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移交突发事件课件_第1页
信息移交突发事件课件_第2页
信息移交突发事件课件_第3页
信息移交突发事件课件_第4页
信息移交突发事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管理相关办法学习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一)依据环保法第五章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企事业单位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或事业单位运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三)重要意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权利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实现政府和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良性互动;强化公众对企事业单位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四)主要内容1、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设区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监控企业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三年内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排污企业基础信息排污信息排污信息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建设项目环评及环境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3、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新闻媒体服务、监督热线电话本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者设施4、环境信息公开的时限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后九十日内环境信息新生成或变更的,自生成或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5、法律责任责令公开三万元以下罚款公告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五)有关问题探讨1、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的公开方式?

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选择上,首先应当考虑便于公众获取信息。《办法》在这方面做了强制性规定,即要求重点排污单位选取在其门户网站、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或者当地报刊3种公众普及率高、获取信息便捷的方式之一公开其环境信息。另外,《办法》还建议了其他几种公众认知度和获取信息便捷性相对较高的方式,重点排污单位可根据信息特点,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公开其环境信息,具体为:(一)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三)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四)本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者设施;(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重点排污单位如何确定?答:《办法》中出现了企业事业单位、重点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重点监控企业等概念。

《办法》明确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是指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确定,并于每年3月底前公开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包括了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监控企业。《办法》的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对重点排污单位的强制性公开内容、方式、时限做出了规定。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对于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属于自愿性公开,《办法》明确规定此类单位参照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开其环境信息,不做强制性规定。关于“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确定,《办法》对如何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做出原则性规定,即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及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同时,明确规定排污量大、关注度高的3种情况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需强制公开环境信息,并设置了兜底项,由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为:

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一)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属于排污量大;(二)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属于城镇居民高度关注;

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三)3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属于社会关注度高;(四)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属于兜底条款,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3、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强制公开哪些环境信息内容?答:《办法》规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强制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具体为:(一)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二)排污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

