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训练 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_第1页
微训练 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_第2页
微训练 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_第3页
微训练 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_第4页
微训练 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训练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部编版:必修上《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者。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cài)邑、采地、封地。可传子孙。盛行于周。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音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说文》: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短歌行》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2.子:对对方的尊称。古代对对方(普通人)的常用称呼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5.魏武帝: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梦游天姥吟留别》1.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3.谢公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前后齿可装卸,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以保持身体平衡。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琵琶行>并序》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3.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古代表示贬官的常用词有:①贬:降低官职,降级;降职并外放。②窜:放逐、贬官。③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④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⑤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⑥左除、左降、左转:降职。⑦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予出官二年”(《琵琶行》)⑧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⑨黜、绌:废掉官职。⑩免:罢免官职。⑪夺:削去,罢免。4.司马:此处指州刺史的副职。春秋以前司马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所置司马,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5.管弦: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指音乐。6.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7.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8.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三国时曹丕建立魏国后,设立了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唐代的官服,侧重儒教中阴阳五行的说法,把青、赤、白、黑、黄五色当作“五方正色”,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黄色既代表中央,也代表打底,帝王服色便采用黄色,其他等级的官服,也用颜色和图案加以区分。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念奴娇·赤壁怀古》1.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2.羽扇纶巾: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这是儒者的装束。3.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代指船。4.尊:同“樽”,一种盛酒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封:帝王筑坛祭天地及四方山岳之神。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劝学》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师说》1.韩昌黎文集校注昌黎: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古代常用人物称谓:①直称姓名,用在以下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②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如,孙权,字仲谋。③称号,一般用于自称,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④称谥号,如欧阳修称“欧阳文忠公”。⑤称斋名,如姚鼐称“惜抱先生”。⑥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所以人称“孟襄阳”。⑦称郡望,如韩愈本是河内河阳(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便称其为“韩昌黎”。⑧称官名,如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⑨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⑩称官地,如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⑪兼称庐陵萧君圭君玉

籍贯+姓名+字朱孝纯子颖

姓名+字2.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3.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4.百工:各种工匠。5.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6.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反对党八股》1.八股文章:即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2.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拿来主义》1.冠冕:冕,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故都的秋》1.椽:放在房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荷塘月色》1.梁元帝:南朝梁代皇帝萧绎(508-554)。2.鹢首徐回,兼传羽杯:鹢首,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鹢,水鸟。羽杯,酒器。3.敛裾:裾,衣襟。4.《西洲曲》:南朝乐府诗,描写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痛苦。《我与地坛》1.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为明清皇帝祭地之坛。《赤壁赋》1.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运用了干支纪年法。古代几种纪年法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例:赵惠文王十六年。②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③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④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2.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此处用的是“月相纪日法”,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称为星官或星宿,类似于星座。到了隋代,我国对于星空的区域划分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这就是著名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4.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洞箫:管乐器的一种。6.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7.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登泰山记》1.泰山之阳:泰山南面。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山会遮挡阳光,中国大部分地区太阳偏南,南面阳光照射充足为阳,北面照射较少为阴。中国的主要水系都是自西向东流,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的影响,水流冲刷南岸,南岸高差较大,地势低湿,岸下光照较少,北岸则相反。因此水南为阴,水北为阳。2.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流到山东入海。4.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5.齐河、长清:清代县名,今属山东。6.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乾隆,清高宗的年号(1736-1795)。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7.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丁未,干支纪日法,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①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②干支纪日法。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③月相纪日法。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8.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鼓:五更。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19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每更等于现代的2小时。