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全部版)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全部版)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全部版)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全部版)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说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益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假如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2、行政管理学(认识):是研究国家权益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3、行政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益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担当的职责及所拥有的功能。主要波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4、行政组织是指依必定法律程序成立的、履行国家行政权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机构实体。5、行政组织系统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制形态,它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益的分派,即行政权益名义和实质的归属及运用。6、行政组织构造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因素的配合和摆列组合方式,它包含行政组织各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分工协作以及联系、交流方法等。7、西方国家公事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履行国家行政权益、执行国家公事的人员。我国国家公事员:依法执行公职、归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薪资福利的工作人员.8、领导(认识):是集体的领袖,为达到某种目标,依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各样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群体力量,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过程.9、行政领导的涵义:①作为名词的行政领导:在各级行政机关中,担当组织、管理、决议、指挥等领导职能的行政人员。②作为动词的行政领导:内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委任而享有法定威望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益,为实现必定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议、指挥等社会活动.10、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在领导活动中所采纳的详细行为.11、行政领导权益就是指行政领导者内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一样的激励和限制方式,指引手下齐心戮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2、行政决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依据客观状况和条件,经过剖析、比较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过程.13、行政决议系统:是指担当行政决议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派及决议制度的总称。14、行政决议模式(认识)又称为决议行为模式,是决议者有规律的、频频出现的、标准的、能够令人照着做的标准款式.15、行政决议的科学化是指行政决议应当依照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做事,严格依照决议科学的理论、决策程序、决议原则和决议方法来进行。16、行政决议的民主化是指决议者在拟订行政决议的过程中应充散发挥民主,充分听取民众和咨询系统专家的建议。17、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国家事务的直接详细的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即经过执行合用于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例,实现行政决议目标,达成行政管理任务的所有行政活动和过程.18、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经过贯彻实行党的路线目标政策、法律法例、决议、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样资源进履行用、调动和控制,有效办理政府平时事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能力和效劳。19、府际关系是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纵横交织关系以及不一样地域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来说包含权益关系、利益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从形式上来说包含纵向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司政府与下级政府关系)和横向关系(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地域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20、地方政府间关系:一是从形式上看,可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前者主假如指拥有上司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关系,尔后者指不拥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间关系。二是从内容上看,地方政府间关系包含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公共行政关系等.在地方政府纵向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权益关系;而在地方政府横线1关系中,最最要的是利益关系。