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习笔记】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高分复习笔记】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高分复习笔记】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高分复习笔记】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4页
【高分复习笔记】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需求的微观分析

第四章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供给的微观分析

第七章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企业与市场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

第十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篇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

第十三章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

1.1复习笔记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

学。稀缺性(scarcity)又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

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资源具有相对有限性。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

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学科。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

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

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生产的效率。

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

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

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信息完全假设

该假设主要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和对

称的信息。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

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

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

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如何确定,生产要

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问题。

2.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

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因此,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

范围包括消费者的选择、厂商的供给以及收入的分配。

(1)均衡价格理论。该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

动。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该部分主要研究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

化的实现问题。

(3)生产者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

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生产者均衡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

全垄断四种类型,分别研究在每一种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其效率状态。

(5)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福利经

济学的基础理论、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市场结构与

帕累托最优、阿罗―德布鲁模型等内容。

(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博弈论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部分主要

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以及厂商策略。

(7)不完全信息、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该部分主要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和政府微观规制理论。

3.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其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

大化。经济主体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和有意识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者随机型的决策。

(2)资源有效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

题。

(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且不需要任何成本。

(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个量研究方法

个量研究即个体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着眼点和研究对象,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

在因素排除掉,从而突出个体经济主体运行的主要现状和特征。

个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主要有: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注意到宏观经济问题对个量关系或个体经济行为的

影响。

(2)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常常是有条件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

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排除了一些外部经济因素来研究个体经济问题的。

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也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

的关系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该方法不包含价值判断,是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一方法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

观密切相关的,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没有价值判断。在西方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和政策

理论往往属于规范分析方法。

3.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

局部均衡分析法和一般均衡分析法。局部均衡分析是将经济事件分为若干部分,将某些部

分存而不论,而集中考察其中的某一部分;一般均衡分析法则侧重于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因

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重视不同市场中各种商品和资源的产量

和价格的相互关系。

4.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回事,边际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

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

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

5.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研究方法是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而静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致力于

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

需要的时间。当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均衡状态会由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

(2)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如果一种研究方法只着眼于前后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而不考虑从一个均衡点到另一

个均衡点的移动过程和经济变化中的时间延滞,则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3)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是对经济体系变化运动的数量进行研究,通过引进时间的因素来分析经

济事件从前到后的变化和调整过程的方法。是否考虑经济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是区分静态

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关键。

6.数理模型分析方法

数理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经济分析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字算式的推导来研究和

表示经济过程与现象的研究方法。模型分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模型的变量包括内生变

量和外生变量。模型建立的步骤为:第一步,选择变量;第二步,估算参数;第三步,验

证与分析;第四步,预测。

四、微观经济学的演化及其新进展

1.微观经济学的演化过程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微观经济学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价值论的研究初期。这一时期,西方经济

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作宏观考察的同时,也对其作了微观的探讨。在西方经济学的初

创时期,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2)第二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这阶段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基时期。微观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

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

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以及一般经

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些研究初步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3)第三阶段:微观经济学建立体系的阶段

20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厂商理论为主体形成了理论体系。罗宾逊的

“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无差异曲线的应用对需求理论的修正、一

般均衡分析对局部均衡分析的补充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

最终确立。该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

福利经济学等。

(4)第四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扩充和完善阶段

20世纪60年代开始,微观经济学在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等

方面都有所扩展,福利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5)第五阶段:微观经济学的深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随之

产生,如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非均衡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寻租理论、非对称信息

理论以及显示性偏好理论等。

2.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招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促使经

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获得了新的进

展:

(1)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①显示偏好理论。"显示偏好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如果能找到选择行为与偏好之间的

某种关系,通过消费者的“选择”来显示其“偏好”,那么需求理论和偏好理论就可以建立在

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上,这就为检验消费者行为与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

②时间偏好与跨时期选择理论。人们对当前消费胜过对未来消费的评价,就是时间

偏好。在这种观念下,消费者面临着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即跨时期选择。

③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在确定条件下,理性公理假设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确定