古代计时方法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9.子颖:朱孝纯的字。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有的意义相同(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周瑜,字公瑾。有的意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曾点(小黑也),字子皙,色白也。有的意义相延: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岳飞,字鹏举。《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10.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11.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12.岱祠:东岳大帝庙。13.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14.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15.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微训练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部编版: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1.《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言论。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南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孟子》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3.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4.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5.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6.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即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泛指做买卖的人。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殷代称序,周代称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8.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9.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10.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除“寡人”外,古代君王还有以下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不过这一情况比较罕见。“孤”:不是孤单的意思,而是说自己不能得众。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群雄“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喜欢自称“孤”。“不谷”: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是先秦诸侯之长得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后来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予一人”:对于古代天下,特别是周朝时期君主经常自称,《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而在秦始皇之后,也有皇帝自称“予一人”。《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吾”:古代的皇帝在许多场合、许多情况下并不自称为“朕”,而是和平常百姓一样自称。比如汉武帝即位之初,责问丞相田蚧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在这里,汉武帝刘彻就自称“吾”。“我”:对于明清时期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乾隆等还自称“我”,这和当时人们日常交流的口语相一致。至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则比较不拘一格,喜欢自称“俺”,比如朱棣曾表示“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

《庖丁解牛》1.《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其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庖丁:名为“丁”的厨师。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名前面加一个表示职业的字,如“庖丁”“师襄”。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4.《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5.《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哈姆莱特》1.戏子:旧时称职业的戏曲演员(含轻视意)。2.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得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就成为对君主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3.殿下:原指宫殿之下,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后来用于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现多用于外交场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今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诔辞作为中国哀悼文体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种专门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读性的哀悼文体。《谏逐客书》1.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著有《谏逐客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等。2.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等。称“书”为“信”,始于近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尺素”尺翰”“尺简”;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足”“雁帛”“雁书”等代称;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也把书信放在竹木盒中,盒盖刻双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此外,“书”在文言文标题中还有另一种用法,用作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3.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4.六国之从:六国结成的合纵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5.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宝玉。6.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7.黔首:指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8.后宫:君主时代皇宫或王宫中帝王后妃居住的宫室,后来又用以借指妃嫔。《与妻书》如晤:旧时书信用语,如同见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2.章回体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章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宋元说话人演说长篇故事,非一天一场所能了结,每场讲演一段,为了吸引观众,讲到紧要关头,就宣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说话人据以讲唱的底本,也就是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3.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4.差拨:(1)派遣;调派。宋∙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臣窃见去年以来,自京差拨禁军,往陕西边上屯戍。”(2)宋代牢城内看管囚犯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八回:“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5.教头:是宋朝教授武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类似于现在的教练。因为《水浒传》中林冲自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此职位常常被人误解为一种官职。6.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宋朝的太尉官衔并没有汉朝的三公的地位那么高,宋朝最高等级是太师、太傅、太保,接着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7.小二:指客栈,酒馆中的跑堂伙计,多见于古代小说中。8.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语出《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在原始社会尧舜禹时代,就有了一些关于处罚的不成文的规矩,比如舜时期将贪污大家的财物和抢劫杀人的罪行等同。在《汉书》中有记载:自以德衰而制肉刑。实际上说的是大禹时期为了防止人们的道德衰落而制定了肉刑作为惩戒。在夏朝建立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地确立了五刑制度:黥(qíng)、劓(yì)、刖(yuè)、宫、大辟。后世刑罚虽有改动,但是五刑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五刑被称作正刑,还有一些辅助的刑罚对应。9.管营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徒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管营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

