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01月春季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期专任教师招聘45人030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I卷一.客观题库(共350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对称特征明显,考虑属性类对称性。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整体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且都是直线图形,第二段图形图一和图二都是轴对称图形,且都是曲线图形,故问号处应该填入一个轴对称且有曲线的图形,只有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2.瓜农容某为防止偷瓜,在瓜田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马某偷瓜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容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直接加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E.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

A、C两项错误,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案例中,容某没有“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B项正确,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题案例中,容某明知自己私拉电网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依然“放任”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

D项错误,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容某主观方面所持态度是故意而非过失。

E项错误,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容某主观方面所持态度是故意而非过失。

故正确答案为B。3.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知识。

第二步,这种观点混淆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财富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创造财富的源泉是多样的,除了劳动之外,还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比如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因此,本题错误。

4.下列5个句子(段落)的最佳顺序是:

①区总工会在微马路线上设置了“红”“黄”“蓝”三大主题体验区,让职工在慢跑过程中,在“庆祝建国70周年”“传统文化非遗匠人”等体验学习环节中,领略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体验灿烂的西城特色文化

②此外,西城区总工会还将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主线,将此次胡同微马变成一场集爱国学习、体育锻炼、文化体验多维一体的综合性职工活动

③接下来,西城区总工会将组织合唱比赛、职工技能比赛、传统文化体验、文化阅读季等活动,带给西城职工更多精彩活动、更多美好体验,让广大职工以更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充足的工作干劲,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④3月30日,随着西城总工会组织的胡同微型马拉松在什刹海火热开跑,西城区2019年职工文化季也拉开了帷幕

⑤据悉,胡同微马为西城区2019年职工文化季的首场活动,本次微马路线选取了能代表西城自然美景和历史积淀的什刹海环湖路线,全程为5公里慢跑,打破了传统马拉松的专业门槛限制

A.③②①④⑤

B.④⑤②①③

C.⑤③①④②

D.①⑤④②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④中通过背景介绍“随着”引出话题“胡同微型马拉松”,适合做首句;③中“接下来”表示承接上文,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①和⑤都是在论述“胡同微型马拉松”的具体内容,应该先引出话题,再具体论述,排除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项。

第二步,验证B项。语义连贯,逻辑通顺。

因此,选择B选项。

5.本文的成文日期,书写规范的是:

A.2016、4、6

B.二0一六四月六日

C.2016年4月6日

D.二零一六四月六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

第二步,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应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边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排印,发文单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对齐。

因此,选择C选项。

6.某实验结果表明: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该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会随着传播过程发生突变

B.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播

C.刺突蛋白是病毒本身将其侵入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

D.刺突蛋白变异会使传染性更强,药物是否有效还待验证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该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论据:无。

本题论点讨论了“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无明显论据,且提问方式为前提,加强优先考虑补充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强调的是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会发生突变,论点讨论的是“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话题不一致,不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排除;

B项:选项讨论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论点讨论的是“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话题不一致,不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排除;

C项:选项表明刺突蛋白是病毒本身将其侵入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结合论点可以确认“天然化合物”组合能够用于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当选;

D项:选项重点强调的是现有药物是否有效有待验证,但不明确现有药物是否用到了“天然化合物”组合且是否能够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不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该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天然化合物”对突变后的刺突蛋白是否有效不确定,无法支持。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与论点论题不一致,无法支持。

C项:补充前提。正是因为刺突蛋白是病毒侵入人体的部分,才能利用该“天然化合物”的分解作用,有效抑制病毒,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支持。

D项:不明确项。药物是否有效还待验证,证明不一定有效,无法支持。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题干论点为“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题干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跳跃,则能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所要寻找的前提。

题干论据: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有效抑制新冠病毒。题干论点: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A项,指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会发生突变,而如果刺突蛋白发生突变,源于植物的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就无法分解已经突变了的刺突蛋白,从而对抑制新冠病毒失去效果,削弱了题干推论,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B项,指出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C项,指出刺突蛋白是病毒本身将其侵入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而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因此其可以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D项,指出刺突蛋白变异后的传染性更强,药物不一定会对变异后的刺突蛋白起效,并未涉及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故本题选C。7.今年6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济南举行省直有关部门纪念“世界认可日”认证工作座谈会。目前,山东共获得各类认证证书150180张,占全国认证数量的,比2018年底增长134645张,认证证书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重点分析的是(

)。

A.其他省市举办认可宣传活动的介绍

B.山东省认证机构的情况

C.世界认可日在中国的蒂地情况

D.世界认可日的来历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入话题,即山东省举行“世界认可日”认证工作座谈会,随后通过数据展示山东认证各类证书之多。故接下来应继续围绕“山东认证”的话题展开,对应B项。

