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东源县万绿湖绿缘生态旅游20年10月项目名称: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东源县万绿湖绿缘生态旅游编写单位:所负责人:总工:协作单位:广东万绿环保工程项目负责:编写人员:(环评岗证字第号)(环评岗证字第号)(环评岗证字第号)审核:(环评岗证字第号)(环评岗证字第号)(环评岗证字第号)校对: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15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目录TOC\o"1-2"\h\z1. 总论 11.1前言 11.2编制依据 11.3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31.4评价的主要目的 31.5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31.6评价范围 51.7项目周围敏感点 61.8评价因子和评价重点 61.9评价工作等级 62.建设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 82.1建设项目概况 82.2主要公用设施 82.3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 93.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133.1自然环境 133.2河源市社会环境及人体健康 143.3万绿湖风景区 153.4拟选址环境功能属性 15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 16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64.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95.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20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0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6.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226.1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 226.2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237.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247.1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产生量 247.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247.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 248.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8.1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258.2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对周边植被的影响 269.建设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289.1施工期间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89.2施工期间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99.3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319.4施工期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319.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329.6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3210.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3710.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710.2水污染防治措施 3710.3噪声防治措施 4110.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4111.总量控制 4412.公众参与 45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4512.2调查的范围 4512.3调查的方式 4512.4调查的时间 4512.5调查的结果 4713.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4813.1环境管理建议 4813.2环境监控计划 5114.结论与建议 5414.1项目选址的合理合法性分析 5414.2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5414.2环境质量预测与影响评价 5514.3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 5614.4公众参与评价结论 5614.5环境管理与监测结论 5614.6综合结论 57总论1.1前言万绿湖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37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中镶嵌着360多个岛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并且多数为常绿阔叶林,使得整个湖区四季常青。湖区内植物种类达到758种,动物种类达到140多种,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乐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万绿湖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成倍高于都市,使万绿湖成为天然的“大氧吧”。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国少有,为建设万绿湖生态俱乐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城市,人们可支配的闲暇和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偏好开始转变,加之各种交通工具的便利,使人们的旅游活动随之增加,促使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真正成长起来,旅游业在全球已逐渐成为了“朝阳产业”。目前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在嘈杂的城市生活和压力繁重的工作之余,大多想到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景区旅游,以放松身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一下回归自然的感觉。同时,随着国际间的商务活动的增加,商务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而万绿湖生态俱乐部正是结合生态旅游和商务旅游两种旅游方式建设的,让人们既可以欣赏到优美自然风光,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商务会谈和休息。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是在原来的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基础上进行扩建的一项目。该扩建工程包括:新建6栋别墅及配套的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见图2-1。该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持国家甲级证书第2802号)和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图纸和实地调研,编制该环评报告书。