差拨就是狱警头目。10.老军:年老的兵卒。11.衙内: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五代和宋初这种职务多由大臣子弟担任,后来泛指官僚的子弟。今多是老百姓对一些有着恶劣行为的高官子弟的称谓。12.虞候:本为春秋时期掌管山泽的职官。西魏和隋朝以后用作军官称号。宋代的军事编制单位“都”一级,设置将虞候一职,地位较低,属于节级。此外,还设有大量的都虞候一职。明代亦置虞候一职,主要负责军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务,军队屯驻宿营,虞候向主官请求口令,率领甲士分巡诸帐。13.天王堂:相传唐·天宝七载,安西守城将领奏有毗沙门天王现形助守,于是命令各道节镇,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后来军营内也设立天王堂。《促织》1.《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是记述花妖狐魅及其他—些荒诞不经的奇闻逸事的意思,鲁迅先生评价说:“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化之状,如在目前。”《聊斋志异》内容丰富,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的创作。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作品主要内容有:(1)揭露当时官场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等篇。(2)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等篇。(3)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等篇。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丰富的想象与现实密切结合,使作品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具有“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的效果。2.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3.宣德:“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宣德间”是用年号来纪年。4.童子:“操童子业”中“童子”就是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但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后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5.庠:指古代地方学校。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6.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7.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8.抚军:官名,明清两代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9.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10.丁口:即人口。古代通常男子称丁,女子称口。丁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亦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11.东曦既驾: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即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从扶桑至虞泉往复,形成昼夜。《谏太宗十思疏》1.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其为人直言进谏,推行王道,主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薄赋敛”“轻租税”等,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参与修撰《群书治要》、《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2.疏: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3.皇帝的称谓(1)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2)万岁:本为祝颂之辞。古人敬酒祝寿的祝词,后用于祝颂帝王,再后来就成为帝王的代称。(3)陛下:陛,指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和皇帝对话,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4)天子:古代认为帝王的权力受命于天,所以称皇帝为天子。(5)圣驾: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4.皇帝的号(1)尊号:又称“徽号”。中国古代皇帝生前加尊号,是唐代形成的惯例,自高宗李治称“天皇”开端以后,其后武则天六受尊号。(2)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制定年号的根据是“章述德美、昭著祥异,或弭灾厌胜,计功称伐”。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明、清的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3)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也称改元。(4)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名号,称庙号。庙号始于商代。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远祭祀的先王才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庙号的确定,既要符合宗法制度的习惯,又要考虑皇帝的功业德行,建庙立号的原则,在三代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有功而宗有德。”(5)谥号:古代帝王死后,朝廷的礼官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的一种称号,始于西周。谥号有表扬性的、批判性的、同情性的三类。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美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下谥(恶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其中,“下谥”之中还有一种不常见的“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王,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5.吴越:指江东地区,即今江苏南、浙江。因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吴国和越国而得名。6.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以示好生之德。《答司马谏议书》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史称“王安石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终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存世。2.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是主管、掌管的意思。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部门,而是代指官吏。3.古代常用谦辞鄙人:本义指居于郊野之人。古人常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陋。臣:古人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谦,多有君臣关系在内。仆:旧时男子自称谦辞。仆即奴仆,下对上,幼对长自称奴仆,借以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晚生:旧时对前辈称己的谦辞。不肖:旧时男子自谦辞。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不才:旧时男子自谦辞。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在下: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4.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介甫”是王安石的字。5.某启:古人写信时,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某”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是“陈述、禀告”的意思,表示写信人向收信人表白启告。

微训练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1.《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2.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后世将其与孔子合称为“孔孟”;除此以外,儒家的圣人还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后圣荀子。3.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在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处于贵族的最底层。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士”和“君子”的概念有时基本上是重叠的,若细分,则“士”的德行修养要比“君子”略低,也可以说“士”是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春秋战国时期是“士人”的形成期,当时群雄割据,战乱频繁。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士则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在宋代,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士人纷纷应举,经科举起家而得官职,成为士大夫。《大学之道》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位居“三礼”之首,是“五经”之一,也是“十三经”之一。3.