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临清市生物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临清市生物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临清市生物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临清市生物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临清市生物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B.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C.皮肤通过汗腺排出水分、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D.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通过肛门排出体外2.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B.静脉的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的管内有动脉瓣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3.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道 B.听觉中枢 C.听神经 D.耳蜗4.人的听觉和视觉分别形成在()A.耳蜗和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视网膜 D.耳蜗和视网膜5.视觉形成的部位是()A.视网膜 B.视觉中枢 C.视神经 D.感觉细胞6.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食物的来源日益广泛。我们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中含有身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缺乏维生素B1,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皮肤干燥、夜盲症等B.蛋白质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幼年时期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成年人缺钙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D.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7.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殖C.船内过度燃烧石油等燃料己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考虑弃船D.只有保护船上的生物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8.人们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与女性的哪个生殖器官有关()A.子宫B.阴道C.卵巢D.输卵管9.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尿素在甲处形成的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丁处会被重吸收10.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④指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产生尿意D.⑤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11.组成人体消化的器官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A.口腔 B.食道 C.小肠 D.大肠12.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A.肺泡数目多B.肺泡外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C.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以上都是13.馒头是我国北方的主食,据传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我们长时间地咀嚼馒头,口腔里会感觉到有甜味的原因是()A.馒头中的淀粉本身就带有甜味B.唾液淀粉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C.唾液淀粉酶和馒头混合会产生甜味D.唾液淀粉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14.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出现的变化是A.变蓝 B.无变化 C.变浑浊 D.变红15.胎儿不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气体交换 B.排泄废物 C.消化食物 D.血液循环16.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应做到()A.正确对待自己出现的身心变化B.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C.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D.以上都对17.在吞咽时,能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误入呼吸道的结构是A.甲状软骨B.舌状软骨C.会厌软骨D.声带18.七年级(2)班的小红爸爸最近感觉头晕、乏力,于是小红跟随爸爸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贫血.聪明的小红问医生:”我爸爸是身体缺()引起的.”医生说:’对的.”那你知道小红爸爸是缺什么引起的吗?A.含碘无机盐B.含铁无机盐C.维生素AD.维生素D19.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下列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心脏 B.血液 C.血管 D.肺20.近几年,泸州市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赴西昌普格县等地支教。西昌普格县属于高原地区,老师们进入西昌普格县的一段时间,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A. B. C. D.21.某人后脑部位受损,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并死亡,受损部位可能是()A.小脑 B.躯体运动中枢 C.脑干 D.大脑皮层22.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哪项是正确的?()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23.青春期开始年龄一般()A.男比女早两年B.男比女晚两年C.男女同步无差异D.因个体不同而无规律24.具有维持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的功能的是()A.大脑 B.小脑 C.脑神经 D.脑干25.某病人如果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你认为会高于正常值的是()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26.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据上述实验回答:(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_____免疫.(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为什么?(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健康人是可称为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_____.(6)禽流感属于_____传染病.27.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报名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项目。下面是相关记实材料和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Ⅰ、Ⅱ表示血管类型,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早晨,小明吃了丰盛的早餐:面包、煎鸡蛋、生菜、牛奶。到了学校,开幕式后比赛开始,小明听到枪响,立刻冲了出去。比赛中,小明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最后100米冲刺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在终点为他加油呐喊,他咬紧牙关第一个冲到了终点。由于冲刺过猛,他摔倒在地,擦伤了膝盖。班主任老师赶忙扶起他,这时小明才感到疼痛难忍。(1)小明吃的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全部被消化分解成a的过程中,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______,请在乙图中画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______;正常情况下小明的血液中a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_______。(2)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小明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进行甲图中④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状态;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丙图的途径是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要依次穿过哪几层细胞?_____、_____。(3)图甲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经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Ⅰ、血管Ⅱ中流动的血液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与平时相比,在此长跑过程中,小明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_____、______(填甲图中数字)。(4)小明“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______(用图丁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28.观察“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析:(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塔基第______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淀粉,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能量物质。(2)如果一个人晨起刷牙龈出血,你建议他多食用第______层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富含维生素C。(3)作为中学生的你身体正在生长,每日应摄取足量的③、④层食物,因为______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4)油脂类食物位于第______层,科学家指出居民每日要减少这层食物的用量。(5)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是在______中进行的。29.摄食行为对动物群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对于大熊猫这种单一依靠竹子的动物来说,研究摄食行为有助于把握其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2014年3月15日-10月20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对26只大熊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择食率、摄食速率、辨别食物时间的差异,以期了解大熊猫摄食行为特征,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做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择食率摄食速率(千克/分钟)辨别时间(秒)老年(16岁以上)51.0%0.0556.8成年(5-15.5岁)74.8%0.1523.2亚成年(1.5-4.5岁)41.6%0.0724.5幼体(0-1岁)15.0%0.00610.3注:择食率=(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剩余竹(笋)的重量)/每日投喂的竹(笋)的总重量(1)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_______,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_行为,由_________决定;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______行为。(3)研究对每个年龄段的雌、雄个体的择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择食率在_______年龄段出现了雌雄个体差异最大,研究推测,成年雄性个体在繁殖和领域行为方面需要更多的能量支出,所以对成年雄性个体的饲养过程中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疮療,个别患者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材料二: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它属于________。(2)手足口病患者康复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原因是当患者体内的抗原被清除后,身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________的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3)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4)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区,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具体做法有(至少写出4种做法):31.阅读科普短文6月6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某校初一学生根据历年全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做出表一,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视呢?专家介绍,青少年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神经紧张,眨眼频率降低,从而造成近视的发生。另外现在的孩子课外活动都相对比较少,很多孩子都是在室内,缺少户外运动,缺少阳光对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刺激,也会导致近视。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睡眠的减少,也会导致近视。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呢?研究人员通过运动干预实验来验证干预后青少年的视力变化情况。选取体育运动小组学生60名(运动项目:羽毛球或乒乓球),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普通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记录结果,实验期间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生定期进行有关视力保护的健康教育,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每周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照组学生的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条件相同,1年后再次检测4组学生的视力,进行比较,得出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一可以看出,近50年我国初中生近视率发生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视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膜_____________,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是矫正近视的方法。(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通过6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我们看清不同_____________。A.亮度的物体B.颜色的物体C.距离的物体D.大小的物体(4)近视眼的同学带上眼镜后就能看见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一部分光线能在眼球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形成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形成视觉。(5)研究人员研究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运动小组学生和普通学生性别比、父母视力情况比、用眼时间比基本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6)分析表二和表三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维持视力不变和防止视力下降有重要作用。(7)根据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就“爱护眼睛、防治近视”给初中生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解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详解】A.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呼吸系统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属于排泄,A不符合题意。B.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属于排泄,B不符合题意。C.尿素、部分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属于排泄,C不符合题意。D.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理解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分布位置较深,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管腔最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分布位置较浅,血流速度慢,在远心端止血,静脉内有静脉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临床是输液即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慢慢渗透,压迫止血即可。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结构特点,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3、B【解析】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等知识。4、B【解析】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详解】A、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不能产生听觉,A错误。B、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中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的,B正确。C、视网膜上有视觉感受器,接受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形成视觉,C错误。