条件下,人的行为常常违背理性公理假设。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

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和模糊

模型。因此,对保险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合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微观领域的一个活跃

分支。最为突出的成就包括风险资产理论、代价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

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

④厂商理论的新发展。

a.企业的本质和边界。这一问题最早由科斯使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是

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

b.企业的内部组织效率问题。在这方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角度解释了

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威廉姆森等的研究得出了不同内部组织形式将存

在不同效率的结论。

c.最大化厂商模型与委托一代理问题。在现代企业组织条件下,投资者的潜在权力

大部分未经行使就丧失了,只剩下资本市场通过被接管的威胁对经理产生一种完全制约。

“委托一代理理论”正是针对经理对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偏离进行的系统分析。

(2)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博弈论本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融入经济学研究中,

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

是相互作用的,不考虑对手的反应是不理智的。同时,博弈论或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

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现

实中大量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

(3)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

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不可能有效调节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领域,这就出

现了“市场失效”。从纯经济分析角度看,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外部性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部性理论从如下三条路径进行发展:a.对

众多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b.针对外在性问题,提出了众多的“内在化”

途径。c.关于“规模经济”思路的发展。

②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公共性”,可以提供一种

正的外部效应,而且在原则上公共产品能使社会全体成员享受这种外部收益。如果由市场

机制来调节,则永远不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

③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经济运行费用和摩擦力,这些问题

又会严重影响企业行为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科斯将其归结为市场与组织的产权界区上

出了问题,并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即科斯问题及科斯定理。

④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在私人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另

一类市场失效问题一一由市场结构的缺陷或市场权力的失控而引起的失效。这就是:一方

面出现了大企业的垄断;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过度的市场竞争,或在信息不完全、预期不准

确条件下展开的“盲目的竞争”,这一切都会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失去效率,或者使社会

消费的公正原则遭到破坏。

(4)不确定分析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融入经济分析中,使经济分析的环境

条件向经济现实跨近了一大步,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①不确定性经济学。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者弗兰克•奈特教授首次明确地把不确定性

与风险作为一种经济问题来分析,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的主要成就包括:运用概率论

来度量风险和描述不确定性,运用数学公理化方法刻画不确定性环境下人们的经济行为,

引入精细的决策树分析,以及将不确定性分析深入一般均衡模型之中。此外,对规避风险、

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等问题也有相当多的探讨。

②信息经济学。从近30年的发展来看,在微观领域,信息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研究

分支:一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关心的是“信息成本”和最优的信息搜寻;

二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这是现代信息经济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人甚至把

这一领域的发展称为微观经济理论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微观经济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以下趋势。

(1)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计量经济学的崛

起;②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③博弈论的引入。

(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

“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

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假定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可是,在

20世纪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评和攻击。

(3)研究领域的超经济化趋势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

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展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

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

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1.2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

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

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

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

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

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

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

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

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

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

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

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

益。

(2)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存

在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理论之中。“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2.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答: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

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

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

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

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

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

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

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

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

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3.价格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答: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

个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

(1)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

何进行最优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

的利润。这里面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其消费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预算约束

问题,预算约束问题使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自己所要消费的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可以接受。

对生产者来说,他的生产决策也必须考虑到产品当前的价格问题,高价格会使其增加投资,

增加产量,低价格会使其减少投资,减少产量。

(2)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这个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是作

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应该说在第二个层次中,价格是核心。

(3)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

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单个市场的核心是价格,那么多个市场的核心将仍然为价

格。

价格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

价格又调节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和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而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

价格又调节了生产者的产品的供给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正是价格最终使整个微观经济学

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微观体系得以顺利流转。

4.简评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

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

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

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

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2)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

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

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

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

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

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

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

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3)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

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

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

会利益。

5.简述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答:20世纪30年代以后,微观经济学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

代中后期以来,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招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促使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