庶人:平民,百姓,无官爵者,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承担着沉重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庶人有可能转化为贵族等级成员,如以军功晋升为士﹑大夫等。史籍中也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唐以后,庶人一词使用渐少,逐渐为“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也指已逝的前代君主。2.孺子:幼童、小孩子。也可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古代贵族的妾;或者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3.乡党:①指乡里、家乡,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②乡亲,同乡之人,乡族朋友。4.四海:一般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多将五湖四海联系一起,喻指全国各地,天下;也可指世界各地。《老子》四章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3.古代作为载车部分供人站或坐的车厢叫“舆”。古代车轮由辐、辋、毂组成。毂,车轮的中心,有孔的圆木。辋,车轮的边框。辐,车轮的辐条,是一根一根的木棍,用来连接辋和毂,一般每个车轮有三十根辐。车轴,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轼,车前的横木,车前供人扶、供人踩、供人瞭望的杠子。辙,车轮压过的痕迹。4.户牖:门和窗。户,本指单扇的门,后亦用以作门的通称;牖yǒu,窗户。5.室:本义是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后来具体是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再后来具有房间性质的场所,都可以称作“室”。《五石之瓠》1.《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2.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3.觚:觚字古与“瓠”通,即葫芦。古人常用葫芦壳当作瓢盛水浆,当然也可以盛酒,故被作为盛酒器具。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觥(gō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卮(zhī),一种圆筒状的有把手和三个小脚的饮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爵,是一种酒器,爵身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杯身下有三足。《兼爱》1.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2.显学: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隐学,冷僻之学,与显学相对,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3.圣人: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封建时代对帝王的尊称。4.在古代汉语中,“疾”是症状比较轻、表层的病,“病”则是重病。5.古代汉语中,把偷东西的称为“盗”,抢东西的称为“贼”。“盗”的本义是盗窃、偷东西。“贼”本义为损坏,也可以引申为杀害,指犯上作乱的人或杀人越货的强盗。6.各诸侯封地叫“国”。卿、士大夫的封地叫“家”。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无衣》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即正声雅乐,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分《大雅》《小雅》。《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2.《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进犯的军中乐歌。表现了秦国人民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3.袍:古代外衣。泽:古代内衣。袍泽指军中的同事。袍,长袍,类似于斗篷;泽,贴身穿的衣服;裳,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4.戈: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直而尖形,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装备,亦指军队,也用作军事的代称。5.汀:水边平地,小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浦: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春江花月夜》1.捣衣:中国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2.鸿雁:本是大型候鸟,因其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鱼传尺素:相传古时用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传给对方,后来改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装书信,于是,就形成了“鱼传尺素”这个成语。“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将进酒》1.《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将,请;进酒,饮酒。2.钟:古代打击乐器。铜制或铁制,悬挂于架上,以槌叩击发音。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钟鼓:钟和鼓。古代礼乐器。借指音乐或权贵人家的音乐。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3.斗酒十千:是化用“陈王”曹植作《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一句。曹植的“美酒斗十千”,是夸这酒好,一斗值钱十千。斗:盛酒器,也指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江城子》1.《江城子》:是一首悼亡词,作于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发对亡妻的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2.乙卯(mǎo):采用的干支纪年法,指北宋熙宁八年。3.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微训练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1.《易传·文言》:《周易》有“经”和“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说,有七种文辞共十篇,称为“十翼”。《文言》是“十翼”之一。“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2.《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3.齐诗:西汉初年传授《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其中齐诗为汉初齐人辕固所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4.《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为了忘却的记念》1.《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合称“六艺”。《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合称“十三经”。2.偈jì子: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佛教徒隽永的诗句或言辞。3.向子期:即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他的好友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后,他很悲痛,写了一篇《思旧赋》来纪念他们。由于当时司马氏的高压,向秀不能直书其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所以文章写得简短而隐晦,全文只有156字。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屈原列传》1.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汉武帝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其中没有《清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本纪”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本纪》特例:①《项羽本纪》。《史记》是在最强调大汉光荣的汉武帝时代写就的,然而司马迁在本纪里放进了一篇“项羽本纪”。按照原则,只有皇帝或者统治者才能被列在本纪里,汉朝是靠打败项羽而建立的。在五行安排上,汉代认定自己是土德,也就是直接接在秦后面,中间没有项羽。但是太史公写《史记》时,不是“项羽世家”或者“项羽列传”,而是“项羽本纪”。在此,他有一个不同于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一家之言”,他认为灭亡秦的是楚而不是汉,是项羽而不是刘邦。②《吕太后本纪》。班固的《汉书》中有《高后本纪》,“高后”指的是“高祖皇帝的皇后”,即依随刘邦而来的身份,这是一个正统的概念。但是司马迁的价值判断不一样,从头到尾称她为“吕后”,标题也叫作“吕太后本纪”。在司马迁眼中,吕后与项羽基本上是同样的。吕后要建立吕姓王朝,而且实质上已经把刘家天下改造成吕家天下了,只不过最后刘氏势力重新集结,她终归失败,吕家天下又变回了刘家天下。“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世家》特例:①《孔子世家》。依照体例,世家本来讲的是封王的贵族。在封建的历史架构下,贵族是与平民百姓彻底分开的,为了反映这一历史现实,太史公没有把贵族与平民放在同一范畴下。因此,如果是西周封建中的重要诸侯国,就有相应的介绍,例如《吴世家》《晋世家》。孔子没有王位,在封建秩序里也没有正式的贵族地位,本来应该将孔子放到列传中,但为了凸显他的重要性,同时追随自己所学的董仲舒的春秋学(认为孔子是素王),司马迁没有把孔子写在列传下,而是给予了“世家”地位。②《陈涉世家》。陈胜被列在世家里,就像项羽被列在本纪中一样。司马迁认为,在历史的关键点上,陈胜、吴广是秦朝最早起义的人。项羽很重要,因为他是真正灭秦的人;陈胜、吴广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最早有勇气揭竿而起。