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篇一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7则、第8则、第9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自主学习:
自读自译全文,并背诵。教师作辅导。
合作探究:
思索:
1、不知为不知,为什么也是“知”呢?
2、人为什么“过而不改”呢?
3、你怎么理解“欲速则不达”的?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涯”。其次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看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
4、孔子很强调“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
提示:孔子说人必需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反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根据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肯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肯定要信实,行为肯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根据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同意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知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答复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行以讨伐,由于现在的蒲是防备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唯恐是不行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保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5、你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在川上曰”有什么体会?
参考:
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语:
意在言外,无限感慨。
不曰“不彫”,而曰“后彫”,文字直恁斟酌。(《四书评》)
评“子在川上曰”等章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连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宋·朱熹《论语集注》)
或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古说是见川流,因叹。大抵过去底物不息,犹天运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学者要当如此不息。盖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所以能见之。”(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三十六)
《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教导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教导,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就行事一教导,而道之活泼泼地无物不有者自见矣。“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天时上教导咏叹,而道之布满流行、无往而非是者自见矣。真善形容道体者也。后儒著力在精微处说,反觉费语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育文言阅读力量。
2、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重点: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育文言阅读力量。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教学方法:
1、吟咏法,反复诵读
2、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诵读
1、正音
2、解词
3、学生诵读
4、教师订正
5、齐声吟诵
三、探究:
1、学生读译,找出最喜爱的一则,谈谈理由。
2、学生发言,师生共评。
四、小结。
五、拓展:“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珍宝满地,俯拾皆是,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大家共享。
六、作业:以本文中12则语录中的1至2则为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的生存才智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准备
人要讲信用
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篇三
教学要点:
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才智的选文,争论并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学问,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悟孔子的生存才智。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方“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才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才智的语录。
二、疏通12则语录
(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订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知:通智末:无食:通蚀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假如”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岁:时令舍:停顿
(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知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观察;一旦改正,人人都会仰慕。”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肯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怪自己,少责怪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假如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假如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终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三、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学生分组争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赐予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
1、结合文章的内容,答复我们应当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慧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成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常常叨念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慧才智。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发。
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学问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狡猾实成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讨论的重点。
其次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发。
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方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供应详细的帮忙,假如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方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教师对他才有用,假如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索问题,教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2、依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当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可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行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阅历,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观察,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二是成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敬重。
第五则: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士气,由于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订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
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答复。
第六则:人能把道扩大,不是道能扩大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见、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境地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转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第七则:一是一个人要擅长自省,擅长从自身找缘由,要少责备别人,而不要老是责备别人会推托客观缘由,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假如每个人都擅长从自身找缘由,擅长自我批判,就会削减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缘由,是避开冲突,削减怨恨的重要途径。
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发呢?
第八则: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到达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遗忘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
孔子擅长从寻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临时取得胜利,却不行能最终取得胜利。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假如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行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进展的根本。
第九则: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通信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广西崇左市凭祥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140名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招聘中小学教师61人(第四场编制)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质量员专业技能考试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判断题库及答案
- 康复治疗技士考试题库单选题及答案解析
- 十五五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思路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 医用废弃口罩管理制度
- T/CUWA 60055-2023城镇排水管道螺旋缠绕内衬法修复用硬聚氯乙烯(PVC-U)带状型材
- 《职业生涯概述》课件
-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典型案例
- 高考英语一轮专项复习:高考试题中的熟词生义(含解析)
- 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 (2025春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课件
- 实习生转正述职报告
- 《全新观光车操作与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