21、行政改革: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切合行政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公共行政的因素构造、制度文化、内外关系、工具手段和运转过程等进行的调整、重修活动及其过程.二、问答1、1865年,德国学者—斯坦因,第一个提出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的看法。2、西方行政管理学的演进阶段(认识):(一)初期行政研究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布《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标记。代表人物:①威尔逊(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成立一门独自的行政学科的人.被誉为“行政学鼻祖".)②古德诺(1900年《政治与行政》: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思想)(二)传统行政研究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30年月)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20世纪初西方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的理论大师之一,他与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勒、法约尔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前驱.)(三)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30年月—20世纪60年月)代表人物:西蒙。(四)新公共行政时期(20世纪60年月—20世纪80年)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五)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80年月—到现在)代表人物:奥斯本.3、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阶段(认识):(1)西方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引进①早在1896年,梁启超就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提议.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南制造局第一版了美国的《行海要术》、《行政纲目》等著作.②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第一版的张金鉴教授所撰的《行政管理学之理论实践》,被称为我国最早最系统的行政管理学专著,列为大学丛书.它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成就.(2)行政管理学在新中国的恢复和发展:①中止阶段(20世纪50年月—-70年月)②侣导、酝酿和恢复阶段(20世纪80年月—20世纪80年月末)。重要事件:1980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1985年,试点行政管理学专业。重要人物:夏书章《人民日报》上发布《把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的文章③开辟、发展阶段(1988年-—1992).重要事件: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成立,会刊《中国行政管理》;第一届会长是国务院秘书长的陈俊生.④提高、深入阶段(1992——到现在)。重要事件:1995年: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接踵成立4、行政管理构成因素:行为因素;人员因素;组织因素;时空因素;资本和物材因素。行政管理特色:政治性;社会性;执行性;系统性。行政管理系统:(1)行政管理主体:①政府及政府部门;②政府工作人员(行政首长、政府一般公事员);(2)行政管理客体:①经济性组织;②社会性组织;③政治性组织;④教科文组织;⑤新闻性组织;⑥公民;(3)行政管理方式: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例;④行政决议与行政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指引;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估算;⑦行政协调、行政交流与行政均衡;⑧行政干涉、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援与行政服务。5、行政管理原理:①关闭原理;②能位原理;③人根源理;④权变原理。2事例剖析:一个吝啬鬼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卖掉,换了一块金子,把它埋在墙壁旁地下的一个洞里,每日都要去看一次.一个工人看见他每日老是到那边去,就注意他的行动,于是发现了藏金的奥密,便趁他不在时偷走了那块金子。吝啬鬼再去看的时候,金子已经不见,他不由抱头大哭。一个邻居见他沉痛异样,知道了缘由,便说:“不要这么沉痛,你只需拿一块石头,依旧看作是那块金子同样,把它放在洞里,因为这对你完整同样,金子在那边的时候,你既不让它有丝毫用途,那么石头和金子也就没什么分别了.”议论题:阅读上述小故事,请联合自己学习《行政学原理》的领会,从“管理”的角度说说你的见解和认识.6、行政职能的特色:①多样性;②公共性;③阶级性;④执行性;⑤动向性;⑥同质性和差别性.行政职能的构成:(1)基本职能:①政治职能(核心:保护和稳固国家政权;内容:专政职能、民主职能);②经济职能(核心:政府有效管理经济的职责);③文化职能(核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社会职能(核心:供给社会服务,追求社会公正).2)层级职能:中央政府专有职能;地方政府专有职能;二者共有职能。3)运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行政职能定位的影响因素(认识):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其余等因素.7、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阶段及主要特色(认识)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①公共管理职能系统的重心相当清楚,即是以政治统治职能为中心.②包含经济、文化职能在内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十分单薄.)(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①政治职能仍旧占有中心地位。②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推行自由听任主义政策。