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优秀3篇_第1页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优秀3篇_第2页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优秀3篇_第3页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优秀3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优秀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篇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由于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十分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十分香。这时候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够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篇二端午节的习俗听说汨罗江因为屈原选择这里做长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发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每年都会举行的划龙舟大赛,从练习到正式比赛,天天敲锣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也是诗人节。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对后世的影响有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杀是错误的示范吗?太多的疑问,想问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梦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难受啊!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篇三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相传,这天,楚国贤臣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众人划船追赶拯救,以驱散江中之鱼,担心鱼儿损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的龙舟赛即由此演变而来。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端午的风俗习惯走亲访友端午节又称“闺女节”,同中秋节一样,是一年之中娘家人看闺女的两个特定日子。相传,古时端午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中秋是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看闺女也就是看生活情况怎样,是否还需要帮助。节前,娘家人的爷们带着粽子看闺女。长辈看女儿,同辈看姊妹。还有侄子看姑的,一看老人健康状况,二看表兄弟们是否孝顺、厚待长辈。现在,人们的生活已不成问题了,走亲访友主要是联络感情,拉近亲情,增进友谊;其次是互相探讨过家的谱气,寻找致富生财门路,但看闺女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延续下来。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用锅煮熟,端午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的嫩芦苇叶或宽幅竹叶,安丘西南山区用的是一种叫“菠萝叶”的宽幅树叶子,这些都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里面包装的食料来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子。祛病保健(1)门边插艾蒿,祛病驱邪。艾蒿是一种草本药物,有香气,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端午节采挖的艾蒿成色最佳,一次采挖晾晒保存,可享用多年。古人用艾蒿煮鸡蛋吃,可以防病治病。心事是很难隐藏的,把嘴巴捂住它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2)佩戴“五毒兜肚”,小儿免生疾病。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五毒兜肚”,图案为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蜘蛛五种毒虫,将五种毒虫绣在兜肚上给小儿佩戴,可以免生疾病。婶婶、大娘还将这种兜肚作礼品送给小字辈。(3)“躲午”避灾。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保护,即躲开病魔恶鬼的侵害。(4)带绣荷包,系五彩线。系五彩线亦称“缠五丝”。孩子的生母和姑姑给孩儿绣五彩荷包,系红黄蓝白黑五彩线,分别戴在颈、手臂和脚脖上。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共同抵御灾病。也有说五彩线系死五毒,以保康健。等待第一场大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