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卧龙特区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
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2)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口:“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
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3)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4)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穆(5)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伏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叠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注】(1)耦而耕:两人各执一用具并排翻土。(2)津:渡口。(3)滔滔:这里形容动
乱。(4):逃避坏人。辟,通“避”。(5)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
是。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
却认为。(4分)
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T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
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
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
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
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
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
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能言善变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熟悉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见识浅薄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10.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相如功大一一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与会一一不欲与廉颇争列
C.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一一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D.且相如素贱人一一且庸人尚羞之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
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
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
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西曹以故事
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陈卿今日以某事适。”遵曰:“满百乃相闻。”故
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此
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久之,与扶风相
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居长安中,列侯近
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
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志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
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
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宣帝微时与有故微:低贱,卑下B.相随博弈,数负进数:屡次
C.值其方饮值:遇到D.奈何以小文责
乙贝:贝将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3分)()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③西曹以故事适之④取客车辖投
井中⑤满百乃相闻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
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5分)
(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5分)
第4题: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17分)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高考资源网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
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
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
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
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
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
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
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
A.荆轲顾笑武阳顾:回头
B.披帷西向立披:掀开
C.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怪:奇怪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D.因左手把秦王之袖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的节骨眼上,荆轲的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
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樊哙面对项王慷慨陈词,似乎
义正词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
B.两篇文章都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精神世界和性格。如荆轲一“笑”-“顾”-"前”就将他的沉着机智.镇定自若充
分表现了出来;而樊哙一“撞”一“立”一“瞋”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粗犷和勇猛。
C.两篇文章都善于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起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用
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来反衬荆轲的英雄虎胆;用项王的赐卮酒、赐
彘肩来反衬樊哙的勇猛和气势。高考资源网
D.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
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而项羽的悲剧更多的是个人性格
的悲剧。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
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
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
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
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
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
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磺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口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
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落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
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晦,此中国利
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
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
假寐。帝劳日:“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
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
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
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
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
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ing,探视,问候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
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甚至想把自
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受到皇上的称赞。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
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使边地的
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
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5分)
(2)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5分)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兀
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
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
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
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
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鲂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
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
悠乎与颍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
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
年也。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B.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
D.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而未知西山之怪特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D.其高下之势,蜥然洼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
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第7题:
第8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题。
白起者,周6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
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
马服子①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
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
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
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
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
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
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
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
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屹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
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
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
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到,S:“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
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①马服子,即赵括。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禽马服子乎?禽:擒杀
B.由是与应侯有隙隙:缝隙
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恨
D.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迁:放逐
1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居功自傲负气使性性格的一组是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②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
空③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④“秦不听臣计,今如何
矣!”
⑤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A.①③⑥
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起善于用兵,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
战,把他的二万士兵淹死在黄河里。
B.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后,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
雎,范雎不愿意白起再立大功,借口秦兵疲惫,急待休养,请求昭王允许韩、赵
割地求和。
C.九月,秦王先后派王陵、王跪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这才打算让武安君赴
任,但武安君不满秦王不听他的计策,称病不肯赴任。
D.白起因不肯领兵而至杀身之祸,被逼自杀时他感到满腹委屈。但想到自己在长平之
战时用欺诈的手段坑杀了赵国几十万士兵,他觉得这是上天降罪,于是自杀。
1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
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
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
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
云表,暮则俅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
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
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
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
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
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
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郡守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
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
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
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挟飞仙以遨游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其孰能讥之乎?
C.面山林遁世之士盈虚者如彼,血卒莫消
长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王天会王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第10题: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5-7题。(共9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酬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
(《赤壁赋》节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舞:跳舞。B.正襟危坐而问客
曰危坐:端正地坐着。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D.托遗响于悲
风悲风:指秋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饮酒乐甚②寄蜉螂于天地
③哀吾生之须臾④惟江上之清风
A.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于”相同,两个“之“字不
同
C.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于”不同,两个“之“字相
同
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D.凌万顷之茫然
第1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
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曰寒豁。依山临壑,隐蔽松杨,萧然绝俗,车马之
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
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
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
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
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
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
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
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
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
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武昌诸山:
指樊山,又名袁山。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绝:隔绝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易:轻视
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③子瞻每至其下,辄
睥睨终日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⑤撷林卉,拾涧
实,酌水而饮之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
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
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苏
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说明苏轼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乐。
C.文章第二段具体说明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苏轼此举兴废利
众,符合天意,而苏轼本人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
相融,浑然一体。文章最后议论苏轼所追求“适意为悦”,不计较个人的功利
得失,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委婉地说出了苏轼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3分)
⑵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日未远乎异而舍
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
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
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
郡,拜右拾遗。房琪布衣时与甫善,时瑁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
月,培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培
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
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
床,瞪视武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
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
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
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
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
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
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
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棹舟迎甫而
还棹:用桨划
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
为....奇妙
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
夜里
D.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
出过错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3分)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
赴河西
③贬培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
阻,旬日不得食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⑥D.
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
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
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瑁就有深交,所以在房房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
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
的放肆行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分)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③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3分)
第13题: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甲】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
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
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缆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
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
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
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
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节选自《清史稿》)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意思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且矫诏纷出矫诏:假托君命发布的诏令
B.宗羲入都讼冤都:京城
C.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金:黄金
D.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恻:悲痛
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3分)
例句:素不闻诗书之训
A.四海之大,有几人欤?B.宗羲立奏之
C.待圣人之出而投缓道路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8.简答题。(3分)
面对魏阉及其党羽的倒行逆施,【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公均表现出了哪些品质?(3分)
9.翻译下列语句。(9分)
(1)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4分)
(2)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3分)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分)
第14题:阅读《劝学》的片段文字,回答4〜7题。(每小题2分,共8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积土成山,风雨天焉兴:兴起B、而神明自役,圣心备
焉得:获得
C、驾马十驾,功在不食舍:停止D、用心一
也用:使用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A、童寄者,郴州荒牧儿也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
C、为天下笑者D、未之有也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A、喻证法对比法B、喻证法例证
法
C、引证法喻证法D、类比法例证
法
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蹉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
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
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
第15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下列句中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辞:推辞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
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3
分)
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
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成之一。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春秋》所做的传。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
辩的口才说服秦国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欲与
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
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
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
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
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
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
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
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
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
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
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
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
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
不利,去h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
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
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
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毅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
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数:数落
B.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矫:假传
C.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期:约定
D.淮阴侯复乘之乘:趁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
除矣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
C.起行劳军,以安士卒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乃进兵追项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5分)(《鸿门宴》)
(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分)(《高
祖本纪》)
12.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第20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文: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
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
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
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
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
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乙文: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
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
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B.相如引车避匿(引:掉转)
C.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其无礼于晋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相如因持璧却立
C.徒以口舌为劳于是秦王不怪,为
一击缶瓦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均之二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羞,不忍为之下。B.宣言曰:“我见
相如,必辱之。”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叱秦王左右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
矣!
第2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极棱自持,不
依丽人。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
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
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
言“国是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自主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纪检信息上报管理办法
- 社保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 2025年皮肤性病鉴别诊断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 农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 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前景
- 2025年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调配真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公职人员考试题库时事政治考试题库+答案
- 2025年高级导游证考试(导游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中学数学课件学习方法
- 燃气智慧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
- 2025年中国药用菌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软陶教学课件
- 2025年黑吉辽蒙高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 美术教育学新编
- TCDSA 201.22-2024 呼吸气体质量分析仪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