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8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理性”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大家常用的词,但各人使用此词时取义颇有不同。如果按照
中国固有名词,那么此词也可以用一个“理”字来表达。《说文解字》:“理,治玉也。”
段玉裁注云:“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
难,谓之理。”“理”字本意为治玉,而治玉必依玉本身之条理,故条理亦为“理”。引而
申之,“理”作为动词之意为对于事物之治理,而作为名词之意则为事物本身之条理。理性
或道理,皆实际就主、客观两方面而言之。现在常说的历史理性,实际也就包括历史(作为
客观过程)的理性和史学(作为研究过程)的理性,简易言之,就是对历史过程的所以然或
道理的探究和对历史研究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
从大量甲骨卜辞材料可知,殷人敬信鬼神,以为鬼神能主宰人的命运。据《尚书》记载,
殷纣说过:“我生不有命在天。"殷纣以为他的王权来自天命,天命决定历史,其中没有任
何理性可言。后来,周取代了殷,殷人赖以自恃的“天命”转移到了周人手中。而据《史记·周
本纪》记,武王伐纣胜利以后,忧虑得夜晚连觉都睡不着,说:“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武王深感不安的是,天命是如何转移的呢?它已经从殷人手中转移到周,但是会不会再发生
转移,使自已由得而失呢?天命或王朝历史命运的转移,原来是既存在而又不可靠的。武王
早在伐纣时还说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武王发现了一个道理:天命的背
后原来就是人心,天命的变迁原来就是人心向背的转移。这是周人对于历史发展自身的理路
的新认识,是中国古代对千历史理性发现的开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除儒家基本仍守周公的理念外,道家、法家都不再相信
天命,也不再相信人心。《老子》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刍狗。“古往今来,人事变化,根本没有以天或圣人为代表的道德理性在起作用。”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知识的产生与进步是引起大伪的前提,这种“智"的进步,导
致了道德本身的退步。千是,人之智日进,而人之德日退;历史进程既然与人之智俱进,那
么历史进程就必然成为道德倒退之过程。于是,历史理性便与道德理性形成为一种反比的函
数关系。法家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道德的状况呈每况愈下的趋势,所以道德理性与历史理
性的方向互相矛盾。韩非同时认为,历史不可能倒退,时代已非竞于道德的古代,就必须改
变古代的办法,如果还是走顺从民心的老路,那么就会促成奸邪横行。知道治国之道的明君,
虽然违背民心也能作好自己的统治。这样就直接地提出了与天命人心说相对立的统治理论。
当然,法家与道家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又有很大的不同,道家主张归真返朴,小国寡民,回
到上古时代;而法家则主张向前看。在法家看来,历史理性虽然与道德理性背离,但是历史
理性还是必须服从的。
稍后于孟子、尚鞅的邹衍则认为,黄帝、禹、汤、文王分别因具有土德、木德、金德、
火德而称王,又分别崇尚黄、青、白、赤色,逐次相代,代火德者为水德,色尚黑。这就是
五行相胜说。五种物质按其特性,一个战胜并取代另一个,其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自然的理
性。不过,这样的自然理性虽然有其先后相代的历史顺序,但总不是历史理性的自身,而仅
仅是一种比附,在本质上是没有根据的。但当其时,却十分流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衣服旌旌节旗皆尚黑。”
到了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了秦之所以能战胜六国及其后覆亡的根本原因,得
出结论,民为国家及君主之本、之命、之功、之力,与民为敌,迟早必亡。这样的论述与《尚
书》里的天命人心说道理相通,而论证则更为明确透彻。不过,贾谊在强调道德理性的同时,
也没有放弃五德终始的说法,初建汉制时倡议“色尚黄,数用五”。贾谊提出以土德代替秦
之水德,不仅符合以土克水的五行相胜规则,而且也是与他反对秦之暴戾刻薄(水德)的思
想相符合的。贾谊继承并发展了西周天命人心说的传统,亟视道德理性的建立,同时又努力
使这种道德理性和五行相胜说的历史理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这是汉代学者第一次使二者结
合的努力……
