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_第1页
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_第2页
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_第3页
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_第4页
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精选13篇〕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1设计思路: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讨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兴趣,贴近其最近开展区程度。活动中,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进,引导幼儿通过猜想讨论、观察比拟、实验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帮助幼儿在与熟悉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互相作用中发现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经历,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历并激发其探究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开展。活动目的: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展测量的兴趣。重点:在探究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活动准备:PPT课件;树叶、胡萝卜假设干;黑板等。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价值分析^p: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助,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蚯蚓们开场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展测量〔价值分析^p: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历。〕〔一〕许多一样的树叶,怎么量幼儿操作,交流分享分析^p测量要点:从头至尾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排成一直线〔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幼儿操作,交流分享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场放?为什么要做记号?分析^p测量要点:从头至尾首尾相连〔做好标记〕一边量一边数〔三〕没有材料,怎么量幼儿操作,交流分享分析^p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三、经历拓展〔价值分析^p: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历〕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活动评析:这个大班数活动来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纯熟,防止了材料本身由于生疏引起的无关探究的干扰。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究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大胆猜想,将日常的生活经历运用其中,事实上最终孩子们找到了全部适宜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究成功地满足。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历,并激发其探究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开展。活动中缺乏的地方是,我对于提问的设计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导幼儿推进猜想、进一步考虑,在本活动的难点局部: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花了较长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致使整个活动时间上略有超出。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2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风光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展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目的: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环境创设:1、户外。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1、刚刚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2、有没有方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1、粗细:〔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2、高矮:〔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怎么记录?〔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四、小小树医生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如今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展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3活动目的:1、可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3、同伴之间能互相合作,大胆的交流。4、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展跑步比赛。师:你们知道刚刚跑了有多远?有什么方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展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老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完毕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场,依次接着量〕。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加以解释。5、请幼儿反思刚刚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展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考虑: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展测量,找到宝藏。9、完毕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展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活动反思: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拟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理论过程操作才能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才能。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4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的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从小朋友的生活经历出发,运用孩子常见的东西为工具,以孩子身边的实物为对象,设计了《学测量》这个活动,让幼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学习测量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用各种工具学习测量。2、认识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去测量不同的事物。活动准备:尺、回形针、牙签、毛线等人手一份,测量作业单人手一张。重点领域:计算设想和意图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1、老师讲故事一遍,提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三兄弟呢?二、认识测量工具,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1、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测量?2、老师介绍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3、老师分配任务,幼儿自由操作。4、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测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测量的?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请幼儿讨论: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点,有的不到了一点,这样该怎么来记录。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这一点。问:他们的土地是圆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什么工具来测量?四、活动延伸。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进步幼儿的积极性。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展测量,每个幼儿都能大胆的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第三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知道有了问题就要想方法解决,通过测量三兄弟的土地,让幼儿明白在测量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这样才会更方便,更有效。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5设计背景经过一个暑假,大局部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拟高矮,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活动目的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才能。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活动准备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活动过程1老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4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究: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5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展简单的测量活动。教学反思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拟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展了反思: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理论过程操作才能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才能。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6一、活动目的1、讨论、分析^p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2、运用已有经历,进展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3、感受测量活动的兴趣性。二、活动准备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假设干。2、幼儿用书。3、教学PPT三、活动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幼:小朋友在擦桌子。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2、幼儿讨论,老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幼:尺子、米尺、指头……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展测量。比方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展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师:那如今请小朋友们开场测量吧!(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场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场测量。)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5、分析^p测量中的问题。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7活动目的: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2、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活动准备: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活动过程:1、幼儿尝试测量,老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归纳、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2、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3〕引导幼儿感知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3、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度。〔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展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2〕引导幼儿探究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4、同伴合作选择适宜的工具测量教室周围的物品。〔1〕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2〕引导幼儿互相合作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展测量,并记录在表〔三〕。活动反思:1、本活动操作的材料大局部是现成的,有的是和幼儿一起准备的,随手可得的,合适日常教学。2、创设幼儿操作探究的环境,引发幼儿大胆参与尝试。活动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理论,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让幼儿尝试测量,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或宽,并做记录——不同工具测量地板方格线的长,并做记录——自选工具测量自选的物体。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到最后大局部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展测量,获得了有关自然测量的经历,通过测量、记录比拟明白了测量工具与测量对象的关系。3、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兴趣性和探究性。在活动中的材料有:铅笔、纸条、吸管、长条积塑、绳、小棒、纸筒等等,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时机,让他们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进步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才能,幼儿在测量时都忘记了地板是脏的,有的跪着量,有的趴着量,看着他们那么专心的样子,我都不忍心一直提醒他们要蹲着量。4、老师还是紧张语速较快,测量方法讲得不够清楚,第一次测量时对幼儿提的问题给予了回避,老师不能灵敏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语言还是不够简练,说的话还是比拟多。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8活动目的: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开展幼儿观察、比拟和判断的才能。活动准备: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2、故事图片3、记录纸、笔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幼儿讨论(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引导幼儿比拟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比照,有什么发现?(三)讨论1、比拟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2、讨论测量的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四)幼儿自主测量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2、幼儿操作。3、讨论与总结:(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五)延伸活动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3、幼儿游戏:跳远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9目的:1.学惯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拟,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展记录。2.初步感知同样的间隔,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3.会进展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才能。5.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准备: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假设干。2.笔、纸人手一份。3.算式操作单。过程: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老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顿信号,幼儿立定。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展记录。启发幼儿互相验证远近。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1〕看图列加法算式。〔2〕看图列减法算式。〔3〕老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活动反思: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拟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理论过程操作才能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才能。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10活动目的1、运用自然物接续摆放的方法,测量物品的长短高矮。2、探究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3、乐意进展物品的无间隙接续摆放。活动准备1、老师操作图片卡;2、教学挂图;3、插塑积木,古式积木和纸条。活动过程一、故事欣赏。二、问题解决。1、围绕故事情节进展提问,激发幼儿进展测量的兴趣。〔1〕羽儿用什么为周夫人测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几根筷子长?〔2〕到了布料店,羽儿买了多长的布?他买对了吗?为什么?〔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测量出来的数字都是5,可是买来的布却短了,为什么?2、操作图卡,引导幼儿理解一样数量的不同测量物的长短比拟。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长度。3、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尝试进展测量比拟,理解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进展测量纸条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三、稳固拓展。1、请幼儿操作作业单。2、集体检查操作结果。3、: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种工具进展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11一、活动目的1.学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3.知道物体的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二、重点与难点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2.理解物体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三、材料与环境创设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四、设计思路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考虑、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助他们理解。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五、活动流程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历。(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2)出示轻重差异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考虑,解答其中的原因。4.通过游戏理解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出示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大班数学活动测量教案篇12活动目的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展简单的记录。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3.探究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展测量。活动难点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活动准备1.经历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假设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历。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假设干。活动过程〔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场,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展;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假如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详细情况进展记录〕3.老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小结:从起点开场,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场。〔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展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展测量。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一样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活动总结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展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