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三)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六)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当公开其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另外,《办法》还鼓励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愿公开有利于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相关信息。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4、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的时限要求?《办法》对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和更新时限要求做了强制性规定,即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后90日内公开其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有新生成或者发生变更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自环境信息生成或者变更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开。另外,法律法规对各类环境信息,特别是对特殊企业和一些专项信息可能有其他要求和规定,因此,《办法》注明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未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公开其环境信息,但时间上不作强制性要求。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5、企业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公开其环境信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答:《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了重点排污单位未按规定公开环境信息可处以罚款。《办法》按照部门规章设置处罚的上限明确了重点排污单位未按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责任。即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责令公开,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一、《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一)不公开或者不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内容公开;(二)不按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方式公开;(三)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公开;(四)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的。另外,一些法律法规对不公开、不如实公开信息等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相关规定,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未达到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企业未按规定公开其信息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因此《办法》载明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一)主要依据有哪些?关于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在环境法律法规中有所规定,比如,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发生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应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应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发生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事故由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查处理,或者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四项规定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查相关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职责。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环境保护部具有“牵头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的职责。这些规定都赋予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对突发环境事件开展调查的职权,是制定《办法》的重要依据。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二)主要有哪些内容?《办法》共二十三条,在对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5个方面内容做出了规定:一是对事件调查的原则、管辖等一般性问题进行了规定。《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性质、责任的调查处理,并明确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不适用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总结事件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建议以及处理意见;第四条对管辖问题进行了规定,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可视情况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此外,《办法》还对委托管辖、直接管辖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如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对部分重大、敏感事件,请求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查处理。比如,2005年11月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东省环保厅及时请示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了事件调查处理。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二是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组的组织形式、纪律做出规定。第五条围绕调查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调查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主管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担任组长,应急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监察等相关机构的有关人员参加,可以聘请环境应急专家库内专家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调查。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此外,还可以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际情况邀请公安、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安全监管、林业、地震等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参加调查工作。第六条要求调查组在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守纪律,保守秘密。三是对调查方案、调查程序、污染损害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规定。第七条到第十条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步骤和内容,要制定调查方案,通过对现场勘查、检查、询问等方式收集证据,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并制作案卷,同时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要求,开展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并将其报告或者结论作为编写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的重要依据。比如,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含铜酸性溶液泄漏污染事件,湖南、广东武水河流域锑浓度异常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都要求当地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为事件定性、责任认定提供了基础数据。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四是对调查对象、调查报告、调查期限等问题进行了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按调查对象分别规定了对事发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调查内容,尤其是第十二条首次详细规定了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工作中的职责,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对调查报告和调查期限进行了明确规定。五是对事件后续处理和其他问题的规定。根据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文和立法精神,《办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事件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调查应当依法公开信息,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对连续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可以对事发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约谈。比如,山东临沂邳苍分洪道连续发生两次砷污染事件后,环境保护部约谈了山东省环保厅和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督促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同时,《办法》规定,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要记入社会诚信档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调查报告,对下级人民政府、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督促落实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有关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的督办通知,并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三)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管辖突发环境事件依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规定,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级别,分别由不同级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而言,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对于一般事件,则视情况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理。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比如,中石油兰郑长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水污染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重庆千丈岩水库污染事件等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都成立了调查组,对事件的原因、性质、责任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总结事件教训,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了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以及进一步的处理意见,为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进一步追究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取得了良好效果。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四)就责任认定而言,应当查明什么内容?《办法》分别规定了对事发单位、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对情况的调查内容,尤其是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中必须做到的五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第一时间报告,可以争取应对处置的资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可以及时了解事件情况,防止误判;第一时间开展监测,可以为应对处置及时提供决策依据;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可以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这样的规定,使相关企业和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为履职提供依据。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比如,2012年12月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漏事故后,天脊集团、长治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报告、开展环境监测并发布信息,错过了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造成了跨省界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教训非常深刻。根据《办法》规定,对事发单位的调查,调查组应当查明下列情况:一是建立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的情况;二是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建设及运行的情况;三是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及时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情况;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四是按规定编制、评估、报备、演练、修订、培训环境应急预案的情况;五是事发后的信息报告或通报情况;六是事发后,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并采取控制或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的情况;七是事发后,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并按要求采取预防、处置措施的情况;八是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预防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措施的情况;九是事发后,是否存在伪造、故意破坏事发现场,或者销毁相关证据阻碍调查的情况。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对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职调查,调查组应查明下列情况:一是按规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对预案进行评估、备案、演练等的情况,以及按规定对事发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实施备案管理的情况;二是按规定赶赴现场并及时报告的情况;三是按规定组织开展环境应急监测的情况;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四是按职责向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提出事件处置或信息发布建议的情况;五是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时,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相邻行政区域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六是接到相邻行政区域事件信息后,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规定调查了解并报告的情况;七是按规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的情况。