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与柳永词异同_第1页
苏轼词与柳永词异同_第2页
苏轼词与柳永词异同_第3页
苏轼词与柳永词异同_第4页
苏轼词与柳永词异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苏轼词与柳永词之异同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可见,柳永和苏轼向来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于“豪放”以及“婉约”两派。因为传统上认为,苏轼创作豪迈高雅的词,是对柳永“俗词”的否定。且能够确定的是,自宋代到清末,士医生们关于柳永词风的议论都不高。这一点从上面幕士的话中,亦有所体现。但是事实上,苏轼词与柳永词之间的异同其实不是用“豪迈”和“婉约”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差异。别的,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亦其实不是单单重申苏轼词对柳永词的改革便能概括的。在题材取向上,二人同样是朝自我化方向拓展——重于表现自我独到的人生体验、心态。晚唐五代词中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种类化感情,而柳永却打破了这一点,真实地于文字中间寄望、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这在其所擅长的羁旅行役题材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比方《六么令》中“所以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短短一段文字,便将长远在外宦游,不得不与佳人分别的烦闷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入了这类抒情自我化方向。他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改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仿佛诗同样可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这类“自是一家”的理念和创作主张促使苏轼继柳永此后,能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别走向统一。在创作方向上,二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柳永改变了过往词作的审美内涵和审美兴趣,变“雅”为“俗”。这第一表现于柳永在词作中关于浅易俚俗语言的运用。像现实生活中丰饶表现力的口语和俚语“怎”“自家”“都来”“抵死”等都在柳永词中被多次重复使用。故柳永词在当时获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其次,柳永词之“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柳永词多吟咏男女之情,描述世俗基层女子的体态姿色、感情梦想以及表现北宋繁华丰饶、绚烂多彩的都市生活、街市风情。柳永词中有关于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的思想内容,迎合、满足了市民大众的审美要求,这无不与其生活经历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之词其实不是全部显“俗”。他还有相当一部分雅词。这类“雅”特别表现于其表达自己羁旅行役时内心世界的词作。如《少年游》“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哪处是先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昨年时”中,情况交融,音律协婉,一种自然感发的情怀承载着他真实的精神品德于认真清丽的文字中获取充分的显现。而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川等。重要的是,他习惯于在描述这些内容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人生态度,而不是空泛地款款而谈。如《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哪处无芳草。”这一阙中,虽重在写景,但是“红花”“青杏”“柳絮”等意象,无不撩人愁绪,脱俗的文字携着雅致的味道使得伤春之感油但是生。别的,哪怕是在办理言情题材上,苏轼词也表现出有别于柳永词的“传统艳情”风格,他不是单纯停留在男女爱情相思的描述上,而是常常有所兴寄。别的,他习惯于充当局外人,以戏谑的口吻描述他人之间的爱情。可见,苏轼运用雅言,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着意于开拓词境,将词之“缘情”与诗之“言志”相结合的做法,正是促使其词作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内涵与兴趣的重要原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二人之词同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兴趣的需求,创立性地运用铺叙以及白描的手法。柳词中的铺叙或表现于抒情主人公丰富内心世界的层层刻画,或表现于事情发生、发展之场面和过程。别的与铺叙相当合,他言情叙事写景状物时,大多习惯直抒胸臆。如《雨霖铃》中:“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沉迷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分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的上阙先以细腻的笔触白描了一对恋人分别时难分难解的情况。下阙再不加藻饰地刻画出自己“多情自古伤分别”的心境,但是分别却值冷漠清秋,忧愁甚于平时。且纵使有美景良辰,但是经已与佳人分别,内心的愁苦又何以释怀呢?就这样,柳永掌握住整个送别场景动向变化,以及对人物内心感情进行渐渐深入的描述,使全首词不但显得声情并茂,而且感人至深。苏轼则使用“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词题和词序的运用不仅使苏轼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由得以方便交待,而且也使词的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和深入。使事用典,则使词中的抒情变得曲折深婉,而叙事变得浓缩简短。这最突出反响于其所创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寥寥数笔,射猎打虎的情况与太守的英姿便呼之欲出。在体式上,柳永从音乐系统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创立发展了词调、词法。他大力创作慢词,并使之与小令齐头并进。而苏轼“以诗为词”,更是打破了音乐对词体的限制和拘束。他在词作创作过程中采用多种体式,包括集句体、隐括体、回文体、独木桥体等。可见,其词之体式比柳词要丰富得多。在整体风格上,世论苏词,多谓其气派豪迈豪迈,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迈之先河,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关对于苏词主导风格的概括,传统上多用“豪迈”“清雄”“旷达”“清旷”等词。纵观苏轼全部词作,便会发现中间既有大量的气壮河山,风格恢宏豪迈的优异篇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但是也有很多感情深婉、清逸优美的婉约佳作,其数量甚而高出他的豪迈词,如《蝶恋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这些婉约词打破了传统的香靡软艳,不拘束于吟风弄月,而是实实在在地于文字中书写内心的隐愁与旷达的心胸。所以用于形容苏词之“豪迈”一词,相信其实不应从狭义上去理解,它但是是有关于“婉约”而提出的。实质上,苏词中间豪迈与婉约两种风格其实不相互排斥。他的好多交口夸赞之佳作反而表现出一种刚柔并济、清旷放达的味道。而关于柳永,他虽沉缅于追欢买笑,曾写下很多艳情萎靡的词。但与此同时,不能够忽略的是他于文字中所倾注的感情是相当真实的。他是风流,而非下流。所以其很多名篇,如《蝶恋花》《雨霖铃》等,都显得宛转凄恻却又没有惺惺作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