A项“其他省市”、C项“中国的情况”、D项“来历”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召开“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座谈会》8.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是主题词。(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一件公文用以与其他公文相区别的名称是标题。主题词又叫关键词。它是指公文中代表其内容特征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起关键作用的词。

故表述错误。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巴西和澳大利亚一样,人口主要集中于其东南部

B.福建武夷山和江西龙虎山都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C.天坛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日本地震频发,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天坛建筑群在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巴西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均匀,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所以人口集中在东南部。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福建武夷山和江西龙虎山都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环境差异,各个大陆上的人类社会发展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B.中国传统文化,无论诗文、书画,松石为题表现坚贞高洁

C.善始善终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出自《列子•汤问》的寓言小品文章“愚公移山”

D.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在我心中爷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坚贞不屈、勇于奉献,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语义明确,表述表述正确,当选;

B项,成分残缺,常用表述为“以···为题”,根据文句“无论诗文、书画”可知“以松石为题的创造很多”,故正确表述为“中国传统文化,无论诗文、书画,多以松石为题表现坚贞高洁”,排除;

C项,成分残缺且有歧义,“愚公移山”这一经典故事体现了愚公“善始善终”的品质,而非“善始善终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正确表述为“关于善始善终,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出自《列子·汤问》的寓言小品文章‘愚公移山’”,排除;

D项,成分残缺,“坚贞不屈、勇于奉献”是爷爷精神品质的体现,正确表述为“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在我心中爷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坚贞不屈、勇于奉献的精神,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排除。

故正确答案A。

【文段出处】《人类文明史别样解读——读》《霍山红岩松记》《尽锐出战善作善成》《藏在时光里的家风》11.随着影视作品的题材、内容、技术等发展,相关的影视评论、网络影评也应当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评论生态中,创造________的行业规则。影评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接受来自新媒体、自媒体的不同声音,因为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各种声音之间需要更多的对话而非彼此拆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竿见影

B.行之有效

C.水到渠成

D.卓有成效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所谓与时俱进”可知,本空应对“与时俱进”解释说明,应体现创造“适用于这个时代”的行业规则。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立竿见影”指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侧重“见效快”,文中没有突出强调“快”,排除。B项“行之有效”指实行起来有成效,置于文中体现“规则实行起来有效果,跟上时代发展”,符合文意。C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文中没有谈及“条件成熟”的相关内容,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卓有成效”指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文中没有突出强调“效果特别好”,语义过重,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2.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高科技手段。各个国家纷纷推出相关的措施和计划。然而,数字技术毕竟只是技术手段,最终不可能代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加以引导,它可能堕落成“数字陷阱”。虚拟性有可能让一种文化变成一种“真实的”幻境,同时也会使那些不具传播强势的文化样式受到来自“文化单极化”的挤压,从而在“马太效应”中更加速其消亡。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只要有正确的理念加以引导,数字技术就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很好的保护。

B.正确理念的引领是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前提

C.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对强势文化有利,而对弱势文化不利

D.数字技术会导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马太效应”的出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技术手段不能代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最后通过反面论证引出观点,即如果没有正确理念引导,数字技术则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文段重点通过反面论证引出,主要讲的是应该有正确的理念的引领。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加以引导,它可能堕落成数字陷阱”可以推出B选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正确理念引导对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但由此并不能推出满足了这一条件,数字技术就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很好的保护,A项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排除;材料提到“马太效应”主要强调的是数字技术会加速弱势文化消亡这一属性,其对强势文化的影响材料未涉及,故C项的“对强势文化有利”属主观臆测,排除;D项“马太效应”并不是数字技术产生后才出现的,只是数字技术的产生使其表现得更突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3.文饰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或适应行为,指一个人为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赎罪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饰作用的是:

A.小明因为没有复习功课,不惜把自己的手弄伤以逃避考试

B.某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串通证人作伪证,编造不在场证明为自己开脱

C.某电子公司新产品投放市场失败,经过研究,管理层认定失败的原因是前期宣传没有做好

D.小王想成为公司经理,但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没有报名竞聘,事后却对人说自己不屑参加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

②从自身或环境中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③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把手弄伤就是为了逃避考试,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不属于“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不符合定义;

B项:制造伪证就是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不属于“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不符合定义;

C项:投放市场失败的原因是经过研究认定的,是直面分析失败出现的问题,不属于“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不符合定义;

