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_第1页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_第2页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_第3页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_第4页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病毒性心肌炎(viralmoycarditis,VMC)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归属于学“温病〞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又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心痹〞、“胸痹〞、“虚劳〞等范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其定名为“心痹〞,即风、寒、湿、热等邪侵及形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久之损悲伤气脉络,心脉运行失畅,临床以心悸、胸闷短气、心脏严重杂音、颧颊紫红等为重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临床上对VMC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但一般以为外感之邪乃本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或为风热毒邪,或为湿热毒邪,或为时疫热毒,抑或其他六淫之邪入里化热内侵机体而发病。笔者现就VMC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现在状况作一梳理,以期充分相关病因病机理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VMC的优势。1邪毒侵心,气阴两虚为根本临床上多数学者以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重要为气阴两虚,标实重要为外感邪毒,病机关键为邪毒犯心;在发病经过中,本虚与标实经常互相影响,正气不足、邪毒侵心是导致VMC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气阴两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根据,而外感温热邪毒则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外因[1-4]。也有学者指出,VMC为感受温热邪毒引起,而温热邪毒最易伤阴耗气,又因该邪毒好犯心、脉,邪热炼血成瘀,津伤血滞等[5-6]。2气虚血瘀,病理产品贯始终一些学者以为,瘀血是VMC的主要病理产品,VMC的发生多由感受温热或湿热毒邪或风寒侵入人体,酿成热毒,深切进入心包脉络,耗损心之气阴而发,热毒之邪既悲伤体又悲伤用,使心气不足,煽动血行无力,血流不畅而构成瘀血。瘀血既成,阻滞脉络,进一步使气血滞塞不畅,加宿疾情,即所谓虚可致瘀,瘀亦可夹虚;另一方面,若热毒留恋不去,壅滞于心,亦可造成心脉瘀阻。心脉瘀阻是贯穿于本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病机,但以中后期为显著[17-18]。基于此立意,有关学者也确立了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的治疗方法或佐以活血化瘀疗法,并获得良好疗效[19-20]。这表示清楚,瘀血不仅仅是VMC病程中的主要病理产品,同时亦是致病、加宿疾情的主要因素。3温邪上受,首犯肺卫传心包本病初起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部肿痛,故有学者以为初期病邪多在肺卫,上述症状乃由于素体亏虚,卫表不固,温热毒邪乘虚由表或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心因血脉而与肺相通,肺之温热疫毒可乘之而入心,即现心悸、胸闷、胸痛、气急诸症,即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7-8]。4脾胃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流VMC患者往往素体虚弱或为痰湿中盛之体,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损伤,且本病患者大多失治误治,久病及脾,过服大量中西药物亦致脾胃不足,且患病之后多有乏力。故有学者以为,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则可导致血虚而心无所主,脾不统血,血液妄行,亦会造成心血心气不足。脾胃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郁滞不畅,气滞日久必致血瘀。脾运胃降渎职,为生痰之源,痰浊上扰于心,神明扰乱,气血阻滞。思虑过度,影响脾运,亦暗耗心血。故VMC虽有余毒未消、气阴两虚、气滞痰瘀阻络、心神不宁众多病因病机,而脾胃不足为第一要义[9-10]。现代医学研究也表示清楚,在病变经过中,病毒感染、播散、心肌连续感染、本身免疫反应的启动及心肌病变与胃肠道、肠系膜淋逢迎、胰腺、脾脏的病理及功能改变息息相关,这与中医学所论述的脾胃功能综合体的定位、功能表现相类似,也由此以为本病病机与中医脾胃功能综合体的功能紊乱亲密相关[10]。5邪气内侵,肺脾失调心神伤有学者以为,温热邪毒不仅犯肺,也侵及脾胃,提出VMC应从肺、脾、心三脏论治,不可偏废。刘弼臣[11]以为,“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气易虚〞是小儿VMC的发病内因;其病机,总属天赋不足,正虚御病无力,外邪痰浊乘虚入侵,阻鼻袭肺,伤脾侵心,肺、脾、心相传,使心血阴阳受损,心神失养,而心悸、怔忡由生;并提出从肺论治须分寒热,从脾胃论治当辨气阴的治则。不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从肺、脾、心论治,成人VMC也应从此三脏论治,如杨思进[12]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了从心、肺、脾论治,以及分阶段、重药理论治的规律,以为肺、脾功能失常在VMC的发病中起侧重要作用,并总结出了“护心为主,肺脾同调,结合药理〞的辨证、辨病论治体系及整体观念思想。6大气下陷,气机升降失常态临床上有医家结合VMC的临床表现,宗张锡纯的大气学说,以为宗气虚损、大气下陷、气机升降失常是VMC发病重要机理。VMC多为热毒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袭表侵肺或损伤脾胃,肺虚或胃伤而致宗气生成不足或虚损,也有毒邪直中心经,伤及宗气者。