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515/15/第9课赤壁赋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1.字音辨识(1)壬戌() (2)属客()(3)愀然() (4)窈窕()(5)桂棹() (6)旌旗()(7)舳舻() (8)横槊()(9)山川相缪() (10)酾酒()(11)江渚() (12)蜉蝣()答案(1)rénxū(2)zhǔ(3)qiǎo(4)yǎotiǎo(5)zhào(6)jīnɡ(7)zhúlú(8)shuò(9)liáo(10)shī(11)zhǔ(12)fú2.通假举要(1)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凭”,乘(2)通“缭”,盘绕3.词语解释(1)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方其破荆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固一世之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2)笼罩(3)任(4)越过(5)悠远的样子(6)循、依(7)端正(8)当(9)本来4.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美貌的女子。答案(1)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茫茫的水气。(3)旷远的样子。(4)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一词多义(1)望eq\b\lc\{\rc\(\a\vs4\al\co1(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eq\b\lc\{\rc\(\a\vs4\al\co1(扣舷而歌之:,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eq\b\lc\{\rc\(\a\vs4\al\co1(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eq\b\lc\{\rc\(\a\vs4\al\co1(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eq\b\lc\{\rc\(\a\vs4\al\co1(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属eq\b\lc\{\rc\(\a\vs4\al\co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予作文以记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1)指农历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2)唱/歌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3)往/像/像(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这样(5)永远/增长(6)劝人饮酒/通“嘱”,嘱咐/亲属/类6.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方其破荆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2)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3)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4)名词用作动词,下,攻占;东,向东进军(5)动词的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7)形容词用作动词,占领7.虚词辨析(1)而eq\b\lc\{\rc\(\a\vs4\al\co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之eq\b\lc\{\rc\(\a\vs4\al\co1(月出于东山之上:,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苟非吾之所有:,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于eq\b\lc\{\rc\(\a\vs4\al\co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4)乎eq\b\lc\{\rc\(\a\vs4\al\co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2)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代词,它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在(4)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8.句式特点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何为其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固一世之雄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今安在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又何羡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介词“为”前。(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2)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判断句,“……也”表判断。(曹操)本是一位盖世英雄。(4)宾语前置句,宾语“安”前置于动词“在”前。然而如今在哪里呢?(5)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江渚之上”后置于“渔樵”后。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6)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动词“羡”前。(我们)又羡慕什么呢?(7)判断句,“……也”表判断。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文言特殊句式——被动句原则:掌握文言被动句的格式,依据句意确定。1.有标志词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如: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并序》)译文: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3)用介词“为”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秦王)杀戮或没收入官为奴婢。(4)“为……所……”“为所”表被动。先用“为”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再在动词前加“所”。如:①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并序》)译文: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5)用“被”字表被动。如:今日被驱遣。(《孔雀东南飞并序》)译文:今天被赶回娘家。2.无标志词的被动句不借助任何介词,通过“主语是受事”来判断,翻译时需加上“被”。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9.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⑦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课外名句有关“人生”的名句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②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⑤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北还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二、背景展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他经常去赤鼻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两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着名的《前赤壁赋》(即该篇)和《后赤壁赋》。三、文化常识(1)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2)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称。“斗”是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文白对译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这篇文章,去感受苏轼的智慧与豁达。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并将其填入图示中椭圆内。答案(景——)乐(情——)悲(理——)喜1.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2.结合第三、四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位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四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3.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篇赋中,“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主人回答客人的话是这篇赋的主旨。它们实际上是苏轼在政治上失意、遭到贬谪之后心情的反映。《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你认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是消极的。作者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观点二)是积极的。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作者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情、景、理”融合技巧点拨《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发苏子的感情抒发,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出来。第四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作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迁移运用请写一个片段,由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者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要有一定的哲理,做到情、景、理融合。