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小题,合计56分)1.马克思说:“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话涉及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和社会分化B.工业革命为“冒险的远征”提供了物质力量C.开放、扩张的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世界市场形成D.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这样描述大头针的生产:“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把它拉直,第三个人再把它切断。”依次类推,这种程序使得10个人一天生产48000枚大头针,而“如果靠个人单独工作,每个人一天甚至生产一枚大头针都会有困难。”这表明()A.这时大头针的生产浪费了更多的劳动力B.当时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当惊人C.专门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D.西方已经入机器制造机器的时代3.下表是1860年至197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表,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时间世界排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970年第一英国英国美国美国美国第二法国美国英国德国苏联第三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第四德国德国法国法国德国①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②1870年以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③20世纪初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④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一方面由于特别狭窄、畸形的农业专业化生产,使得拉美国家的国民经济压在某单一农作物的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动上。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内工业部门,又使其国内居民生活中必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完全要依靠从发达国家进口。”(千枝松:《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这段资料不能说明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入B.拉美沦为西方的廉价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C.拉美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附庸D.拉美经济转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发展5.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6.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2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到:“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祥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8.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0.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1.“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西方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2.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13.由下表可推知()(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D.一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14.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国家

学说内容

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15.“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2012·苏北四高三摸底考)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18.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C.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19.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A.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步入绝境B.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C.新自由主义医治经济危机的作用有限D.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0.“毫无疑问,我国人民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还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还必须为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材料内容相对应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全会2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

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22.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3.“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时间中苏关系及影响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③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④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4.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A.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

B.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C.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D.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25.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26.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

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

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27.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进入又一个开放的新阶段,下列关于上海主动对外开放历程说法正确的是()A.1842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

B.1980年上海成为经济特区C.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D.2001年浦东实现开发开放28.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44分)29.(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8分)材料三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10分)30.(20分)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材料三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材料五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4分)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6分)(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4分)

高三历史答案1-5BCCDC6-10ABACD11-15AACCB16-20CCABC21-25CDBAD26-28BCD29、(1)变化:从古代南北差距为主变为近代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