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_第1页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_第2页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_第3页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_第4页
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12篇)作为一位优良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一

课本第39-40页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摸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外形。(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测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外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终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外形一致。)

(3)形成概念。

学生相互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外形。(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测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一致)。

(3)形成概念。

学生相互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探讨:怎样分辩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稳定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勉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五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把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测、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课件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复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约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复对吗?这些羊大约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假如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假如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方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假如参与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稳定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测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相互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细心观测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六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相互介绍。

3、小结学习状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外形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稳定练习

1、连一连

细心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细心,试做,校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七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日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认识、鉴别各种平面图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对比大,哪些图形对比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好玩儿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好玩儿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八

教材115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三十一第1-3题。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同学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正确地进行计算。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1-7

12-9

10-6

11-2

10-8

12-3

16-8

11-5

14-8

14-9

2.笔算:(指名板演)

以上两组练习,可同时进行。笔算题订正时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作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方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

(1)板书例5

(2)把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引导同学借助例5计数器图,分组探讨在计数器上试拨,并要求同学边拨边说拨珠方法。

同学分组探讨、试拨。

教师巡查,重点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同学汇报、探讨、试拨的状况。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十,也就是从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11个珠合起来是11个珠。现在个位上是11,用11-7,在个位上拨去7个珠,还剩4个珠,即:11-7=4。

十位:方才,从十位上退1还剩2,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也就是从百位上拨去一个珠,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2个珠合起来12个珠,现在十位上是12,用12-9,在十位上拨去9个珠,还剩3个珠,即:12-9=3。

百位:方才从百位退1还剩3,即百位上是3。

根据同学回复状况,教师适时改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拨珠。

让同学再完整地边说边拨珠。可采用自身拨自身说,也可采用同桌同学相互说相互拨的形式,使同学把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3)指导用竖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同学观测例5虚线框内的竖式,分组探讨并试算。

考虑“该怎样用竖式计算?〞

同学分组探讨、试算。

教师巡查。假使发现有问题,教师可深入到有困难的组参与探讨。

引导同学汇报各组探讨的结果。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10,当作10个1和个位原来的1加起来是11,用11-7=4,得数的个位上写4。

十位:方才从十位上退了1,由3变成了2,十位上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作10个十和原有的2个十和起来是12个十,12个十减去9个十是3个十,即得数的十位上写3。

百位:方才从百位退1,百位上由4变成3,即得数的百位上写3。

教师根据同学回复状况适时改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和时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让同学借助板书再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

教师陈述:以上我们用竖式计算了431-97,竖式中明了地表示了各位上的数的变化状况,也就是计算的思维过程,这样写起来不太简便,(画虚线框),我们能否用上节课学的知识简写竖式。

可以让同组同学相互商榷,也可以让同学自身想(但要给同学考虑的时间)。然后引导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

3.和时反馈,加强算理:

先让同学相互说说算理,再进行计算。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5120-3826=

先让同学观测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和十位,发现这两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同学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

再让同学观测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同学自身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和时解决。

引导同学明白:

个位: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10+0-6=4得数的个位写4。

十位: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10+(2-1)-2=9得数的十位写9。

百位: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10+(1-1)-8=2得数的百位写2。

千位:5-1-3=1,得数的千位写1

指名完整地口述计算过程。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个位:10+0-6=4

十位:10+(2-1)-2=9

百位:10+(1-1)-8=2

千位:5-1-3=1

最终让同学看竖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身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1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同学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其次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稳定发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2.选择正确答案:

3.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将错误改正

4.计算:4763-965=

5.小竞赛:

竞赛方法:根据题中□的多少,由每组的同学接力完成,每人一次只能填写一个□,假使遇到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后面的参赛同学要立刻改正,但只能填这个改写的□,不能再填其它的□。

四、全课小结

师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安排作业

练习三十一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table]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九

统一长度单位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测、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探讨,想方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方才同学们想了好多方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渐渐明白由于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呢?(用一致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一致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探讨,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由于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好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需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十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把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摸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寻觅规律、记忆7的口诀

课件、表格

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谁会背6的口诀?(我们一起背,不光要背的整齐还要有节奏。评价:小朋友们真棒,背得这么熟练)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回忆一下6的口诀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你计划怎样研究7的口诀?

(学生发言)

1、师:今天我们请来好朋友七星瓢虫帮助一起学习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图片)

那我们一起数一数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吧,一只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瓢虫有几个点,3只、4只……呢?

2、填表

七星瓢虫的只数1234567

斑点的个数

你能算一算完成这个表格吗?

订正表格,

问:它填的对不对,2只瓢虫有14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4只有28个斑点你是怎样算的?

3、编制口诀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乐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相应地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你开启这张纸,完成下面的两部分内容。

汇报:把你编的口诀大声的读给同学听,要求学生核对、检查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是否正确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了乘法口诀,现在大声地读出来吧,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指名说一说口诀的意义:如“三七二十一〞是什么意思?“五七三十五呢?〞

同学们不仅会编口诀还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4、齐读口诀,

细心观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老师总结规律:7的口诀共有7句,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增加了1,而得数却是一个比一个多7)

问:你认为哪句口诀对比简单记住?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天好记)

假如忘掉了四七二十八,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5、熟记口诀:

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7的口诀,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记得又对又快。

谁都记在脑子里了?(指名背)还有谁记住了?记住的同学闭上眼睛,不把握的可以看一看黑板,我们一起背一背。

现在老师把得数都抹去,你还会读吗?(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老师把口诀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三七()七七()四七()

你喜欢这个游戏吗?假如你的同位背得很熟练,就给他竖竖大拇指。

谁得到大拇指了请坐好给老师看,你们真了不起,张老师也要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同学们,你真是太了不起了,7的口诀和1~6的口诀一样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7的乘法的数学问题。

1、口算

我们先来做一组口算吧,你准好了吗?师出示口算卡片(选择前几个说一说你用的那句口诀?

2、老师这儿还遇到了数学问题呢?

(1)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用的那句口诀?)3个星期有()天,4个星期有()天……

(2)读一读,算一算,古诗有多少个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

汇报,订正

(3)小朋友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版玩具,有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老师带来了用七巧板拼组的刻舟求剑连环画。

这幅连环画一共用了多少个薄板?

独立完成,订正,说用的那句口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一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稳定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对比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p37~p3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对比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其次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2)说说这样赢的机遇对比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测量

一、教学内容:p40~p48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8~9周

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单元篇十二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对比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经验。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现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表达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根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测、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摸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采取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定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对比一:

小红

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对比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透露课题。

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测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对比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逐渐抽出;③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经验,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想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认识几厘米

通过方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