D项:想成为经理但认为自身能力不够,属于“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未报名却说自己不屑参加,属于“从自身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且“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择。14.研究表明,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雷云中的空气产生电离,进而便在周围产生许多悬浮的自由电子。已在云层中的电场,则使自由电子带有更高的能量。当空气中的现有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研究者将其称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最终产生一次“逃逸崩溃”,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闪电因宇宙射线而产生

B.雪暴放电过程产生闪电

C.闪电因云朵碰撞而产生

D.电子与水分子碰撞引起闪电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由文段可知,闪电由宇宙射线引起,是因“电子和水分子的碰撞”而产生,C项偷换概念成“云朵”,故与原文不符,当选。A项,由“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进而······自由电子”可知,该项表述符合文意,排除;B、D两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当空气中现有的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会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均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出处】《更多证据表明闪电由宇宙射线引起而非云层碰撞》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进而……”,可知闪电的产生从宇宙射线开始,符合文意。B项对应“……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闪电的产生与“雪暴”有一定关系,符合文意。C项“云朵碰撞”在文段中没有出现,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当空气中的现有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知闪电的产生与“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有一定关系,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首句“进入雷云的宇宙射线,使得……产生电离,进而……产生……最终产生……”可知,说法正确。

B、D两项,由“当空气中的现有电子和水分子碰撞时,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研究者将其称之为高能量微粒的雪暴,最终产生一次‘逃逸崩溃’,这种放电过程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闪电”可推出。

C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到云朵碰撞。

故本题选C。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2)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3)铸造此鼎,所需金属材料超过1000千克.

(4)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5)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6)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7)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筑而成。

(8)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A.1-5-2-7-3-6-8-4

B.1-3-2-5-7-6-8-4

C.6-3-2-5-7-1-8-4

D.6-5-2-7-3-8-1-4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1和6对比,1说后母戊鼎的铸造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铸造的情况,是对铸造过程的总结。6说后母戊鼎铸造工艺复杂,引出铸造的话题。可见,6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1讲的话题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接下来也要论述有关“商代后期青铜铸造”,对比4和8,只有4讲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的话题,所以1后面应接4,对比四个选项只有D项是1接4。排除C项,答案锁定D项。

第三步,验证D项,语句通顺,逻辑严密。

因此,选择D选项。

16.关于信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县质监局不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违反了信访规定

B.陈某对乡政府的决定不服,可以采用走访形式到市政府提出信访请求

C.詹某在提出信访事项时故意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钱某对区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请求市政府复查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信访条例相关知识。

第二步,《国家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区政府的上一级是市政府,因此钱某对区政府的决定不服可以找市政府复查。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信访制度。即便考生们对信访条例不甚了解,也可先排除C项,“构成犯罪”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C项缺少了这一条件,说法自然是错误的。而A、B、D三项都是信访条例的具体规定,要想准确选出正确答案,还是需要考生对信访条例的具体规定有所了解。A项说法错误。《信访条例》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所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其他是根据需要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因此县质监局并不是必须设立信访工作机构。

B项说法错误。《信访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乡政府的上级政府是县级政府,对乡政府的决定不服应该向乡政府或县级政府提出,而非越级向市政府提出。

C项说法错误。《信访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C项缺少条件,“构成犯罪的”才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项说法正确。《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市人民政府是区人民政府的上一级机关,钱某有权请求市政府复查。

故本题选D。17.购买彩票时,很多人往往愿意自己选号,不愿交由电脑随机选号,因为他们相信,中奖号码从长远看是随机产生的,但在短期内却有规律,比如前面连续多期出现的数字,这期出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或者某些数字对于自己意味深长,或干脆就是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它们应该更可能中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这些人的想法?

A.很多人研究彩票的中奖规律,但他们的中奖率并没有因此而显著提高

B.每一期中奖号码都是独立随机产生的,彼此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联

C.对于中奖号码的产生究竟有无规律,很多人持“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念

D.电脑选号是随机的,而自己选号有特定意向,在这一点上人比电脑更聪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这些人的想法的一项,需首先明确这些人的想法,即相信中奖号码在短期内存在规律。要质疑该结论,可以通过直接削弱的方法。题干指出有些人购买彩票时愿意自己选号,认为中奖号码在短期内有规律。

A项,指出很多人研究彩票的中奖规律,但中奖率并未提高,由于并不确定这些人的研究是否准确,所以无法据此说明彩票的中奖号码没有规律,有可能存在规律但这些人并未找到,因此该项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B项,指出中奖号码都是随机的,没有任何内在关联,说明中奖号码并不存在规律,直接质疑了题干观点。

C项,并未说明中奖号码到底存不存在规律,无法质疑题干观点。

D项,并未说明中奖号码到底存不存在规律,无法质疑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1)中奖号码从长远看是随机产生的,但在短期内却有规律。比如前面连续多期出现的数字,这期出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点;

