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空气动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1.2项目单位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4项目概况1.5总资金及资金筹措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主要研究结论1.8问题与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第三章市场分析3.1空气动力发电机简介3.2市场现状分析第四章项目定位与发展目标4.1总体定位4.2发展目标第五章规划方案5.1总体规划方案概述5.2发电厂建设内容及规模第六章土建6.1空气动力发电厂6.2发电厂6.3其他区域第七章公用工程7.1给排水7.2供电7.3空调7.4通讯7.5道路交通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8.1环境影响评价依据8.2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8.3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8.4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节能分析9.1设计标准及规范9.2节能措施第十章消防10.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10.2消防措施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11.1设计依据11.2危险因素分析11.3安全措施方案第十二章企业组织和定员12.1组织形式12.2生产班制12.3劳动定员第十三章实施规划13.1项目程序管理13.2工程质量管理13.3项目招投标13.4项目实施进度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投资估算依据14.2项目投资估算14.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第十五章财务评价15.1财务评价依据15.2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选取15.3财务分析15.4财务评价结论第十六章社会效益评价16.1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分析16.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6.3社会评价结论第十七章风险分析17.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7.2风险程度分析17.3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第十八章研究结论与建议18.1结论18.2建议附表59-72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空气动力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1.2项目单位公司名称: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XX市XX区高里掌路1号院10号楼2单元103-159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等法人代表:XX成立时间:2014年7月10日客服电话:010/010QQ邮箱:@项目联系人:XX联系电话:186公司概况: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中心、国际运营中心、生产制造中心、节能环保新能源”为一体的新科技能源公司,公司管理团队汇聚国际,国内高新人才,以“诚信立足世界厚德物联天下”,以高新未来科技服务国际为理念。在公司董事长XX,运营总裁XX,管理团队带领下,经过多年研发与数千次试验攻克了世界性尖端科技项目,研发成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每分钟1500—3000转距的空气动力机械增速器,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公司产品空气动力发电机是真正以空气做动力推动机械发电的新型发电设备,其利用蓄电瓶或交流电做起动电源来带动增压机和发电机,靠自身物理发电来自供,并能把多余的电能提供外用的产品,创造了发电新模式。1.3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2011〕第40号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计委,2002年1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依据、资料和说明等。1.4项目概况1.4.1项目定位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但目前水力发电、核动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均有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限性,故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模,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在空气动力发电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于2013年成功研制出了空气动力发电机。空气动力发电不受区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基本无外部能源消耗,主要媒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且发电过程为纯物理化,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属于真正的节能环保产品。XXXX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改善全球大气环境为己任,拟将本项目建成以新能源开发和示范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面向全国进行新能源项目的推广。1.4.2项目建设期根据项目规模和前期工作情况,工程建设期初步确定为8—12个月。1.5总资金及资金筹措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75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设备投资13.518亿元,占项目投资90%。铺底流动资金为13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9%。其他;管理费;财务费;0.5985亿元,占项目投资4.1%。项目所需投资全部由公司自筹解决。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1.7主要研究结论1.7.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属于《“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和并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无碳替代燃料技术,城市能源供应侧和终端侧的节能无排技术”等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优先主题。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1.7.2项目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本项目所在地区位优越明显,交通便捷,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供电、供水、供气等均可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需要,建设条件良好。1.7.3符合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适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生产过程中“三废”和噪声排放大大降低,做到了清洁生产。1.7.4可极大提升当地省市的城市知名度作为新一代领先于国际水平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倍受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关注。空气能发电示范园区在当地县市建成后,将促进当地县市成为“空气动力发电之城”,推动当地县市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新的增长极”,极大提升当地省市的城市知名度。1.7.5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本项目建成后,将逐渐成为一个吸引力超强的“磁场”,吸引新能源企业、机加工企业及物流公司(集团)进驻当地县市,激活区域内的各种经济资源,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可为当地县市发展带来诸多社会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另外,新能源产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可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使当地政府提升服务质量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项目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生产、物流服务、商贸服务等,可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1.7.6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正常运营期内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8.94亿元元,年利润可以7.365亿元。空气动力发电属于“全新转型升级”项目,可享受国家政策补贴,因此年收入14.4588亿元,年利润12.885087亿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政策上、技术上、经济上均是可行的。