所以,虽然陈胜、吴广的王位是自封的,但是司马迁愿意承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传”的类型分几种:一是“专传”,即一人一篇传记,用来叙记一些较重要的人物,如公卿将帅或大奸大恶者《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二是“合传”,二人或数人合一篇传,如《老子韩非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三是“类传”,把同一类人物合记在一篇传记中,多者可达百数十人,《循吏列传》、《酷吏列传》、《儒林列传》(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货殖列传》(为商人正名)、《日者列传》(卜筮者的风采)等即是。“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相关链接】史书体例:①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唐·韩愈《师说》)《左传》以《春秋》为蓝本,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②纪传体,是一种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③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④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3.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亦称“端阳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4.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5.楚之同姓:楚王姓芈(mǐ)。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6.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7.《国风》:《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8.《小雅》:《小雅》为《诗经》中的一部分。其中大半是西周后期及东周初期贵族宴会的乐歌,小半是批评当时朝政过失或抒发怨愤的民间歌谣。《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又叫诗三百,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有言道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所以,从诗经的文学价值来看,《风》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篇幅,和后期的《离骚》合称为“风骚二体”。9.帝喾(kù):古帝王名。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五帝:五帝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伟大,被后世追尊为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相关记载《史记·五帝本纪》。10.齐桓:是齐桓公的简称,春秋时五霸之一。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或《荀子》的版本。《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1.汤:成汤,即商汤王。商的开国君主。子姓,名履,又称天乙。12.武:周武王。周的开国君主,姬姓,名发。《离骚》中有“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之句,又有述及商灭夏桀,周灭商纣之事。13.令尹: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为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14.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当是屈原迁谪前最后的官职。15.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是屈原的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他所作赋共十六篇。16.《服鸟赋》(也写作《鵩鸟赋》):贾谊的赋作,借与服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燕歌行》1.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2.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诗人。他与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3.金:指军中作信号用的钲、铙等金属乐器。4.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5.校尉;武官名,泛指统帅。6.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播。7.瀚海;唐代对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代广大地区的泛称。8.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9.三时:指早、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10.刁斗: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11.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李广任右北平(辖今河北承德及天津蓟州区以东地区)太守,悍御匈奴,关爱士卒,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数岁不敢来犯。一说战国时名将李牧。李牧对抗匈奴,厚待战士,曾破匈奴十余万骑,使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李凭箜篌引》1.李凭:当时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2.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3.箜篌:古代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4.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5.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6.吴丝蜀桐:吴地所产的丝和蜀地所产的桐,二者是制乐器的良材,此处指箜篌。7.江娥啼竹: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二妃娥皇、女英得到消息,挥泪于竹,竹尽生斑。江娥,指娥皇、女英。8.素女: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弹瑟歌唱。《汉书·郊祀志上》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9.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10.昆山:即昆仑山,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11.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12.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13.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14.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15.神妪(yù):指女神成夫人。《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16.吴质:即传说中月宫的仙人吴刚,其字为质。《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17.寒兔:玉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的别称还有夜光、太阴、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锦瑟》1.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2.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3.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觉得自己还是庄周,因此困惑不已。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4.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5.珠有泪:传说海中有鲛人,其泪化为珍珠。《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6.蓝田:地名,在今陕西,以出产美玉闻名。《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书愤》1.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2.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建奇功,后遭猜忌被杀。《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3.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4.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仲叔季: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微训练语文新高考60篇古诗文(文化常识)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氓》1.卜筮:即占卜。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筮,用耆草的茎占卦。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蜀道难》1.五丁开山: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但苦于崇山阻隔,无路可通。大约秦惠王深知蜀人有崇信巫术鬼神的迷信传统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以赠送蜀王。秦王派人在石牛屁股下放置黄金,每头牛还像模像样地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人一见之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蜀王大喜,便派国中五个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开山辟路,一直将石牛拖回成都。这就是“五丁开山”的传说,而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亦称剑门蜀道的最初的来历。2.六龙回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复,形成昼夜。后因以“六龙回日”用为太阳神的典故。3.扪参历井:参、井,星宿名,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