政府与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正是在这种探究中,微观经济学获得了新的进

展。这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

关于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新近研究是从理性经济人行为假定开始的。从检验消费

者行为是否符合效用最大化或偏好最大化开始,相继出现了显示偏好理论、时间偏好与跨

时期选择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厂商理论围绕着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企业的内部

组织效率、最大化厂商模型与委托一代理问题三个问题,面向现实逐步得以发展起来。

(2)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博弈论本来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博弈论才逐渐融入经济学研究中,

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传统微观经济学在谈到个人决策时,通常认为这是一个

在给定价格参数和收入条件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个人的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于他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作用的,不考虑对手的

反应是不理智的。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

决策的均衡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现实中大量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博

弈论在经济学中的绝大多数应用模型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大约

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已成为现代微观经济

学的基础。

(3)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

论证市场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构造和完善一般均衡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传统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当代微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从社

会福利角度来看,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有效调节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领域,

这就出现了“市场失效"。从纯经济分析角度看,导致“市场失效”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

公共产品、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

(4)不确定分析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确定性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已构成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领域。微观经济学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融入经济分析中,使经

济分析的环境条件向经济现实跨近了一大步,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和预

测能力。

6.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

答:方法论的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

用,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现了以下趋势:

(1)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本来不是始于20世纪,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数学在经

济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从而使经济学

这个大厦体系更严密、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成熟。数学化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计量经济学的崛起;②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③

博弈论的引入。

(2)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

“经济人”的假定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新古

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假定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可是,在

20世纪中,“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也被不断地修改和拓展,甚至遭到批评和攻击。例如,

西蒙认为经济人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理性"的;贝克尔拓展了“经济人"的假定,认为个人效

用函数中具有利他主义的因素;鲍莫尔主张用"最大销售收益来代替最大利润的目标函数”,

因为实证经验表明经理层的薪金与销售收益的关系大于它与利润的相关程度;莱本斯坦一

反"利润极大化、效用极大化、成本极小化”的经济人的传统假定,认为上述假定在完全竞

争下是适用的。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挑战是,“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

得出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阿罗定理”说明个人福利的简单加总不一定与社会福利一致。

新制度主义认为"经济人”假定过于"简单化”,因为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以外,人还有追求安

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会性的需要。

(3)研究领域的超经济化趋势

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前一种方法或另一种方法的否定之上,而更多

的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研究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

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

的对象扩展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

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这种帝国式的“侵略”与扩张,有人称之为

“经济学帝国主义”。

(4)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

在西方经济学中,用案例阐明一个定理、寓意一个规律已经司空见惯。但是,20世

纪西方经济学中的“举例”,不仅已经发展到“经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举例已

不足以说明问题,甚至所举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案例的唯一性,既通俗易懂,

又代代相传,成为一种象征。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毗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

事来完成的;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德在论述外部性的发生与补偿时,给读者讲述的

是“蜜蜂与果园”的例子;同样论述外部性,庇古的举例更为浪漫与优美,是“火车与飞鸟”

的故事。

第二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

2.1复习笔记

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分析

1.产品市场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1)需求的含义

产品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商品量。现实的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购买欲望;其二是购买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商品

的价格越高,对该商品的需求就少;相反,价格低,则需求就多。

②相关商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会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

响。替代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互补品的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和需求正相

关。

④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又称“消费者嗜好",是指消费者主观上对某种商品的偏爱

心理。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

⑤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消费者认为预期的经济增长形势乐观、自身收入水平

稳步上升、商品或劳务价格将会上涨,就会增加当前的需求;相反,则当前的需求会减少。

⑥政府的政策。政府实施的某些政策会刺激或抑制消费,从而增加或减少消费者对

商品或劳务的需求。

此外,社会人口及其构成、历史传统、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

也会对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指需求与影响需求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

Q=八巧

需求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需求函数可表达为: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①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需求量的数字序列表。

②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可以由需求

表中给出的价格一需求量组合得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反向变

动关系。如图2-1所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图2-1需求曲线

3.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的内容

需求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

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与需求定理相悖的情形

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来说,其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需求