1.8问题与建议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专业化空气动力发电示范平台,在整体运营方案规划中,围绕项目的总体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绘就一张相对完整的产业地图或布局图。本项目建设周期较短,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期,科学确定时序,把由于施工对正常经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在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项目公司要积极加强与当地县市政府、省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将“空气动力发电示范工程”项目打造成市级、省级新能源示范基地,取得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省级政策的支持。本项目在繁荣区域新能源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放大区域经济体量、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递增当地土地价值、提升当地县市的城市知名度、加速当地县市的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项目实施利国利民。由于项目用地较少、投入资金额度低,但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将使发展受限,因此,建议当地县市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优惠,在行政审批方面予以一定的简化,在市政设施方面做好配套,在项目前期的税费方面予以一定的减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尽快产生效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政策背景气候变化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行动。1993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2007年成立了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同年,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我国努力实现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进相关国际科技合作。《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气候变化相关科技研发确定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优先主题的重要内容;2007年6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为在“十二五”时期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中央政府制订了《“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其中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和并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低碳替代燃料技术,城市能源供应侧和终端侧的节能减排技术等三项技术被列入重点发展的十项关键技术。空气动力发电技术是新一代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并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未来,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城市能源供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空气动力发电机的推广应用,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有力支持。2.1.2经济社会背景我国自2010年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与电力消费增长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二次发展的转型阶段,这是以重化工业为特点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部分地区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在这一阶段经济和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仍将加速发展,必将带动人均用电量的持续增加。根据中电联组织编制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最多的五年。在传统发电方式受限,而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攀升背景下,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可有效解决用电供求之间的矛盾。用电量攀升对供电规模提出新的要求和现有供电方式普遍存在各种缺陷这对矛盾体,将客观上推动空气动力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油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煤炭超强度开采。粗放式发展导致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26%上升至2012年的58.8%。能源机构(IEA)在对我国的能源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后预测我国石油净进口量2030年将达到980万桶(每桶约等于159升),进口依存度将达到82%。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远洋自主运输能力不足,金融支撑体系亟待加强,能源储备应急体系不健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和突发性事件能力不足,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巨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和突发事件影响而高位震荡的大背景下,我国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将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威胁。本项目建成后,将不断推动空气动力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2.2.2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2.2.3项目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已成为涉及各国核心利益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围绕排放权和发展权的谈判博弈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本优势加快发展节能、新能源、低碳等新兴产业,推行碳排放交易,强化其经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碳关税、“环境标准”等贸易壁垒,进一步挤压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技术产业竞争的双重挑战。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空气动力发电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空气动力发电,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4项目建设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全国还有约1150万人没有电力供应,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无电人口地处偏远地区,人口分散,缺乏常规能源资源,而且许多地区不适合采用常规方式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空气动力发电机最小功率仅为5千瓦,且可组成发电机组,满足不同规模用电需要。由于空气动力发电机体积小,方便移动,且发电过程无需外部能源,非常适用于偏远地区供电。发展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2.5项目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加大能源科技研发投入,着力突破节能、低碳、储能、智能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全球能源变革和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高效、清洁、低碳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世界能源将逐步跨入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并驾齐驱的新时代。公司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促进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和设备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有利于我国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关联区域经济的发展,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是加速项目公司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3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分析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以指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项目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属于政府鼓励类项目。