(2)某些数字对于自己意味深长,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它们应该更可能中奖。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中奖率没有显著提高,代表有提高只是不够明显,说明研究规律是有用的,具有加强作用。

B项:削弱论点。该项指出每一期中奖号码的产生都是独立事件,没有规律,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人们对于中奖号码有无规律的看法,与中奖号码是否真的有规律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电脑选号随机,与论据表达一致,且自己选号有特定的意向,表明人们确实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数字,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中奖号码从长远看是随机产生的,但在短期内却有规律,比如前面连续多期出现的数字,这期出现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或者某些数字对于自己意味深长,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幸运数字,选择他们应该更有可能中奖。

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研究中奖规律也没有提高中奖概率,不能证明中奖号码是否有规律,且没有显著提高不代表没有提高,只要有所提高就说明可能是有规律的,不能削弱,排除;

B项,号码独立产生,彼此间没有关联,说明短期内也是没有任何规律的,直接削弱论点,当选;

C项,说明人们如何看待中奖号码是否有规律这件事,属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说明人比电脑选号有优势,属于补充论据支持结论,不能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8.夏天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夏天吃早餐的重要性

B.夏天早餐喝冷饮的危害

C.夏天早餐应吃什么食物

D.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分析了早餐吃冷饮对身体的害处,接着分析这一害处产生的原因,最后用“所以”得出结论,即早饭时应先吃热食,再吃凉的食物。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主要讲述吃不同类型食物的顺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得出结论,可知结论部分为文段重点,即早餐食物的先后顺序——先吃热食,再吃冷食。这属于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B两项非重点句内容,可排除;C项为最大干扰项,虽然重点句部分提到了早餐吃什么,但更强调的是不仅要吃这些还应注重吃的顺序。

故正确答案为D。19.设计∶张贴∶海报

A.购置∶发放∶清单

B.粘贴∶复制∶段落

C.订阅∶推广∶报纸

D.制定∶执行∶方案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设计”和“张贴”均与“海报”属于动宾关系,先“设计”后“张贴”,二者属于时间顺承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依照“清单”“购置”物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项:“粘贴”和“复制”均与“段落”属于动宾关系,但应先“复制”,后“粘贴”,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订阅”和“推广”均与“报纸”属于动宾关系,但应先有“报纸”的“推广”,后有人“订阅”,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制定”和“执行”均与“方案”属于动宾关系,先“制定”后“执行”,二者属于时间顺承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线条的特征比较明显,考虑数线。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所给图形线条数依次为2、3、4、5、6、?呈等差规律;故问号处应选7条线的图形,排除C;再进一步观察发现,所给图形都是一笔画图形,排除A、D。

因此,选择B选项。

21.四书五经中四书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故表述正确。22.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这段文字意在:

A.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B.强调核能在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中的关键作用

C.阐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巨大危害

D.呼吁人们改变能源结构并大力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接着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被破坏。然后用“所以”引导结论,给出对策“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最后援引科学家的观点支持前面的结论。文段为“分—总—分”的结构,文段主旨句为“所以”引导的结论句,强调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的方式控制全球变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本段文字的开头列举了两个例子,运用了“同时”的并列结构,强调了二氧化碳的危害。“所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第二步:在主旨句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意图选项要对问题予以解决,即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因此,D项正确。A、C两项文段并未体现。B项是援引的观点,不具有概括性。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中“所以”之后的内容为主旨所在,因此正确答案应是对其后内容的准确概括。文段先从两方面分析了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然后用“所以”引出了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即“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A、C两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核能”只是部分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改变能源结构的方式。故本题选D。23.吸管效应:指用一根吸管吸杯中果汁,就能把管子周围的果汁都吸入,比喻在某区域植入某种“吸管”,就能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

以下不属于吸管效应的是:

A.石油探矿的常识是,两个矿区的标准距离为一百公尺,中国目前在东海已经勘探八座油气田,包括“八角亭”新油气田在内

B.随着广州城市功能的向南转移,铁路新客站附近的番禺钟村、南海平洲、三山、顺德的楼价都已被推高

C.某镇凭借其纺织产业的雄厚基础,确立以纺织特色为主攻方向,纺织企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行集群发展

D.某地几年内让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搭配便捷交通方式,两者“二合一”,让某地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纷纷向往的繁华地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关键词。

某区域植入某种“吸管”、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

第二步:逐一验证选项关键词。

A项:文字并没有体现出“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有些同学认为限制距离是因为有吸管效应,但题干并没有对吸管效应的距离做出具体说明,所以不符合吸管效应;

