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用不到的实验器具是()A.刀片 B.镊子 C.培养皿 D.酒精灯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3.下图①②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作用”的实验,图③是“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①中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形成对照B.图①叶片遮光部分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洒变蓝C.图②中小烧杯要隔水加热,防止酒精燃烧,便于控制温度D.图③加浓盐水的萝卜洞内液面上升,细胞失水4.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第一步操作是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B.照光后,摘下两装置各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C.实验现象是甲中的叶片变蓝,乙中的叶片不变蓝D.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氢氧化钠溶液5.下面是“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其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c→a→b→dB.b→c→a→dC.a→c→d→bD.d→a→b→c6.某同学在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向脱色至黄白色的叶片上,分别滴加几种不同浓度的碘液,叶片均未出现明显变蓝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前期的淀粉没有完全运走耗尽B.光照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足够的淀粉C.碘液有问题,浓度达不到要求D.酒精脱色不彻底,影响观察效果7.如图装置先暗处理,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光照数小时后,摘下甲、乙叶片,去除叶绿素并漂洗,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D.该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酒精必须隔水加热8.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D.颜色一样深9.下图表示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可能发生在夜间:A.B.C.D.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以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碘液分别是用来染色和检测淀粉的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测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D.“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测得大花生中有小花生,一定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均铺上潮湿的滤纸,并分别放入同一品种的莴苣种子100粒,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表,分析该实验及其数据,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甲乙丙丁光照条件用黑纸遮光照橘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照橘红光萌发种子数10994098A.光照对莴苣种子萌发没有影响,适量的水分是必需条件B.橘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但本实验不能证明适量水分是种子萌发必需条件C.光照、适量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D.莴苣种子只用远红光照射不能萌发12.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色D.本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13.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所用试剂使用目的A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碘液染色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清水溶解叶绿素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D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是否产生二氧化碳A.A B.B C.C D.D14.将某一个绿色植物移置黑暗中24小时,随后把植株上一片绿叶主叶脉剪断,另一片绿叶叶两面贴上一块不透明的锡纸(如图),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区、C区不变色,B区变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素和阳光C.水和阳光D.水和叶绿素15.下列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处理和结果示意图,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B.叶片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和叶绿体C.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16.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指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B.②是指将去掉遮光纸的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C.③中叶片颜色变化是:遮光部分变蓝,见光部分不变蓝D.该实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17.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名称操作目的A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C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减小误差D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观察里面的胚珠A.A B.B C.C D.D18.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19.下列有关实验中选择和使用的实验试剂不正确的是()。A.制作黄瓜果实表皮临时装片要用碘液染色才能看清细胞内的结构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BTB)试剂检测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C.我们可以用碘液检验唾液、肠液、胰液对淀粉的消化情况。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中要隔水加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20.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在同一株植物的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等大的圆片,分别滴加碘液观察()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中午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C.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三片叶片颜色深浅程度都一致二、填空题21.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探究光合作用实验(B处两面遮光)。分析回答:⑴所谓“银边”,也就是“白边”,这是因为A部分的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_。⑵在A、B、C三部分中,变蓝的是_________。⑶为了证明下面两项结论,各需要比较图中A、B、C中的哪两项?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比较__________;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要比较___________。⑷用显微镜观察被染成蓝色部分的叶片细胞,发现被染成蓝色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⑸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下列哪组装置(_______)22.(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叶。(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星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答出一条即可)。23.请将下列框架图内的空格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4.某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组别甲乙丙丁戊温度(单位:℃)2324252627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1﹣2﹣3﹣4﹣2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1+2+3+4+2(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_________。(2)将蔬菜光照1小时后,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3)依据实验结果,要提高温室内该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4)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分别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2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两大生理功能。果果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二:选取实验一中盆栽天竺葵的未处理叶片6片,烘干后放在坩埚中点燃,并给三角瓶中50ml的水加热(如图⑥)。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水温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⑦所示:请分析回答:(1)实验一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用黑色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是形成________;步骤③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能溶解叶片中的________,便于观察;步骤④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如图⑤现象,A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果果同学想进一步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如果想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可以选择下图中装置________。如果选择装置丙,可用于验证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26.在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一实验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叶片进行暗处理;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4小时;③取下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④在叶片上滴加碘液。(1)对叶片遮光时,某成员不小心将叶片的主叶脉折断(如图),结果A处实验现象不符合假设。经交流、询问老师后,小组成员认识到,这是折断主叶脉,切断了叶脉中运输水分的_________,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由此,他们推测: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2)折断主叶脉后,该实验就形成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叶片B处和____处,变量是_____;叶片B处和_____处,变量是______________。(3)折断主叶脉后,按实验步骤操作,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________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_。(4)有小组成员提出:即使不进行步骤①的操作,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你认为会一样吗?______。暗处理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27.自然界存在的很多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利用相关设备可观察同位素的分布和踪迹。科学家利用含14C的二氧化碳,发现在叶片中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利用含18O的水,发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水。如图为植物叶片横切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的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作_____,含14C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这对细胞的间隙[⑥]_____进入叶片的。(2)含18O的水是通过图中的结构[_____]输导到叶肉。(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填一种细胞内结构名称),该结构在叶肉的_____层细胞内较多。(4)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得到无_____的黄白色叶片。(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韧皮部中的_____向下运输的。【参考答案】1.D2.C3.B4.D5.A6.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