第三章市场分析3.1空气动力发电机简介3.1.1工作原理空气动力发电机主要部件包括电动机、气泵、空气增压泵、发电机及控制部件等组成。气泵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空气增加泵增压之后输出给汽缸,为汽缸提供高压气源,汽缸控制部件控制进入汽缸的高压气体的通或断以及高压气体在汽缸内的流通方向,进而控制汽缸的动力输出杆实现往复运动,驱动发电机实现电力输出。空气动力发电机以蓄电池、直流或交流电作为启动电源,在发电系统产生足够电力后,则由供电系统将电力回馈发电系统,并将剩余电能供应至电力需求端。3.1.2特性反复再生循环康布空气动力发电机以交流电或电瓶作启动电源,启动10千瓦电动机,带动100千瓦发电机组成的发电机组,可以进行无数次的反复再生循环应用。该发电机工作寿命长,可长时间连续工作,并兼具循环性的独特功能,发电机经过维修、更换部件后可重复应用,可以真正做到反复再生,反复应用。可靠性高空气动力发电机省去了普通发电机的动力绕组,避免动力式发电机动力绕组易烧毁、继线等故障,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大空气动力发电机内部结构设计紧凑,体积、重量明显低于普通发电机。该型发电机动力结构简化,动力转动力量小,实用转速高,比功率(即功率、体积之比例)大大高于普通发电机。稳压精度高,可显著延长蓄电池寿命空气动力发电机稳压精度高,充电效果好,对蓄电池采用小电流脉冲充电,相同的充电电流充电效果更好,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100千瓦空气动力发电机专利证书欧盟认证3.2市场现状分析3.2.1空气动力发电机市场现状国内外科研专家对于空气动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已有多年的时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2013年9月23日,首台空气动力发电机由XXXX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成功,该发电机每消耗1度电,可以产生8-10度电。作为目前唯一靠自身物理发电的产品,该产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已荣获国家专利,同时获得了欧盟的技术质量认证。作为新一代清洁能源发电产品,空气动力发电机一面世,便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纷纷寻求与公司的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空气动力发电机产业化。 3.2.2市场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逐年增加,电力装机容量也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装机容量约为5.17亿千瓦,到2012年已增至11.44亿千瓦,七年间装机容量增加了6.27亿千瓦,增幅达121%。根据我国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装机容量将增至14.9亿千瓦。电力装机规模的增长,直接带动发电机市场需求。由于空气动力发电机在环保、节能、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发电机,未来将充分享受有利政策倾斜,装机规模将迅速增长。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空气动力发电机为业内首台,并拥有国家专利。由于是新技术、新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空气动力发电机装机规模将依赖于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模。随着XXXX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产及其他企业陆续进入,预计到2025年空气动力发电机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空气动力发电机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占地面积小,适用于任何用电场所。由于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受地域、气候等自然因素限制,因此,空气动力发电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空气动力发电机将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供电、工矿企业、通讯、军工、野外施工、舰船、汽车等各个领域。居民生活供电市场与火电厂相比,空气动力发电厂占地规模更小,且不会对周边环境形成不利影响;与水力发电厂、核动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光伏发电厂相比,空气动力发电厂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可在所有区域兴建,且不存在类似核动力发电厂的安全隐患,可在用电区内兴建,节省输电线路投资。因此,空气动力发电厂在居民生活供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矿企业市场工矿企业是我国电力消费的大户,电力消费量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7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矿用电的6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矿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物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第三大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矿企业而言,电费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已经势在必行。空气动力发电成本远低于其他发电方式,且空气动力发电厂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建设空气动力发电厂是工矿企业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的一大选择。因此,工矿企业市场将是空气动力发电机主要市场之一。通讯市场目前,通信基站的后备电源保障主要靠小型风冷式柴油发电机,其主要燃料为柴油。柴油的使用有诸多的不便之处,比如质量大、噪声大、启动困难等。噪声以低频噪声为主,穿透力强。发动机长时间运行,温度和压力都较高,汽缸内会产生较多的烟灰和积碳,发动机油也容易氧化产生胶质,维护工作量大,且需要经常维护。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煤烟和氮氧化合物,并且排放物的颗粒较大,所以很容易产生“黑烟”。空气动力发电机能够克服柴油发电机的很多缺点,比如静音减噪好,环保无污染;动力均匀、温和,机件寿命较长,不会在设备和机房内形成油污积累;日常无需维护。因此,空气动力发电机在通信基站的应用前景广阔。军工市场随着现代军事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装备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军用移动电站是解决部队机械化装备和保持机动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装备。战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军用移动电站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以确保电站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特别要适合在寒冷、酷热、沙漠、森林、高原等地区为武器装备系统提供可靠的电源。目前,国内军用地面移动电站年需求量在16万千瓦左右,而国内能够生产军用地面移动电站的企业不多,生产能力不足10万千瓦。未来,机械化装备产品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军用移动电站的快速发展。目前,军用移动电站以汽油、柴油为主要动力。低温环境下,发电机容易因低温下燃油雾化不好而导致启动困难。空气动力发电机相比之下适应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野外施工市场野外施工通常地处偏远,没有电网供电,又必须使用电力维持生产和工作,只能配备移动发电机组作为自备电源使用。随中国西部开发、边防建设、大型水利交通工程施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野外施工自备电源用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加大。空气动力发电机体积小,移动方便,且无需燃料,未来将充分分享野外施工市场发电机组市场需求。船用市场中国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3大主流船型整体经济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已经具备了3大主流船型的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船型。手持订单中散货船市场占有率达到国际市场的46%,居世界第一位。油船和集装箱船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国际市场的27%和20%,均居世界第二位。除豪华邮轮外,我国已经能够建造大型天然气船、大型客滚船、大型挖泥船、万箱级集装箱船等在内的各种高技术船舶。船舶工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等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根据美国调查公司弗若斯特和沙利文(Frost&Sullivan)报告,船用发电机市场规模在今后5年有望扩大,而在2020年以前,中国的船用发电机需求将在整个亚太市场居于领导地位。市场需求、有效定价、经济复苏和发动机的现代化等因素将在未来拉动船用空气动力发电机组市场增长。