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特征》教案(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力量目标:
通过观看和比拟,对生物的根本特征进展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喜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看。
(二)小组学习、质疑
观看的根本要求:观看是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准时记录。
3、有规划、有急躁。
4、积极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由于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养分、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生长和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根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说明它能进展生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猎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渐渐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渐渐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渐渐积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养分、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根本特征?
要推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根本特征。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养分、能进展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能生长和生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生物的根本特征
问:1、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
1、植物怎样获得养分物质的?2、动物怎样获得养分物质的?
植物从外界汲取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养分物质。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二
生物见闻
从太空中眺望地球,映入眼帘的将是一幅漂亮的图案,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和原野,白色的云朵。这是一个布满生气的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全部生物共同的家园。
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现在已被人们熟悉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要了解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需要进展观看。
观看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科学观看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看要有明确的目的,观看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准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看,要有规划,有急躁;观看时要积极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看的根底上,还要同别人沟通看法,进展争论。热闹的争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识别详细事例,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争论、领悟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
探究之旅
1、请你列举出一片农田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2、列举自己熟识的生物,并试着将它们分类。
3、玩具“宠物狗”的形态、大小、毛色、叫声等足可以“以假乱真”,你将如何区分其真伪?请将你的全部理由写下来与大家沟通。
4、观看课本第4页图片,并结合日常观看,总结生物的生命现象有哪些(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5、试分析以下现象分别属于哪些生命现象?
(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3)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4)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5)鱼用鳃呼吸;
(6)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等。
(7)晚上睡觉时,屋子里有过多的花卉对身体不利等。
(8)小动物、人通过出汗、排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
(9)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
(10)狗看到骨头会流口水;
(11)地衣能生长在岩石上,并产生一种酸性物质将岩石分解变为土壤
(12)对于植物来讲,假如浇水不匀称,植物的根会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
(13)有的植物用种子生殖,比方小麦、玉米。有的用茎生殖;比方月季。
(14)植物通过落叶带走废物等。
(15)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等。
(16)一棵参天大树,其最根本的构造单位是细胞。
6、阅读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给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汲取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养分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展生殖,一昼夜产生2—3代。
海纳百川:
自养:象绿色植物这样,能够自身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方式叫自养。
异养:人和动物不能象植物那样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猎取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方式叫异养。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展一切生命活动的根底。生物体的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根底上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应激性是适应性的根底,生长、发育是生物生殖的前提,通过生殖实现了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特征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供应了物质方面和构造方面的保证。
地层深处的微生物:科学家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地下三千米的深处,发觉了活的细菌。据介绍,这些细菌是在90℃的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排出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这些活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它们大约从恐龙灭亡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生殖,其生命过程特别缓慢。这些细菌的发觉,更加激发了科学家探究地外生命的兴趣。由于,既然在地下三千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可以有生物存在,那么也就不能排解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当堂达标:
1、人体内局部废物随汗液排解,属于()现象
A、生长现象B、遗传变异C、新陈代谢D、应激性
2、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
A、遗传变异B、新陈代谢C、生殖现象D、生长现象?
3、在以下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D、蝴蝶、小鸟、钟乳石?
4、以下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响?()?
A、兔子发觉狼之后快速奔驰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
5、以下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养分物质?()?
A、松鼠不断查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
6、鲸浮出水面时,在头部往往会形成巨大的雾状水柱,这是鲸()时产生的。
A、吸气B、取食C、呼气D、呼吸?
7、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生殖B、生长C、发育D、生殖
8、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要不断从外界猎取_______,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______,这是_____现象;能够由小______;个体成熟后______后代;亲代与后代之间既_____又有____,这是_____和______现象;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_______的反响,生物所表现出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根本特征。
9、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______外,还有细菌、_______等。
10、现在被人们熟悉的生物有_______多万种,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种类,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______,但又存在着_______。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看、争论、领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重点)
2、力量目标
通过事物的比照观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归纳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预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根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准时间
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课件展现: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观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漂亮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识、亲切、好玩,产生喜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肯定的启发性。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提出问题:画面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索、尝试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留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8分钟学问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看、小组争论后答复: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由于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由于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看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看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看边答复: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识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熟悉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依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展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依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答复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通过提取脑海中
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洁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组织沟通
点拨建构
18分钟【过渡语】认真观看四周的动植物,你会发觉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一样,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问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阅历,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植物有哪些
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加小组的争论。帮忙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展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觉与大家沟通吧。
一组:我们发觉人体需要饭菜,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我们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养分物质。
师:很好!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二组:我们发觉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尿、排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准时点拨,指出排便与排尿的区分。
并解释生物从外界摄取食物,然后将废物排解体外的现象,称为新陈代谢
三组:我们发觉人需要呼吸,鱼用鳃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着。
教师追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四组: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也能从小长大,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师:说的多好啊!生长发育是生物比拟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奇妙吧。(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五组:刚刚教师让我们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觉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刺激后也会作出反响,结论: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教师追问: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响吗?
