物的生理局限性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大脑才能意识到并作出反应多次呈现和多次比较史蒂文斯幂定律对最小可觉差的重新理解幂定律的提出幂定律的发展对最小可觉差的重新理解理论依据:神经量子理论神经过程遵循全或无的规律

ΔΦ=Q-P心理物理曲线史蒂文斯的观点:梯形跳跃式实际:拱形曲线被试:动机、注意、疲劳等因素,从而造成产生神经活动所需的神经量子的数量发生变化幂定律的提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不同,直接的数量估计法构建的比例量表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对数函数关系,而是幂函数关系,即S=bIaS——心理量b——常数a——由感觉道和刺激强度(I)决定的幂指数当冪指数b小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的的增长,这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似。当冪指数b大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会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相反,具有实际的心理意义。即人对有害刺激感觉敏感性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并适应生存的作用物理量心理量明度长度电击11.001.001.0021.262.1411.331.443.3546.841.594.6012851.715.8728061.827.1852971.918.5090882.009.85145092.0811.22190102.1512.63160幂定律的发展修正公式S=b(I-I0)a主要是由于刺激起点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零点,而是心理意义上的零点感觉匹配法要求被试把两个不同感觉通道产生的感觉量对等等感觉函数曲线——一感觉通道上的刺激值与造成相等感觉量判断的另一感觉通道上的刺激值之间的关系S1=I1m;S2=I2nI1m=I2nlgI1m=lgI2n史蒂文斯幂函数的贡献不同感觉通道的指数不同,说明不同感觉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具有不同的转换特征相等的刺激比例产生相等的感觉比例感觉的直接测量与感觉间接测量之间的区别间接测量:如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通过被试感觉到的刺激的百分比、感觉到刺激差异的百分比等中介反应,来计算和推测被试直接就其心理感受按其强度赋值,没有中间反应感觉直接测量的方法数量估计数量生产数量估计开创者理查森和罗僧史蒂文斯将其命名为数量估计法程序研究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赋值被试以此估计其他刺激产生的感觉量的值史蒂文斯通过此种方法,得出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数量估计法的形式(史蒂文斯)有标准刺激并事先赋值——10~20个刺激、每个刺激随机呈现2~3次计算被试对每个刺激估算的中位数或者几何平均数没有标准刺激的初始赋值随机呈现对第一个刺激随意赋值,以此为基础对接下来的刺激一一赋值统计方法几何平均数避免极端值的影响——5、5.5、6、11——5.43/6.88不同被试数据的几何平均数仍然符合幂关系,其指数是各自幂函数指数的算术平均数数量生产给被试呈现一个赋值的感觉量,要求其调整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量配合对同一感觉的数量估计法,可以作为抵消任一种方法1015感觉测量的情境效应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刺激序列效应刺激全距的影响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同一强度刺激在不同实验之间同一刺激与弱刺激一起出现——高估与强刺激一起出现——被低估10~6040~9040、50、60产生情境效应的机制反应偏差——被试在估计刺激量时倾向于使用相同的数字序列感觉量本身——感觉对比刺激序列效应发生在同一实验阶段内同一刺激,如果在弱刺激后出现,被低估;如果在强刺激后出现,被高估同化效应——避免极端反应的倾向刺激全距的影响全距越大,心理物理函数斜率越小被试的反应数值全距在实验中相同,而不顾实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全距大小直接数量估计法的应用情绪研究中的应用社会舆论的测定情绪研究中的利用等级评定量表顺序量表限制被试的反应数值估计法规定赋值范围自行对当前的情绪反应进行赋值请问您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课堂中的捣乱行为从“1”到“9”表示从完全不能到完全能数值估计法的优势与应用被试的情绪体验估计值与肾上腺素的水平有较高的相关系统脱敏疗法与生活事件量表社会舆论的评定原理:通过数量估计,将社