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_第1页
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_第2页
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_第3页
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_第4页
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有效推广和传播社会环境分析前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分析意义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指社会个体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人造精神与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可分为两个层次因素,即微观社会环境和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就是社会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宏观社会环境则指围绕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主要包括文化、政治和经济三类。分析社会环境的意义适应并利用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变革第一节社会关系网络一、社会关系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社会关系网络,简称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体系。

以关系的强弱为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互动频率,互动的的次数多为强关系,否则为弱关系感情力量,感情较强较深为强关系,否则为弱关系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否则为弱关系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否则为弱关系以关系建立的途径为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正式关系是社会个体成员依照国家法律、单位规章等正式制度建立和维持的社会关系非正式关系则由社会个体在日常生产和生活接触中基于共同爱好、彼此喜欢、相互依赖而建立和维持的社会关系。

二、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个体的影响社会学家则用“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

”这一专业术语来体现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个体的正面影响布迪厄(Budieu)把社会资本的定义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总和,这些资源是同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社会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

科尔曼(Coleman)认为,由于社会个体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社会个体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不仅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个人资源,因而称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不过是对一种优势的类比,其类比的是:做事更有成效的人是在某种程度上链接了其他人的那些人。某一社会个体或群体与其他社会个体或群体长期接触,并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与交换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占据了某种位置,就等于有了某种资产,这种资产就是社会资本。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就是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可从而得到体制上保障社会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社会个体可以获得信息、资金、权力、构思、情感支持、良好祝愿等资源。不同的社会关系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强关系中社会个体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群体或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中的社会个体异质性较强,能够跨越不同的群休,跨越更多的社会界限,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冗余性信息。总之,弱关系可以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

社会关系网络对于社会个体具有消极影响过度关注团体成员的要求,打击了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的人际关系和高度的人际信任在增进团结和合作的同时也给个体设置了屏障,限制个体自由。在中国,强关系还带来了“面子”问题。中国社会是一个重面子的社会,朋友、熟人之间的交往总是感情高于经济利益。因此当熟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如果数额不是很大,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但相互的关系由此产生裂痕,甚至造成交易中止、朋友断交严重后果三、社会关系网络与农业推广农业推广人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促进推广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增强推广者与受众之间的信任,从而与受众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与核心受众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同时,不能忽视与其他受众关系;要注意私人关系和工作关系区分开来。第二节文化环境一、文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在社会学中,文化(culture)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最广义的“文化”,实际上等同于“文明”是指人类创造物的总和,包括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物质文明。波普诺(Popenoe)认为,从最一般意义上将,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其内容包括符号、价值观、规范和物质对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无形客体,包括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习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性的复合体。”

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明,即一个群体共同的知识和共享的价值观。哈维兰认为,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和对世界的认识,人们用文化来解释经验、发起行为,因而文化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

文化就是社会群体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认知及基于共同的认知而共有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和信仰。符号、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人造器物是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创造和使用符号与器物、创设和遵循的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该社会的文化,文化赋予符号、社会规范、行为和人造器物以社会意义。文化由两类要素构成,即精神要素和载体要素。文化的精神要素即文化主观方面的因素,包括知识、社会心态、价值观和信仰等,这些要素体现了文化本质,决定了文化特征。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社会心态是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定势;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用于区分对与错、好与坏、合理与不合理的观念;信仰是对人们对某种观点和信念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文化的载体要素即文化客观方面的因素,包括社会互动的符号、社会交往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以及人造器物等。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同时对文化有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符号使文化得以流传;社会规范发挥着维护和发展特定文化的功能;行为在接受文化的指导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改造着文化;人造器物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而器物的丰裕程度又影响着人们思想和行为,从而推动着文化的演进。二、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共享性