教师强调:你们的发觉很有价值!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响,成为应激性。
六组:我们从插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生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生殖后代,我们猜测细菌等微生物也有生殖的生命现象。
教师补充: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酷热的夏天,食物很容腐败变质,这就是由于微生物生殖的速度快导致的。
七组:我们从插图上观看到,猫妈妈的三个孩子,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
浅,只有一只小猫长得像妈妈。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学生分组活动、争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仔细倾听他人发言,准时补充,在活动中体会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通过思索和教师的提示,学生答复:植物也要呼吸。
观看视频,领会生命的孕育和生长之奇妙。
通过碰触含羞草,理解植物对外界刺激也能做出反响,只不过不如动物的反响明显。
补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就是植物的生殖现象。
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像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推广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材中消失了新陈代谢这一名词,学生特别生疏,在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对后面归纳总结生物的根本特征打下根底。
通过小组争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归纳总结力量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胜利,增加了自信念。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表达沟通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让学生明确各种生物的生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沟通,我们熟悉了一些生命现象,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刚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1、课件展现:展现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构造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肯定的构造,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课件展现:青蛙的爱护色,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蚯蚓疏松土壤……这说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提高熟悉: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转变环境。
依据教师提示,学生很简单想到,并补充刚刚没有争论到的问题。
引导全面熟悉生物所据有的生命现象
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物具有哪些根本特征?
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都有肯定的构造。
(7)能生殖后代
2、迁移应用:选择你喜爱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完毕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熟悉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怀疑?将重点概念进展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自主回忆
本节所学所得。学以致用,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稳固了重要概念: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生物助学》第3页第9题。
B类:教材第5页第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第2页1—8题。
B类:教材第5页第3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准时互纠。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同时培育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标准,将学习延长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根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举例有肯定的构造。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
微生物:举例生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应激性
新陈代谢
适应并影响环境
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的深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纳“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依据已有的阅历熟悉生物,然后观看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终总结诞生物的根本特征。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头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好玩、很有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实例、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把握生物的根本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争论,能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2、通过开展小组争论形式,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力量和分析归纳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举例子,分析生活中常见事物,培育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归纳说明生物具有的根本特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以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鲨鱼、小鸟、树木等引导学生通过常识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再提出疑问,毕竟生物是什么呢?他们扮演是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
学问点一:生物的类别
1、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自我总结归纳后后答复:太阳、石头、水等是非生物,由于它们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鱼、蘑菇等是生物,由于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同学们特别优秀,能够把咱们平常所遇见的事物与阅历结合,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看教材图1、1—1,插图的生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答:动物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蝴蝶;植物有银杏树;微生物有大肠杆菌。
学问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即生物的特征)
【过渡语】认真观看四周的动植物,你会发觉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一样,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推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阅历,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引导学生以动物的生活特点为例做出分析:我们发觉人体需要吃饭,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要吃小动物,从而能够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都需要养分物质。
引导学生从植物的角度进展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
教师讲解:我们发觉人和动物可以通过出汗、排泄等形式将废物排出,这说明生物都能活将废物排出体外。人需要呼吸,鱼用鳃呼吸,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生物需要呼吸才能活着。
教师提问:植物需要呼吸吗?
学生答: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教师举例:我们看到小鸟能长成大鸟,我们人类也能从小长大,蝌蚪长大变成青蛙,从而得出结论:生物都能生长发育。用手碰触含羞草,我们发觉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人体受到针刺后也会作出缩手反响,从而得出结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教师讲解:向日葵的花盘像太阳,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响吗?其实是由于向日葵的花盘受到阳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响。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响,称为应激性。
教师讲解:我们从图上看到猫、狗等动物能生殖后代,我们知道其他生物也能生殖后代。
教师补充:一只纯色的猫生出的后代,毛色和斑纹上有深有浅,与母猫并非完全一样。我们人类也是这样,这说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
【过渡】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熟悉了一些生命现象,但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刚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课件展现:展现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构造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肯定的构造,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教师提问: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答复:生物都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完毕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熟悉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怀疑?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几类?
总结概括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具有哪些根本特征?
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6)能生殖后代。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根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东北虎遗传变异现象
植物:含羞草生长发育
微生物:大肠杆菌生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应激性
新陈代谢
适应并影响环境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渐渐培育学生观看、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教学活动中留意培育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看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诞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别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预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现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分的。生物具有区分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依据书上供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学问,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争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讨论争论完毕后,可讨论争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终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争论和讨论)。
下面是争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供应了食物;
(2)寄生植物猎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猎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研道德试题及答案
- 自动挡科目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贵州云岩区第十六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连市属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体育教师编制考试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必考题库和答案
- 2025中药治疗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新 公司法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 120急救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公路养护工、检修工职责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 项目人员离职与人员替补计划管理方案
- 隧道坍塌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货车司机服务流程
- 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
- 2022年江苏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