B项:铁路新客站犹如某种“吸管”,周边楼价升高、城市功能南移,体现出“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

C项:纺织特色产业犹如某种“吸管”,纺织企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体现了“聚集资源”,带动某镇的发展,引起了“明显的区域反应”;

D项:现代服务业与便捷交通方式犹如某种“吸管”,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体现了“聚集资源”,人们纷纷向往体现了“明显的区域反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在某区域植入某种“吸管”;

②能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油气田的分布区域是自然聚集而成的,并非由于“植入‘吸管’后所聚集”,同时,没有体现出“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不符合定义;

B项:铁路新客站就像某种“吸管”,附近的楼价被推高体现出“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C项:以纺织特色为主攻方向,就像某种“吸管”,企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体现出“聚集资源”,实行集群发展,体现出“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D项:现代服务业的繁荣搭配便捷交通方式,就像是某种“吸管”,成为人流、资金流、物流纷纷向往的繁华地,体现出“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吸管效应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在某区域植入‘吸管’可以聚集资源,引起明显的区域反应”,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吸管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植入“吸管”后能聚集资源,引起区域反应。

A项,只是阐述石油探矿的常识,并未涉及植入“吸管”后能聚集资源,不符合定义。

B项,城市功能向南转移,即植入“吸管”,附近楼价被推高,即引起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C项,以纺织特色为主攻方向,引导纺织企业实行集群发展,体现了聚集资源,引起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D项,搭载便捷交通方式,即植入“吸管”,让该市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纷纷向往的繁华地,即聚集资源,引起区域反应,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24.6,3,5,13,2,63,(

A.﹣36

B.﹣37

C.﹣38

D.﹣39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做差做和都没有明显的规律,考虑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6×3-5=13,3×5-13=2,5×13-2=63。规律为第四项=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求项为13×2-63=-37。

因此,选择B选项。

2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阴影类图形推理,每组三个图形中阴影的个数不完全相同,不可能考查移动规律;考虑叠加性也不能找出规律;此时观察第一行三个图形,发现三个图形中的阴影正好覆盖整个图形,由此可得规律。每一行所有的黑方块可以覆盖整个正方形。故本题选A。26.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创新体系的国家?(

A.英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把它列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故正确答案为A。27.古人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仅是农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________,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词歌赋________,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好的传播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皆是

沉思翰藻

B.不计其数

文采斐然

C.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D.举不胜举

缀玉联珠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古人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________”“比如......再比如......”可知,和农谚有关的诗词有很多。A项“俯拾皆是”指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文段没有易得的含义,因此排除A项。B项“不计其数”指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C项“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D项“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三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知,与二十四节气相关诗词的构思精巧。B项“文采斐然”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说一个人文采好。文段重点强调构思,所以排除B项。C项“形神兼备”指体态和精神都十分优秀,既形似又神似,既有外形,又有神韵,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以用来指文段的内在和外在,体现构思的特点。D项“缀玉联珠”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28.如图所示,街道ABC在B处拐弯,在街道一侧等距装路灯,要求A、B、C处各装一盏路灯,这条街道最少装多少盏路灯:

A.18

B.19

C.20

D.21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要求A、B、C处各装一盏路灯”可知本题为两端植树问题。要使路灯等距离,则需要求两段路AB与BC的公约数;要使安装路灯数量最少且总长一定,则间距越大路灯数越少,最大间距为715与520的最大公约数,即65米。根据公式:路灯个数,可得安装路灯最少为盏。

故正确答案为C。29.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适用的是:

A.海关工作人员认为张某有走私嫌疑而对其进行查办

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王某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C.李某根据国际有关法律规定,在某售楼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D.公安局长召开关于提高干警办案质量的工作会议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国家司法机关;

②应用法律处理案件。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海关工作人员不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

B项:检察机关属于“国家司法机关”,对王某受贿行为进行侦查,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符合定义;

C项:李某不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

D项:提高办案质量的工作会议,不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手段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根据定义,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

A项,是海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并非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

B项,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符合定义。

C项,是李某的个人行为,并非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

D项,是公安局局长的个人行为,并非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国家司法机关”,“应用法律处理案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中“海关工作人员”不是“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要点;

B项中主体是“检察机关”,属于“国家司法机关”,侦查“受贿行为”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符合两个定义要点,是答案;

C项中签订合同不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不符合定义要点;

D项中“公安局长”不是“国家司法机关”,“召开工作会议”不属于“应用法律处理案件”,两个定义要点均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30.

