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第三单元
朔州市第二市学预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寡人之于国也》
【学考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2.复习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并能加以拓展运用。
《寡人之于国也》
【自主复习】
一、语音
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王好战不可胜食
蓼带不入涔池衣吊
鸡眸狗承之窜谨序序之教
孝像之义然而不手者
涂有饿事弃甲曳兵
二、文学常识填空
L孟子,名(),字(),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我人物。
2.孟子著有()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
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i起称“四书”。直到
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三、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4.直不百步耳()
(-)古今异义
养生丧死无憾()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然w不王者:()王无罪岁()
(三)词类活用
1.杓之以桑()2.王无攀岁()
3.遒庠序之教()4.填然鼓之()
5.然而不王者()6.七卜者可以衣帛矣()
7.使民养生弯殂无憾也()
(四)一词多义
1.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数罟不入泠池《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涂有饿草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跋武()
草木皆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五)重点文言虚词
移其民于河东()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以
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申之多孝悌之义()
3.之
填然鼓z()王道之始也()
五亩?宅()申?以孝悌之义()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树之[以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省.略句可以()无饥矣
朔州市第一中学练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劝学》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字(yd)兵藜带(ctigu)冷(Wu)池
B鸡豚(tiin)狗母(zhi)庠(yang)序
C孝像(ti)饿孽(piao)供(gong)养
D衣(yl)帛王(wang)天下不可胜(shGng)用
2选出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请您谷不可胜食也胜,尽,完
C申之以孝悌之义悌,兄弟友爱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
3选出“之”字用法相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寡人之于国也(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树之以桑
(4)申之以孝之义(5)王道之始也(6)填然鼓之
(7)无如寡人之用心者(8)未之有也(9)察邻国之政
(1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l)(7)(10)B(2)(3)(7)C(3)(4)(8)D(5)(9)(10)
4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是()
(1)是亦走也(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王道之始也(4)树之以桑
(5)申之以孝悌之义(6)未之有也(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1)(2)(3)(6)B(2)(4)(6)C(2)(4)(5)(7)D(3)(6)(7)
5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湾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B.②③C.④⑤D.②④
6选出加点相同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多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勿守其时I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殍而不知现|主人忘归客不发D非我也,氏也I行军用氏之道
7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自愧弗如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时不我待
二、默写题
1.,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
树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树木不可胜用,o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o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七十者衣帛食
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翻译题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3.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朔州市第一中学预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劝学》
《劝学》
【自主复习】
一、给下列字标注拼音,并将通假字请打上标记。
木直甲绳除以为轮(zhOng)(rou)虽直顿搴(gio)(pti)
博学而日季省乎己(can)(xlng)
知明而行无过(zhi)须里之所学(yU)读而望矣(qi)
不积陛步(kui)筝马十驾(nu)蟹六跪而二箪(do)
假果马者(yii)蛇鳍之冬(xu。锲而不舍(qi©)
金石可箧(16u)假舟辑者印)驶曝一跃(qi)(ji)
二、文学常识填空
1、荀子名,字,___________赵国人。
2、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思想集大
成者。
3、荀子的著作有二十卷,共32篇,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善
用。《劝学》是《荀子》的____________「
三、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糅以为轮(6)虽有槁暴
2.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5)蚓无爪牙之利。
3.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的字,并说明其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特殊句式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糅以为轮
5.虚词
而
八1)青,取之于蓝,地青于蓝
(2)君子博学顶日参省乎己,则知明中行无过矣。
I(3)吾尝终日顶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回绝江河。
(5)积善成德,顾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6)蟹六跪地二螯
(7)锲顶舍之
于
r(i)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J(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赵氏求救于齐
(5)皆以美于徐公
1(6)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学;积水成渊,蛟龙生学
V(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售。
、(3)八用亡郑以陪邻?