以上概述了历史理性在中国古代的产生过程,说明了历史理性在产生过程中与道德理性
及自然理性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情况在历史学和哲学都相当发达的古希腊还不曾发生过。在
古代西方,历史不曾被作为理性来思考。在西方,历史之被真正地当作理性来思考,那是从
意大利学者维柯所著的《新科学》开始的,到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里,逻辑
或理性本身也都变成历史的了。这样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结合,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理
性产生过程中所不曾出现的。
(选编自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
材料二:
刘家和先生认为,“有相同,才能比其异同,有相异,才能比其同异”;“比较研究的
基本功能在千辨同异,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因而,同异正是历史的比较研究赖以实
现的前提。
历史比较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坚定不移地将历史比较的研究与历史的真实过程结合起来。
归根结底,“同”与“异”两方面因素在比较对象中的客观存在,乃是史学比较的前提和基
础。刘先生坚持历史比较的目的是探求历史的真相,这就不仅需要运用比较以求其真,而且
要对进行比较的历史材料进行考证以求其真。这既是他探讨“同”与“异“客观真实性的坚
实基础,又彰显出其求真的学术高度。
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刘先生一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以“入地求索”的方式深入探索以
求其事实之真,然后再以“上天揽月”的豪情进入到哲学思想的领域中以获得更为普遍性的
认识。在刘先生的研究中,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在一篇论文中层层深入,
由个案的比较上升为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选编自王成军《比较史学何以成为可能一一一刘家和先生比较史学理论和方法初探》)
l.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注,既是解说“理”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又能使
读者兴趣盎然。
B.五行相胜说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理性,仅仅是对历史理性的一种比附,但在当时却很有
影响。
c.在西方,历史理性不曾与道德理性发生关联,而是以《新科学》为起点,与逻辑理性
相结合。
D.借助已经考证求真的历史材料,运用建立在同异比较之上的方法论,便能探求到历史
的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武王为代表的周人亘视“天命”,同时认识到,天命是不可靠的,是随着人心向背
转移的。
B.老子“小国寡民”,使人“复归于朴"的理想,意味若道家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理性,
应回到上古时代。
c.按照五德相胜的说法,秦始皇认为周朝得火德,以秦代周,即以水克火。秦朝推崇黑
色,对百姓暴戾刻菏。
D无论在相同历史时期还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寻求比较对象间的相似性都是进行史学比
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关千历史理性的思考的一项是()(3分)
A.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荐庚舜,曰可。(《史记》)
B.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
地而已矣!(《庄子》)
c.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
D.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
子》)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刘家和先生是如何进行比较史学研究的。(6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宪成6-9题。
东方(D(节选)
魏巍
郭祥临到洞口,又回过头笑着说:
“王大发,我也给你提个意见:以后说话你少带点剌儿行不?”
“刺儿有剌儿的用处。"调皮骡子笑着说,“今天,我要是说:“连长,你有时间没有?