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21年4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21年9月1月起实施);(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21年);(8)《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9)《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2021年);(10)《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2021年);(11)《河源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12)河府[2021]70号文《河源市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规定》;(13)河府办[1996]6号文《河源市区环境噪声类别划分规定》;(14)河环局[1996]13号文《河源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15)河府[1996]23号文(关于《河源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16)《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1996~2021年);(17)《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21]74号);(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环发[2021]99号];(1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1月);(20)《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2021年);(21)《关于颁布<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的通知》(粤环[2021]106号);(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25)东府函[2021]304号文《关于建立东源县万绿湖风景名胜区的通知》。(26)东源县发展计划局(东计字[2021]094号)《关于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控制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BOD5、动植物油、SS、氨氮等的排放量,禁止产生的污水进入万绿湖水体,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两者中的严者后,进行回用,不外排。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NO2、SO2的排放,使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控制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和建成后停车场等主要噪声源对游客的休闲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使该地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其所属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的要求。维护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控制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保护山林植被景观的完整性,确保建设区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1.4评价的主要目的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该项目开发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对当地水、气、声、生态等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必要的治理措施和必须达到的环保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其选址的可行性,为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避免在建成后造成各种损害再采取补救措施。1.5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与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地位于万绿湖风景名胜区旁,根据河环局[1996]13号文《河源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所列的二级标准。本评价所采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1-1所示。表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PM101小时平均0.500.24——日平均0.150.120.15采用标准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21)(第二时段)中二级标准,本项目采用的大气排放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2。表1-2废气污染物最高气体排放浓度单位:mg/m3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浓度500120120采用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21)第二时段(3)油烟标准本项目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21)大型饮食行业排放标准,本项目采用的油烟排放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3。表1-3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弄队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规模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85(4)地表水功能区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周围的地表水为万绿湖。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的规定,万绿湖水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1)Ⅱ类水质标准。根据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地表水Ⅱ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广东省地标《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规定:地表水Ⅰ、Ⅱ类水域(属特殊控制区)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且不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靠近的万绿湖水体属地表水Ⅱ类水域,根据规定,该水域禁止新设排污口,标准值见表1-4。表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1)Ⅱ类标准pH值6—9生化需氧量≤3溶解氧≥6化学需氧量≤15氨氮≤0.5总磷(以P计)≤0.025石油类≤0.05(5)污水排放标准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后回用于绿化、冲厕用水。因此,本评价污水排放标准采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两者中的严者。本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见表1-5。表1-5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排放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物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城市绿化执行的排放标准色度403030CODcr905050SS6060BOD5201010氨氮(以N计)102010动植物油1010LAS1.01.0总大肠杆菌33总锰2.00.10.1总铁0.40.4(6)声环境功能区区划与质量标准根据河府办[1996]6号文《河源市区环境噪声类别划分规定》,本项目处于2类功能区。本项目边界一米包络线外执行2级环境噪声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建筑施工期间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6)标准。表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6评价范围(1)水环境:根据本项目污水的排放去向,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范围为:项目周围万绿湖3Km2范围。(2)环境空气:根据本项目废气排放量,大气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地为中心半径2公里的范围。(3)声环境:建设项目边界外一米包络线为声环境评价范围边界。(4)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周围3km2范围。