乎
r(l)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于己
J(2)相与枕藉乎舟中
1(1)飘飘乎而不知其所止
6.实词积累
“绝”字有以下几个常见义项:A杜绝,断绝;B隔绝;C极、尽、穷尽;D停止、消失;E
无路可通;F横渡。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假”字有以下几个常见义项:A假装;B借,借用;C借助、利用;D与“真”相对;E如
果。
(1)人多以书假余(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乃悟前狼假寐
“望”字有以下几个常见义项:A声望;B希望、盼望;C远看;D与农历十五日。
(1)丁卯三月之望(2)先达德隆望尊
(3)日夜望将军至(4)吾尝践而望矣
朔州市第一中学练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劝学》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zhong)绳槁攀(pu)须奥(yii)闻者彰(zhang)
B熊(ding)青舟学(ji)蟆(jiao)龙.(qi)而望
C陟(gui)步蚯蚓(yin)蛇螭(shan)弩(nu)马
D可镂(loti)骐骥(jl)爪(zhao)牙锲(qie)而不舍
2.选出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A青,取之王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王物也
B假舟楫置,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直」糅使之然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血致千里锲血舍之,朽木不折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河曲智叟无幺应
3.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
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
育可以改变人。
4.下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⑤冰,
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解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B.①©⑥C.③⑦⑧D.④⑤⑧
5.下列“者”字的用法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相同的是
A.非蛇解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陈胜者,阳城人也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下列三项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B.何陋之有C.夫晋,何厌之有D.未之有也
7.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承。
B.会当凌承顶,一览众山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假舟樨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假舟楫者,非能本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默写题
1.君子日:学不可以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故木受
绳则直,,,O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心一也。
三、翻译题
(1)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4•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朔州市第一中学预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过秦论》
《过秦论》
【自主复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崂函字越膏理孝公既■:
陈羚目滑崔景墨,不毅
遂巡窿因利普便鞭等蒲篱
裁首等销锋领拿胴
里隶狗顿行伍m
簟从锄愎棘险蒙情
钩朝长利廖长颦大俯首系颈
践华为城将数百之众比权量力
万乘之势朝同列一夫作难
二、文学常识填空
贾谊,杰出的家、家。所著政论文以
最为有名,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三、文言知识积累
1.找出通假字
约从离衡
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陈利兵而谁何孝公既没
2.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
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山东豪俊并起
以致天下之士
才能不及中人
3.词类活用
活用类型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约从离衡
序八州而朝同列
外连横而斗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吞二周而亡诸侯矣)
流血漂橹
追亡逐北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
以愚黔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秦孝公据靖函之固
4.一词多义
制
例句出处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
《齐桓晋文之事》
衣则寒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
《过秦论》
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亡
例句出处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无亡矢遗镀之费,而天下
《过秦论》
诸侯已困矣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固
例句出处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人固有一死《报任安书》
5.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票。
为天下笑者,何也?