车用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将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空气动力发电机动力强劲、无需油气燃料、无污染,未来在汽车制造业将广泛应用。.1第四章项目定位与发展目标总体定位公司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改善全球大气环境为己任,拟将本项目建成以新能源开发、产品制造和示范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计划在合作地区和城市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的增长极”。本项目以“综合、示范、集群、环保、经济、社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整合为手段,构筑空气动力发电机研发、制造、配套部件生产、物流、商贸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使空气能发电厂,成为全球空气动力发电技术的先导区、示范区。4.2发展目标“创一个增长极”:建成以新能源开发、产品制造和示范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在中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的增长极”。“带一个产业群”:充分发挥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关联企业入驻落户,实现整个“空气动力发电机”及“发电厂”从设计、生产、物流的全套、集团化产业链条,形成一个新能源产业集群。“辐射全球范围”:作为全球空气动力发电技术示范园区,项目将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作用,推动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加快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加快空气动力发电技术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推广,促进全球气候问题和能源安全的解决。第五章规划方案总体规划方案概述5.1.1规划原则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符合发电园区总体规划,严格设计功能分区,尽量做到“紧凑布置”,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用地,缩短各种工程管网的长度,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竖向布置,根据厂区地形和地质情况,确定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标高,做到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使土方工程量最小,且能在厂区内部平衡。在实用、经济的基础上,注重美观;注重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考虑防火防爆,注意防振防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保证安全运营。适应内外运输,线路短捷顺直。人流、车流分开,确保人身及生产安全。在绿化方案上,应集中于楼体、仓库、道路两侧等区域,可选用常青品种,做到高低分明,有层次感。在办公场地、停车场前均可种植耐旱花卉,与灌木搭配种植。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有机结合,有利企业发展。5.2发电厂建设内容及规模发电车间可建地上或地下。地上发电厂用地:发电车间占地100亩,组装车间、维修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运动场、停车场及绿化等预计用地100-150亩(建设用地可根据发电车间和绿化要求进行调整)本项目由发电厂、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构成。在地下建发电车间需考虑防洪、防潮、通风、消防等安全措施。为便于管理,可用隔断划分车间。地面发电厂、地下发电车间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电力设计地位进行设计。第六章土建空气动力发电厂6.1.1主要建筑物主要建筑物包括机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和检测车间。6.1.2结构厂房采用MB轻钢结构,基本柱距为9m。墙面围护标高1.000m以下为砖墙,标高1.000m以上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为满足车间的通风、采光要求,车间屋面设有部分通风、采光天窗。局部设有采光带。厂房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块式基础。公辅设施设有给排水设施、动力设施及供配电设施等。6.2发电厂发电厂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在地面或地下地面发电厂采用MB轻钢结构,基本柱距为9m。围护结构采用轻钢骨架,单层彩色压型钢板。屋面采用彩色压型钢板。为满足发电厂的通风、采光要求,发电厂屋面设有部分通风、采光天窗。局部设有采光带。发电厂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备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块式基础。地下分布式发电车间可以不用建造单独的厂房,发电车间可以用隔断设置管理区域。6.3其他区域公辅用房也采用MB轻钢结构建筑,办公、休息、操作室、电气设施及经常有人员停留或操作的建筑采用铝合金(或塑钢)窗,地坪采用水泥砂浆地坪、水磨石或地砖面层,部分洁净房间设置抗静电活动地板及轻钢龙骨吊顶。地下构筑物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公辅建筑装修标准为中级,砖墙外表面均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刷(喷)外墙涂料。第七章公用工程给排水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给水系统项目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均通过市政管网统一供给,市政供水管网可以满足项目需求。园区内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混用系统,市政供水管网水压为2.4MPa,进水总管选用DN400,各车间分管选用DN50~DN100,在园区内形成环状给水管网,各单体用水从园区环网上分别接触支管,以满足各单体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项目拟安装使用节水型设施和器具,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对供水、用水的设施、设备、器具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对泵房、水池、水箱安装液位控制系统,以防止溢水跑水,造成浪费。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园区室外排水分为雨水和生活、生产废水。雨水和清洁废水直接排入厂区雨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与生活废水一起排入废水管网,再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园区雨水主管采用混凝土管件,支管采用水泥管或塑料管材。生活污水管材采用PVC管,生活废水采用不锈钢管或PVC管。如果建地下发电厂,则需要设计完善的防洪、排水和消防系统。7.2供电1、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电源项目所需电源引自自建发电厂。供配电车间所有动力、照明均为电缆直埋地铺设,过路需穿钢管保护。园区内建立高、低压配电和无功补偿等相应设施。空调夏季制冷冬季采暖用地源热泵空调,冬季亦可以采用超导技术供暖。通讯电话选择程控电话交换供场区行政管理、生产组织与调度之用。初装容量按实际需要,随公司发展可灵活扩容。电话总机房设在办公楼中便于电话电缆进出的办公室,配备总配线箱和免维护蓄电池(备用电源)。厂区电话配线采用直接配线方式接到各用户终端。网络及有线电视根据需要设置网络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及监控系统。7.5道路交通1、道路(1)道路等级限制车速:30km/h;道路红线:52m。(2)道路横断面主干道红线52m、机动车道16m,绿化带2×18m,双向通行。(3)道路结构园区内道路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方案,道路宽度16m,其结构为C35的现浇混凝土大板20cm厚,其下为20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钢筋含量6kg/㎡。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8.1环境影响评价依据8.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1998.11.29);《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22日)。8.1.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GB3096-93中2类、4类。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三级、一级。8.2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拟建项目施工内容大体分为地下和地上两个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地下构筑物的土石方开挖、地基处理(包括开挖基槽、地基处理、铺设管线、回填基坑);地上部分主要涉及场地平整、地上部分构筑物的建设、装修及拟建项目绿化工程。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分析见表9-1所示。表9-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分析表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来源主要污染因子废气施工工地扬尘、车辆废气噪声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固体废物施工工地建筑垃圾、挖掘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废水人员生活废水、清洗车辆废水、施工现场受雨水冲刷废水pH、CODCr、BOD5、SS8.2.1项目建设期大气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建设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其次有施工车辆、挖土机等燃油燃烧时排放的SO、NO、CO、烃类等污染物,但最为突出的是施工扬尘。