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_第1页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_第2页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_第3页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_第4页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课标关注考纲把握考情1.阐明生态系统是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并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5.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观:物质的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2.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者的异同;模型与建模: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型,根据碳循环过程构建循环模型;分析与综合: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特点3.社会责任——关注温室效应: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九单元

第5、6、7、8课时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内容聚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点聚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定义?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怎样流动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原因是?如何计算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生态金字塔包括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太阳能→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化学能输入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人工生态系统:除系统自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人类投放的饵料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1.各营养级能量流动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关注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粪便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定量定时定量不定时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化量二向图三向图四向图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圈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并标出能量去向。图1图2图3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向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2022·宁波模拟)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

未传递下去D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

为(A1+B1+C1+A2+B2+C2

+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3.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C.⑧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⑤⑥⑦⑧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4.能量传递效率1)公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100%①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③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同化量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呼吸消耗的+分解者利用的+未被利用能量2)要点突破,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都只有生产者:如人工生态系统2)能量流动并不是只在食物链、食物网中:如蘑菇等分解者被吃3)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种的能量,即光合作用总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需除去其呼吸消耗的能量,即净光合量。4)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5)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4.注意事项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向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3.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植物实际

光合量之和B.植物到蚕和鱼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蚕和

鱼同化量与植物实际光合量之比C.鱼同化的能量可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

粪便流向分解者D.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

物质的循环利用C4.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

肉食性动物②是一条食物链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

表热能和CO2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D.肉食性动物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2)生物量金字塔:每一级体积代表生物量值(所容纳有机物的总干重)。3)数量金字塔:每一级体积代表个体数量。1)能量金字塔:每一级体积代表所得到的能量值。5.生态金字塔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直观反应能量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注意:生物量、数量金字塔一般正置,偶尔会倒置。数量金字塔小鸟昆虫树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例如间作、套作,多层育苗。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例如,沼气工程,桑基鱼塘。3)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例如,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确定载畜量;治虫;除草。间作沼气工程畜牧养殖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食物链中有关计算在食物链中,若题干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②消耗A最多,为1kg÷10%÷10%=100kg

消耗A最少,为1kg÷20%÷20%=25kg例:在下图的食物链中,A增重1kg,C最少增重多少,最多增重多少?若已知为C增重1kg,求消耗A最多、最少多少?①求“最多”,则按2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10%流动较低营养级较高营养级已知已知未知未知①求“最多”,则按10%流动②求“最少”,则按20%流动A→B→C①C增重最少,为1kg×10%×10%=1/100kgC增重最多,为1kg×20%×20%=1/25kg7.能量传递中的极值计算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题型一:在能量分配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能量a.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b.已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多: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举例: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猫头鹰最少能获得_____kJ能量,最多能获得_____kJ能量。如果猫头鹰增加1kg,理论上最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_______,最多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___。2)在食物网中的有关计算14025kg1000kg7.能量传递中的极值计算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举例: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B.28kg C.100kg D.280kg题型二:在能量分配比例已知时,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再根据能量流动效率,再按比例分别计算,最后相加。D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

B.1.375倍C.1.273倍

D.0.575倍B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

B.1.375倍C.1.273倍

D.0.575倍B解析:假设原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x,现在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y,本题的等量关系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变,即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变,也可以说生产者A不变。原来需要植物A总量为:0.5*x÷10%÷10%+0.5*x÷10%现在需要植物A总量为:(1/3)*y

÷10%÷10%+

(2/3)*y

÷10%原来需要植物总量=现在需要植物总量。考向三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5.胶州湾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区,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营养级同化量(t·km-2·y-1)未利用(t·km-2·y-1)分解者分解(t·km-2·y-1)呼吸量(t·km-2·y-1)Ⅳ1.420.420.190.81Ⅲ?15.0011.9439.31Ⅱ3825.371986.70547.001224.00Ⅰ23804.423252.002877.0013850.05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804.42t·km-2·y-1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t·km-2·y-1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营养级同化量(t·km-2·y-1)未利用(t·km-2·y-1)分解者分解(t·km-2·y-1)呼吸量(t·km-2·y-1)Ⅳ1.420.420.190.81Ⅲ?15.0011.9439.31Ⅱ3825.371986.70547.001224.00Ⅰ23804.423252.002877.0013850.05根据题意可知取食比例改变前:蛇体重增加1kg消耗草:3/4÷(20%)3+1/4÷(20%)2=100(kg),改变后:蛇体重增加1kg消耗草:1/4÷(20%)3+3/4÷(20%)2=50(kg)。所以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剩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