1.7项目周围敏感点本项目位于万绿湖风景名胜区旁边,因此万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本项目的敏感点。1.8评价因子和评价重点1.8.1评价因子水环境:本项目为旅游配套开发项目。建成后的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餐饮废水等。选择CODcr、BOD5、NH3-N为评价因子。环境空气:本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餐厅油烟;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规模,选择油烟为环境空气评价因子。声环境:噪声来自各种振动、碰撞、磨擦及机械作业等,其中以交通噪声、水泵噪声等较大。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废物等。生态环境:对本区域有影响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景观、植被、绿化和土方量等。1.8.2评价重点本项目的评价重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水治理措施的选择。1.9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水质较简单,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两者中的严者后进行回用,不外排入周边水系,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的规定,确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本项目的PI<2.5×108,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的规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属于三级。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虽然区域对声环境要求高,但项目的噪声源很少,故将声环境评价工作定为三级。生态环境:按影响范围计,影响范围<20km2,且不属于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初步调查区内没有珍稀濒危物种消失。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2021)》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环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定为三级。

2.建设项目概况及污染源分析2.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名称: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2.1.2建设性质:扩建2.1.3工程地点:建设项目用地位于东源县新港镇万绿湖风景保护区旁边。项目北面为万绿湖,其它方向均为山坡地。具体详见建设项目四至图(见图2-2)。2.1.4建设规模和平面使用功能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为200万元。项目总占地面积42460平方米,新建6栋别墅,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建筑面积8670平方米;及配套的污水处理站。项目的平面布置图见图2-2所示,四置图见2-3所示。2.1.5项目绿地指标合理性分析本建设项目绿化率达到94%(40000平方米),绿化率很高,本项目的绿化面积设计合理。2.2主要公用设施2.2.1给排水设施本项目用水来自万绿湖,日用水量为115m3,其中新鲜用水为95.4m3,19.6m3为处理后的回用水。(员工和游客的生活用水量约35m3/日,绿化面积40000平方米,以喷水系数2升/平方米·日计,则每天绿化用水量约为80m3)。项目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统,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万绿湖;饭堂含油污水隔油隔渣、粪便污水经三级厌氧化粪池处理后汇合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项目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两者中的严者后,全部回用,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不进入万绿湖。2.2.2供电设施本项目用电由市区供电局市政电网供给,本项目不设柴油发电机组。2.2.3通风空调设施本项目各种设备用房均设有平时送风系统和火灾时排烟和送风系统;本项目不设置中央空调系统;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组。2.2.4消防设施本项目设置的灭火系统有:室外消防供水系统、室内消防栓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2.3污染源分析及环保措施项目主要使用功能为游客度假住宿,并设有饭堂等配套设施。因此其主要污染源有:(1)住宿、度假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2)餐厅饭堂产生的餐饮污水和油烟;(3)由于本项目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因此无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产生;(4)民用空调、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5)日常生活垃圾。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析如下。2.3.1原有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原有的项目为修建的进万绿湖风景区的道路,基本上不存在水污染的情况,主要为噪声和机动车尾气。由于道路所经过周围没有声和大气敏感点,因此对沿线的环境质量影响很小。2.3.2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餐饮污水,污水排放情况如下:本项目建成后共有职工12人,估计日接待游客平均每天100人,按均在此居住,产生的污水总量以0.25m3/(人·日)计,则项目建成后本项目污水排放量共为28m3/日。其中餐厅、食堂排放污水量按0.05m3/(人·次)计,则厨房含油污水排放量(三次/天)为5.6m3/日,其余一般生活污水量为22.4m3/日,生活污水占生活用水量的80%。本项目不设洗车,因此无洗车废水。综上所述,该建设项目建成后的污水排放量约为28m3/日。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情况见表2-1。表2-1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情况项目污水排放量(m3/d)备注生活污水28按常住112人(0.25m3/人.日)计总计28本项目污水将排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2021)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2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两者中的严者后,全部回用,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不进入万绿湖。本项目纳入污水处理站前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见表2-2,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量见表2-3。表2-2本项目纳入污水处理站前的污水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污染物BOD5CODcr动植物油SSNH3-N排放浓度(mg/L)8018010020020日排放量Kg/d2.245.042.85.60.56表2-3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污水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污染物BOD5CODcr动植物油SSNH3-N排放浓度(mg/L)1050106010日排放量Kg/d0.281.40.281.680.28建设项目用水平衡图自来水(95.4m自来水(95.4m3)绿化用水(80m3)生活用水(35m3)生活污水(28m3)20%60.4m3/d35m3/d饮用及损失(7m3)80%污水站出水(19.6m3)30%生态系统损失(8.4m3)70%2.3.3废气排放情况食堂的本项目使用液化石油气,饭堂厨房产生的油烟经运水烟罩加活性碳吸附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21)的要求,达标后的浓度≤2.0mg/m3的油烟引至楼顶排放,项目餐厅产生的火烟的污染物排放量很少,可不加考虑。2.3.4噪声源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有:风机、民用空调等设备。其产生的噪声声级见表2-4。