阳气主升自动以升为健,心肺居于高位以降为和,宗气虚心肺气弱失司于本位,无力托举心肺而有下降之势或下降太过,皆可因虚致陷产生大气下陷证。大气虚而下陷,贯心脉、行气血、走息道、司呼吸之职失常,而发为VMC,故大气下陷是VMC基本证候之一,益气升陷法是治疗VMC的有效法则之一,采取升陷汤化裁治疗VMC,临床效佳[13-14]。亦有学者通过对〔金匮要略〕的认识,以为“随其所得〞是VMC的根本病机,而大气下陷是VMC“随其所得〞的结果,即大气下陷是无形之热随其所得而致病,并以为“随其所得〞是VM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5]。7气虚火郁,心火下陷脾土中急性VMC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以五心烦热、低热不退、心动悸、胸闷胸痛、头痛、项背强直为主症,或伴便溏,见舌体胖大,舌边尖红,苔白,右脉虚而疾,或见结、代脉,即所谓“气虚火郁〞证。故有学者以为此乃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荣卫之气不能上输心肺,卫外功能失常,外邪伺机而入,“心火下陷于脾土之中,郁而不伸〞。治疗当遵“火郁发之〞之旨,以益气舒脾、升阳散火为法[16]。8卫气营血,三焦结合调机变有学者也从温病学角度讨论VMC的辨证论治规律,根据病情和病程进展,对VMC分期论治:①初期为正气不足,外感时疫,病毒内侵,病在上焦,伤及卫气,相当于病毒复制期;②急性期为时疫病毒内炽,传变迅速,病在中上焦,伤及气营,相当于免疫反应期;③恢复期及慢性期为病毒逐步控制,正气逐步恢复,正虚邪恋,难解难分,大部分患者正胜邪退而痊愈,极少数发展为心肌损害,相当于扩张性心肌病期;④后遗症期为病毒已除,正气损伤未复,心肌损害,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等[21]。9虚为根本,毒湿瘀痰共致病有学者指出,宜综合各病理因素作为辨证根据,捉住虚、毒、瘀3个病理关键[22-23]。也有医家补充以为,VMC多由外邪侵入心之络脉,痰饮阻络,津液代谢失常,痰饮内生,阻于络脉所致,痰阻心络为其基本病机,即终致“痰、瘀〞二者病理变化[24]。有医家则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总结,从“虚、毒、湿、痰、瘀〞之间的辨证关系,揭示了“虚〞是病变的根本,“毒〞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瘀〞、“痰〞是病变经过中的不同病理改变;治疗上主张以扶正为主,紧紧围绕“虚、毒、湿、瘀、痰〞的标本缓急辨证施治[25]。10气郁邪陷,六淫皆可为患有学者以为,本病与明、清以前古籍所论之“心痹〞颇为相符。心痹之成,因脉痹而复感于邪,而脉痹之成,究其外因此论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非止温邪罢了,即在病因方面,六淫邪毒皆可为患,不能把病因局限在温热邪毒一类,在病机方面,不能简单地把心律失常归结为心气心阴两伤,气机郁闭、邪毒内陷,才是病机核心所在;而且提出开郁逐邪才是决定病情进退的关键办法[26]。11结束语综合上述研究表示清楚,VMC的发生多由于素体虚弱,感受温热或湿热毒邪或其他六淫邪气,从皮毛、口鼻或胃肠而入,酿成热毒,热毒伤及肺或脾胃,抑或宗气。病邪入里,伤津耗气,侵及心脉而演变为气阴两伤之虚证。虚又可致痰瘀内生,如此气血阴阳俱损而疾病拖延难愈。本病病位以心为主,牵涉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病理因素有瘀血、痰浊;病机特点重要为虚实夹杂,而以虚为主;证属本虚标实,邪毒外犯为标,正气不足为本。但迄今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重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①临床上对VMC的病因病机研究不够深切进入,对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除了继续改良研究方法、手段以外,尚需把握正确的中医审证求因的思维方式,并严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的实质,或者在这里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建立科学的假说和构建新的理论;②VMC的病因病机并非固定不变,不可因一家之言致泥而不化,抑或作无稽之论,否则不能获得良好效果或贻误病情,故临证应随机应变,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③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创新须安身于继承前贤理论、经历体验教训上能力站住脚跟,故应当发掘古今医家的诊疗经历体验,使之更好地效劳临床。总之,VMC的病因病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下为参考文献】[1]白雪,杨思进.杨思进教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用药经历体验[J].四川中医,2007,25(9):3-5.[2]曹洪欣,朱海燕.大气下陷证与病毒性心肌炎相关性机理的理论讨论[J].陕西中医,2002,23(2):141-143.[3]张俊清,张军平.大气下陷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J].辽宁中医,2009,36(3):374-375.[4]倪淑芳,张军平.“随其所得〞与病毒性心肌炎病机讨论[J].杂志,2010,25(6):844-845.[5]郑锐锋,李春生,王小沙.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的讨论[J].,2004,13(9):599-600.[6]孙刚,王振涛.从瘀论治病毒性心肌炎[J].中医杂志,2005,46(10):795.[7]刘寨华,曹洪欣,张华敏.病毒性心肌炎证候演变规律探析[J].杂志,2007,13(1):837-839.[8]胡思源,贺爱燕,刘虹,等.通脉液治疗小儿急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9,8(3):104-106.[9]马蕾,刘恩远,张士卿.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经历体验[J].杂志,2005,1(1):1-2.[10]粟华魁,周德生.从温病学讨论病毒性心肌炎辨证论治规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2):72.[11]王振涛.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辨治[J].河南中医,2003,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