A.2

B.3

C.4

D.5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本题为圆圈形图形数列,且通过观察可知,每个圆圈中,左上角的数字均为本圆圈中最大的数字。可考虑用其它数去凑左上角的数字。

第二步:寻找规律

观察题干中的数字可知,左上角的数字等于右上角与右下角两个数字之积加上左下角的数字,即有:16=2×6+4,36=5×7+1。

第三步:得出答案

故第三个圈中的数据应满足:25=?×8+9,?=2。

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3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拼接在一起。下列有关板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印度洋板块全部由洋底岩石圈构成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

C.板块边界是地震和火山的高发地带

D.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错误,印度洋板块为次级的大陆板块,属于印度洋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因此印度洋板块既包括洋底岩石圈,也包括陆地。

B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C项正确,全球各大板块处于不停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之间。

D项正确,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马里亚纳海沟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32.有一辆火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损一只还要倒赔2角,结果得到393.2元,破损只数是:

A.17

B.24

C.34

D.36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先假设2000只玻璃瓶都是完好的,然后差异分析,可得破损的瓶子有只。

故正确答案为A。33.2013年铁路建设和运营取得新成绩。全年,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8亿元,投产铁路新线5586公里,其中高铁1672公里。

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20亿人,达20.68亿人,同比增长10.3%;货物发送量完成32.2亿吨。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地形。

故正确答案为A。34.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但土地开发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一座拥有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才能称其为名城。与其在历史文物消失之后重建、新修,不如对现有文物加以保护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对那些未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也要充分认识到它们的现实价值与历史价值,在系统设计和规划中,可以将这些文物融入规划建设体系,使它们成为教育民众的人文景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考虑民众教育功能

B.历史文物保护对城市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C.文物保护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D.城市建设要将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城市的发展需要对现有文物加以保护利用,城市建设要注重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接下来进一步说明对那些未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在城市规划设计时也要注意保护,以达到文物教育民众目的。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城市建设需要保护文物,将其融入规划建设体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只提到了文段的后半句,表述片面,排除。B项:未提及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表述片面,排除。C项:非对策表述,且没有突出“城市建设”,排除。

35.3,4,6,12,36,(

)。

A.72

B.144

C.160

D.216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且作差作和无规律,考虑递推数列。观察数列发现:,,,即规律为,故原数列所求项。

故正确答案为D。36.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中都是汉字,考虑笔画数。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第一段汉字笔画数分别是3、4、5,笔画数呈等差数列;第二段汉字笔画数分别是3、4、?,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一个5笔画的汉字,A项8笔画,B项5笔画,C项4笔画,D项4笔画,只有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37.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字的长短、高低都有要求,字数也有限制。(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故表述正确。38.求学者如果孜孜于衣食居住的安适,一定谈不上好学,同样,好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________,心灵之养甚于居养之安,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有道”之人,名闻利养并非先务。这不是________物质,而是强调学习就是学习,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养尊处优

否定

B.丰衣足食

摈斥

C.锦衣玉食

排斥

D.肥马轻袭

抵触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衣食居住的安适”可知,该空要体现“衣食居住的安适与优越”之意。A项“养尊处优”多用于描写性情骄纵、不能吃苦的人,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B项“丰衣足食”意为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侧重强调生活达到温饱水平线以上,并没有达到文段中“衣食居住的安适与优越”的程度,排除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不是……而是……不要附带上物质目的”可知,该空要体现“反对、不要”之意,且跟“物质”搭配。C项“排斥”指排挤斥逐,符合语境。D项“抵触”指撞击、顶撞或触犯、冒犯,一般跟情绪、心理、人搭配,不与“物质”搭配,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锦衣玉食: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肥马轻裘: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39.疼痛共情的偏好性,是指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总是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疼痛共情的偏好性的是:

A.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

B.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

C.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

D.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没有体现疼痛共情的偏好性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疼痛共情的偏好性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总是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

A项,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即小李对喜儿的情感认同程度高,对黄世仁的情感认同程度低,符合定义。

B项,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小张不敢再去那条河里游泳与小张对外来游客的情感认同程度无关,不符合定义。

C项,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即小明对孙悟空的情感认同程度高,对白骨精的情感认同程度低,符合定义。

D项,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不禁潸然泪下,即小红和奶奶是亲人,小红对奶奶的情感认同程度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

②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明看到白骨精被打死而感到高兴,是因为他不喜欢书中白骨精这一角色,体现了对白骨精“情感认同程度”较低,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

B项:小张看到有人溺水而亡,之后不敢再去那条河,没有涉及对溺水游客的“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不符合定义;

C项:小李上台拉住喜儿,是因为对喜儿的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对喜儿“情感认同程度”较高,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