表2-4主要设备噪声类比状况声源声级范围dB(A)民用空调机50—60各种风机(厨房)65-85机动车噪声55—752.3.5固体废物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游客和办公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饭堂的固体废物。本项目预计的游客和办公人员共112人,按平均0.5公斤/日·人计,则生活垃圾排放量为56kg/d;本项目饭堂人/次,3次/天计,这部分餐饮垃圾每天排放量为67.2kg/d;污水处理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污泥,根据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其剩余污泥产生量约为5kg/d。该类污泥属于《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中的HY22类的严控废物;这样本项目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及固体废物量共128.2kg。2.3.6项目建设期间的污染源分析该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余泥渣土、粉尘扬尘、地基施工时的抽排积水等。2.3.6.1噪声源本项目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装载机、卡车等等。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见表2-6。表2-6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施工设备距离(m)Lmax1装载机5902搅拌机、推土机5863挖掘机5844卡车5895移动式吊车5862.3.6.2废气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2.3.6.3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地下水主要指开挖断面含水地层的排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2.3.5.4固体废物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车辆不注意清洁运输而沿途撒漏的泥土,将会对周围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水土流失的问题。

3.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3.1.1地理位置本建设项目位于东源县新港镇万绿湖旁,项目的地理位置见图2-1所示。3.1.2气象气候评价区域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北部,东经114°30'~114°40'北纬23°10'~23°40',南距香港200公里,西南距广州198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0.3℃~21.1℃,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冬季1月份偶见霜冻及冰冻;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889.9毫米,最大降雨量3912毫米,最小降雨量559.9毫米。每年5至8月为丰水期,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2051.1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671mm。目区域内风季长,风力弱,一般夏季为南风,冬季多北风及西北风,主导风向为北风。3.1.3河流水文特征项目所处的水系为东江水系。东江发源于江西省,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本市,东江河源段基本为单向流,干流河宽300-400m,平均水深2m,可长年通航,支流新丰江流经市区段约3Km,河宽200-300m,平均水深1.8m。目前河源市市区主要分布在新丰江汇入东江的附近一带。在历史上,东江、新丰江水易涨易退,常遭洪患灾害。自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建成投产后,受调峰发电泄水影响,造成了东江河源段日内水位、流量的不均匀变化。也就是说,两大水库是否泄水,是影响东江河源段水位和流量的主要因素。全年平均水位32.73m,防洪警戒水位37.5m。东江1949年以来最高洪水位41.13m,最大流量9560m³/s(1964.6.6);最低水位30.13m(1960.3.11),最小流量24.3m³/s(1955.5.2)。自新丰江和枫树坝两个大型水库建成以后,对东江水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丰水期拦截洪水,枯水期放水增流,水位比较平稳,使水旱灾害的威胁大为降低,也为航运的改善和纳污降解、维持良好的水质提供一定的条件。从河源水文站建库前后实测资料统计(表3-1)来看,建库后较建前枯水流量的增加,为下游的的供水、灌溉、通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表3-1建库前后河源段各种保证率枯水流量(日平均)保证率99%95%90%85%80%50%建库前46768998110188建库后135225286306348600流量比2.932.963.213.123.163.193.1.4土壤植被该项目境内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雨林,也有学者称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原始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目前,植被为人工常绿阔叶林。主要土壤为赤红壤。3.2河源市社会环境及人体健康(1)社会环境河源市地处粤东山区,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的新兴城市。全市总面积为1.58万km2,2021年未总人口3317350万,其中非农人口793540人。河源市距广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内,市内有205国道、105国道纵穿而过,又是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地,交通相当便利。河源全市的林业资源和水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容量139亿立方米的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青山碧水酿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和远古时期恐龙的故乡,为河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2021年河源市国内生产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为116.2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43.92亿,工业72.37亿元,财政收入3.65亿元;源城区国内生产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为9.0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67亿,工业6.34亿元,财政收入0.47亿元。自90年代中期以来,河源市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已形成了以万绿湖风景区为龙头的多个生态旅游景区,万绿湖于202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广东省及港、澳地区的旅游界和环保教育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河源市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各级政府都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经过几年努力河源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经过河源市的“创优”活动,旅游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大大提高,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大环境。(2)人群健康评价区并无特殊地方性疾病,常见有感冒,肠胃病、气管炎、湿疹、外伤、心脏病、风湿等,但人群就医诊病者不多,好些农户采用野生中草药医治常见疾病亦达到保健目的。3.3万绿湖风景区万绿湖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370平方公里的辽阔水域中镶嵌着360多个岛屿,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并且多数为常绿阔叶林,使得整个湖区四季常青。湖区内植物种类达到758种,动物种类达到140多种。