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应收集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事发单位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验收、执法等日常监管过程中和事件应对等环节履职情况的证据材料。除此之外,调查组还应查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是否有违反《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比如,在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调查中,调查组从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两个主体入手,根据搜集的证据材料,锁定两家肇事企业,查明其中一家存在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提炼粗铟,且无任何污染防治设施,将废液存于溶洞,因水位下降导致高浓度废液泄漏的问题,另一家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放含镉废液,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同时查明,相关企业未建立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不健全,没有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河池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信息发布工作不及时,此外,在日常监管中河池市和金城江区安监、工商、经贸、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部门分别负有监管责任,是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最终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企业违法生产、恶意违法排污,政府部门疏于监管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件。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四)处理措施?一是对于连续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约谈下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比如,针对浙江省台州市、湖州市连续发生血铅超标事件,环境保护部约谈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台州市、湖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督促落实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的各项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二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比如,针对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含铜酸性溶液泄漏导致汀江水污染事件,中国证监会2012年5月对上市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三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调查报告,对下级人民政府、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督促落实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有关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的督办通知,并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和整治时限。比如,环境保护部针对浙江德清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苯胺泄漏引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印发督查通知或予以通报,对相关企业落实整改的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明确要求,环境保护部对几起重大事件及时组织了突发环境事件后督查,督促事发企业、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汲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1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做好《环境保护法》贯彻执行工作,依法查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制定出台了《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办法》针对《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适用拘留的四项条款,详细列明了23种具体的违法情形。如首次具体规定了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表现形式等。根据《办法》,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经办案件的稽查,发现下级部门应当移送而未移送的,应当责令移送。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针对《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提出的承担法律责任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办法》明确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23种具体的违法情形:第三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送达责令停止建设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建设的;(二)现场检查时虽未建设,但有证据证明在责令停止建设期间仍在建设的;(三)被责令停止建设后,拒绝、阻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四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送达责令停止排污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排污的;(二)现场检查虽未发现当场排污,但有证据证明在被责令停止排污期间有过排污事实的;(三)被责令停止排污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具有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五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暗管是指通过隐蔽的方式达到规避监管目的而设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临时排污管道;渗井、渗坑是指无防渗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渗作用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坑、池、塘、井和沟、渠等;灌注是指通过高压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六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篡改、伪造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手工及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包括以下情形:(一)违反国家规定,对污染源监控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造成污染源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二)破坏、损毁监控仪器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及其它监控设施的,以及破坏、损毁监控设施采样管线,破坏、损毁监控仪器、仪表的;(三)稀释排放的污染物故意干扰监测数据的;(四)其他致使监测、监控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七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情形:(一)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过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的;(二)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急排放阀门,将部分或者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三)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放的;(四)在生产经营或者作业过程中,停止运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五)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六)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后,排污单位不及时或者不按规程进行检查和维修,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七)其他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形。第八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一)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生产、使用的;(二)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完成责令改正文书规定的改正要求的;(三)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核查的。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九条《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2014年,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总计2180件,超过2013年的3倍,公安机关受理2080件,比2013年多受理1443件,受理率达95.4%。浙江省移送案件1036件,约占全国总数的50%,广东、河北、福建移送案件均超过百件。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和船舶港口等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以工业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动循环发展。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三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量调度,保证重要河流生态流量。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发,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水价改革,完善收费政策,健全税收政策,促进多元投资,建立有利于水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行动格局。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六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规建设项目,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七是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强化环境治理目标管理,深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科学防治地下水污染,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良好水体和海洋环境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九是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国家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逐年考核计划实施情况,督促各方履责到位。十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全民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案例1违反环保“三同时”制度案情:2013年7月,某地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有机肥有限公司涉嫌存在违反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违法行为。经立案调查,认定该企业在2008年3月通过环境保护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后,从事有机肥料生产。至案发时该公司在环保设施未经验收的情况下擅自将主体工程投入生产。且检查时该公司猪粪露天堆放,发酵及翻晒过程中产生恶臭直接排放环境。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查实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后,该地环境保护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之规定依法对该企业发出了萧环处罚[2013]229号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整。对该企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该地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该企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加强了督察。由于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环保局于2014年3月13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2014年3月31日,该地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即向该有机肥有限公司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令、传票等,通知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但被执行人并没有按时履行义务。4月4日,执行人员果断对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沈某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沈某被宣布司法拘留后,当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将应交纳的罚款如数付清,并具结悔过,而且保证立即停止生产。4月10日上午,法院执行人员与区环保局执法人员一起到被执行人公司进行实地查看。经现场勘查,被执行人目前已停止生产。至此,这起群众反映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已执行完毕。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同时现场勘查还邀请了青年时报、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参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法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案例2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案情:2013年12月31日21时,某市环境监察支队对位于某区的某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所及污染物处理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当事人正在利用抽水泵将有毒的含铬废水混着电镀污泥绕过标准排放口排入厂外沟渠。案发后某市环境监察支队和该区环境监察大队迅速开展联合调查。偷排水样经监测,总铬和总镍两项指标分别超过国家排放标准212倍和23倍。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该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已涉嫌构成环境污染罪,并于2014年1月6日移送市公安局立案侦查。该案件由该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案例3违反规定设置排污口案情:某地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养殖有限公司涉嫌存在采取规避监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环境违法行为。经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厂区东侧围墙外堆积有大量含污水的淤泥,由于未做有效的防渗处理,导致部分污水渗漏到厂区围墙外侧,取样经环境监测站分析:围墙渗漏处:化学需氧量:56800mg/L,氨氮:2950mg/L;厂区西侧排水沟:化学需氧量:130mg/L,氨氮:49.8mg/L,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查实该公司的违法行为后,环境保护局根据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依法对该企业发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人民币6万元整。对该企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该企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加强了督察,如发现该企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再次发现该企业有违法排污行为,将从严从快从重处罚。

