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根据以下反应:①Cl2+2FeCl2=2FeCl3、②2FeCl3+Cu=2FeCl2+Cu2+

③Fe+CuCl2=FeCl2+Cu

Cl2、Fe3+、Fe2+、Cu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的是A.Cl2>Fe3+>Cu2+>Fe2+

B.Fe2+>Cu2+>Fe3+>Cl2

C.Cu2+>Fe2+>Fe3+>Cl2

D.Cl2>Fe3+>Fe2+>Cu2+

参考答案:A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⑦参考答案:A略3.标准状况下,32g的甲烷的体积为

(

)A.5.6L

B.22.4L

C.11.2L

D.44.8L参考答案:D32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故选D。4.1mol下列物质(1)甲烷、(2)乙烯、(3)苯、(4)乙醇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1)<(2)<(3)<(4)

B.(1)<(2)=(4)<(3)

C.(1)<(2)<(4)<(3)

D.(1)<(4)<(2)<(3)参考答案:D略5.能证明某烃分子里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该烃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该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D.该烃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该烃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参考答案:D6.木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Z导管口可能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参考答案:A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A、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所以没有BaCO3生成,故A错误;B、因CO2不与氯化钡反应,从导管中逸出,则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B正确;C、因为SO2+H2O+NO2=H2SO4+NO,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所以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故C正确;D、反应生成的NO在Z导管口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呈红棕色,故D正确;故选A.7.一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Y,Z,W四块金属的活泼性,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当Z,W组成原电池时,W为正极;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A.Z>W>X>Y

B.

Z>W>Y>X

C.

X>Y>W>Z

D.

X>Y>Z>W参考答案:B略8.已知l.806×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9.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g

B.32

C.64g/mol

D.32g/mol参考答案:Cl.806×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是l.806×1023÷6.02×1023/mol=0.3mol,质量是19.2g,所以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19.2g÷0.3mol=64g/mol,答案选C。9.将下列各组物质区别开来的实验方案(括号内为鉴别方法)不妥的是(

)A.丝绸与棉布(采用灼烧,闻其气味的方法)B.(NH4)2SO4与NH4Cl(加碱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C.NaCl与KCl(采用焰色反应,观察焰色的方法)D.K2CO3与KNO3(采用加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的方法)参考答案:B略10.分子组成为C3H6O2的有机物,能与锌反应,由此可知不与它发生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 C.食盐 D.甲醇参考答案:C【考点】羧酸简介.【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此有机物是丙酸,根据丙酸的性质来解答.【解答】解:分子组成为C3H6O2,符合通式CnH2nO2,故可能为丙酸,也可能为酯类,但根据此物质能与锌反应,可知为丙酸.A、丙酸是一种有机酸,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羧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碳酸钠反应制出CO2,故B不符合题意;C、丙酸与NaCl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D、丙酸可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NH4CH3COO-+NH4+

B.Al(OH)3Al3++3OH-C.NaHCO3Na++H++CO32-

D.H2S2H++S2-参考答案:BA、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应用等于号,故A错误;B正确;C、碳酸是弱酸,NaHCO3=Na++HCO3-,故C错误;D、多元弱酸应分步电离,H2SH++HS-,故D错误;故选B。12.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ClO-、Cl-、SO42-

B.Na+、K+、Ba2+、AlO2-C.Fe3+、NH4+、SiO32-、Cl-

D.Na+、K+、Cl-、SO42-参考答案:D略13.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NO

B.H2

C.SO2

D.NO2参考答案:B略14.实验室需要用48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方法正确的是()A.称取12.5g胆矾(CuSO4?5H2O),配成500mL溶液B.称取12.5g胆矾(CuSO4?5H2O),加入500mL水配成溶液C.称取7.68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480mL水配成溶液D.称取8.0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500mL水配成溶液参考答案:A【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需要硫酸铜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cVM计算所需硫酸铜的质量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据此判断.注意500mL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为500mL,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0.1mol?L﹣1×0.5L×160g/mol=8.0g,需要胆矾的质量为:0.1mol?L﹣1×0.5L×250g/mol=12.5g,A.根据分析可知,需要称取12.5g胆矾(CuSO4?5H2O),配成500mL溶液,故A正确;B.溶液的体积是500mL,不是溶剂的体积为500mL,故B错误;C.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8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故C错误;D.溶液的体积是500mL,不是水的体积为500mL,故D错误;故选A.15.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A、K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B、K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只有K2O