万绿湖风景区自1995年正式开放旅游以来,始终坚持“环保至上,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生态旅游”的原则,坚持走环保与旅游共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多年来,万绿湖以生态旅游的方式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大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在广东省以及港、澳地区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021年7月,万绿湖风景区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环保局联合授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的称号。2021年7月万绿湖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3.4拟选址环境功能属性表3-2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目类别表1水环境功能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1)Ⅱ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所属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8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9是否使用混凝土预拌区否10是否敏感区否万绿湖生态俱乐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39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1现状监测点布设考虑拟建项目区域的主导风向,大气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敏感点等因素,拟设3个监测点:1#拟建处、2#项目西面1km处、3#游艇码头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具体位置见图2-1。4.1.2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和该地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SO2、NO2、和PM10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4.1.3采样时间监测时间为2021年3月,连续监测3天。监测频次:SO2、NO2每天监测4次(7:00、10:00、14:00、19:00),每次监测1小时;PM10连续20小时以上。4.1.4监测和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所用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各项目分析方法和检出限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采样分析方法及检出限监测项目采样仪器采样次数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分析方法检出限SO2大气采样器4次/日1小时0.5升/分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0.005mg/m3NO2大气采样器4次/日1小时0.3升/分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0.003mg/m3PM10中流量采样器24小时重量法0.04mg/m34.1.5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属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详见表4-2所示。表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PM101小时平均0.500.24——日平均0.150.120.15采用标准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4-3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单位:mg/m3)单位:mg/m3点位时间1#拟建处2#项目西面1km处3#游艇码头处气象参数项目日期SO2NO2PM10SO2NO2PM10SO2NO2PM10气温(℃)气压(Kpa)风向风速(m/s)天气3月10日7:00<0.0200.0130.043<0.0200.0110.036<0.0200.0120.04817.5100.76N0.8晴10:000.0210.0110.0230.0130.0230.01421.3100.78N0.7晴14:000.0210.0120.0210.0120.0250.01123.4100.81N0.6晴18:000.0230.0150.0220.0150.0210.01222.2100.82N0.6晴3月11日7:00<0.0200.0120.038<0.0200.0120.034<0.0200.0130.04317.9100.78N0.6晴10:000.0230.0110.0230.0130.0220.01421.2100.83N0.5晴14:000.0210.0130.0210.0120.0210.01223.8100.86N0.5晴18:000.0220.0120.0220.0150.0230.01521.3100.85N0.5晴3月12日7:00<0.0200.0150.045<0.0200.0110.040<0.0200.0120.04718.1100.75N0.5晴10:000.0220.0120.0210.0100.0220.01421.4100.81N0.4晴14:00<0.0200.013<0.0200.0120.0230.01622.6100.80N0.5晴18:000.0210.0110.0250.0130.0210.01521.4100.82N0.6晴平均值0.0190.0130.0420.0180.0130.0370.0190.0130.0464.1.6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各监测点SO2、NO2和PM10的监测统计结果详见表4-3。4.1.7现状监测结果评价从表4-3的监测结果,对照表4-2的标准可知,三个监测点所监测的SO2、NO2和PM10浓度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符合该地区环境空气区划的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很好。4.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餐厅油烟废气。由于餐厅油烟废气产生量相对较小,且使用清洁燃料—液化石油气,饭堂厨房产生的油烟经运水烟罩加活性炭吸附处理至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21)的要求,即油烟浓度≤2.0mg/m3,达标排放后引至楼顶排放,因而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5.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1.1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根据本项目的排水情况及万绿湖的特点,本次评价共设置2个水质监测点位:Ⅰ游艇码头处,Ⅱ距离游艇码头约3km处,见图2-1。5.1.2水质监测项目即pH、SS(悬浮物)、DO(溶解氧)、CODcr(化学耗氧量)、BOD5(五日生化耗氧量)、NH3-N(氨氮)、总磷、石油类。5.1.3采样及分析方法上述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编制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方法及检出限如表5-1所示。每个水质监测点采混合样品(水面下1.5m和水底上1.5m),各采一次样进行样品分析。表5-1水质分析方法及检出限项目分析方法检出限pH玻璃电极法0.01pHSS重量法0.1mgDO碘量法0.2mg/lBOD5五日生化培养法2mg/lCODcr重铬酸钾法5mg/lNH3-N纳氏试剂比色法0.02mg/lTP钼锑抗分光光度法0.05mg/L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0.01mg/l5.1.4监测时间进行一期水质监测,监测时间为2021年3月10日,采样监测一次。5.1.5评价区域功能划分及评价标准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万绿湖水体水质功能属“饮用水”,水质目标为=2\*ROMANII类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1)=2\*ROMANII类水质标准。5.1.6现状监测结果本次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2。表5-2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pH、水温除外)采样点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Ⅰ万绿湖游艇码头处7.198.61255(Y)1(Y)0.0630.005(Y)0.005(Y)Ⅱ距离游艇码头3Km处7.238.93185(Y)1(Y)0.0520.005(Y)0.005(Y)最低检出限0.21020.050.010.015.1.8现状监测结果评价从表5-2的结果可知:2个监测断面所监测的项目均达到(GB3838-2021)=2\*ROMANII类标准的要求,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的要求。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前面的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完全回用,不排入到万绿湖中,从而对万绿湖的水质没影响。

