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集锦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墨()砚()弛()

熟()默()观()驰()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理清本段层次

(4)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

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五、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语境中识记生字新词特别是新词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说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音形

1)读准字音:持、梭、奔

2)记清字形:忧、哀、慰、梭、奔、若

2.理解词语:

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滋味、假若、与其……不如里

七、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3篇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课文

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4篇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你们都读过谁写的哪些童话呢?请你告诉大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这篇文章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带着思考进入故事。

二、整体读文,把握。

1.自已读课文,边标自然段,边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小组互相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指名提出不懂的词句。重点解决: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喧哗热闹)、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这几个词在理解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句子解决,如洋溢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孩子们在花园里玩时是什么样子?使学生体会孩子们在玩时的快乐。再联系生活,什么时候洋溢着欢声笑语?然后让学生自已说句子。

还有“隆冬、瑟瑟、冷酷”可能学生也有不懂,也可联系句子,或是用换词法,或让学生想象、做一下动作,马上就可以理解。

4.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名分段读故事,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纠正个别读音如:“火辣辣”后两个字读平音。

5.指名说说课文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还写的。

三、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自读故事,分别画出,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后花园里的情景。

2.交流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的句子。指名分别读这些句子。

A、指导回来前的句子。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是呀,花园里多美呀,用你陶醉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回来后呢?请同学们把惨状突出出来,冷。指名读,指名评,再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生气地把孩子们赶跑了,请同学们找出巨人赶孩子们时说的话。

4.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动作、神情如何?根据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分组比赛读,再指名做动作读。

5.读了这三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6.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孩子们时,在桃树下有一个小男孩却没有跑,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导学生想象劝说巨人回心转意的语言技巧,例如开始对巨人说话要婉转,然后再让他醒悟)下面我们就来读读下面的部分,请划出巨人醒悟后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巨人这时说的话,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呢?该怎样读呢?读好巨人的心情变化。

7.读了这篇童话后小朋友们是否有什么体会或发现。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四、拓展练习

1.先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进行再次体会,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再去读读有关段落,也可以与同学就哪个人展开评论。并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在课下搜集自已喜欢的童话。

课后习题

搜集自已喜欢的童话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5篇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初步学会用“只有才”“可是”写句子。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课文。

3.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文中的四个事例,感受竺可帧为科学事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节复述第一、二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生平。

(1)我们已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介绍科学家的?

说说科学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迹。

(2)简介竺可桢生平。(见“背景知识”)

2.听录音,感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枚的哪几件事?

(2)交流讨论。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

(2)自学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检查自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第6篇教学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