1、施工扬尘的要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填方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此类扬尘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有关,并随天气条件而变化,难以定量估算。但就正常情况而言,扬尘量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成反比,而与地面风速及地面扬尘启动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土质一般较松散,因此,在大风、天气干燥尤其是秋冬少雨季节的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的地面扬尘可能会对项目近邻的周边区域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物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在施工场地的物料堆场,若水泥、砂石等土建材料露天堆放不加覆盖,容易导致扬尘的发生。此类扬尘的产生条件及产生量与场地平整、土石方清挖过程的地面扬尘的情况基本相似。建筑物料的运输造成的道路扬尘。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路面扬尘、车上物料的沿途散落和风致扬尘。路面扬尘与路况、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对施工车辆经过的路段而言,积尘相对较多,若不能经常清除、冲洗路面积尘,则车辆经过时引起的扬尘较一般交通路面大得多,尤其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对道路两侧的影响明显。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物料在起、迄点的装卸和沿途的散落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扬尘。据了解,施工现场土方湿度较大,运输、装卸过程所引起的风致扬尘量相对于水泥、沙土而言要少得多。清除固废和装模,拆模以及清理工作面引起的扬尘。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在工程建设期间,使用液体燃料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CO、THC等污染物,一般情况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大,对周围环的影响较小。2、施工扬尘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土壤不易散落进入空气。土壤或粉状建筑材料的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大的物料不易随风扬起,粒径小的粉砂从料堆中随风飞扬。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风速较大时,下风向空气中的尘含量比较大。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运行速度对扬尘的产生量影响也很明显,运行速度较高时,扬尘量大。施工扬尘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讲,城市施工工程分为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两类。建筑工程扬尘和市政工程扬尘共占项目区总悬浮颗粒物的14.9%,其中,建筑工程扬尘占9.4%,市政工程扬尘占5.5%,是项目区总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施工扬尘排放影响分析施工扬尘影响分析一般来说,建设期所产生的各类扬尘源属于瞬时源,产生的高度都比较低,粉尘颗粒也比较大,污染扩散的距离不会很远,其影响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100m左右的范围内,而且主要对施工人员影响较大。土壤中颗粒物粒径的大概分布是粒径大于0.1mm的组分占76%左右,粒径在0.05-0.10mm的组分占15%左右,粒径在0.03-0.05mm的组分占5%左右,粒径小于0.03mm的组分约占4%。在忽略风力的作用下,粒径小于0.015mm的颗粒物能够飞扬,另外飞扬量还与土的降落高度有关,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0.015-0.03mm的颗粒也会飞扬,风速越大,能够吹起的尘的颗粒粒径也越大。道路扬尘影响分析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强度除了与风速、湿度等天气因素有关,还与路面状况及运输中防护措施有很大关系。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如没有采用密封车辆运输,并超载等,将出现泥土洒落情况,使得运输车辆经过的路段,道路积土严重,影响道路景观。5、建议采取的措施工地扬尘是建设期最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源,针对扬尘的来源,建设单位应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制定建设期环境管理计划,其中对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应主要包括: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发的环发[2001]56号文《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建设工地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即将工地与周围环境分隔,可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以起到隔阻工地扬尘和飞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商品混凝土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水泥、黄砂、石子等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影响,同时还可减轻水泥搅拌机的噪声影响。严格按照渣土管理有关规定,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被运渣土不得含水太多,造成沿途泥浆滴漏,从而影响城市道路整洁,渣土必须及时清运并按照指定的运输线路行驶,送往指定的倾倒地点,以减少由于渣土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运输车辆必须根据核定的载重量装载建筑材料或渣土,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的装载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加以覆盖物,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飞扬和洒落。驶离建筑工地的车辆轮胎必须经过清洗,以避免工地泥浆带入城市道路环境。坚持文明施工,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建筑材料,堆放过程中要加苫布覆盖,以防止建材扬尘。对建筑工地应安排专人每天进行道路的清扫和文明施工的检查。对工地周围的道路应保持清洁,若发生建材或泥浆洒落、带泥车辆影响路面整洁,工程施工单位有责任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清扫。妥善合理地安排工地建筑材料及其它物件的运输时间,确保周围道路畅通。施工现场定期进行洒水抑尘,每日有专人进行清扫,同时每日至少两次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抑尘。在清扫运输马路时,必须提前洒水进行湿润,然后再进行清扫。负责水泥用料工作的工人在装卸水泥时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水泥飞扬污染。8.2.2项目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噪声源分析建设期的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出入施工场地车辆(主要是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机械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介于50~84dB(A)之间且随距离的衰减较快,其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对于机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作具体分析,仅考虑机械噪声的影响。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根据类比调查资料提供的典型施工机械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源详见表9-2。表9-2典型施工机械噪声源情况汇总表单位:dB(A)机械名称机械名称噪声值机械名称噪声值推土机78-96打桩机83-112前斗式装料机72-97空压机82-98拖拉机77-96气动扳手83-88搅拌机75-90夯土机82-90重型卡车85-96混凝土泵75-86移动式吊车75-95重型机械86-88作业环境与声级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作业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是由挖土机、装载车等机械和工人联合作业,近场声级一般在90-96dB(A)。浇筑浇筑混凝土是建筑结构施工最主要的作业。一般包括装模、浇筑和拆模三个阶段。装模作业可能要动用电动锯板机。目前工地都采用成品模板,大块平整,安装方便,浇筑质量高,锯切量和破损量小,装模阶段还包括钢筋的安置,也都是露天作业,现场有断续的打击声,声级约70-85dB(A)。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连续开动混凝土罐车,振捣棒等。近场声级可达85-95dB(A),振捣棒的噪声约90dB(A),位置是随浇筑地点变化而变动的。