6.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6.1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6.1.1监测布点在本项目四周边界共设8个监测点,监测点具体位置见图6-1。6.1.2监测时间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中的有关规定,于2021年3月10日采用HY105型积分声级计直接测量每一测点的Leq值,每一测点连续监测时间为15分钟;监测时段为10:00~24:00,监测时间一天。6.1.3评价标准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本拟建项目位于2类区,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6.1.4监测结果分析与现状评价结论(1)监测结果本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1。表6.1-4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编号监测点监测时间昼间夜间11#2021年3月10日47.242.322#2021年3月10日47.441.833#2021年3月10日46.742.044#2021年3月10日47.142.055#2021年3月10日46.741.666#2021年3月10日46.241.477#2021年3月10日47.141.688#2021年3月10日46.541.5(2)现状评价从上面的监测结果可知,所监测的8个边界噪声监测点都满足2类区标准的要求。总体而言,建设区的声环境良好,达到2类功能区区划的要求;建设区周边界的噪声均较好。6.2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6.2.1噪声源强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源为空调机产生的噪声源等,其噪声价约为60~70dB(A)。6.2.2噪声影响预测模式根据建设项目声源的排放特点,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的要求,可选择点声源预测模式,来模拟预测这些声源排放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变化规律。(1)点声源在预测点的噪声强度采用几何发散衰减计算式:式中:LA(r)—距离声源r米处的A声级(dB);LQA—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dB);r—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2)多点声源理论声压级的估算方法:式中:LA总为某点由n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A);LAi为第i个声源对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dB(A)。6.2.3噪声影响预测结果由于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民用空调机,源强相对较小,对周围声环境的贡献值也较小,到项目边界约为25.4dB(A),叠加本底噪声值后为36.8dB(A),可以达到2类功能区的要求。这样由于本项目的建设而增加的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7.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7.1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产生量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种类及产生量为128.2kg/日。7.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侵占土地:固体废物需要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面积就越多,影响周围景观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2)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堆放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渗措施,其中的有害组分很容易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破坏微生物与周围环境构成系统的平衡,导致草木不能正常生长。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雨水和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或者随风漂迁落入水体使地面水体受到污染,随沥渗水进入土壤则污染地下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海洋则造成更大的水体污染。4)污染大气:以细粒状存在的废渣和垃圾在大风吹动下随风飘逸扩散到很远的地方;运输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尘埃等。5)影响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及种种固体废物清运不及时,便会产生堆存,严重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7.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置不得当,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生活垃圾应按指定地点堆放,每日由环卫部门清理运走,收集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垃圾桶式的露天放置、日晒雨淋、易腐易烂物质腐烂发臭、腐液溢流、蚊蝇滋生等对周围环境卫生的恶劣影响,采取建立密闭的垃圾收集站,同时,加强管理,及时清运,做好垃圾堆放点的消毒,定期进行杀虫灭菌,防止蚊蝇滋生,则生活垃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属于《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中的HY22类的严控废物;应按照《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2021年)移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

8.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1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陆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该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本区植物气候顶极应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原生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评价区的植被以次生林为主,自然林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群落结构较简单,层次分明,组成的植物种类不多。由于建设项目所在地原基本上均为道路,当地的植被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陆生动物不在现状范围内。8.1.1调查方法自然植被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野外的样方调查法调查植被的群落结构、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调查的样方面积为1010m2,于2021年5月10~20日,共调查了7块,采用由周围地区沿山坡垂直方向的调查方法。8.1.2项目所在区域植被分布情况植被是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由不同的植物群落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一定的种类成分、外貌结构。可以根据它们的外貌结构、演替分布等特征划分不同的类型,以利于深入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便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1)植物种群物种多样性调查植物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是一个植物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度,是生境和自然保护的一个生物学指标,也是反映群落功能的一个重要特征。