定理相悖:

①吉芬商品主要指在贫困地区中生活所必需的低档商品。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

低档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为吉芬商品。

②炫耀性商品主要指某些价格昂贵、能够用来炫耀消费者财富和地位的商品。这类

商品的象征意义与其价格正相关,价格越高,其炫耀作用越强,需求量越大,反之,需求

量下降。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与需求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为需求曲线

上的一个点。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

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需求为一条线。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曲线的变动就分为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两种情况:

①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表现

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图2-2中H点沿着原来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至5点。

②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

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

曲线的整体移动。图2-2中匿移动至

图2-2需求曲线

5.产品市场的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所有个人对某种产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个人的需求

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量。由于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加总而来,因此影响个人需求

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与消费者人数

正相关。

将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市场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

的线。

二、产品市场的供给分析

1.产品市场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1)产品市场供给的含义

产品市场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

商品数量。根据定义,现实的供给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厂商供应商品的意愿;其

二是厂商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

(2)影响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厂商

利润的大小。价格上升,厂商可获取更多利润,使供给量增加;反之,供给量减少。

②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减少;互补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

③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厂商会减少商品的供给;相反,供给增

加。

④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使供给增加。

⑤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预期未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价格水平上升,厂商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供给。反之,则减少供给。

⑥政府的税收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厂商的生产成本有直接影响,政府税收增加,

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厂商的供给会相应减少。相反,政府减税有助于刺激厂商增加供

舛处O

⑦厂商的商品供给还受生产规模、进出口贸易、厂商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及气候、时

间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指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

供给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供给函数可表达为:

(2)供给表、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供给量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是表示

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3所示,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纵

轴表示商品的价格P,。,表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供给量与价格同方

向变动。

p

图2-3供给曲线

3.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的内容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价格上升,

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违背供给定理的情形

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劳动力和土地等来说,其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供给定理并

不相符:

①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格表现为工资。在一定范围内,劳动力供给会随着工资的

增加而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工资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劳动力的供给不仅

不会继续增加,相反会逐渐减少。

②土地是大自然赋予的,其面积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无论价格怎样变动,其供给量

始终不变。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与供给

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上的

一个点。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

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为一条曲线。

(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供给曲线的变动就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两种情况:

①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

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4所示,月点沿着原来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至3

点。

②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

改变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整体向右下方移动,即由禽移动至2:。

p

图2-4供给量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5.产品市场的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厂商对某种产品或劳务供给数量的总和。将每一价

格水平上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量。由于市场供给是由单个厂商供给

加总而来,因此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因素也是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止匕外,市场供给也受

厂商数量的影响,与厂商数量正相关。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5所示。

图2-5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

由图2-5可知,将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供给曲线,它表示某

种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因此,市场供给

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三、产品市场的均衡与均衡价格

1.产品市场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意味着产品

市场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市场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如图2-6所示。

图2-6产品市场的均衡

在图2-6中,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P,。表示需求曲线,。,表示供给曲

线,E点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a=/(/)=a

状态,片为均衡价格,。。为均衡数量。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可以用供求函数来表达:

2.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

等,称为均衡产量。图2-6中,月为均衡价格,。。为均衡产量。

(2)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双方的竞争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

决定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

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

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

3.均衡价格的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会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如图2-7所示。

图2-7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图2-7中初始均衡点为纥点,由于某种原因如收入增加导致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

上方,与供给曲线相交于殳点,新的均衡价格为与、均衡数量为乌。显然,月,

。。>乌。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随需求

的减少而减少,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

图2-8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如图2-8所示。初始均衡价格为巴、均衡数量

为0。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与需求曲

线相交于耳点,新的均衡价格为月、均衡数量为白。显然,可见,在需求

不变的条件下,均衡价格随供给的增加而减少,随供给的减少而增加;均衡数量随供给的

增加而增加,随供给的减少而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

方向变动。

(3)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具体有以下两点内容:

