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讲义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含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讲义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含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讲义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含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讲义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含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讲义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

0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什么是空气污染以及主要的污染源和如何防

治空气的污染。

解读: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和来源,列

2.了解汽车尾气成分及对空气的污染.

举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列举空气质量指数的

3.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

主要内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小。

暖等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现象,以及对人体健康、其

他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生态平衡、气象规律的影响。

册:知识精讲驾,知识点01空气污染

源与主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汽车排出的尾气;工业废气和烟尘:火山爆发产生的粉尘和气体等。

【注意】二氧化碳污染物。

(二)影响因素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一般以后者为主。

主要污染物:co、氮氧化物、S02、可吸入颗粒物等。

①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碳烟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②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是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即学即练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即学即练2】空

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左右。(2)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填字母,

多选)。

A.共享单车B.柴油汽车C.地铁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知识点02环境问题与防治

(1)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合理规划工业区和非工业区、植树造林等。

(2)空气质量指数:指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

S02,N02,颗粒物、。,和C0等。分为6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____,空气污染状况越。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等。

(1)酸雨

①pH小于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天然降水呈弱酸性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J。

②形成的原因: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等物质。

③主要危害物:硝酸与硫酸。

(2)臭氧@):一种蓝色的、带有腥臭味的气体。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

称为臭氧层。

①作用: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生物。

②破坏: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为氯氟烧,氟利昂是其中一种。

③臭氧空洞: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下降,出现臭氧薄层。

【能力拓展】

为了确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化学家提出了pH的概念,pH越小,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

臭氧在不同位置的利弊:高空臭氧层是保护层。近地低空臭氧是一种污染物。低空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

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

【即学即练3】(2021八下•乐清期末)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增加较快,致使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

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即学即练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I)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

形成PM2.5的是(填字母)。

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

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B能力拓展

空巴质■指数130_______________

空气质量等级V”至

苜要污染物颗粒物PM?"

对健康影响情况易感人II症状有轻度

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剌激症状

建议采取的插■儿■.老年人及心脏

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疲少长时间、

高强度的户外锻煤|

二罩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第化碳等

臭氧空洞: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对

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污染物:含有氯氟

羟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考法01误认为pH<7的酸性降水都属于酸雨。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导致降水呈弱酸性,同时在有闪电的情况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

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气体与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

酸也会导致降水呈酸性,但这两种情况不会导致降水的pH降至5.6以下。只有降水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后,形成pH低于5.6的降水才能称为酸雨。

【典例1】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B.C02>CO

考法02误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烟尘和有害气体,CO2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对人体有害且造成“温室效应”,但CO2

无毒,也不会污染空气,所以不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典例2】(2020八下•乐清期末)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标语“环境保护你我他,蓝天碧水

伴大家。”描述大气和水与环境的关系。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二氧化碳

M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项目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A.PM2.5B.N2C.SO/D.N02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

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臭氧空洞C.温室效应D.白色污染

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人

4.“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5.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是指()

A.酸雨、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B.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I).温室效应、废旧电池、臭氧层破坏

6.“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词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手机新闻上,其中“低碳生活”中的

“低碳”是指()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7.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8.下列人类活动中,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B.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对草原控制放牧数量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9.(2021八下•上城期末)目前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i。、PM.等)、

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这些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化学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B.PM.是粒径小于2.5mm的颗

粒物,能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

C.臭氧能吸收紫外线,近地面的浓度越高越好

D.形成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一定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10.(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污染指额

PM10194

PM2.549

NO65

SO.10

0;34

CO0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Ch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和NO?的来源之一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2021八下•诸暨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催化剂催化剂

A.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速率

B.a模型所代表的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剧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未改变

D.b的化学式为C2H曲

2.(2020八下•上虞期末)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

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0?的质量比CO2多3.(2020八下•新昌期末)雾霾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PM2.5和臭氧新增指标的监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选填“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2)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的是()

A.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B.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C.把工厂烟囱造高

4.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

化:«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4)你对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点建议是,

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

A.C02+H20==H2C03B.光合作用

C.C02+C高温2coD.CO2+2NaOH=Na2CO3+H,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02+6H2=4H20

+X,则X的化学式为o(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6.(2021八下•柯桥期末)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

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SO,、几种物质中,不属

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

(2)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段,此

肺3

内2

压1

0时间

一1D

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选填“收缩”或“舒张”收(2020八

下•拱里期末)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o”表示氮原子,“0”表示氧原子。则用“03”可表示的微粒是(填

名称)。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为-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

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植树造林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题组C培优拔尖练

1.(2021八下•长兴期末)温室效应加剧是导致自然灾害持续肆虐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甲

(1)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I、II、III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

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2)小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选填“低于”、“等

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QH,.,),它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分别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和SO,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A物质常被用作奥运火炬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点•燃3c+4D(部分微

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ABCDo—氯原子

€>—班原子

分子示意图?