咱们谈谈。“你一定会说:“好好,等我找个时间。”说不定拖到什么时候!你瞧,我刚说
了个“落后班”,你马上就坐了下来。”
“咳,怪不得人说你是“调皮骡子'!”郭祥用手点了点他,笑着走了出去。
正如郭祥所料,现在打伏击是越来越困难了。
为了提前到达,调皮骡子这个班天色刚交黄昏就提前出发。这支七个人组成的小分队,
在
草丛里忍受着密密的蚊蚋的侵袭,直到凌晨三点多钟,还不见敌人的影子。由千调皮骡
子长久
没有摊上任务,求战心切,仍然纹丝不动地聚精会神地伏在草丛里。
这时候,东面的坡坎下钻出来五六个敌人,一面打冲锋枪,一面冲上来。调皮骡子不动
声
色,等敌人冲到30米处,接连投过去三颗手榴弹,打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只剩下
一两个蹄回到坡坎下面去了。
这时,只见南边坡坎下草棵一动,摇摇晃晃地露出一顶钢盔。他刚举起枪来准备搂火,
又立刻停住,原来那顶钢拖是用一根小棍儿顶着。他低声地骂了一句,没有理它。过了一会
儿,坡坎下伸出两个脑袋,一伸一缩。调皮骡子仍然不加理踩。敌人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坡
坎下先后伸出七八个脑壳,悄悄地爬上了坡坎,试探着向弹坑接近。等他们进到适当距离,
调皮骡子才抓起一个大个儿飞雷,一扬籽,嗖地投了出去。轰隆一声巨响,登时像大炮弹一·
般掀起一股浓烟。他怕不解决问题,又一连投了几个手榴弹,半个山坡雾沉沉的。
调皮骡子正暗自高兴,忽然背上像有人捶了一下,一扭脸,一颗小甜瓜手榴弹从背上滚
下来,在炸弹坑里滴溜溜乱转。他来不及思索,就把手榴弹抓在手里,立起来一扬手投了国
去。手榴弹还未落地就轰隆一声爆炸了。几乎与此同时,他听见背后”唗哫唗"一串冲锋枪
声,背上一麻,就昏倒在弹坑里了。等他消醒过来,觉得浑身无力,肚子里热乎乎的;低头
一看,腰里的皮带钻了好几个洞。他把怀解开,肠子已经流出来,像小茶碗那么一蛇,垂在
裤腰上。鲜血顺着两条裤腿流个不住。
他一看左臂上还缠着的毛巾,那是昨天晚上夜间战斗的联络记号,就想把它解下来,垫
着它把肠子塞进去。可是刚刚解下毛巾,猛一抬头,四五个黄毛脸的敌人已经冲到面前五六
步远正要来抓他活的。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只手用毛巾捂住肚子,一条臂
夹着冲锋枪,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这时候,他的肠子已经流出了一大蛇,站
立不稳,又坐在弹坑里……
天色不知什么时候,阴沉起来,一阵狂风过后,跟右来了一阵暴雨。调皮骡子忽然灵机
动:“不趁机突围,还在这里傻等什么?”这么一想,就用那条毛巾垫着,想把肠子塞
进去;结果竞塞进了一多半,剩下一花实在塞不进去,只好忍着疼痛把腰带往紧里扎了扎。
接着,一手提着枪,一手拿浩手榴弹,走出弹坑。
在雨烟的保护下,调皮骡子顺利突围,艰难地跋涉在草莽里。等走到河边,回头看看后
面并没有敌人追赶,就觉得实在走不动了。他稍微休息了一下,此刻他最怕的就是在河里滑
倒,如果那样,就很可能爬不起来,他柱着冲锋枪,极力稳住步子,才过了那道不足一丈宽
的小河。
过了河,两条腿就像绑了两块大石头似的,每过一步都像有千百斤重。他只好走几步,
歇上
一歇。他觉得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回头看看,并没有走出多远。由于草深路滑,一脚蹬
空,跌倒在坡坎下面,顿时又昏迷过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苏醒过来。他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有站起来,心里不由地生气:“你
也是一个老战士了。大江大河过了多少,今天就这几步路,你怎么就走不了啦?”他对自己
的贵备果然有效,抓着灌木丛,柱着枪把硬是站了起来,又开始了比平常几于里路还要遥远
的征程......