文化是习得的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变迁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农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把中国文化特征的总结为:自私自利,此指身家念重、不讲公德、一盘散沙、不能合作、缺乏组织能力,对国家及公共团体缺乏责任感,徇私废公及贪私等。勤俭,此指习性勤俭、刻苦耐劳、孜孜不倦、好节省以至于吝啬、极有实利主义实用主义之精神等。爱讲礼貌,此一面指繁文缛节、虚情客套、重形式、爱面子以至于欺伪;一面亦指宁牺牲实利而要面子,为争一口气而倾家荡产等。和平文弱,此指温顺和平、耻于用暴、重文轻武、文雅而不免纤弱、特喜调和妥协;中庸及均衡、不为己甚、适可而止等。知足自得,此指知足安命,有自得之趣,贫而乐、乐而无怨、安分守己、尽人事听天命、恬然而爱好自然风景、少以人力胜天之想等。守旧,此指好古薄今、因袭苟安、极少进去冒险精神、安土重迁、一动不如一静等。马虎(模糊),此指马虎笼统、不求精确、不重视时间、不讲数字、敷衍因循、不彻底、不大分彼此、没有一定规律等。坚忍及残忍,残忍指对人或动物缺乏同情;坚忍则谓自己能忍耐至至高程度。克己、自勉、忍辱、吃亏等都属于此。对内对外两面,实亦相连之事。韧性及弹性,韧性止于牢韧,弹性则并有弹力。此不独于其个人生命见之,全民族全历史恰亦证明如此。此不独其心理精神方面为然,于其体质及生理现象亦证明如此。圆熟老到,此盖为中国民族之总括的特征,…其含义有:悠悠然不慌不忙、稳健、老成持重、心眼多、有分寸、近情近理、不偏不倚、不露圭角而具有最大之适应性及潜力。”

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呈现出如下趋势:理智逐渐代替了激情,社会心理日趋成熟;社会心态越来越开放,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竞争也在加剧,因而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渐增强;随着经济一步步融入世界体系,国际意识逐渐形成。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征封闭性:“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超稳定性:“天不变,道也不变”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强烈的伦理性:强调家庭伦理与人情世故。当代中国农村文化的特征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逐步走出家门,进入城市,在收入增加、眼见开阔的同时,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新兴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城市及其他乡村的商品的流入,也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知识,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农民逐渐摆脱了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的束缚,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文化之中;曾经谨小慎微、因循守旧的农民也开始积极进取,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不断开拓新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巨大威力使他们不再固守传统经验,积极主动地运用当代农业技术。四、文化与人类行为文化对人的行为存在重大影响,它为人的行为划定了自由行动的界限,超越了此界限,行为人将受到不利影响。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个性不同,即使是同样文化背景的个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此外,行为的现实情景(context)对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仅凭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不能预测其行为。

人的行为会对文化产生影响,即人的行为是文化变迁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自身行为的后果会改变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改变其观念;另一方面,别人的行为会改变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及其观念。五、文化与农业推广

要尊重当地群众的文化传统,充分利用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一些阻碍农村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移风易俗,循序渐进传播一些新思想、新理念,使当地的文化逐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此外,文化不是影响行为的唯一因素,通过采取经济激励、个体说服等措施,即使不改变当地的文化,也能改变农民的行为。第三节经济环境一、经济环境的含义

经济(economy)是指与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直接相关的社会现象。财富就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经济环境包括财富生产状况、财富的分配状况、财富的交换状况以及财富的消费状况。二、财富的生产状况财富的生产状况包括财富的生产条件、财富的生产方法、财富的产出总量、财富的产出结构等。财富的生产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和人造条件。自然资源条件指的是自然资源的种类、品质及储量等情况。人造条件主要指基础设施的数量与结构状况、劳动力的数量与知识、技能结构。财富的生产方法就是生产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比例和生产工艺流程。财富的生产总量也就是实际国民生产净值,即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内生产出的财富总量。财富的产出结构也就是产业结构,即农业、采掘业、制造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产业所产出的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三、财富的分配状况财富的分配状况是指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布情况。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可用基尼系数来描述。如图2-1所示:基尼系数

=A/(A+B)

25%50%75%100%100%75%50%25%0AB绝对平等收入分配线实际收入分配线(洛仑兹曲线)收入累计百分比人口累计百分比5%45%图2-1洛仑兹曲线四、财富的交换状况财富的交换状况包括财富交换的深度和广度。财富交换的深度即商品化率,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者用于交换财富占自产财富的比重。商品化率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交换的广度就是指市场的范围。在当代社会,衡量交换广度的指标就是有关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包括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等。五、财富的消费状况财富的消费状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消费结构。购买不同种类消费品的结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从另一个角度就是储蓄问题。一个国家的居民用于储蓄的收入越多,用于消费的收入就越少,整个国家的财富增长就越快。但如果消费太少就会影响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收入减少,国民财富增长反而减缓。

购买不同种类消费品的结构的一个有用的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总重。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在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恩格尔定律”。六、经济环境与农业推广经济环境对农业推广的内容、工作方法有着重大影响第四节政治环境一、政治的含义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但只有那些有权力的人才能进行管理,因而政治活动紧紧围绕着权力展开。所以,政治涉及谁拥有权力、其权力是如何获得的、权力范围又有多大、权力是如何实施的和维护的等等问题。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