陈利兵而谁何。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向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
倔起阡陌之中
威振四海
身死人手
委命下吏
朔州市第一中学练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过秦论》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靖山(ydo)雍州(yong)膏腴(yU)合从(C6ng)
B召滑(zhao)逡巡(qu)羞赧(ndn)黑城(hul)
C藩篱(pdn)瓮牖(y6n)氓隶(m6ng)黔首(qian)
D作难(ndn)锋镐(di)长钱(sha)鞭笞(chi)
2.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A.陈利兵而谁回
B.孝公既没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秦无亡矢遗族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遗策常型之地(肥沃)
B.*矢遗链(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蹩(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用…作窗户)据靖函之囿(险固的地势)
D.展至尊(登上)以期天下之士(招纳)
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土也
5.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义诸侯。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C.即匈奴七百余里。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6.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天下云集响应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于是废先王之道D.以为桂林、象郡
7.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关中之固B.以蒙天下之士来招纳
C.才能不及牛人D.铸以为金人十二
8.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二、翻译题
1.当是时也……外连衡而斗诸侯。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一夫作难而七庙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朔州市第一中学预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师说》
《师说》
【自主复习】
一、字音
句谖()或不焉()小学而大遵(:*近谀()
软()郑子()官弘()师裴()
老聃()蟠()经传()贻之()
二、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河阳人,因祖籍河北昌黎,世称“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称为“”之首,
2.“六艺’指等六种儒家经书,其中除外的其余五
部又称“:
三、文言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今:
句谀之不知古:今:
个学而大遗古: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今:
是故无贵不贱,不长不少古:今:
今之余人古:今: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今:
吾丛顶师之古:今:
2.指出下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吾从而师之
渔人甚号之
孔子师郑子、在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湘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事也
是故凄益妾期益微
个学而木遗
3.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学于余
(3)不拘于时(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耻学于师(6)不必贤于弟子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或师焉,或不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解释下列“其“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解释下面的“之”
①句读之不知()②择师而教之()
③郑子之徒()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凑足音节,无意义)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⑦古之学者()
朔州市第一中学练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师说》
一、选择题
1.下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孰(shii)装(chdng)弘经传(zhudn)针硬(bian)时弊
B谀(yu)句读(d6u)谄(chan)媚不拘(ju)于时
C郑(dan)严谨(jin)或不(bti)焉惑(hu6)之不解
D聃(ddn)贻(yi)之师襄(xidng)以资切磋(chuo)
2.下面各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
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
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一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3.与“择师而教之”的“之”用法相同的••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B句读之不知,C蚓无爪牙之利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各句中的“道”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
5.下列各句中的“传”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
6.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席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B圣益圣,愚益愚一圣人更加胜明,愚人更加愚昧
C或师焉,或不焉一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
乎谄媚。
二、填空
1.给下列句中的“传”注音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者,所以传道授、也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解释下列各句中“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不耻相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道之不复
3.连线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被动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状语后置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古之学者必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住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必修三第四单元
朔州市第一中学预案
学科语文年级高一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动物游戏之谜》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层次结构;
2、培养筛选信息能力,提取要点及概括叙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的三个段落对说明内容有何作用?
开头三段,作者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分别代表热带与寒带、水生与陆生、禽类与兽类)
的三种动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它们的动作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三段末
的提问激起了读者的求知愿望。同时,在描写中注重前后内容的相互联系,如叶猴的“嬉闹”,
渡鸦的“欢乐”,露脊鲸的“得意洋洋”都为下文分类介绍动物游戏作了铺垫。
2、找出文中四种假说的根据与结论,并谈谈你最认可哪•种。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09页
3、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
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智能潜力: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
含着智慧。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
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操,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
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时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动物游戏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说的各种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并不是说一种游戏只包含一种
能力。
4、课文对“动物为什么游戏”提出了四种假说,最后也没有下结论,为什么?
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
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
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下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精神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是这方面的含义。让各
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5.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体会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妙处。
1)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他俩相
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
失足坠地.....