正在他艰难地跋涉时,忽然听见后面沙沙地响。他蓦地一惊,以为是敌人追过来了,就
停住脚步,把子弹哗地一声推了上去,静静地等待着。时间不大,听见草丛那边一个人说:
“我看他不会叫敌人虏去。别看这家伙平时大大咧咧,到关键时刻是很过硬的!”另一个说:
“很可能是负伤了,你看小高地上的炸弹坑里好大一摊血哟!“第三个说:“你怎么知道是
他?“第二个又说:“你没看见那一堆手榴弹弦吗!还是得顺着血印找才行!”又一个说:
“要是不下雨就好了,一下雨血印也看不见了。”说到这里,只听一个人用命令的口气说:
“大伙散开一点,在草棵里仔细拨拉拨拉。
就是把这草地翻遍,也得把他找着!“调皮骡子听出,说这话的正是自己的连长郭祥。
他心里一阵热乎乎的,就尽全身的力撇哦了一声:“连长!我在这里!”但是想不到自
己的声音这么微弱,加上雨声又大,简直就跟没有喊出来似的。他只好把手指探上扳机向空
中放了一枪……
(有删改)
【注释】CD《东方》,作者魏巍,长篇小说,获首届茅后文学奖。作品通过对朝鲜战场
和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了一场伏击战的过程,壮烈的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B.志愿军战士虽然平时爱说怪话,是个刺头,但打起仗来个个都有勇有谋,亳不含糊。
c.小说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把流出来的肠子再塞回去,表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
D由于立功心切,调皮骡子在战场上兴奋过头,捡敌人手榴弹时操作失误被炸成鱼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对话,气氛轻松活泼,既表现了调皮骡子的性格,也与下文战斗场面的紧
张残酷形成鲜明的对照。
B.小说塑造人物以动作描写为主,写调皮骡子射击、投弹、艰难地突围和跋涉,具体生
动地表现了战士的精神气概。
c.小说将战争的气氛写得逼真,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具有鼓
动人心的力量,令人振奋。
D.小说节选的结尾部分令人因味,“向空中放了一枪”后戛然而止,枪响之后会有怎样
的故事发生,给人留下悬念。
8.小说将人物称为“调皮骡子”,郭祥称他为“王大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倒数第二段,从调皮骡子的角度来写连长带着战士们寻找战友,这样的叙事角
度有什么好处?(6分)
能力题组
了代文阅读I
`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屈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1000多年前
就已开始。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
就一一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
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中国文化中,书画亦写心志。这是诗
书画印能够结合的内因。由此亦可反观中西文化的异同。按照18世纪西方美学家对千诗画
差别的论述来看,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
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诗歌主要运用声音和语言来叙述在时间中持续的动作,故与舞
蹈、音乐等统称为音律艺术或时间艺术。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自然的再现和真实记录,吸收
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强化艺术的造型功能。正因为这种泾滑分明的认知,在西方文化
史中基本没有形成诗画合一的局面。
在中国,诗画舶合并非一跋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可以说,魏晋之前,我国早期的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功能、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上,也分
别具备上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特征,各尽其职,各自发展。唐代,随着诗词创
作的兴盛,特别是唐诗取得的灿烂成果,让画家得以在诗境的涵泳中,获得更多创作的主题
和灵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以人与自然的对话,把诗从玄理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诗的
画面感和表现力,更通过对山水和田园的审美观照和抒情表达,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同时,
一些诗人在欣赏绘画时引发诗情,并开始尝试创作题画诗。只是,此时的题画诗大多没有题
千画面之上,但是诗与画彼此启发的萌芽慢慢显现出来。
到了宋代,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画
艺术进行总结和高度评价,从精神境界上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讲得更加透彻,
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这个时期也涌现出许
多探讨诗画关系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省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
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埮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千绘画作品的空臼处,
并钤盖上自己设计镌刻的印幸,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
伴随文化历史类电视网络节目的热播,诗词与绘画的结合也以新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人
们从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诗词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探寻并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从“诗
画关系”入手思考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无疑更具启发性和现实意义。艺以载道,文以化人。
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兄,将有助于实现
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孟繁讳《开拓“诗画合璧”的艺术新境》)
