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列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培养以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培养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收集或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图片、影视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的过程中主动质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强国之路。认识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通过感受深圳及家乡的沧桑巨变,逐渐生发对家乡、对社会的真挚情感、积极关注家乡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初步学习史论结合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组图片《我们的家乡—邹平今昔变化图》,问:“这两组图片前后变化大不大?”生答:“大。”师继续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生:“改革开放。”(暂定这个答案)师点拨:到目前改革开放在我国已经实行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中国巨变。世界银行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为之惊叹,让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自----豪!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三十多年前,去探寻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展示课题)二、自主预习:老师带领学生解读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自主预习课本(5分钟)走进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雷1.出示邓小平像,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对他的了解。师指出: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没有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他带领中国走进春天,走向富裕(出示本目标题)2.看视频资料:提出思考题:(1)这是哪次会议?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2)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播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录像片断。(学生带问题看录像)学生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结束了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生答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在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走进农村—改革的农村1.设疑: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经济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学生思考回答)2.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想一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的弯路。当时中国农村的情况怎样?(展示材料)活动一:材料一:我们国家10亿人口,7.9亿是农民,要先把农民这一头稳下来,摆定了七亿多,天下就摆定了。材料二:1978年,全国有4000万户农民的粮食只能吃半年,还有几百万户农家,地净场光就是断粮之时,从冬到春全靠政府救济,靠借粮或外出讨饭度日。同是这一年,约有2亿人每天挣的现金不超过2角,有2.716亿人每天挣1.64角,有1.9亿人每天挣约0.14角,有1.2亿人每人每天挣0.11角,山西省平鲁县每人每天大约挣6分钱。材料三: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想一想:从材料中分析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学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1958年到1980年,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样,所以大锅饭是越吃越穷,越吃越懒,农村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农村要想发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必须怎么样?生:“改革”,师:俗话说“穷则思变”,在中国农村第一个敢于吃螃蟹,迈出改革第一步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改革的?活动二:录像:带问题看:小岗村是如何改革的?学生看完后回答:“包产到户”师:小岗村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包产到户”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让我们看看农民是评价这种制度的(课件出示材料),问:通过歌谣可以看出农民的态度是什么?学生回答(略)问:结合课本,分析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点拨:引导学生从农民的歌谣和定义中来分析: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3.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活动三: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岗村包干前后对比表格,提问: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生答师:在邓小平了解到小岗村的变化后,1980年5月31日发表了《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重要谈话,这一谈话打破了僵化的思想观念,消除了广大农民内心的恐惧,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农民大步迈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好制度,所以长期保持下来,政府承诺农民对承包到的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同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2005年起,我国免除了农民的所有农业税。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交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对外开放的窗口1.过渡:农村迎来了改革的春天,同样在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用历史的巨手,翻开了对外开放的画卷。2.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设疑:歌词中老人指的是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哪一件事情?中央什么时候作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3.引导学生看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多媒体课件展示)①仔细观察地图,结合书上文字,思考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地区作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别在哪里?先在小组内讨论,自由发言。②以深圳特区为例,深圳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小镇、荒滩渔村。设立特区之后,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不到四年工夫,就变成了高楼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③出示材料: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等地后的讲话,结合材料,说说实行对外开放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生小组讨论自主发言(师引导: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培养人才;增加收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④由此充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之后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仔细观察地图,结合课文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格局。(师引导生回答,课件同时展示)4.师点明:为了扩大开放,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优惠的政策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大,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到北方,从沿海吹到内地。昔日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文位对外开放”的特点。5.同学们,我们共同探寻了伟大转折的起点,回顾了伟大转折的历程,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下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吧。播放一组图片(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6.今昔变化谈感想:引导:刚才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带来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全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变化,近十年来同学们的家里,村里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自由发言7.小结:结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四.练习:学案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情分析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我们学校运用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学习,现在学生已基本适应了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参与性大大增强,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但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很陌生,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将学生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性,它和后面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效果分析我所教学的这个班级,学生整体上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可以的,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孩子们比较活泼的。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新课预习时,我会使用导学案,设计预习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预习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这些问题就随之解决。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整堂课通过出示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学案上的问题讨论总结,学生活动多了点,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三课中评价环节,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少了点,致使评价的方式体现不明显,评价的效果不明显。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时不够及时和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对“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分析上,我主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但是,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应该还有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这一环节处理上有点仓促。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但学生对于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在学习中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结果,通过史料直观的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能从学习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从而激发对生活的激情。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情况。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大的飞跃。本文分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外开放的窗口”。三个子目的关系是: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而第二、第三子目的内容正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训练1.我国最早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A.深圳、珠海B.汕头、广东C.深圳、海南D.厦门、福建2.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句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是()A.孙中山毛泽东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3.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4.从“邓小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你会联想到()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新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七大”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6.今年是我国最早经济特区设立35周年。经过35年的发展,昔日的边陲小镇,已经成为繁华的城市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请问这座城市是()A.杭州市B.烟台市C.深圳市D.海口市7.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国外的()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知识梳理:(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反思一、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幽默,语气没有起伏,语速稍快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要上好这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说话语气比较快,再加上语气没有起伏,课堂显得很呆板。二、受到了导学案束缚

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再反复修改教案的前提下,我最终决定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本以为这是一种历史教学的创新,没想到在实际教学中,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