种群中种的消亡机会小,则多样性高,群落本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也就较好。调查的结果表明,该评价区有植物35科52种,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红、白皮书中的物种,无基本农田保护区。(2)主要植被类型a木荷+马尾松+细叶桉—芒萁群落分布于项目东面的山腰,生长着较为茂密的木荷、马尾松、细叶桉等乔木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及其林下的灌木、草本,植被的总覆盖度达90%以上。1010m2的样方调查的结果表明,此群落共有植物种类13种,是该区植被演替较好的植被类型。b马尾松+细叶桉-桃金娘-白茅群落分布于山顶。大部分面积为白茅覆盖。1010m2的样方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种类少,只有7种,每种植物的数量也少,乔灌木种类极少。c马尾松-桃金娘-芒萁群落分布于山顶。据1010m2的样方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只有48棵马尾松,均高5.7m,胸径达9.3cm;桃金娘68株,均高达1.2m;芒萁的覆盖度占整个群落的50%左右,均高为0.7m。此外,还有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着生,也可见藤本植被菝契,整个群落的覆盖度达95%以上。d马尾松—芒萁群落分布于山顶。群落中植物种类稀少,乔灌木植物中只有马尾松一种。调查的10×10m2样方中有26棵马尾松,平均高达4.2m,胸径达10.2cm;芒萁占群落中覆盖度的90%以上,平均高度0.6m。此外还有一些白茅等阳生草本.整个群落的覆盖度在95%以上。8.2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对周边植被的影响本建设项目对植物有影响的大气污染物为所经道路的机动车排放的微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SO2对作物的影响:SO2对水稻的影响从可见伤害来看,水稻也是抗性较强的作物,如果从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看,水稻则属于中等抗性植物。水稻吸收SO2后,尽管看不见明显的可见症状,但很快就对根产生影响,进而阻碍茎的生长,最后使株高和叶面积都受到影响。在大气污染区,由于硫氧化物影响光合作用,稻穗出齐较晚,从而降低稻米的质量,减少收成。稻米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硫氧化物对每株穗数和每株粒数的影响,其次是糙米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青菜、菠菜、南瓜等则被认为是抗性较弱(即对SO2的伤害敏感性较高)的植物。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对SO2伤害敏感性较高的菠菜和南瓜的可见伤害阈值剂量分别为3.90mg/m3·h和3.58-4.55mg/m3·h,对SO2抗性较强的玉米、黄瓜、芹菜、柑、桔、甜瓜等则在13.00-25.02mg/m3·h,SO2浓度下暴露1小时才出现初始可见伤害。一般情况下,SO2平均浓度不超过1.05、0.68、0.47mg/m3·h,暴露时间相应为1、2、4、8小时,则植物可避免出现叶部伤害。根据对本项目特征的分析,SO2非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在项目周围产生的落地浓度离对植物发生可见伤害的阈值量很远。NOx对植物的影响:NOx对植物的伤害没有SO2对植物的伤害严重。目前关于NOx对植物的伤害情况主要来自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大多数由NOx引起的对田间植物伤害和危害事件与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性排放(如偶然释放或泄漏)有关。工厂的日常生产由于消耗矿物燃料也产生一些NOx,但由于排放量不大通常对植物的影响很小。据报道,一般来说,对植物的生长和代谢影响的NOx阈值剂量为1.32mg/m3·h,,叶子受伤害的阈值剂量为5.64mg/m3·h。由于本项目排放的NOx量很少,远小于影响植物生长和产生伤害的NOx浓度。相反,有报道认为,低浓度的NOx可能会促进植物的生长。由于运营期间经道路的机动车排放的微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很小,因此,建设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会对附近的植物造成明显的伤害。

9.建设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该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余泥渣土、粉尘扬尘、地基施工时的抽排积水等。这些都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9.1施工期间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9.1.1评价标准工程建设期间的噪声评价标准采用(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见表9-1。表9-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90)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9.1.2施工设备噪声强度调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搅拌机、推土机、装载机、卡车等等。表9-2列出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表9-2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施工设备距离(m)Lmax1装载机5902搅拌机、推土机5863挖掘机5844卡车5895移动式吊车5869.1.3施工期间噪声影响预测工程噪声源可近似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估算其施工期间离噪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公式如下: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p0--距声源r0米处的参考声级dB(A)。根据表9-2中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见表9-3。表9-3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51015202530354050装载机908480787674737270推土机868076747270696866挖掘机847874727068676664卡车898379777573727169移动式吊车8680767472706966649.1.4施工期间噪声影响评价根据表9-3的预测结果,施工期间其施工场界的噪声达到78~84dB(A),将超过(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标准要求,对周围的声环境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9.1.5施工期间噪声影响防治对策建议通过预测结果可知,该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绝大多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虽然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应通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1)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期间自由作业,因特殊需要延续施工时间的,必须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才能施工。2)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3)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在其施工边界附近设置临时隔声屏障或竖立大型广告牌,以减少噪声的影响。4) 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5)对高噪声设备(如发电机组、空压机等)要进行适当屏蔽,作临时的隔声、消声和减震等综合治理。9.2施工期间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9.2.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影响最主要的是粉尘。