材料二: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以时间为幅度,画以空间为前提,诗的材料是语
言、文字,画是点、线、面、色彩。莱辛在《拉奥孔》中对诗画的区别问题曾作过详细的论
述。他认为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所以绘画不宜于处理事
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而诗歌通过语言和声音,叙述那些持续千时间的动作,所以诗歌不
宜于充分地逼真地描写静止的物体。因此,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只能描写完成了的人物性格,
概括其基本特征;而诗歌则能描写在形成发展中的人物性格和反映出它所具有的矛盾。莱辛
的理论主要说明诗画各有各的面貌,是“绝不争风吃醋的姐妹”。总之,诗与画的根本不同
点在千,诗是语言艺术,画是造型艺术。
中国画家自古崇尚自然,亟“神韵”,讲“意境"。魏晋六朝时期,画家宗炳对自然山
水有蓿深厚的钦慕与向往,他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绘画的艺术宗旨:“圣人含道应物,
贤者澄怀味像。"游山水之象与道相通,其道为圣人精神所在。他认为,画山水者,眼所见,
心所画,画山水之灵气观者心旷神怡,“畅神”也。诗有诗情,画有画意,两者的共同点
在千"境界”。唐代被称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认为“搜求于象,心入千境”;孟郊也认
为“天地入胸腋……物象由我裁"。所谓“象”即一般形象,后来延伸为物象、意象、想象
等等。“圣人立象以尽意”,借景抒情,其景为象,其情为诗。唐王维的诗消逸、闲雅,意
境深远尤其是山水田园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倍。
诗与画各有所长,两者的共同点在于艺术的精神相通,这就产生了诗画合璧的空间,相
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艺术追求,必然产生相通的艺术,两者融和,相互映辉,使诗情画意
给人以东方美的感受,千是诗画合璧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便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大特征。
(摘编自顾平《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诗画合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词与中国画虽然分屈不同门类,但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跨界融合,在东方艺术
中独树一帜。
B.西方美学家认为绘画、建筑和雕刻用线条色彩描绘物体,诗歌、舞蹈和音乐用声音
语言叙述动作。
C.唐代山水田园诗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诗人也受绘画的启发,开始
尝试创作题画诗。
D.画家崇尚自然,重神韵,讲意境;诗歌则以景为象,借景抒情,以情为诗,诗情画
意的共同点在千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绘画注重实录、讲究科技和强化造型的认知,是西方文化中不能形成诗画合一
局面的根本原因。
B.宋元时期,诗画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元代画家还造就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
体的独特艺术风貌。
C.运用各种视听手段将诗与画结合并呈现千荧屏之上,可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诗
词的永恒魅力。
D.诗有诗情,画有画意,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艺术追求,促使二者融合映辉,给
人以东方美的感受。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的邵雍说:“画笔善状物,长千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
物,长千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悄。”
B.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根据秞康所作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诗句绘画时,曾经
慨叹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C.沈括评王维画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如彦远画评言,王维
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D.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夫画道之中,山水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患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把山水置千最高的地位。
4.如何理解莱辛所说的诗画是“绝不争风吃醋的姐妹"?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尸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鸡司令
聂鑫森
伯悦总觉得有一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和他的鸡场:惊疑、不服、怨艾,但没有恶
意。
这双眼睛属千五十岁出头的有满余。
伯悦问父亲:“我请有叔到鸡场来做事,他一口回绝。我想租赁他家的那块山林,他冷
冷一笑。爹,你和他有过节?”
伯悦爹一笑,说:“在我们这个贫困村,他是最早开始成规模养土鸡的人物,谁不佩服?
你办的鸡场比他还大,鸡的价格卖得比他还高,他能服气?他在琢磨你哩。”
“哦,我明白了。"
伯悦是农学院养殖系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外地一个土鸡养殖基地工作了三年,在此期
间,老板派遣他去加拿大的家禽养殖农场考察过数月,他发现其中面向中高层消费者的有机
饲养模式大有可为。他想起湘赣边界大湘镇松风娅村的老家,父亲租赁了一块两百亩山林湿
地种花栽树,正可用来养殖纯生态土鸡。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板时,老板非常支待这个扶
贫项目,并承诺由伯说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养殖公司,总公司担保贷款,产品由总
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
“松风娅生态鸡养殖公司”成立了。
贷款五百万到账了。
本村村民愿意来打工的,也来鸡场了。
村民都称伯悦为“鸡司令”。
有满余说:“这是演戏图热闹,有他伯悦哭夭喊地的那一天!”
