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_第1页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_第2页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_第3页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_第4页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本课以研究生为对象。选课者应已具备中国现代史和现代中外关系史的基础知识。本课程不再一般性地讲述现代中外关系通史,而是重点讲授二十世纪中外关系的若干专题及其研究方法。并指导阅读原始资料和有代表性的论著,开展课堂讨论,学生应比较深入地选择和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并有史料基础的现代中外关系史问题。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在这个有特殊难度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选课者必须用大量的课外时间阅读和写作。先修要求:已修中国近现代史基础课、近代中外关系史课、或相应的课程。本课作业和分数分布:学习过程中逐次提交专题资料目录索引一篇(10%),专题论著评论一篇(20%),专题研究论文一篇(40%),到课率(10%),讨论参与程度(20%)。教学大纲(各讲题暂定如此,将会有所增减):第一讲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概论第二讲“门户开放”:走进二十世纪的中国与列强第三讲外国专家讲座第四讲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第五讲华盛顿会议与列强远东关系的新格局第六讲国民革命与列强第七讲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的侵华政策第八讲影响战后中国命运的一次空运第九讲新中国对外关系的起源第十讲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第十一讲国际冷战与中国政治: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十二讲现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历史特点――兼论中美关系的历史教训第十三讲走进新世纪: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世界意义第十四讲现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新前沿(以上讲题将根据进展情况加以选择。可能随机聘请专家前来讲座。以下课程参考资料目录中带*号者,见本课复印资料集)第一讲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概论一、现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特点与定位二、历史分期与研究概况三、教学目标与方法四、几点概观五、第一阶段:1900―1919年六、第二阶段:1919―1949年七、第三阶段:1949―1999年参考资料:柯伟林:《序言》,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5页。*王建朗、郦永庆:《中外关系史》,曾业英主编:《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4月,第250―284页。*牛大勇:《美日两国对中国革命的政策特点和背景之比较》,章长柄主编:《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首钢总公司1998年出版。第151―164页罗志田:《帝国主义在中国:条约体系的文化认知》,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34―55页。茅海建:《救时的偏方: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上书军事外交论》,同上书,第56―96页。第二讲“门户开放”:走进二十世纪的中国与列强(读书讨论课)一、中国学术界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讨论二、英国与门户开放政策的缘起三、甲午战后列强的侵华竞争与英国政策的演变四、美国与门户开放政策五、门户开放政策的意义参考资料:*牛大勇:《英国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缘起》,《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1979年第3期*丁名楠、张振?{:《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推进,还是向后倒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罗荣渠:《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汪、丁、罗三文收入《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1辑,重庆出版社1985年9月。)第三讲专家讲座(资料暂缺)第四讲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一、日本加紧侵华步伐二、巴黎和会前的美国对华政策三、中国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爆发四、签约之争五、几点总结思考讨论题:民初中国政治结构对外交的影响?民初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威尔逊主义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日本、美国分别对五四运动扮演了什么角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巴黎和会中日之间的危机与矛盾发展?北京政府及其外交官员面临何种困境?采取什么对策和努力?对巴黎和约,中国主签派持什么理由?拒签派持什么理由?谁更有理有利?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秘籍录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王芸升:《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三联书店1982年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1-3册,中华书局邓野:《巴黎和会中国拒约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第五讲华盛顿会议与列强远东关系的新格局一、会议背景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三、四国协约与五国海军协定四、远东问题与九国公约五、山东问题六、外国在华特殊权益的存废之争七、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思考讨论题:学术界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后果有什么代表性的观点?分析中国政局对中国代表团与会表现的影响。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政局和列强对华关系的格局有什么影响?中国在这场外交斗争中的得与失?原因何在?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秘籍录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1-3册,中华书局金光耀:《顾维钧与华盛顿会议》,《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第六讲国民革命与列强一、大陆史学界研究状况的演进二、影响列强对华政策的若干因素三、北伐进军中列强的分化政策四、汉浔英租界事件与列强的两手政策五、列强诱迫下的四一二政变六、宁案交涉与国民政府的应对思考讨论题:目前所知这一时期美英日对华政策及中国对外政策的原始资料是什么?学术界对国民革命时期英、美、日各国同中国各派的关系有什么看法?试评学术界关于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争论这一时期中外关系还有哪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深入研究?