浇筑施工的程序是用罐车把混凝土运到各区,然后通过混凝土泵车提升送入模内供振捣充实。每次浇筑大约需连续24-48小时,并要多种机械联合运行,一周后方可拆模,拆模工作比较简单,打击噪声不大。装修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后,便转入装修作业。装修的内容有水电安装,墙面粉刷等工作,还有楼面、窗门的装饰与安装。由电工、管工、泥工、木工、油漆工等联合作业。这中间值得注意的是要动用切割机、刨光机、搅拌机、提升机、空压机等机具,大都在室内环境下作业,其中噪声最高的是切割,切割作业时近场声级达95dB(A)左右。3、影响分析(1)建设期各种噪声源多为点源,按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施工机械噪声的距离衰减公式为:r式中:L2L120lgr2L1L1、L2——分别为声源r1、r2距离处的声级值(dB(A));r1、r2——为距点声源的距离(m);L——为其它衰减作用减噪声级(dB(A));预测结果见表9-3所示。表9-3建设期噪声预测结果汇总表单位:dB(A)施工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声压级(A)标准1m10m20m30m昼间夜间土石方挖掘机907064617555载重车89696360推土机90706461翻斗车90706461打桩打桩机100807471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振捣机1008074717055木工机械105908481装修空压机907064616555从表9-3中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距场界30m的范围内,在土石方、大砖和装修阶段,白天施工基本可达到相应的场界标准,但夜间施工均超出了相应建设期噪声的场界标准。在结构阶段,由于所用设备的噪声较大,即使在距场界30m的范围内白天和夜间施工均超过超界建设期噪声限值。由此可以看出,建设期结构阶段噪声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将会产生短期的一些影响。(2)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将增加该地区的交通负荷,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的进出,势必加剧该地区的交通拥堵,因此,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车辆进驻的时间、频次,施工车辆应避免在城市交通高峰期时段内进出施工现场,以此缓解由于项目施工对周边交通造成的压力和拥堵。建设期环境影响是短期的,受人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国家和项目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将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的程度。4、建议采取的措施应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将噪声大的设备分散布置且加以密封并采取必要的隔声措施。工地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早6点至晚22点。绝对禁止夜间施工;如特需夜间施工时,必须征求有关部门同意,同时应提前张贴夜间施工公示,写明建设期限及具体施工日期和时间。施工工地应针对泵房、木工棚等易引起噪声部位采取防治措施。对泵房进行封闭,在泵房外建隔音房、对木工棚进行封闭,并对电锯实行限时工作管理。车辆进入现场时车速不得超过10km/h,不得鸣笛。8.2.3项目建设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固废情况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固体废物有:弃土、弃渣建筑废模块、建筑材料下角料、破钢管、断残钢筋头、包装袋以及废旧设备等基本上可以回收;而另一部分如弃土、废沙石等建筑材料废弃物。生活垃圾施工人员集中将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平均每人每天0.5kg左右。生活垃圾虽然量少,但仍要以专门的容器收集,应及时清运至当地市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不然会影响市容及给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运、随意堆放必然会孽生苍蝇,产生恶臭,影响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卫生环境。2、建议采取的措施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前向项目所在地的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处置计划,明确渣土的运输方式、线路和去向。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人力和物力,在一个月内将工地建筑垃圾及渣土等处置干净。宿营地应有临时厕所,及时清运,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健康。将建筑材料中可回收的部分回收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再利用,其余的运送至渣土堆放场统一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物质浪费。施工人员尽可能住民房和宿舍,利用已有垃圾处置设施。施工场地临时宿营地应自建垃圾箱,定时清运。如垃圾随意排放,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施工人员健康。(6)植物残体可统一运到指定垃圾处理场处理,表层土可集中堆放作为项目用地内部绿化、道路绿化用土。(7)施工现场应设置危险废物回收站(如废棉丝、废油漆桶等),集中存放一些粘有油漆、油料的物质,防止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8.2.4项目建设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水污染源分析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CODcr、悬浮物、洗涤剂等,以有机类为主。地下挖方时产生的渗透水和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水中含有泥沙等悬浮物及矿物油成分。建筑材料在堆放期间可能受到雨水的冲刷流失而产生的废水,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生产废水中值一般达到300-4000mg/L。应配套相应的施工排水设施,泥浆水应经沉淀池澄清后排放。沉淀池应按规范设计,否则施工废水中的泥砂,可能淤塞城市雨水管网影响其排水功能,同时还将会影响纳污水体的水质。生活废水:建设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和生活服务区人员排放的污水。施工人员首先应选择配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民房作为宿营地,其生活污水可排入污水系统,不会任意排放从而影响环境。施工如采用临时工棚,则生活污水如任意排放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卫生带来不利影响。2、建议采取的措施施工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污水的处理,施工中产生的砂石冲洗水、混凝土养护水、设备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的洗涤水等应收集处理。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和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必须对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处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所有废弃油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在混凝土泵旁及运输车清洗处设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作技术处理后回收使用,使用不完的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用以洒水除尘,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拟建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特别要注意各种初处理池(隔油池、化粪池、沉淀池等)及排水管道要密闭,无泄漏,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源。8.3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8.3.1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水:本项目主要废水为各装置地坪冲洗水、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等。废气: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水处理站(主要是恶臭和UASB厌氧发生器产生的沼气)和食堂(主要为食堂油烟)产生的少量废气。粉尘:主要为在装卸、转运、堆放等环节会产生粉尘。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生活办公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值加工产生的废料、废弃包装物及化粪池、隔油池产生的污泥等。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产生于装卸设备、运输机械、排风机、空调室外机组、地下设备间等设备运行噪声及交通噪声,多为非稳态噪声,噪声值在65-95dB之间。8.3.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在项目运营期产生生活废水、废气、垃圾等对环境影响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餐饮废水、餐饮油烟及运营期噪声,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如下:废水本项目建成后外排的冲洗废水及采用物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送化粪池进行处理后进入厂区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厂区污水处理站的污水主要处理工艺为:隔油、WDJ池、沉淀池、ABR池、SBR池等。