①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下降。

②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

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四、产品市场的弹性理论

1.弹性的基本概念

弹性是指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

弹性系数:舞碧舞

自变里变动的比率

弹性系数来表示。根据定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假设两个经济变量丫和F之间的函数关系为AZ、AF分别表示丫和旷的变动

AYYAZY

r£,=-------=-

AATXAXX

量,E表示弹性系数,则上述弹性公式可具体表达为:

2.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小的指标。需求弹

性又可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以及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①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

一-需求里变动的百分比Q_SOQ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一1nfH

小用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表示。

②需求弹性的公式

a.弧弹性

弧弹性是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它表

E=3=丝区

'APPSPP

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弧弹性存在一个缺点,即两点之间的弹性值会随取值基点的不同而不同o

c0.+0.

'SP七刍Qi+Q.

2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为:

b.点弹性

点弹性是表示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动量趋于0时,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

..AO0dgP_

dP0

映程度的指标,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点弹性的优点在于只要确定了需求函数的形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各点的弹性系数。

③理解需求弹性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a.弹性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的比值。这样可以去除计量单位的影响,使不同变量具

有可比性。

、竺

b.弹性不同于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曲线的斜率'一超,而需求弹性面

_d£P__]_P_

i==

^QkQo可见,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其弹性越小;斜率越小,弹性越大。

dPP

C.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不同。若需求曲线是线性的,除非函和Q以相同的

速度反方向变动,否则,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都不相同。

d.弹性系数的符号视相关变量的变动方向而定。若因变量与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

则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二者反方向变动,则弹性系数为负值。由于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

方向相反,因此,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但为计算简便,通常取其绝对值。

④需求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如图2-9所示,可以将需求弹性分为五种类型:

图2-9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a.需求完全无弹性,即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始终不变。

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b.需求完全有弹性,即&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格既

定时,需求量是无穷的。

c.需求单位弹性,即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的变动比率相

同。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d.需求富有弹性,即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

此时,需求曲线斜率较小。

e.需求缺乏弹性,即々<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的变动比率。

此时,需求曲线斜率较大。

一般而言,在价格位于高水平区间时•,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价格位于低水平区间

时,其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④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a.商品的必需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b.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

大;反之,需求弹性就越小。

c.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比重越高,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d.商品类别的多少。商品类别越多,其替代品越少,需求弹性就越小;反之,越大。

e.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就越大;相反,弹性越

小。

f.时间的长短。当价格水平变化时,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或寻找可替代的商品的

时间越长,消费者的需求调整越充分,需求弹性就越大。

g.商品的耐用程度、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地域差别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

弹性,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需求收入弹性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又一重要因素。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收入水平

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①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

E=芷旦吆上

'A7TSY0

变动的比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②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a.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奢侈品。

b.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被定义为必需品。

c.E、<。,即随着收入增加,其需求量不增反降的商品,这类商品被定义为劣质品。

收入弹性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商品本身属性,而且取决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种商

rX商品的需求里变动的百分比A。,0r\Qx.

"=」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比二..一二互苍

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需求交叉弹性的公式可表示为:

由前述分析可知,x,y若为替代品,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若二者为互补品,需求

交叉弹性为负值;若两种商品毫不相关,需求交叉弹性为零。

3.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定义

供给价格弹性也称为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

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弹性系数是衡量供给弹性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供给里变动的百分比0P_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尸=SPQ

旦券3+乏

"pp:FQi+Oz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K.AQQdoP

E4=hm----=----

,IPPdP0

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由供给定理可知,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弹性系数通常为正值。

(2)供给弹性的类型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如图2-10所示,供给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

图2-10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①供给完全无弹性,即与=°。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②供给完全有弹性,即巨=8。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

格既定时.,供给量是无穷的。

③供给单位弹性,即Z=L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45。线。

④供给富有弹性,即此时,供给曲线斜率较小。

⑤供给缺乏弹性,即区<1。此时,供给曲线斜率较大。

人们日常所接触的商品大都属于后两种情况,或者富有弹性,或者缺乏弹性。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①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如果某一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障碍很小,厂商能够自由地