③出于对整体利益的考虑,公共部门应当向社会供给某些种类的“公共商品”.)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①政府权能系统迅猛扩充,“行政国家”代替“守夜警察”成为各国政府职能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向.②在经济与社会职能方面,各国广泛采纳了踊跃干涉的职能模式。)(4)今世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①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体制的作用。②经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公司的微观管理。③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扩大。④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各国公共管理职能系统中所占地位愈来愈重要,甚至成为核心政府职能。⑤公共管理职能主体的多元化与政府有关职能的不停增强趋向相并存。8、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系统时期的行政职能(认识)①以阶级斗争作为整个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②行政职能定位:全能型政府③职能运转方面:只着重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强迫手段的运用.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历史必定性(认识)(1)行政环境发展变化的必定要求。①适应经济系统改革的要求;②适应政治系统改革的需要;③适应WTO系统规则的需要。2)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必定结果。3)对政府、市场认识的深入.(4)适应世界各国行政职能不停发展变化的趋向。①行政职能涵盖面渐渐扩大;②行政管理的宏观职能日趋增强;③行政职能系统中,社会服务职能不停增强。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趋向(认识)行政职能转变:指行政职能构造的重心发生的重要变化.行政职能转变是对行政职能的动向观察。行政职能构造:指行政职能的构成及各种职能内行政职能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相对地位。(1)职能重心的转变:由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转向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重心,重视社会职能(2)职能方式的转变。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成运用经济手段为主。②由微观管理、直接收理转向宏3观管理、间接收理。③由重视计划、排挤市场转向把二者有机地联合起来。3)职能关系的转变。①中央与地方关系。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的基根源则:政府尽管市场不可以自行调理的问题.详细做法:一是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资源配置作用;二是充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理作用.)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定位的基根源则:权益下放,政社分开.详细做法:一是管理范围:由政府承揽--只供给公共物件和公共服务;二是管理模式:由“大政府、小社会”-—“小政府、大社会”。)(4)职能方向的转变(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门路:①规范政府行为,全面推动依法行政.②优化做事流程,完美政府服务系统.③完美决议体制,推动民主科学决议。④推动政务公然,推行阳光行政。⑤增强民众参加,完美绩效评估系统。⑥完美督查体制,建设责任追查制度。9、行政组织的特色:①政治性;②公共性;③威望性;④法制性;⑤系统性;⑥发展性。行政组织构成因素(认识):①组织目标;②机构设置;③职位设置;④人员构成;⑤规章制度;⑥物质基础;⑦运转体制;⑧价值看法.行政组织的种类(认识):①以行政职权大小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统率机关和被统率机关;②以行政管理活动程序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决议机关、执行机关、咨询机关、信息机关和督查机关;③以行政层级或职权范围大小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④以设置的时间持续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常设机关和暂机遇关;⑤以工作性质、职权和管辖范围为标准,行政组织可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督查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协助机构和派出机构。10、行政组织系统的分类(认识)①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履行最高决议权的人数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淆制;②依据行政组织权限集中或分别程度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③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④依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与控制关系的差别分为完整制和分别制。行政组织构造构成:①行政构造的层级化——行政组织的纵向构造;②行政构造的分部化——行政组织的横向构造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①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所能直接领导下级人员或部门的数目和范围;②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益的等级属性为区分依照,形成组织的纵向等级构造和层级数目;③在其余状况同样的条件下,二者呈反比关系;◆几种典型的行政组织构造:(考两种)(1)直线构造形式(垂直构造形式):长处:单调领导,构造简单,组织图清楚,上下级的权责关系易于确定,指挥与命令一致,领导隶属关系清楚,决议快,领导效率高。弊端:上司管理者工作沉重,精力分别,易于堕入平时行政事务中,不利于集中精力思虑、研究重要问题,并且上司管理者个人也很难做到事事精晓,特别是在专业化、分工复杂的组织系统中,上司管理者很难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合用范围:规模较小、管理问题和工作业务不复杂、工作过程简单、平时程序固定的组织系统。