3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偶然一次,在路旁看见一枝梅花带着花盆被人丢弃。花盆中的泥土大多数都撒掉了,枝干无奈地低头耷拉着。枝上没有多少绿叶,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我不禁这样想:这就是传说中傲立雪中的梅花吗?就这样也可以称为不怕寒风彻骨?一点儿都看不出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我猜想着:它被人随意抛弃,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干枯吧!过了几天,当看见那一片粉红色的花朵,我惊呆了。一株被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梅花树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开花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那一朵朵白中泛红的花朵悄然挂在枝头,闻着那缕缕的梅花香味,我深深地被梅花震撼了。谁会知道它的花苞要在寒风中经过多大的努力,才能带伤开放?看那枯瘦的枝条,谁又能相信它能哺育出美丽的梅花呢?“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的,梅花是最坚强、最坚忍不拔的花,它用它那不怕寒冷、不畏艰难、经霜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红遍天下,闻名于世,让画家去描绘,让诗人去赞颂,让世人去传唱!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贬谪黄州,苏轼的人生经历了重大的转折。此时的他,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在文学上完成了对人生的追求。运用示例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享“江上之清风”,看“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2.课外素材“麦当劳”之父的经历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罗克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他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又使他囊中羞涩且与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好不容易生意打开了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随着雷·克罗克,命运无情地捉弄着他。后来,这家餐馆要进行转让,雷·克罗克毅然接了过来,并且将餐馆的招牌改为“麦当劳”。现在它的分店遍布全世界,年收入高达几亿美元。雷·克罗克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执着追求,屡败屡战,最终有所成就。选材感言回避命运的玩笑,只会让人徒增烦恼;直面命运的挑战,就可能寻到理想的面包。56岁前的雷·克罗克有谁知道?可是,因为他坚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今,又有谁不知道“麦当劳”?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着,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读后启悟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苏轼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苏轼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苏轼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这篇文章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抒写历史,抒发了对苏轼的赞美、崇敬之情。1.[名句]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2.[名句]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文]千里长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名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4.[名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译文]好的药物味苦,但却有利于治病;忠诚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B解析“冯”通“凭”,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C解析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B.eq\b\lc\{\rc\(\a\vs4\al\co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君安与项伯有故))C.eq\b\lc\{\rc\(\a\vs4\al\co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当其欣于所遇))D.eq\b\lc\{\rc\(\a\vs4\al\co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骑千余,卒数万人))答案C解析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答案C解析①④均为介词,表被动;②为介词,在;③为介词,比。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侣鱼虾而友麋鹿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D解析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B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注意牢记常作为标记出现的一些词语。如:“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为所……”“被”。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之为意念上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从上下文意作出判定。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解析“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8.下列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作者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答案B解析“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错。9.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白茫茫的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在江面上,月光映照着宽阔的江面,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解析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景描绘成一幅画面。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想象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____________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发出了“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答案(1)横槊赋诗(2)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B.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C.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答案C解析举:举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eq\b\lc\{\rc\(\a\vs4\al\co1(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eq\b\lc\{\rc\(\a\vs4\al\co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eq\b\lc\{\rc\(\a\vs4\al\co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知不可乎骤得))答案C解析C项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项介词,被/介词,在。B项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项疑问语气助词/句中停顿语气助词。1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答案D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1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答案C解析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的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洞头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鲁甸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容城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卢龙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涞源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优化承包合同
- 2025年度防汛施工临时用电设施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文具店整体承包运营合同范本
- 2025版合同欺诈鉴定与下载服务许可协议
- GA/T 1237-2015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 GA 668-2006警用防暴车通用技术条件
- 一带一路战略课件
- A-level项目介绍(课堂)课件
- 《C语言程序设计》一等奖说课稿
- 飞机制造技术-知识点汇总
- 消防验收备案表
- 现场勘查学(全套课件)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教案
- 洗煤厂安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很全)
- MaxPlax噬菌体包装试剂盒中文说明书(epicentreofillumin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