D项:小红听了奶奶的回忆后潸然泪下,是因为对奶奶的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对奶奶“情感认同程度”较高,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情绪反应”,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明看到《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被孙悟空打死,高兴得跳了起来。小明对孙悟空和白骨精的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正面形象,而白骨精是反面形象,通常人们对作品中的正义形象是支持和赞同的,所以小明看到正义获胜会很高兴、很支持,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张看到外来游客不幸溺水而亡,从此再也不敢去那条河里游泳,小张与溺水游客属于陌生的关系,但溺水的不论是谁,小张都不会再去那条河里游泳,没有因为关系或认同感的不同而有区别,而是一种经验教训,不符合“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小李在看歌剧《白毛女》时跳上戏台拉住喜儿,不让黄世仁抢走,歌剧中喜儿的角色让观众怜惜,黄世仁的角色让观众厌恶,因此小李认知上会亲近喜儿,疏远黄世仁,最终跳上戏台阻止,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红听奶奶回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日子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小红正因为是她亲近的奶奶曾遭受了痛苦,所以忍不住得哭了,正常来讲大家对苦难的生活都有一定经历和承受力,如果是陌生人或者是讨厌的经历了苦难生活,我们未必会有特别大的情绪反应,符合“个体对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断和情绪反应”、“由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或情感认同程度不同而不同”,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0.下列属于20世纪人类科技成就的是:

①电话的发明

②发电机的问世

③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④电报的发明

⑤因特网的发明

⑥卫星的发明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近现代人类科技成就。可以结合题干运用解题技巧解答本题。①②④项电话、发电机、电报都与电有关,这几项发明应该处于同一时期;③⑤⑥项飞机、因特网、卫星相对于电话、发电机、电报是更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其发明应该晚于①②④项,在距现在较近的20世纪。①电话于1876年由贝尔发明。②1831年9月23日,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③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机进行动力飞行。④电报的发明时间是1837年。⑤博纳斯·李于1990年在欧洲核研究所任职期间发明了互联网。⑥1958年2月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发射升空。所以,属于20世纪人类科技成就有飞机、互联网、卫星,即③⑤⑥项。

故本题选D。41.甲乙丙丁四个人在一起工作,一人趁别人不在意偷走了一件物品。在调查中,甲说:“丙偷了物品”;乙说:“甲或丙两人中有一人作案”;丙说:“甲没有作案时间”;丁说:“是乙作案”,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

由此可以推出,偷走物品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题干当中无矛盾或反对关系,无法根据矛盾和反对关系的特性去做题,故采用代入法验证。

第三步,看其余。

A项:代入后可知:如果是甲偷的,那么丙、丁的话都是假话,不符合“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排除;

B项:代入后可知:如果是乙偷的,那么甲、乙的话都是假话,不符合“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排除;

C项:代入后可知:如果是丙偷的,只有丁一人的话为假,符合“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正确;

D项:代入后可知:如果是丁偷的,那么甲、乙、丁的话都是假话,不符合“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2.某一地区在拆迁时,拆迁办组织三个部门的人将长木锯成短木,树木的粗细都相同,只有长度不一样,甲部门锯的树木是2米长,乙部门锯的树木是1.5米长,丙部门锯的树木是1米长,都要求按0.5米长的规格锯开,时间结束时,三个部门正好把堆放的树木锯完,张三那个部门共锯了27段,李四那个部门共锯了28段,王五那个部门共锯了34段,请问张三属于哪个部门?哪个部门锯得最慢?

A.属于丙部门,甲部门最慢。

B.属于乙部门,丙部门最慢。

C.属于甲部门,丙部门最慢。

D.属于乙部门,乙部门最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

第二步,由于27×0.5=13.5(米),28×0.5=14(米),34×0.5=17(米),这说明张三所在部门共锯树木13.5米,李四所在部门共锯树木14米,王五所在部门共锯树木17米,根据甲部门锯的树木是2米长,乙部门锯的树木是1.5米长,丙部门锯的树木是1米长,可知张三只可能属于乙部门,王五只可能属于丙部门,则李四属于甲部门。

第三步,甲部门树木2米长,每根树木可锯2÷0.5=4(段),需要锯3次,所以锯28段总共要锯28÷4×3=21(次);乙部门树木1.5米长,每根树木可锯1.5÷0.5=3(段),需要锯2次,所以锯27段总共要锯27÷3×2=18(次);丙部门树木1米长,每根树木可锯1÷0.5=2(段),需要锯1次,所以锯34段总共要锯34÷2×1=17(次);时间一定,工作量和效率之间成正比,丙部门需要锯的次数最少,由此可知,丙部门最慢。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43.《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小满时节,麦类、谷物等农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自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疑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理所当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句意是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是很自然就发生的事情,填入词语应含有此意。据此排除A、C、D。