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的泥土堆砌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产生粉尘扬起;而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会造成部分粉尘扬起和洒落;雨水冲刷夹带的泥土散布路面,晒干后因车辆的移动或刮风再次扬尘;开挖的回填过程中也会引起大量粉尘飞扬;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中也必然引起洒落及飞扬。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浮于空气中的粉尘被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吸入,不但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夹带大量的病原菌,传染各种疾病,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粉尘飘扬,降低能见度,易引发交通事故。粉尘飘落在各种建筑物和树木枝叶上,影响景观。9.2.2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2)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3)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4)运输车辆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5)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6)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工地食堂应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电炊具,不能使用燃油炊具。7)要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装修材料。8)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9)建议本建设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从而改善城市环境,净化市区空气,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9.3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9.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刷水;地下水主要指开挖断面含水地层的排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排水过程产生的沉积物如果不经处理进入地表水,不但会引起水体污染,还可能造成河道和水体堵塞。9.3.2施工期污水防治措施9.4施工期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施工期对项目周围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项目所在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要求项目在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措施:a.在项目建设时,堆弃土方时应注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并设置排水构筑物和设置沉砂池,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砂进行沉淀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等。有条件时,可利用弃土造田,弃土填坑,然后对弃土场进行绿化方案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对动、植物的影响。b.除因影响视线、妨碍交通或砍伐后有利于获得视线景观者外,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以降低对动物栖息场所的影响,保护原有植被。c.堆土、堆料定点,不要乱堆乱放,不要侵入农田、果园及渔塘、河流,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9.5.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与交通。弃土在堆放和运输工程中,如不妥善处置,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开挖弃土清运车辆行走市区道路,不但会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尘土的撒漏也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危害。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倒弃,如遇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失。东源县年降雨量达1691.6毫米以上,暴雨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在靠近万绿湖处,泥浆水若直接排入万绿湖,将增加湖水的含沙量,造成湖床沉积。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在弃土场下游区的农田或河流也将会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9.5.2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防治措施为减少弃土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单位应向东源县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好余泥渣土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2)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9.6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工程拟选地点范围内植被结构较多,种类也很丰富,群落的覆盖度较高。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工程范围内的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针阔混交林。工程建设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由于场地的整修(推土或挖土)、平整等填、挖方的作用而破坏当地的土壤结构、植被,以及由于土壤结构和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坡度在5%~35%之间,因而该区域整体上属于水土流失较不明显发生的地区。9.6.1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被水力冲刷、风力吹蚀或重力侵蚀而使土壤发生分散、松散而堆积的过程,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侵蚀力(降雨量、风、温度和日照量)、地形特点(坡长和坡度)、土壤性质(有机质成分、土壤结构、水分含量)、植被覆盖率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是在开发利用土地和植物资源过程中采取的保护措施。其中降雨侵蚀力(R值)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9.6.2施工期间土壤流失量估算由于在工程建设期间须铲除植被或移栽树木,推土造型;同时又由于水土流失是一个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复杂过程,随着工程的不断进展,影响土壤流失量的因素在不断地变化,因此要准确测算出水土流失量几乎是不可能的,本评价只是对土壤流失量作初步的估算。(1)计算模型应用美国土壤保持专家提出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简称USLE,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USDA)40多年来在约1万个小区观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工程建设期间的土壤流失进行估算。其表达式为:A=R*K*LS*C*P式中A—土壤流失量(t/ha·a);R—降雨侵蚀力因子;K—土壤可侵蚀性因子;LS—地形因子;C—植被覆盖或管理因子;P—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2)各参数的取值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采用美国学者Wischmeier的E·L30计算,经量纲转变为:式中:R—降雨侵蚀力指数;Ij—特定时段的雨强(mm/h);Tj—特定时段的历时(h);I30—降雨中最大30分钟雨强(mm/h);j—降雨中雨强近似相等的时段序数,j=n-1;n—和雨中雨强近似相等的时段总数。对于一年的降雨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