有家的山林地与伯家的租赁地相邻。有满余天天都像个戏迷似的在津津有味地看戏,只
是不鼓掌也不叫“好”。
鸡场四周立起了高高的木栅栏,挂上了绳网;山畔林边建起了育雏鸡的温室和养雏鸡的
大棚;散养土鸡的地方,栽上了一些小松树,还种上了专门买来的牧草,又用竹篱和绳网隔
出一个一个的区间。
市场上的"速生鸡”,一两个月就可以出栏。这里的“生态鸡”,要经过温室育雏、大
棚养雏、林间散养几个阶段,生长期为五到六个月。
有满余觉得很好笑,说这是穷讲究。他也想去打探此中奥妙,但不屑于去问毛头小子伯
悦。有时和伯说爹碰面了,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伯大哥,为了养鸡而去专门栽松树,
费神!”
“散养的土鸡吃松针、牧草和虫头蚂蚁,肉紧肉香。投放的蔬菜、玉米、谷子,必须是
没用过农药、化肥的,吃的水也是深井水。鸡粪又是松树和牧草的肥料,相得益彰。”
“散放的鸡怎么还要分区间?”
“在地上走的叫'穿林鸡',能飞上树的叫'上树鸡',不仅能上树而且还能悬空飞上
八九米高的叫`云中鸡',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要分区养殖。”
有满余鼻子"哼”了一声,说:“这是金鸡银鸡呀,你们伯家才有本事养,我等着看你
家进大钱哩,哈哈!”
六个月过去了,八万只鸡出栏了。每只鸡的脚上都套着商标认证环,上印小字:“松风
娅生态鸡”。市场价格:“穿林鸡“每斤128元,“上树鸡“每斤168元,“云中鸡“每斤
198元。一般的土鸡每斤价格不过三四十元。
有满余先是不相信,后来亲自去市场查看、打听,竞是真的。他喟叹、无端地发脾气,
伯悦成了名副其实的鸡司令,他是什么?有一天,他在家喝闷洒喝多了,上厕所时不慎跌倒,
右腿骨折,被家人送进了县医院。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种说法虽不一定准确,但
养好伤确实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实情。有满余真的犯愁了,刚刚采买了五百只小鸡,平
日他是主事的,妻子只会打下手,这下子可怎么弄?
伯悦和村支书刘时雨来到了病房,带着一笐水果,一笐点心,还递上一个红包。
有满余板著脸,心想:“龙游浅滩遭虾戏,你伯悦是看我的笑话来了。”
伯悦关切地问:“有叔,好好养伤。有什么要我做的事,你只管吩咐。"
有满余说:“哪敢劳你大驾呀。没事,没事。”
刘时雨说:“你这个性子,我都猜透了。你怎么能没事呢?家里新买的小鸡,怎么办?
你老婆急得直跺脚。伯悦是想帮你渡过难关,又怕你不同意,硬是把我拉来。伯悦,你说说。”
“有叔,我爹跟你是老朋友,他让我来征求你的意见。你家的五百只小鸡,由我们鸡场
来代养,专门划拨出一个区段,有专人负责。”
“怎么付费呢?你……说个数?”
“你放心,分文不取。出栏了还是五百只,—只都不会少。怕你不相信,我请书记来做
证。出栏时,都套上鸡场统一制作的质扯认证环,保证你只赚不赔。”
刘时雨问:“你同不同意?”
有满余说:“渐愧、惭愧。只是辛苦小悦了。”
”等你伤好了,我想请你来场里当生产技术指导,好不好?”