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决策,则该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反之,供给弹性较小。

②供给者类别的大小。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所考察的供给者类别的大小正相关,供给

者类别越大,供给弹性就越大。反之,供给弹性相对较小。

③生产的技术类型。劳动密集型的厂商,其产量最容易调整,供给弹性相应较大,

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厂商因规模调整困难,供给弹性较小。

④时间的长短。厂商供给能力调整的时间越短,供给弹性越小。

⑤产量的大小。随着产量的扩大,厂商难以获得相关要素以扩大生产,供给弹性下

降。

4.弹性理论的应用

(1)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它运用供求弹性来分析价格和产量的相互影响及其变

动过程,从而揭示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对市场波动的解释。蛛网理论的分析基

于以下三个假定条件:第一,该理论所分析的产品需经一定周期才能生产出来,在此期间,

生产规模无法改变。第二,该产品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即

久=门0。第三,该产品本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产量,即

①收敛型蛛网

当供给曲线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小,

直至达到均衡。其过程如图2-11所示。价格和产量收敛于稳定均衡。这种蛛网被称为“收

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是蛛网稳定的条件。

图2-11收敛型蛛网

②发散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向外发散型的

蛛网,越来越背离均衡。其扩散过程如图2-12所示。可见,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

一旦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状态,市场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量的变

动越来越偏离均衡。这种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而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是蛛网不

稳定的条件。

图2-12收敛性蛛网和发散型蛛网

③封闭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与其对需求量的影响相同。价格

和产量以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其偏离均衡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2-13所示。

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是蛛网中立的条件。

图2-13封闭型蛛网

(2)弹性与总收益

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

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

增加幅度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总收益增加;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大于价格

的上升幅度,总收益减少。

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

加幅度小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小于

价格的上升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五、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此价格高

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政府认为某产品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形成的

均衡价格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效应如图2-14所示。月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此时商品的供

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乌;4为支持价格,此时需求量为0,而供给量为

&<乌,表明在支持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大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

过剩。为了消化多余的产品、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多余的产品。支持价格一般被

用于农产品的价格政策中,以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谷贱伤农”。

图2-14支持价格

2.限制价格

(1)限制价格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限制价格,也称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此价格低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政府往往试图运用限制价格政策来控制

通货膨胀,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的特殊条件下,政府也会使用限制价格政策。

支持价格的经济效应如图2-15所示。冗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此时商品的供

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4为限制价格,々>4,此时需求量为2,而供给量为

。心白,表明在限制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小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

供不应求。

图2-15限制价格

(2)限制价格的不良后果

限制价格虽然在一定时期能够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但这一政策也会导致一系列不良

的后果:

①限制价格会使市场长期处于短缺状态。限制价格既无法刺激供给也不能抑制需求,

因此,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②限制价格会导致社会产品的计划分配。由于不能消除短缺,政府只能通过配给制

对产品进行分配。

③限制价格还会导致黑市交易、排队、走后门、贿赂以及“搭配次品”等问题的出现。

2.2课后习题详解

1.在经济学中,稀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短缺有何区别?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

中,稀缺是否存在?短缺是否存在?

答:(1)稀缺和短缺的区别

短缺是指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

现象。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无限性的需要和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

是不足的。稀缺是一种相对性的比较,而短缺是说物质的缺乏,是一种客观上的不足。

(2)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肯定存在的,短缺是可能存在的。稀缺

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取决于市场属性,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之间

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有必要进行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在完

全竞争的条件下,资源能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得以有效配置,社会所供给的产品与社会需

求的产品恰好使价格处于均衡状态下,此时不存在短缺。但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

和不完全信息等原因,使得市场失灵,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往往

并不相等,因此可能存在短缺。

2.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所描述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

需求定理。需求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

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因此,在纵轴表示价格,

横轴表示产量的坐标系中,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答: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所描述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