通过一系列动词“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及修饰语“好像竭力”“巧妙”的运
用,形象地描绘出叶猴游戏时调皮、可爱、灵巧的姿态。
2)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
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
此句描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
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3)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帆船似的,
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此句描写时,运用拟人化的笔法,刻画了露脊鲸游戏时怡然自得、悠闲轻松的姿态。
(2)体会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
引起伤害。”
“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
2)“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
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动物成年后,一般要脱离父母,自寻伙伴,所以用“结成”而不说“形成”,语义上有细微
差别。“形成”是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特殊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而“结
成”是指在某种基础、条件上而具有特殊的联系,可以跟“关系”搭配。
你还能找出哪些例子。
朔州市第中学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动物游戏之谜》
【自主复习】
—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咀峭倒嚼嚼碎联噪无垠
瓢栗翼抖广奉荒芳磅卿
浩瀚恻栏谀取浮没中关节
畏急不前人才济济
2.解释下列成语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川流不息:
璀璨夺目:
畏蕙不前:
冷嘲热讽:
3.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写法
陶醉遐想泗涌怪诞熟悉_肠游
在所不群自鸣得意五彩斑斓_刨根问底
二、文学常识填空
1.科普文属于文体裁,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语言准确、全面。
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解说词,即口头解说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
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3.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
三、阅读理解
方法指导: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侧重点在于对信息的准确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要认真
通读文章,能够抓住提供信息的语句或语段,对照题目,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排除干扰,
选出正确的答案。
①通读。科技说明文阅读考查的是“懂”。要想“懂”,通读是关键。通读,不是走马观
花,而是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文章读一遍,要逐字逐句地认真读,读后把握材料的基本内
容。
②筛选。即联系文章内容,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
句子。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亦可以是多段甚至全篇。筛选的关键是要找准与选项对
应的原文。有时候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有时筛选出
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需要我们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③比较。筛选出原文后,要把原文与选项仔细对照比较,找出差异。比较时要特别注意
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需要注意的是,筛选与比较是同步进
行的,只有准确筛选,认真比较,才能逐一辨别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④排除。排除法在解答科技说明文阅读题时是十分有效的。因为作为选拔性考试,中考
科技说明文阅读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点较深,所以正面作答比较困难。命题者考虑到考
生答题的困难,就有意识地为考生提供了一些辅助条件,有些错误项是有破绽可寻的,只要
排除了错误项,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
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
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
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
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
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液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
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HI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
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
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
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
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米乳来代替葡萄
糖,由于米轧格在铁打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限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
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识生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
等正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
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体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
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理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卜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收藏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第三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B.举例子C.作比较D.打比方
4.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子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箸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管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朔州市第一中学练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课题:《动物游戏之谜》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Gou()火污hui()强h6n()自ming()得意
Cuicuan()xid()想chang()游五彩bdnldn()
2.下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聒(tian)噪栅栏(zhd)粗犷(gudng)众说纷纭(yiln)
B.广袤(mdo)湮(ydn)没粗糙(zdo)寥寥(lido)无几
C.厥抖(chdn)崔那,(wei)档案(dang)畏厚(xl)不前
D.姚皮(tui)飒依(gui)斯身(ji)簟(xidn)外之音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要勇于怀疑要富于想象。
(2)—人类是渺小的,—人类也是伟大的。
(3)光年度量时间的单位,—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4)从整个宇宙来看,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2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
历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①即使……也②既……又③不但……而且
④虽然……但⑤不是……就是⑥不是……而是
A.②④①③B.②④⑥③C.①④⑤③D.①④⑥③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科学家都说,凤蝶幼虫会利用狰狞的面相,墟或用势,威吓敌人。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吁牛弟
机
C.《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涉熊阻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萼不朝,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
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朔州市第一中学预学案
学科:语文制作:授课教师:高一年级班级姓名使用忖间
课题:《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4.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
【教学难点】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语言。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对科学深入探索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加来道雄博士为国际
知名的理论物理学与环境学者,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加来
道雄博士提出的“超弦理论”,虽然只是短短一个一英寸长的方程式,也许就是解开宇宙之
谜的第一把钥匙。
加来道雄博士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著作多达九本,其中包括《穿梭超时
空:十度空间科学奇航》以及《Visions:HowScienceWillRev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行业投资趋势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主题
- 医学合同协议书
- 解密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职员合同协议书
- 设计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试题及答案
- 合同履行协议书
- 瓜苗购销合同协议书
- 合同演出协议书
- 合同协议书转让
- 梅毒诊疗指南(2023年)
- 高中物理3-3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 白酒酿造工艺课件
- 关节镜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 DB32-T 3916-2020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高清现行)
- 2022年执业医师证件租赁协议书
- 太上三官宝经(共12页)
- Q∕GDW 11445-2015 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要求
- java考试管理系统源代码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英文文献计001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政治经济专题复习课件44张】(共44张)
- T∕CSEA 6-2018 锌镍合金电镀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