该处理工艺各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COD90%、SS80%、BOD92%、石油类87%。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的要求,达标后的废水全部回用。废气大型车辆较少,厂区绿化率约为20%,因此,汽车尾气不会形成较大的集中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本项目设有职工食堂,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油烟。因此本项目交付使用后,将严格按《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要求对食堂油烟进行控制,安装油烟净化器,排气筒按规定设置,治理后油烟排放浓度约≤2mg/m3,做到达标排放。粉尘充分考虑风速对起尘的影响,装卸作业应尽量在无风或者小风时间进行,且在装卸过程中用水进行喷淋降尘;在堆场采取防护和遮盖措施。由于本项目离居民区较远,所以在运营期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噪声本项目运营期间主要是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在项目设计时认真分析所有噪声源强度及其频率特性,严格按照噪声昼、夜间标准及建筑设计的声学要求,对噪声源设备采取减振、隔声、吸声及安装消声器等方案,达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8.4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采取如下措施: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环境监控计划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将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到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同时以环保法规为依据以经济为杠杆,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管理计划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由一名领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另外设1名环境管理专职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定和计划;制定环保指标考核制度,每月对排放口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与主管单位的环保部门、地方环保局等联系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并接受其工作指导和监督;定期组织主要排污设施的污染监测,如排污口的水质、噪声和垃圾,并接受其工作指导和监督负责专区的环境绿化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保护及管理的技术培训,提高公司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监控计划项目运营期间,落实环境治理措施有关要求是否得到实施,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后的噪音,防止噪声对周围的影响,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防止不正常运转时的高噪声;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如便携式噪声测定仪等;废水监测仪器较贵,可以与地方环保部门合作进行监测。本项目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治理后,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周围环境基本没影响,符合国家和地区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第九章节能分析9.1设计标准及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确定原则和方法》。9.2节能措施9.2.1节水措施设计合理的给水、排水设施;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1、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如优先采购安装节水型水龙头,使用非接触自动控制式、延时自闭、停水自闭、脚踏式、陶瓷磨片密封式等节水型水龙头;选择质量好的供水阀门、开关、水管等,以免造成水资源流失;2、合理使用施工用水,严格控制长流水,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阀门泄漏;采用节水型施工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新建先进的冷却水回收利用系统,减少循环水的损失;配置充足的水流量计量器具,对用水量进行精确计量;合理利用雨水,根据《中国节水技术大纲》,在场内建设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回收的雨水用于绿化、景观用水。9.2.2电气节能本项目的能耗主要是供电的能耗,包括生产设备、装卸设备、运输设备、动力、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其中生产设备、供配电系统、空调、照明、电梯占能耗的比例较大,其次是办公性质耗能,包括办公用品、办公电话等,节能措施主要如下:供配电系统设计时,注重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治理谐波、提高供电质量;变配电系统应选择节能设备,正确选定装机容量,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合理选择变配电所位置,正确选择导线截面、线路的敷设方案,以利于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电器照明设计时,应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损失,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利用好电能;照明节能应通过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选用合适的光源及高效节能灯具,采用合理的灯具安装方式及照明配电系统,并根据建筑的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用合理有效的照明控制装置来实施;应根据地理环境和应用条件,充分考虑自然光等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节能型中央空调,空调制冷设备尽可能地采用新型节能产品,极大节约能源。加强用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污染,以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能耗。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先进性,尽可能的减少传统纸张的浪费与使用,合理使用传真,通过E-mail传送文件、资料等,尽量做到无纸化办公。通过QQ、MSN、网络电话等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业务或其他事项的相互交流。9.2.3建筑节能本项目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采用,在总体规划和单体初步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物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初步设计将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将会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具体节能措施如下:贯彻落实有关绿色施工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减少施工现场的垃圾排放和环境污染。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上采用合理的设计建筑形体,以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在不影响建筑物结构和项目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保温、防火材料。采用最佳总体平面布置和合理的人车分流设计,提高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的利用。使用环保、节能的MB轻钢结构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植物覆盖绿化等。将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合理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尽管使用新型保洁节能门窗,以减少建筑能耗。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多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有效的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第十章消防10.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7)。10.2消防措施10.2.1厂区消防在厂区规划和布局时,按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消防的要求:消防通道:基地内厂区道路设计为城市型混凝土路面,道路路面宽6-12米,转弯半径9米,在总图布置上,厂房道路与车间成环状布置,利用厂区道路可作为消防通道,可以保证消防车通达各建筑物。厂区道路皆设消防栓,管理和水压足以保证厂区的要求。