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形成听觉;视网膜上有视觉感受器,接受刺激能够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形成视觉,D错误。故选:B。【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5、A【解析】

视网膜上有视觉感受器,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而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故选A。【点睛】考查视觉的形成。6、A【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详解】A、缺乏维生素B1,容易导致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脚气病等,A错误。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青少年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物,B正确。

C、幼年时期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C正确。

D、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7、D【解析】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独立环境模式。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详解】A.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但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绿色植物也会死亡,故A错误。B.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和其他生物和谐共存,故B错误。C.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除了地球,我们无处可去,故C错误。D.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只有保护船上的生物的多样性才能有效地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活动必定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但我们要做到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保护环境的知识。8、C【解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因为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9、C【解析】甲为肾动脉,尿素是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产生的,并不是在甲处形成的,故A错误;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乙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故B错误;乙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故C正确;丁为膀胱,肾脏形成尿液后,肾盂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除体外,而尿液中的水会被排出体外,不会被吸收,故D错误。故选C。10、D【解析】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正确;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正确;④指膀胱,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C正确;⑤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D错误。11、C【解析】

人的小肠细长,盘曲在腹腔内,长5~6m。小肠的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壁,皱襞表面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朝向肠腔的一侧。由于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内表面积比原来增大了近600倍。估计一个成年人小肠的内表面积约为200m3。内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另外,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在消化系统中,因为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三种消化液,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所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12、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呼吸道的组成中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点睛】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能够熟练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进行解题。13、D【解析】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点睛:口腔中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14、C【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详解】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由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组织细胞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作用,扩散到肺泡中,经呼气呼出体外,这样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增加,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故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将出现的变化是变浑浊。【点睛】关键是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15、C【解析】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通过胎盘与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绒毛可视作半透膜,当母体的血液在绒毛间隙以及子血在绒毛内流动的同时,即能进行物质交换。

