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1页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2页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3页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4页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遂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处境,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教学文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便当大家学习。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1

《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留心查看、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留心查看、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四、教学打定:课件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题,导入新课

1、透露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头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斟酌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理由。

其次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斟酌: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喜欢写作?(酷好、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往往,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理由。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留心查看、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其次段

1、教师范读。

2、斟酌: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处境)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复。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务必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其次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处境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留心查看还不够,还要能察觉别人没有察觉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化,莫泊桑有什么回响?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处境,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务必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斟酌: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议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计划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激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

《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留心查看,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课文概括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练习朗读、理解福楼拜的话。

教学难点: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生动运用,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透露课题,读题。

2、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以后又不断发表了大量作品。

3、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头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呢?

4、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莫泊桑的神态。板书:虚心求教。

师:是啊,莫泊桑正是这种对文学的孜孜追求,这样虚心向文学大师求教,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位的小说家。再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处境。

1、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也来表示同学们的勤奋和好学。

2、表示自学处境。

(1)出示生字、词。

简陋叫嚷烙印咖啡揣摩篝火孜孜不倦直截了当

指读,相机正音(“孜”是平舌音,“陋、烙”的声母是边音)。

(2)你认为生字书写时要留神什么?

生说说,师例如范写。生描红。

(3)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课文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读通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

(2)见机指导读正确、读通顺,生评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次。

3、自由读课文,说说拜师的经过。

(1)指名说经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福楼拜的教与莫泊桑的学。

师:教有良方,学很勤奋,拜师后的莫泊桑终究写出了好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过渡:那么,作为名师的福楼拜,你知道多少?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四、精读第一段。

1、简介福楼拜

2、自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莫泊桑拜师的理由。

3、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喜欢写作?(酷好、孜孜不倦)

(2)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往往,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拜师的理由。

5、指导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

语文补充习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概括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从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中,懂得,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学会留心查看写细节。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概括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体会福楼拜的三次说教,明确写好作品务必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莫泊桑拜师的理由。

二、精读其次段

1、过渡:莫泊桑诚恳拜师求教,福楼拜用心赐教。

(出示)“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师:莫泊桑把老师的哪些话牢牢记在心头?

2、留心阅读课文,斟酌: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

3、引导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务必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4、朗读其次句:“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处境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5、交流第三句话:“光留心查看还不够,还要能察觉别人没有察觉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化,莫泊桑有什么回响?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引导学生体会查看事物要有察觉的眼睛——第三只眼。

⑤指导朗读。

6、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处境,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务必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7、齐读课文其次段。

三、精读第三段

1、过渡:再读三句话,莫泊桑牢记了老师的话吗?

2、指名读第三段。斟酌: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总结议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计划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激励。

五、作业

小练笔:查看身边同学,写出衣着、性格不同的两位同学。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3

《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学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理由与手段,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举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陈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理由与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片面,了解鲧禹治水的理由、方法及结果。

教具打定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专心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垮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吞噬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苦难一向以来都要挟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好。传闻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苦难,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熟悉人物。

(1)鲧:是传闻中的一位良善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心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心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理由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根基)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专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急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3、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4、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5、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释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手段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结果付出世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结果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应,在反应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根基上有确定的提升)

三、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应,介绍分段处境,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片面(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其次片面(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率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举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明显熟悉,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展)

四、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片面内容,斟酌鲧治水的理由,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应,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吞噬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由于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好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乞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打理。

a、理解“乞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遇洪水苦难时的凄凉与无助。

乞求:哀告苦求。

祈求:恳切地、恳切地梦想或苦求。

b、理解:“毫不打理”,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根基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良善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猛烈的可怜心驱使着他要想手段扶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开展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可怜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察觉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根基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良善、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比较,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导)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熟悉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凄凉遇到,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良善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六、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斟酌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4

《江雪》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熟悉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老师的扶助下借助“解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安宁、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赏识“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

2、交流反应,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查看得很留心,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

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片面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赏识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留心看图,专心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师:请大家留心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自身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

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应朗读。

1、自由练读。

2、小组交流读。

3、全班交流读。

4、打擂台背诵古诗。

五、复习稳定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

1、抽读生字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六、稳定了解诗意。

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

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

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

《江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风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风景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体验了2022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迎风冒雪自身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仆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大量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风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确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仰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片面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表示交流:

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校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表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专心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乳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自身一人,悄悄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落莫)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斟酌以上问题。

表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这个老翁很大胆,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我体会到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