C.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应该保存在水中

D.K与水能够反应,且比Na与水的反应剧烈,产物都有氢气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3分)课本实验常存在一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分析与改进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图甲是高一课本60页“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有人对该实验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①按下图乙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取下注射器并集满Cl2;③点燃酒精灯加热1~2min后,再移开酒精灯。迅速将注射针插入石英玻璃管内,并将Cl2缓缓推入玻璃管中;④拔出针头,再用同样方法快速向玻璃管中推入空气。

请回答:(1)步骤③完成后,观察到铜丝继续保持红热状态,由此可判断,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步骤④完成后,发现具支试管中的蒸馏水变为蓝绿色。此时缓缓拉动针栓,使少量NaOH溶液吸入具支试管中,看到有色的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该实验设计与课本实验相比较,其优点为

。(4)步骤④完成后,具支试管中的蒸馏水之所以呈蓝绿色是因为CuCl2的浓度过大造成的。现有此具支试管中的10mL的5mol/L的浓CuCl2溶液来配制实验室所需的250mL的0.1mol/L的稀CuCl2溶液,配制操作步骤为:①计算

③稀释

⑥定容⑦摇匀。所需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参考答案: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1分)

(1)放热;(1分)

(2)蓝(1分);Cu2++2OH-=Cu(OH)2↓;(2分)

(3)防止了氯气,氯化铜颗粒逸散到空气中所带来的污染;(2分)(4)量取

转移

洗涤;10mL量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各1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固)+CO(气)Fe(固)+CO2(气)ΔH>0(1)则该反应中平衡常数K=

。(2)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值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v逆(选填>,<,=),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1)K=[CO2]/[CO]

(2)增大,

增大(3)不是平衡状态

v正

>v逆

(每空2分)因为此时浓度商

0.25<0.263为了使浓度值等于平衡常数,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一氧化碳浓度将减小。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3分)18.(1)在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的实验中:反应物混合后需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其目的是

;体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的现象是烧杯变凉及

(2)下列过程中不一定释放能量的是

(请填编号)

A.形成化学键,

B.燃料燃烧,

C.化合反应,

D.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分解,

E.酸碱中和,

F.炸药爆炸。(3)已知A和B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单质,A转化为B时需吸收能量,则A和B相较而言,较稳定的是

(请填A或B)。(4)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和NaOH恰好反应时放出Q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

kJ。(5)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且E1﹤E2,则该反应是(请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较多的是

(填编号)A.固体硫,B.硫蒸气。(7)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破坏1molH-H、1molO=O、1mol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kJ。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填编号)A.Q1+Q2﹥Q3,B.Q1+Q2﹥2Q3,

C.2Q1+Q2﹤4Q3,

D.2Q1+Q2﹤2Q3。参考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促进反应;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2)C.(3)A。(4)Q/2。(5)吸热。(6)B。(7)C。略19.已知A、F为金属单质,C是淡黄色粉末,回答下题。(1)实验室中A常常保存在______中,若将0.1molC直接转化成D,转移电子数为____个。(2)写出E转化为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D与J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沉淀H转化成I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5)直接向K溶液中加入C固体,写出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向盛有L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A,下列现象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a.金属A浮在液面,并四处游动

b.金属A会熔化成一个小球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参考答案:(1)煤油

0.1NA(或6.02×1022)

(2)Ca2++CO32-=CaCO3↓

(3)Fe3++3OH-=Fe(OH)3↓

(4)4Fe(OH)2+O2+2H2O=4Fe(OH)3

(5)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6)c【分析】已知A、F为金属单质,A与氧气反应生成C,C是淡黄色粉末,C是过氧化钠,则A是钠,B是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D是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E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也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G是碳酸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