由“麦类、谷物……尚未成熟……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可知,此处是说农作物还没有熟,人们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是很自然的事情。所填词语应含自然发生之意。A项,“不容置疑”指不允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B项,“顺理成章”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其填入符合句意。C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文段没有体现具有某种条件,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项,“理所当然”指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文段强调的是自然发生,并非从道理上来说怎样,其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

故本题选B。

44.由于1990年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收益和负担分配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而承担的调整负担太多,因此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更有其现实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个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决定了中国有权利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中国自1990年以来所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收益和负担分配失衡

C.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

D.中国有权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分析“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更有其现实意义”的原因。第二句话提出中国仍将是个发展中国家,并通过“这一事实决定”引出主旨句,即“中国有权利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因此,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和B项:均属于第一句原因分析的内容,非重点。C项:未提及“有权享受待遇、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表述片面。

45.愧疚救赎心理指的是对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时,有意无意地会认为被伤害的人也有责任,从而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涉及愧疚救赎心理?

A.早年家庭条件不好,女儿吃了不少苦,现在条件好了,妈妈常常逼迫女儿吃这吃那

B.看到不少老人、儿童孤苦伶仃,晓华决心从事国际慈善事业,救助世界上的困苦者

C.小陈开车遇堵,等待慢行时看手机,和旁边插队的车辆撞在一起,小陈认为对方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D.小黄随手扔在路边的香蕉皮绊倒了路过的张大娘,小黄本想扶起她,但转念一想,觉得都怪她自己走路不仔细,自己没必要多管闲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②有意无意地会认为被伤害的人也有责任;

③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条件好了,妈妈常常逼迫女儿吃这吃那,并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也不符合“有意无意地会认为被伤害的人也有责任”,不符合定义;

B项:晓华决心从事国际慈善事业,救助世界上的困苦者,并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也不符合“有意无意地会认为被伤害的人也有责任”,不符合定义;

C项:和旁边插队的车辆撞在一起,小陈认为对方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并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不符合定义;

D项:小黄随手扔在路边的香蕉皮绊倒了路过的张大娘,符合“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怪她自己走路不仔细,符合“有意无意地会认为被伤害的人也有责任”,

自己没必要多管闲事,符合“减轻自己的负罪感”,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46.下列划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B.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C.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小王刚刚大学毕业,显得胸无城府,在工作中经常闯祸。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选项中用来形容“他”仗着权势大,肆意妄为,符合文意,用法正确。

第二步,B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含贬义。选项中用来形容人们传言的作用,由“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可知,表达的也是消极的感情色彩,故“三人成虎”符合文意,用法正确。

第三步,C项“如坐春风”意思是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选项中取其本意,形容听先生说话令人感觉非常舒服,符合文意,用法正确。

第四步,D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是褒义词,用于积极语境当中,与选项“工作中经常闯祸”感情色彩矛盾,用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47.顶层设计:是指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之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顶层设计的是:

A.某市政府在有关园林绿化决策执行效果的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关领导指示对北区绿化方案进行优化

B.某公司董事会就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在海外收购项目等问题召集相关专家起草方案,在论证之后董事会进行表决

C.某岛屿具有不冻不淤的深水港口和沙白滩阔等条件,辖区政府为利用好这些资源,组织海内外专家研究岛屿开发方案

D.软件公司在开发大型软件时,就软件的框架召集专家进行论证,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软件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

②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之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领导指示对北区绿化方案进行优化,只是优化部分区域,不属于“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同时未明确北区是否为造成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未明确“追根溯源,统揽全局”,不属于“在最高层次上系统地解决问题”,不符合定义;

B项:公司董事会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论证,因为不同问题而召集对应的专家,属于“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在董事会上进行表决,属于“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之道”,符合定义;

C项:政府组织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开发整个岛屿的整体性方案,属于“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同时政府引导建立开发方案,属于“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之道”,符合定义;

D项:就大型软件的框架召集专家进行论证,属于“统筹考虑系统各层次和各要素”,确立了软件设计思路是公司整体性、系统性的决策,属于“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之道”,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48.许多人一想到一只蜘蛛在自己的手臂上爬,或一条蛇缠着自己的腿向上爬,就会不寒而栗,在发达国家,1%至5%的人患有蜘蛛或蛇类恐惧症。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后发现,就连婴儿都会在看到蜘蛛或蛇类时作出应急反应。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对蛇类和蜘蛛的恐惧有其进化起源,与灵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