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0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0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0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0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0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09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单元第四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二、过程与方法1、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出示秋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2、秋在许多文人的眼中是凄凉的,伤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面对秋夜迎着习习凉风,他伤感什么呢?3、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4、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齐读课题本节课通过关于秋的诗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一)自学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2、出示课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rènyuè仞岳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古文识字岳:本意为高大的山。(三)交流汇报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介绍诗人: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3、写作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二、理解古诗大意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题目是什么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1)出示:三万里河东入海,词意: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句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2)出示:五千仞岳上摩天。词意: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一仞的长度:周制一仞为八尺,约合184厘米;汉制一仞为七尺;约合161厘米。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句意: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3)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词意: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金政权。句意: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4)出示:南望王师又一年。词意: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句意:他们盼望南宋出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一)整体感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寄寓了失地未收、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二)学习第一、二句1、出示第一、二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2、这里的“河”指哪条河?黄河3、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三万里”的?“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4、知识链接:出示黄河图片及简介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5、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6、“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7、这里的“岳”指的是什么?华山8、知识链接:出示华山图片及简介。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有“华夏之根”之称。9、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10、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的“五千仞”的?“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11、“摩”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现了什么?摩擦,接触。“摩”字突出山的高峻。1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13、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14、指导朗读。过渡:面对如此壮丽的河山,诗人为何感到一丝伤感呢?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三)学习第三、四句。1、出示第三、四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遗民”“泪尽”“胡尘”3、“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指金政权。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4、从“遗民”“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5、从“望”字你感受到什么?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6、“遗民”就这样“望”了多长时间?教师引读: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7、“遗民”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些什么?“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北师又一年。”这两句诗主要描述了山河破碎,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沦陷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权者不去收复失地的不满。9、指导朗读。(四)总结延伸1、全诗以“望”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什么?3、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4、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五)梳理知识结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壮丽河山)黄河:三万里东入海华山:五千仞上摩天(山河破碎)遗民:泪尽南望又一年——忧国忧民四、生字书写课件出示生字:仞岳摩遗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1)找一找:左右结构:仞上下结构:岳半包围结构:摩遗(2)换一换:“仞”减去“亻”加上“心”是“忍”。“摩”减去“手”加上“石”是“磨”。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3、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仞、岳、摩、遗”并讲述:课件出示:仞rèn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刃”横折钩有力,撇笔舒展,点笔居中。组词:千仞万仞造句:这座大山怪石嶙峋,万仞绝壁,仿佛藏满了沧桑。课件出示:岳yuè书写指导:上中横要长,托上盖下,“山”中间高,两边低。组词:岳父三山五岳造句:中华美景看不尽,三山五岳任我游。课件出示:摩mó书写指导:各部分之间写紧凑,两“木”右大左小,与“手”均写稍扁。组词:摩天摩拳擦掌造句: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课件出示:遗yí书写指导:“贵”中横长,末笔为点。组词:遗民遗忘造句:奶奶年事已高,遗忘了不少事情。(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五、拓展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赏析】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六、课堂练习(一)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二)判断。1、“三千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遗民泪尽胡尘里”中的“遗民”指的是迁移到其他国家的老百姓。(×)3、“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一年”指的是遗民们已经盼望了两年。(×)自读古诗指名读要求根据停顿读古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组词生了解古文指名读齐读学生了解诗人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学生理解题目指名读理解词意理解句意指名读理解词意理解句意指名读理解词意理解句意指名读理解词意理解句意整体感知本首诗的内容自由读指名读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生了解相关资料指名说交流指名说生了解相关资料指名说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交流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指名回答小组交流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交流集体交流交流齐读小组讨论交流集体交流拓展诗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总结交流指名说指名说指名说梳理本首诗的结构学生各抒己见生完成识字游戏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生观察字形组词、造句学生描红、临写生字自由读读后交流赏析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互评本环节共分六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生字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第五环节是课外阅读;第六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