(2)职能型组织(顾问型)长处:各级管理者在组织图上分工明确,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精力集中,能够办理较复杂的问题,有必定的决议效率和组织效率.弊端:多首领导,管理分别,各机构自主性低。顾问机构或人员简单缺少整体看法。因为缺少一致指挥,4简单割裂管理过程,出现政出多门、推委扯皮等现象,增添了协调的任务和困难.合用范围:纯真的顾问(职能)构造形式在实践中极少采纳。(3)直线职能型组织长处:直线职能机构的管理者有较明确的分工和权责关系,既有一致的指挥系统,又有较合理的决议和督查系统。一方面,直线管理者的部分职责和任务由职能机构的管理者担当,有利于其集中精力办理组织的重大宏观问题。另一方面,职能机构的管理者没有直接的指挥权,而是经过最高层领导参加决议和督查,有利于全局考虑和一致领导。弊端:一方面,假如职能机构人员的权限过于集中,会扰乱、限制直线管理者的工作;另一方面,假如直线管理者的权限过大,则会影响职能机构作用的发挥,削弱组织的整体领导和一致指挥。别的,在这类组织构造形式中,各专业分工的职能机构间的横向联系较差,简单使直线管理工作堕入矛盾和杂乱之中.(4)矩阵型组织长处:垂直领导和水平领导并重。增强了管理活动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整体性.项目组负责人依据详细的共同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能够减少它们之间的矛盾,增强它们的横向联系。同时,各职能部门的踊跃作用能够使不一样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同,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提高工作成效和组织效率。弊端:多重领导,会产生指挥和协调方面的问题。办理不妥,反而会降低组织效率。合用范围:大型建设或科研项目。事业部型组织(课件没有)行政组织发展趋向(认识):扁平化、矩阵化、虚构化.两个定律(认识):①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第一法例—-增添手下的法例。帕金森定律第二法例行政官员相互之间人为地制造工作、增添工作量的法例。②彼得定律.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一个职位最后都将被一个不可以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有。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还没有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达成的。11、西方国家公事员制度成立的标记(认识):一是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区分;二是考试择优录取制度的成立。西方国家公事员制度的主要特色:①职务常任;②政治中立;③分类管理;④依法管理、伟绩制.西方国家公事员管理系统:①部外制(政府系统中公事员管理部门和公事员使用部门分开管理);②部内制(政府系统中公事员管理使用部门一同管理);③折中制(政府系统中公事员管理部门和公事员使用部门交织管理)。12、我国公事员制度的历史沿革(认识)(要点记着何时何事以对付单项选择题)(1)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沿革⊙秦代—-取销世卿世禄制,成立官僚制。即在人事管理方面,凡官职设置、入宦门路、用人标准、管理方法等,都由皇帝决定,确定了国家一致委任和分配官员的基本系统。⊙汉代-—“察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朝:——取销九品中正制,直接采纳考试方法选拔官员⊙唐代——考试制度完美,分科取士,遂称“科举”⊙宋朝—-科举制度抵达鼎盛时期。⊙明朝:——科举制度新发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清代:--持续沿用科举制度。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取消.(2)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①创办和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66年)②挫折倒退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③法制化建设阶段(1976年10月-1993年8月)(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80:邓小平“果断解放思想,战胜重重阻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1984: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1985:更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改正《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并更名为《国家公事员暂行条例》;—1993:公布并开始推行《国家公事员暂行条例》;——1993—2005;贯彻推行《国家公事员暂行条例》;——2006:实行《国家公事员法》5我国国家公事员制度的基本特色:①一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主旨;④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分;⑤一定坚持品学兼优的用人标准我国国家公事员制度简述(认识):①录取、任免与培训;②查核、奖励与纪律;③起落、交流与回避;④薪资、保险与福利;⑤离职、解雇与退休。13、行政领导的特色:①威望性;②综合性;③社会性;④服务性。行政领导的种类:①按领导权益基础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②按领导活动层级分为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③按领导职权和业务性质分为一般权限的领导和特意权限的领导。行政领导的地位和作用(认识):①行政管理的保证(一致意志和一致指挥);②行政管理的过程(“出想法”、“用干部”);③行政管理的要点(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14、行政领导理论(五个,掌握每个理论是何时某人提出的)(1)领导特质理论:①初期的领导特质理论代表人物:首创人为美国的阿尔伯特,1937年。基本看法:领导者的特征或质量是天生的,天分是一个人可否充任领导者的根本因素。②现代领导特质理论(吉塞利):智力、主动、风趣感、外向.(2)领导行为四分图—-两维理论(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斯多基尔和沙特尔两教授,对领导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该理论。)(3)领导方格理论(在领导四分图的基础上,美国的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就公司中的领导方式提出了领导方格图。)