会舆论量化如对犯罪严重程度进行数值描述相关研究塞林和沃尔夫冈1964年的研究法官、警官、学生对21种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进行判断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评定结果具有可加性量表具有等距性对同时犯下两项罪行的严重程度的评价等于单纯犯下两项罪行的严重性的估计主观严重性与客观严重性的关系呈现出幂函数的关系,且指数小于1心理量的增长缓于物理量的增长1、2、4、8、161、1.4、2、2.8、4影响量刑公正心理量的增长低于物理量的增长被判入狱4年的罪行,所造成的客观影响高于被判入狱2年的罪行的2倍S=I1/2主观判断客观指标11万24万416万信号检测伦引入缘由传统心理物理学:阈限上刺激,口头报告与神经活动有一致性,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阈限值恒定不变阈上刺激,识别率为100%现代心理物理学被试报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刺激呈现的概率P(s)刺激呈现概率不为1两种情况呈现、不呈现四种反应击中(“呈现”“有”)漏报(“呈现”“无”)虚惊(“没呈现”“有”)正确拒斥(“没呈现”“无”)P(y)=P(击中)+P(虚惊)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反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观点传统心理物理学家对被试反应偏差的控制阈限上部分——总报告“有”阈限下部分——一部分有(虚报),一部分无(期望效应)通过侦查试验获得“修正概率”——去除虚报的概率侦查试验——探究对没有呈现刺激的实验报告“有的概率”P(hit)=100%×P*(hit)+[P(fa)]×[1-P*(hit)]阈限理论所预言的一族ROC曲线真实曲线理论与实际不符推论程序正确前提错误——阈限上的刺激不能被100%的感知坦纳和斯韦茨等人(1954)第一次将信号检测论引入到对感觉系统的测量上来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信号和噪音决策标准信号和噪音信号——刺激噪音——信号伴随的背景只要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各种刺激均为噪音噪音无法消除(信号检测论)被试的反应,进行判断仅仅是噪音背景(N)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SN)两种分布噪音分布信号加噪音分布(也称为信号分布)重叠部分——既可能由信号导致,也可能由噪音导致两分布之间的距离——信号的心理强度、同时又被辨别力指标决策标准信号与噪音分布曲线是多次感觉过程的累计若刺激很弱,必为噪音若刺激很强,必为信号若在重叠区,极可能为信号,也可能为噪音对于此区内的任一一个感受水平X用其在两个分布中的纵线高度(O)来衡量X在两个分布上高度上的纵线高度之比为似然比,l(X)=O(SN)/O(N)被试判断过程被试事先确定判断标准,或称为决策标准(β)将l(X)与β比较≥β——信号<β——噪音影响决策标准设定的因素信号出现的先定概率越高→标准越宽松→越容易回答是“信号”利益得失权衡代价低的回答→判断标准宽松最大收益β值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判断标准(β或C)反应偏向辨别力指标d’感受性辨别力指标(d’)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高,越容易辨别出信号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低,越难辨别出信号不受情绪、动机、情绪等因素影响,反应个体差异取值意义低→不易辨别新旧刺激,即再认能力减弱两者均为正态分布,标准差相等d’越大,信号和噪音分布分离越远P(击中)+P(虚惊)=1?P291P击中=击中数/信号数、P虚惊=虚报数/噪音数P击中=0.03

P虚惊=0.1486743464842P击中=0.84

P虚惊=0.08反应偏向,即被试的判断标准似然比β心理感受水平Xc对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之比β>1,被试的判断标准比较严格;β=1,判断标准适中;β>1,判断标准比较宽松Xc无法直接测量,因此需要间接计算报告标准CI2为高强度刺激,I1为低强度刺激,Z1为低强度刺激时的正确拒斥概率的Z值;d’为辨别力指标C’判断标准,即反应偏向,易受被试动机、态度、厉害得失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取值大,标准严格,报告旧的概率低取值小,标准宽松,报告旧的概率高严中松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感受性曲线对同一刺激进行反应感受性相同(d’)判定标准不同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不同决策标准变化(β)项目y/SNy/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