参考资料:*牛大勇、陈长伟:《北伐时期列强对华政策研究评介》,《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杨天石等编:《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5卷第3章,中华书局1996年2月第七讲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的侵华政策一、日本侵华史和九一八事变研究状况二、日本军国主义的缘起三、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四、日本军人的阴谋策划五、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后果思考讨论题:从日本对华政策看九一八事变有没有必然性?事变期间日本军部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对于对华政策的影响?事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走向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关系?比较和分析日美两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比较九一八和七七事变时期中日两国所具备的战争条件与开战后果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第9-13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杨奎松:《蒋介石、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之交涉》,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275―315页。*荣维木:《抗日战争史》,曾业英主编:《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4月,第613―658页。俞辛?l:《唇枪舌剑――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国外交》,广西师大出版社。第八讲影响中国命运的一次战略空运一、国共争抢战略要地二、美国确定扶蒋反共三、中共巧借美国飞机四、一次空运影响战局五、现代历史由此改观思考讨论题:口述史料可靠吗?如果这架飞机失事,历史将怎样发展?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参考资料:*牛大勇:《影响中国前途的一次空运》,《历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6期,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第51―88页。第九讲新中国外交的起源一、在革命过程中相成的中共外交思想与政策二、新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三、中共与美国的外交接触和纠葛四、朝鲜战争与新中国外交思考讨论题:中国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吗?出兵朝鲜的利弊得失是什么?参考资料:*牛大勇:《司徒雷登谋求与中共对话》,《陈明枢为美国与中共对话奔走》等文,载《民国掌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3月。*牛军:《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赵宝煦主编《跨世纪的中美关系》,(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又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牛军:《中苏同盟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章百家:《跨过鸭绿江――危机处理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第144―158页。沈志华:《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316―367页。第十讲六十年代美国的对中苏关系的观察与利用一、中苏关系乍暖还寒二、赫鲁晓夫维护中国立场三、美国试图开辟同蒙古的新关系四、分析和利用中苏矛盾五、美国不能站在中国一边参考资料:牛大勇:《肯尼迪政府是怎样观察和对待中苏分歧的》,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第415―435页。牛大勇:《1961年―1963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同上书,第436―461页。沈志华:《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5月,第231―264页。牛大勇:《60年代初期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华南边境和沿海岛屿撤兵问题》,同上书,第387―408页。牛军:《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同上书,第557―594页。第十一讲冷战风云与中国政治: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矛盾二、回应苏东事件,扩大民主与区分两类矛盾三、从民主整风到反右运动四、大跃进和庐山会议中的冷战阴影五、从反对美国的“和平演变”到防止中国的“赫鲁晓夫”六、结语思考讨论题:苏联发展模式对中国有哪些正反面的影响?新中国的领导核心中对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有无重大分歧?试述一二。毛泽东为什么要抓阶级斗争并发动文化大革命?参考资料:*牛大勇:《冷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0年6月号,第59期。牛大勇:《中美关系进程中一次错失的机遇》,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368―383页。牛军:《冷战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交》,同上书,第520―543页。第十二讲现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历史特点――兼论中美关系的历史教训一、从侵略反侵略的生死对抗到平等竞争与发展二、从战乱频仍到和平安定三、从衰败化、边缘化到革命化、现代化四、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冲突、融合五、东亚国际关系中的历史教训和前景思考讨论题:二十世纪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特点是什么?美国、日本和中国在东亚的过去与未来中扮演什么角色?下一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复兴”和“东方的世纪”吗?参考资料: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997年。请阅读有关的章节。*牛大勇:《论现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历史特性》。*张小明:《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5月,第1―15页。余凯思(KlausMuhlhahn):”RethinkingModernChineseHistory:TransnationalandGlobalPerspectives”,柯伟林、牛大勇编:《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国际化、内化与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520―543页。第十三讲走进新世纪: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世界意义思考讨论题:中国与世界百年来的历史潮流是什么?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哪些特点?二十世纪的发展大势是什么?二十一世纪有哪些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参考资料:请注意本世纪末各重要报刊、Internet上的总结及前瞻性综述和评论。*牛大勇:《中美关系的回顾及日本的历史角色》。*牛大勇:《台湾问题的由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