(4)费德勒模式: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1967)(美围今世有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费德勒在大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他以为不存在一种“广泛合用”的领导方式,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整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能否适应.)(5)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领导方式的“目标一门路理论",是权变理论的一种变式,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豪斯最初提出。)15、行政领导方式的分类(认识):①按行政领导者行为自己的特色分为强迫方式、劝导(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②按行政领导者运用决议权的状况分为专制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和听任型领导方式。③按行政领导工作重视点分为重事型领导方式、重人型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型领导方式。16、行政领导权益的构成,依据法兰西和雷温等人的研究,行政领导权益有五种根源:①参照权(因为领导者拥有的个性、道德、作风而惹起人们自觉地追平易听从);②专家权(知识的权益,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别人);③合法性权益(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④奖励权(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⑤强迫权(经过强迫性的处分或剥夺而影响别人的能力)。17、行政决议的特色:①决议的威望性。②决议主体的合法性。③决议内容的宽泛性。④代表利益的公共性。⑤决议的非盈利性。行政决议的种类(认识,能够从例子中概括出是何种行政决议):①依照行政决议影响范围的不一样分为战略决议和战术决议;②依照行政决议主体在公共权益部门中地位的不一样分为高层决议、中层决议和基层决议;③依照行政决议起点的不一样分为初始决议和追踪决议;④依照行政决议目标性质的不一样分为程序化决议和非程序化决议;⑤依照行政决议所具备的条件不一样分为确定型决议、风险型决议和不确定型决议;⑥依照行政决议所要达到目标的多寡分为单目标决议和多目标决议;⑦依照行政决议的思想反应模式分为理性决议和非理性决议.行政决议的原则(认识)①信息准、全、新原则;②系统剖析原则;③可行性原则;④时效性原则;⑤科学民主原则;⑥对照选优原则;⑦动向可变原则;⑧依法决议原则。6行政决议的程序(认识)①情报活动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②设计活动阶段:科学展望制定方案;③决断活动阶段:评估精选方案;④审察活动阶段:实行反应追踪决议.行政决议的方法(认识)①行政决议软技术:A脑筋风暴法;B德尔菲法;②行政决议硬技术:A线性规划、B兼顾法。18、行政决议系统的内容:①行政决议的中枢系统:主要任务是提出决议课题、确定决议目标、成立决议机构并对备选的决议方案进行决断。②行政决议的控制系统:控制的实质在于依照法律、政策或有关规定,以检查现有的决议.③行政决议的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是采集、统计、分类、储存、检索、显示和传达有关情报资料,为决议中枢系统或咨询系统供给决议的依照、条件和手段.④行政决议的咨询系统:主要任务是为决议者出谋献策,研究问题,供给备选方案、会审建议或优化理论、策略和方法等.行政决议系统的种类:①依据最高决议者的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②依据决议权益使用的特色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此刻世界决议系统主要种类:①专制制的有宗教领袖型(如伊斯兰教:阿里·哈梅内伊)、君主亲政型(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军人专制型(如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②议会制的有议会—总统型、议会—内阁型和议会—委员会型;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19、行政决议的主要模式(认识):①理性决议模式;②渐进决议模式;③综合决议模式。20、我国政策拟订中存在的问题(认识):①信息失真,决议失误;②违犯程序,用“拍脑袋”进行决议;③价值取向失之公正和公正(第一,垄断性行业,比方电信、航空。第二,地方保护主义,香烟、啤酒、汽车.)④政策缺少稳固性和连续性。21、行政执行的特色:①目的性;②实务性;③组织性;④时效性;⑤强迫性。行政执行的原则(认识):①忠于决议的原则;②快速有力的原则;③创新灵巧的原则;④锲而不舍的原则;⑤计划安排的原则;⑥追踪检查的原则。行政执行的过程(认识):①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思想准备、计划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②行政执行的实行阶段(指挥活动、协调活动.控制活动和督查活动);③行政执行的总结阶段(对行政执行活动进行全面的回首和检查、对行政执行活动进行科学的评论和仔细总结经验教训。)行政执行的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1)行政手段是指依赖行政组织的威望,依赖行政权益,依照从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下级层层发指令,以控制和左右被管理者,影响管理对象的举措和方法.特色:威望性、强迫性、无偿性和垂直性.优弊端:(2)经济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杠杆来调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一样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使行政执行顺利实行的方法.特色:利益性、有偿性、间接性和同等性.优弊端:3)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的各样法律、法律和法例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方法.特色:威望性、强迫性、稳固性和规范性.优弊端:4)思想教育手段是指经过展开思想教育工作,来指引被管理者按其预约目标努力达成行政任务的方法。特色:浸透性、应变性、浅缓性和多样性。优弊端:22、政府执行力的常有误差(认识):①不力执行(“政策截留”);②过力执行(“政策附带”);③无力执行(“政策悬阁")。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剖析(认识):①决议自己的问题:行政执行活动有效性进行取决于政策、法例和指令的合法化程度以及决议能否科学、完美,决议标准能否一致等.