防火间距:各建筑物严格遵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厂房的防火防爆、安全疏散、防火间距、耐火等级等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范要求。安全出口:主要生产车间设多个安全出口,公辅设施安全出口及安全通道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便于抢救和疏散人员。计消防通道宽畅。室内、室外均安装固定消火栓,消防给水为专用消防水管网,管径、水压、布局间距按有关规范要求设计。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根据生产的特殊要求和危险特性,选择适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情况良好。10.2.2电气消防电气设计中,按照电气安全规范要求,在线路敷设、应急照明、静电消除、避雷、消防设备以及安全疏散标志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二类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屋面设10×10网格的避雷网,利用柱内二根以上主筋作引下线和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接地。厂区配电房(一类等级)设独立避雷针防止直击雷对电气设备造成危害。所有消防电气设备都采用阻燃控制电缆、电线,并按有关要求铺设。电气设备通过扁钢与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0.5Ω。在主生产车间内设置火灾报警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消防设施。当发生火灾时向厂区消防中心报警,并自动开启消防泵。10.2.3消防设施建筑内设置室内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超过50m,配直径19mm水枪和25m水龙带,每个消火栓均设向消防控制室报警按钮;此外根据规范要求所有建筑物均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生产车间内安装烟雾报警器。厂区为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供水管网,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由项目所在地自来水厂供水管接入,管径DN200。根据生产厂房体积、生产类别及耐火等级,室外消防水量为40L/s,厂区内各通道旁按规定不大于120m间距设置室外消防栓。室外生产、生活与消防联成一个环状给水管网;室内消防水量为15L/s,消防给水系统在室内均形成独立的环状管网,每只消火栓给水5L/s,保证在消防时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建筑内的任何一点。地下发电厂需根据规范另设计消防系统。第十一章劳动安全与卫生11.1设计依据遵照国务院、卫生部、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所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针对运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或职业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安全生产、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目的。主要依据如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999年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5、《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各项规定。11.2危险因素分析火灾爆炸危险本项目目前拟运输的产品不含有易燃物质,但在搬运、存放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防爆意识,以避免火宅、爆炸等危险的产生。起重危险本项目需在货物及产品的搬运过程中使用人工,如操作不当或搬运机械故障可能引起碰伤或压伤。高温伤害操作人员应按操作手册中的规定操作,严格遵守车间内的管理制度,避免高温伤害。机械伤害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生故障时及时维修,避免违规操作。触电伤害生产上需要用电的设备,都要采取完善的绝缘保护措施及接地防静电、漏电措施,否则容易出现触电事故,危及人身安全。11.3安全措施方案安全是服务行业的生命线。项目公司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1、高温仓库设计采取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设有集中控制操作室。全厂所有高温设备、管道均予以保温,防止热量散发。防腐酸碱性及氧化性的化学液体,禁止与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并制订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给操作人员配备酸碱作业服、手套和防护眼镜、胶鞋等。减少噪音对于能够产生噪音的设备,有的配备消音器,有的予以隔离,如不宜隔离的则设隔音控制室,改善操作环境,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和噪音接触时间,必要时还应配以减音耳塞等劳保用品。防机械伤害作业区存在许多孔洞、平台、扶梯、传动轮轴,在设计中配置防护盖板、栏杆、扶手、隔网及安全罩,确保人身安全。笨重设备的装卸,均配有吊车或葫芦等起重设备,保证安装、检修安全。防电伤害所有电器设备、带电的母线,变压器导线、电缆,均采用安全型及达到IP40以上的防护等级。对电器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采用接地保护,对建筑物和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防雷设施(避雷带和避雷针),对主要的高低压电器设备,采用防误操作和相应的联锁装置,以达到用电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通过各种控制仪表元件,对超限额的工艺参数予以控制报警、联锁,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防止发生生产事故。厂房防震及其他项目所在地地震烈度7度,本项目建、构筑物按7度设防考虑;总图布置和设计,严格遵照行业防护规范的要求,车间之间的距离、车间与原料场的距离等,均按防火安全要求设计;厂区和车间内人流道和货流道分开,确保人身安全;车间内设有厕所和更衣室。第十二章企业组织和定员12.1组织形式项目公司拟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设总经理一名,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副总经理一名,总工程师一名,财务总监一名,由总经理聘任。12.2生产班制本项目分常白班和四班三运转班次。管理部门实行一班制,每天工作8小时,生产车间实行四班三运工作制。12.3劳动定员本项目投产后,定员总数为118人。发电厂及综合服务区118人﹙其中发电厂94人、技术人员2名、管理人员8名,维修人员及其他14名﹚。本项目部分经营和管理人员从企业原有岗位调配,其他人员可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和当地劳动力市场择优录用。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十三章实施规划13.1项目程序管理项目程序管理包括项目规划备选、决策及审批、资金使用、建设实施、竣工验收、资产移交及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各项工作均遵循项目建设中各环节、各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进行。13.2工程质量管理本项目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单位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追究制度。通过招标挑选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同时委托监理公司进行质量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与设计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货商等通过合同形式来约束双方的责任、义务与利益关系,项目单位通过合同对各单位进行监控,以保证项目按时完成。13.3项目招投标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提高投资的使用效果,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2001年06月18日国家计委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宜暂行规定》(第9号令)的要求,特编制本章节。13.3.1招标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计委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国家计委第9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的暂行规定》;《各省招标投标条例》;《各省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13.3.2招标的类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各省结合省内实际,出台了《各省招标投标条例》,其中就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本项目符合《各省招标投标条例》相关规模标准,因此,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类别。13.3.3招标范围及形式招标范围项目的设计、建筑工程、监理进行全部招标;安装工程和设备进行部分招标。招标的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招标方式邀请招标13.3.4招标情况说明本项目的部分设备,重要材料单项的价格数额不大,而且在市场上可以自由采购;部分设备、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安装,故不进行招标。如若建设单位变更招标组织形式,拟自行招标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