8090cR?■—碳原子

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2021八下•滨江期末)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2019年世界环境

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给生活带来便捷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

易形成,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已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路线超过100

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2)2018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陆续在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小微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接收监测数

据。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选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颗粒物;③氮气;④近地低空臭氧;⑤一氧化碳

(3)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

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当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

恶英(C/GCL),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o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

号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什么是空气污染以及主要的污染源和如何防

治空气的污染。

解读: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和来源,列

2.了解汽车尾气成分及对空气的污染.

举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列举空气质量指数的

3.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

主要内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难度较小。

暖等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现象,以及对人体健康、其

他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生态平衡、气象规律的影响。

趣知识精讲

■,知识点01空气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汽车排出的尾气;工业废气和烟尘;火山爆发产生的粉尘和气体等。

【注意】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

(二)影响因素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般以后者为主。

主要污染物:co、氮氧化物、S02、可吸入颗粒物等。

①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碳烟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②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是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即学即练1】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有几种说法: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含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

其中正确的有()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D

【解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

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大气主要

污染源:1、工业企业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II益增多。2、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

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

【解答】①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

氧层里所含臭氧,正确;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正确;③酸雨主要是由含

硫氧化物和含氮氧化物污染所致,正确:④将汽车尾气排放到周围空气中会增加有害物质(污染物),正

确,D符合题意。

【即学即练2】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左右。(2)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填字母,

多选)。

A.共享单车B.柴油汽车C.地铁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答案】(1)氮气;78%(2)A;C;D(3)②③④

【解析】(1)根据空气中氮气含氮元素及氮气占78%体积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燃烧会增加PM2.5分析;

(3)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种类分析。

【解答】(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共享单车的使用、地铁、电动汽车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不会增加PM2.5,A、C、D正确;柴油

汽车的使用会增加PM2.5,B错误;

(3)①二氧化碳、⑤氧气为空气主要成分,不计入空气污染物,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知识点02环境问题与防治(1)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合理规划工业区和非工业区、

植树造林等。

(2)空气质量指数:指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

SOz、NO”颗粒物、和C0等。分为6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越深,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

(1)酸雨①pH小于耳互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天然降水呈弱酸性性,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02)»

②形成的原因: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物质。

③主要危害物:硝酸与硫酸。

(2)臭氧S3一种蓝色的、带有腥臭味的气体。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

称为臭氧层。

①作用: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生物。

②破坏: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为氯氟烧,氟利昂是其中一种。

③臭氧空洞: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下降,出现臭氧薄层。

【能力拓展】

为了确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化学家提出了pH的概念,pH越小,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

臭氧在不同位置的利弊:高空臭氧层是保护层。近地低空臭氧是一种污染物。低空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

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

【即学即练3](2021八下•乐清期末)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增加较快,致使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

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答案】(1)温室效应(2)光合

【解析】(1)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

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

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解答】(1)人类大量使用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促

进蒸腾作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若是大面积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的增多,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

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即学即练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

会形成PM2.5的是(填字母)。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写出两种主要物质的化学式)等污染

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

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

C.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答案】(1)小于;C(2)SOz、N02(3)B

【解析】低碳生活的优点:保护环境,遏制全球变暖,利于人们身体健康。

(D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不会形成PM2.5的,C

符合题意。

(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SO?、N0?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

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3)少用一次性用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B符合题意。

Q能力拓展

空气质■指数130

空气质量等级”一污火酸雨:吸收空气中的二寓化硫、氮氧化物等

物质,形成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

■葵污染物蘸粒物PM25雨。主要有硫酸和硝酸

对健康影响情况5感人群症状有轻度

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刎激症状

建议采取的措一儿1L老年人及心脏

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

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二氧化疣、二氧化热、颗粒物、昊谷和一氧化碳等

臭氧空洞: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对

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主要污染物:含有氯氟

运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雪剂等化学物质

考法01误认为pH<7的酸性降水都属于酸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会导致降水呈弱酸性,同时在有闪电的情况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气体与氧气

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也会导致降水呈酸性,但这两种情况

不会导致降水的pH降至5.6以下。只有降水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后,形成pH低于5.6的降

水才能称为酸雨。

【典例1】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C.SO,、C02D.N02,CO

【答案】A

【解析】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大自然中,海洋雾沫在蒸发的时候会夹杂硫酸升

到空中,动物死尸和植物腐败也会分解出硫化物,火山爆发也会喷发出二氧化硫,这些都会导致酸雨形成。

人为原因中,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的煤炭会产生二氧化硫。

A、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并不是酸雨,一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却不是酸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形成酸雨,D不符合题意。

考法02误认为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烟尘和有害气体,CO2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对人体有害且造成“温室效应”,但CO2

