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河流的综合开发_第1页
教学设计 河流的综合开发_第2页
教学设计 河流的综合开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流的综合开发学案【学习目标】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学习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自主学习获取新知】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概况: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发源于①_________________的西坡,是②____________支流俄亥俄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地形:起伏较大,③______资源丰富。陆路交通不便,④______作用突出。

(2)气候:属于⑤________________气候,⑥__________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

(3)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河流⑦______大,流量很不稳定(冬春多,夏秋少),不利于航运。

(4)矿产资源:主要有⑧____、铁、⑨____、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开发早期,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带来⑩__________、植被破坏、⑪__________等一系列问题。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果

1.流域开发的目标

把河流的____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________、发电、______、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3.效果:根治了____________,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________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合作探究】探究一、读P51—P52,讨论:过度灌溉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②我们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探究二、田纳西河能实现梯级开发的条件是?田纳西河流域是如何实施流域的综合开发的?

探究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治理的启示?

【课堂巩固】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3.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A.18世纪下半叶,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和社会问题C.19世纪30年代,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D.19世纪4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4.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土地退化B.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酸雨污染D.氯氟氢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5.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B.流域的综合开发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的治理D.放洪、航运、发电、旅游等6.TVA在流域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珠江流域示意图,回答7—8题。7.下列有关珠江流域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向东流入东海B.珠江水系主要由东江、北江和西江组成C.河流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D.河流水文特征是水量丰富、有结冰期8.关于珠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叙述是A.河流各河段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利于梯级开发B.流域内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C.流域内有丰富民俗文化、喀斯特景观等旅游资源D.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如南宁的炼铝工业全国闻名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9-11题。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D.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