②决议执行者。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波及:执行机关的系统安排、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③决议执行对象。执行对象:即目标7集体,政策的直接影响者.目标集体的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况等都会影响到有效执行。④决议执行环境。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大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今世行政执行的新趋向(认识)政府市场化改革,改良政府管理:下一步行政方案;新公共管理改革;决议与执行适量分别,是今世行政执行的新趋向(深圳行政三分制);23、府际关系的基本模式(认识):①单调制府际关系(行政主导型、立法主导型);②联邦制府际关系(全国政府和成员政府分权型、全国政府集权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内容(认识):①权限区分是这类关系的首要实质内容;②中央控制这类关系的必需的实质内容;③交流与合作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新内容(合作领域1)政治上的合作。保护政治稳固和保持社会次序。多半出于地方政府的要求。2)行政上的合作。这类合作显然地表此刻地方政府所完成的拜托行政上。主要出自于中央政府的需要。3)财政上的合作。是两方共同需要的产物。政府间财政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合作渠道a、议定机关中的地方代表.b、非官方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c、其余非正式渠道,如政党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认识):①社会制度;②政治制度;③国家构造形式;④社会发展水平;⑤国家的历史传统.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发展趋向(认识):1)等级制色彩的弱化.①多半市管理“碎片化”(同等单位多、独立社群多、多头管理与服务);②城市地位上涨改变体统“中央-州-地方"关系(中央政府直接对市政府合作)(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偏向。①美国: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新联邦主义财政联邦主义;②英国:中央与地方成立“伙伴关系";③日本:加大地方政府的权益,中央政府角色发生变化。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发展趋向(认识):①在权限区分上,第一,中央集权系统将持续发挥其有利的作用,但将从充散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踊跃性出发,采纳适合的分权。其次,在权限区分上的第二个发展趋向,将是经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明确中央与各级政府的各自职责。②在中央控制方面,行政控制仍将会居于主要地位。可是,跟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日趋完美,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人民政府作为本级权益机关执行机关的地位与作用也将日趋加重,在权限明确区分的前提下,中央对一些纯属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地方社会事务,很难再以纯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而一定更多地采纳立法方式,以法律督查形式来加以监控.内行政主体法制建设不停完美过程中,立法控制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③财政控制本属行政控制的一部分,在20世纪90年月中期推行财政分税系统,随后又开始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到20世纪末又在成立公共财政系统上做出努力,这全部不单改变了过去那种财政控制的内容与方式,并且也将进一步提高财政控制在中央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24、地方政府间关系影响因素(认识):政治构造、经济构造、社会公共事务发展状况、地方政府层级构造。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认识):指拥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间所形成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其实质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在地方的延长,遇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限制。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认识):既表现为地方政府间平行的横向关系,即同级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比方山东省政府与江苏省政府的关系;也表现为地方政府间斜交的横向关系,即不一样级的不一样地域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如青岛市政府与北京市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特色:①经济性、②人际性、③磋商性、④自主性、⑤多样性。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主要内容:依据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特色剖析,我们能够得悉,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主要内容为利益关系。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形式:①交流与合作;②竞争与摩擦;③增援。外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实践-美国(认识):(1)在竞争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间存在摩擦与冲8突。(2)合作关系方面主要形式有:①州际合作关系(a、州际协调;b、建立委员会之类的州际组织);②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一是府际服务契约;二是经过成立非政府组织及其合作来促使政府之间的合作,如成立了各样专家委员会、行会等.)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