无毒,也不会污染空气,所以不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典例2](2020八下•乐清期末)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标语“环境保护你我他,蓝天碧水

伴大家。”描述大气和水与环境的关系。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二氧化碳

【答案】D【解析】室外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PM2.5都属于大气污染物,只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大

气污染物,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M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项目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是()

A.PM2.5B.N2C.SO,D.N02

【答案】B

【解析】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

【解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因此不计入空气质量指

数,B符合题意。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

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臭氧空洞C.温室效应D,白色污染【答案】C

【解析】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

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解答】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

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

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都是增加温室效应的原

因,而“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因此倡导“碳中和”有利

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人【答案】D

【解析】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烽类化学物质是臭氧层被破坏

的主要原因。

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正确;

C、汽车尾气排放物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地区的臭氧造成污染,正确;

D、口罩只能阻挡可吸入颗粒物,不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错误。

4.“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有很多,包括:①(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人类、动物、植物的

呼吸。③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等。

A、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因此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不切合实际,B符合题意;

C、用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D不符合题意。

5.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是指()

A.酸雨、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B.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废旧电池、臭氧层破坏

【答案】B

【解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增

多导致温室效应,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烧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解答】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

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将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石雕、建筑物等会腐蚀。臭氧层被破坏,通

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

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冰川融化,人觉得胸闷,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都是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6.“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词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手机新闻上,其中“低碳生活”中的

“低碳”是指()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C.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I).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答案】B

【解析】"低碳生活“包括:”1、践行绿色低碳出行。2、养成低碳居家习惯。3、打造低碳简约家装

4、选购低碳环保器具,5、积极参与低碳活动。

【解答】“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

生态恶化,B符合题意。

7.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答案】C

【解析】地球上的氧气绝大多数是由森林中的绿色植物产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利用二氧化碳,

制造出氧气,是氧气制造厂,森林是地球卫士,它能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氟

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叶片上绒毛多,使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能被森林拦截、过滤和吸附。因此森林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解答】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森林能吸收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与森林是“地球之肺”相关,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净化空气

特征不相关,C符合题意。

8.下列人类活动中,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B.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对草原控制放牧数量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答案】B【解析】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但百年来,人类大量

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

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

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HQ)、臭氧(01、氧化亚氮(NQ)、甲烷(CH,)、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

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

也最大,约为55%.

【解答】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可以减少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排放,符合题意;

B秸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草原放牧量数量减少,草的光合作用会增加,可以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D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9.(2021八下•上城期末)目前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PMzs等)、

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这些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化学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

B.PMzs是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物,能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

C.臭氧能吸收紫外线,近地面的浓度越高越好D.形成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一定是由一氧化碳引

起的

【答案】A

【解析】空气污染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比如增大煤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

毒气体排放,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烟尘和颗粒物。汽车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减少有害气

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

A:燃料的使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因此为保护环境可以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化学方法),以减少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A符合题意;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2.5颗

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近地面空气中臭氧浓度高会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发咳嗽等

症状,C不符合题意;

D、酸性降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

酸性物质所致,因此酸性降雨不一定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10.(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污染指数

PM10194

PND.549

NO:65

SO:10

0;34

CO0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0:,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和NO?的来源之一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提取先关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A.根据图片可知,该日的PM1O后面的数值为194,它是最大的,因此它是空气首要污染物,故A正确不合

题意;

B.根据左图可知,该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臭氧0,不会导致酸雨,而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故C错误符合题意;

I).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2和NO?的来源之一,故D正确不合题意。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2021八下•诸暨期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X•

Wf❺Oc

催化剂催化剂0H

A.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速率

B.a模型所代表的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剧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未改变

I),b的化学式为C2HM

【答案】C

【解析】A.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模型所代表的物质为C0?,在大气中含量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不变,但是分子的数目减少,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结构图可知,b的化学式为CzH。,故D正确不合题意。

2.(2020八下•上虞期末)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0?和S0,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m(CO:)gm(SO:)/g

2900

2800

2700

2600

2500

2400

2300

天然气煤天然气煤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O?的质量比CO2多

【答案】D【解析】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

只能来自于天然气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

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燃烧1000g煤,生成二氧化碳2500g,生成二氧化硫11g,因此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少的

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3.(2020八下•新昌期末)雾霾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

做好PM2.5和臭氧新增指标的监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选填“毫米”或“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2)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的是()

A.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B.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C.把工厂烟囱造高

【答案】(1)微米(2)A

【解析】(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1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2)A.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可以减小PM2.5的排放,故A正确;

B.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可以减小白色污染,但不能减小PM2.5的排放,故B错误;

C.把工厂烟囱造高,最终烟尘还是要排放到大气中,不会减小PM2.5的排放,故C错误。

4.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

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的作用。(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0?和氮氧化

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

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