有满余低下了头,用手拍了几下脑壳,长叹一声后,说:“小悦……我想的是自己,是
我的家。你想的是大家,有肚趾,也有气魄……你是真正的鸡司令,我……愿意到你旗下……
当个小兵。”
刘时雨笑了,说:“鸡场要扩大,村民的山地可以入股分红,上班再拿一份工资,你干
不干?”
有满余说:“干!干!干!”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1.06)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悦通过考察,发现有机饲养模式大有可为,千是回到老家松风娅村搞纯生态土鸡
养殖,为家乡的脱贫致宫作贡献。
B.“生态鸡“养殖要专门栽松树,种牧草,还要根据品种分区间,且生长期长,因此,
有满余认为是金鸡银鸡,只有伯家才有本事养。
C.伯悦在听到有满余因为酒喝多而跌倒骨折住院后请村支书刘时雨出面,主动询问是
否需要帮忙,但一开始却遭到有满余的拒绝。
D.本文通过有满余的心理变化过程,折射出新科技农业和养殖业巨变的事实,以及人
物内心的矛盾纠结的艰难化解过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通过对眼睛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有满余对伯悦取代他成为“鸡司令"的怀
疑、不服气和满腔的痛恨,故而有了下文的冷眼旁观,专等看好戏。
B.文中通过插叙,交代了伯悦的身份经历和回乡养鸡的原因,塑造了一位既有专业知
识,又有实践经验,而且眼光独到的现代农民形象。
C.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养殖生态土鸡这一事件反映处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
变化,选材新鲜而精准。
D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的讲述者能深入到年轻人伯悦和老一辈人有满余的内
心。
8.小说对有满余这一人物心理的刻画真实而细腻,请结合文本,简述有满余心理变化
的过程。
9.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曾说过:“作家在诚实地寻找文学性的同时,也没有影响他们对
现实事务介入的诚恳和热情。”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都是对党史的现实的一些反映。这篇
小说折射出当今社会的哪些现实。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258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l.B【解析】A.“既是解说`理'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错误,
从材料一可见,其意在解说“理”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进而说明历史理性的概念,引出论
题。
C.“在西方,历史理性不曾与道德理性发生关联“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在古代希腊,
历史不曾与理性发生关联。
D.“借助已经考证求真的历史材料,运用建立在同异比较之上的方法论”是比较史学探
求历史真相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2.D【解析】D.“寻求比较对象间的相似性都是进行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错
误,前提和基础是比较对象之间的“同”与“异”。
3.A【解析】根据原文,历史理性”是对历史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和对历史研
究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即对历史发展和相应研究的原因和道理的探究。
4.(D先引出论题,解释什么是历史理性;
@再按照时间顺序,论述历史理性的起源、发展及形成的过程;
@最后总结上文,并与洒方的“理性”相比较,说明中西方“理性”的不同特点。(4
分)
5.(D确定历史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辨同异;
@将历史比较的研究与历史的真实过程结合起来;
@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实事求是。
@不孤立研究,追求联系、普遍性的认识,层层深入,由特殊上升为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现代文阅读II
6.A(B项“志愿军战士虽然平时爱说怪话”的说法以偏概全。C项“夸张的手法”错。D
项"操作失误“错。)
7.C(“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的说法错。)
8CD小说称人物为“调皮骡子”,是为了突出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连长称
他的大名“王大发”,表现了上级领导对同志的爱护与郫重。(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D与全文的叙述角度一致,叙事更加流畅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地质勘查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气资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网络内容行业技术规范
- 客户见面致辞示例
- 个人工作总结副科长
- 集土坑施工方案
- 老旧小区临水施工方案
- 单孔腹腔镜课程讲义课件
- 优秀初中语文说课课件
- 人教精通版六年级上英语Lesson15教学课件
-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课件
- 普通逻辑ppt课件(完整版)
- GB∕T 16762-2020 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 DB32∕T 4065-202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 施工现场环保工作措施
- 资产清查服务方案模版
- 检具设计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