三、《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备案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是不属于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的一种行政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备案是为了规范编修、提高质量、履行法定义务。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备案是为了收集信息、存档备查、事后管理。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二)哪些企业需要备案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了三类企业要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一是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将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污染物产生量不大或者危害不大的单位排除,例如餐馆等。由于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一般的排放污染物企业有所区别,在《备案管理办法》中用“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予以强调。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二是可能非正常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结合事件案例,强调了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尾矿库三类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三是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这是兜底性条款,给予地方环保部门一定的自主权。为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规定了“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三)企业如何进行备案准备

《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第二章是对这一规定的细化,明确企业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经过评审和演练后,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准备期间产生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评审意见等是备案的必要文件。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何时需要修订

《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如果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环境应急措施、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或实际应对和演练发现问题,以及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要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程序参照制定程序进行。

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目前部分企业已经按照《预案暂行办法》,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实施后,环保部门要指导企业及时开展评估,修订环境应急预案,修订时执行《备案管理办法》。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五)企业如何进行备案企业首次备案时,在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等五份文件提交给备案受理部门。企业收到受理部门签章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表,则完成了首次备案。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当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时,也应当在修订内容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原受理部门变更备案。变更备案不需要提交首次备案要求提交的全部备案文件,只需提交修订的文件。个别内容调整的,不需要变更备案,只需要以文件形式告知原受理部门即可。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六)受理部门如何进行受理

受理部门在收到企业提交的备案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文件齐全的,出具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受理部门就完成了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

受理部门对备案文件的核对,只是形式审查,审查备案文件是否齐全,不对这些文件的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除了在备案受理部门办公场所“当面受理”备案的方式外,结合当前有些地方开展的网上备案实践,为减轻企业负担、适应工作要求,《备案管理办法》对通过信函、电子数据交换等备案方式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电子备案、信函备案等相关工作。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针对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级,环境保护部出台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给出了环境风险评估的一般性方法,涵盖了大部分易发、多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目前,环境保护部还将出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标准,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的技术指导。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实践中,一些地方也制定实施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文件,对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备案管理办法》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可以参考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七)企业违反备案管理办法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为了督促企业规范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备案,对于企业不制定、不备案,或者提供虚假文件备案的行为,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部制定的规章等,给予罚款等处罚。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八)今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如何进一步深化

《备案管理办法》是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今后环保部门主要通过备案这一抓手实现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指导与管理。由于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涉及技术内容多,为不断提高预案管理水平,环境保护部将陆续出台重点行业预案编修指南、应急资源调查指南、演练指南等配套文件。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出台有关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文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改进预案。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九)备案应提交的材料说明1、在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备案文件提交给备案受理部门。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编制说明包括:编制过程概述、重点内容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说明(评审专家一般应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员等。);

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1编制过程概述..................................................................................11.1编制过程......................................................................................11.2编制目的.......................................................................................11.3编制依据.......................................................................................11.4适用范围........................................................................................................11.5事件型.......................................................................................................11.6事件级........................................................................................................11.6.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21.6.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21.6.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21.6.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21.7工作则...........................................................................................2四、《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2重点内容说明..................................................................................32.1应急预案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