因此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就已进行血液循环、排泄废物、气体交换等生理活动,不进行消化食物和消化等生理活动。16、D【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春期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解答时可以从青春期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方面来切入。【详解】首先是身高突增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且出现了一些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回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故应正确对待自己出现的身心变化,正常跟人际交往,培养高尚的清楚,树立远大的理想,D符合题意。【点睛】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17、C【解析】

咽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咽介于口腔和食管之间,既属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又属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与会厌软骨有关。【详解】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吞咽时,喉上升,使会厌软骨覆盖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因此,在吞咽时,能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误入呼吸道的结构是会厌软骨,C正确。【点睛】关键是理解掌握会厌软骨的作用与其结构和位置有关。18、B【解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详解】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19、B【解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详解】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心脏、血管和肺属于器官,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20、C【解析】

红细胞是运输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低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根据图中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结合红细胞的功能进行解答。【详解】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在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适应后趋于稳定。可见C正确。

故选:C。【点睛】该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红细胞的功能。21、C【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某人因头部受伤而导致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受伤的部位可能是脑干.故选C脑干中含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一旦损伤会危及生命.22、A【解析】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平静呼吸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23、B【解析】试题分析: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体迅速生长,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青春期生长突增在起止的早晚、突增幅度和突增侧重的部位上都显示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突增开始的年龄女孩约为9-11岁,男孩约为11-13岁,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考点:此题是关于青春期知识的选择题24、B【解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符合题意。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不符合题意。脑神经具有感受外界的刺激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脑的结构和功能。25、B【解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详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但有炎症不会对红细胞数量造成影响,A不符合题意;B.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B符合题意;C.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但有炎症不会对血小板数量造成影响,D不符合题意;D.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但有炎症不会对红细胞数量造成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人患炎症白细胞就会增多吞噬病菌。26、抗体特异性免疫不能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的病毒对其他的病的病原体无效B实验对照传染源;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解析】(1)B实验中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它进入鸡体内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在第二次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注射时,禽流感的病原体已侵入它体内,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它存活下来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2)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的病原体无效,因此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不能存活。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B实验。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5)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传染源,健康人没患过此病,体内没有该病原体的抗体,对该病缺乏抵抗力,故易感者,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食物传播)。

(6)禽流感熟记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属于呼吸道传染病。27、小肠胰岛素收缩3→6→7→组织细胞毛细血管肺泡肾小囊肾小管静脉血动脉血③⑤5→4→3→6→7【解析】

(1)图甲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吸气,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表示排遗。

(2)图丙中1主动脉,2肺动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6左心房,7左心室,8右心房,9右心室。

(3)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1)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如图。

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此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而体内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样,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④吸气时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肺、胸廓扩大。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扩散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3肺静脉→6左心房→7左心室→1主动脉→全身各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3)血液在肾脏内的流动途径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Ⅰ肾静脉中流静脉血,Ⅱ肾动脉中流动脉血。在长跑时,通过③呼气和⑤排汗排出大量的水分。(4)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6上行传导束→7大脑皮层。【点睛】解答的关键是正确识图。28、①②蛋白质⑤小肠【解析】

我们所吃的食物能为人体提供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详解】(1)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2)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表现,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应多食用第②层食物,因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较多的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3)中学生的身体正在生长,应多摄取含蛋白质丰富的③、④层食物,因为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身体的重要原料。(4)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科学家指出居民每日要减少这层食物的用量。(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的。【点睛】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膳食的知识,可结合平衡膳食宝塔来解答。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29、增大(升高)减少(减小,缩短,更快)先天性遗传物质(遗传)学习成体投喂比雌性更多的竹笋【解析】

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详解】(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摄食行为是摄取食物的行为,不同的动物其择食率、择食速度等不同,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年龄段其择食率,择食速率也不同。因此,大熊猫的摄食行为中,从幼年到成年,择食率和摄食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升高);辨别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减小,缩短,更快),而老年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其摄食行为的特征出现衰退现象。(2)大熊猫幼体在0—0.5岁期间以母乳为主食,这是哺乳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是一种本能行为;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食用竹笋或竹子,这属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3)通过对柱状图分析可知,在老年、亚成体和幼年时期,雌雄大熊猫对竹笋的择食率异差不明显,但是在成体时雌雄大熊猫对竹笋的择食率差异明显,在饲喂时注意。因此,数据表明,大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