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_第1页
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_第2页
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_第3页
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_第4页
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月10日上午7点,能源资勘一二班两个班级的同学集中在地大水房前,开始了本次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活动。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共计有4个实习点。实习点一:»在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公路旁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铁路边即为我们的第一个实习点,为中元古界大红峪组砂岩。岩层倾向北东,产状2°<45°,颜色呈灰色且岩层较厚。据老师介绍,该处石英含量很高,约为80%至90%左右。此处地貌高耸,岩石岩性坚硬,且抗风化能力较强,发育粒序层理。»顺着铁路行往北西向大约走150米,可清楚看到一较为大型的褶皱,岩石组成仍为大红峪组砂岩。其轴面倾斜,粗略测得产状为335<65。波长大约为25米,较长,岩层能感性较高。两翼倾向相反,南翼较缓,北翼较陡,为不对称褶皱。继续仔细观察可得,该褶皱的枢纽倾斜,倾伏向大致为西向,倾伏向57,倾伏角20,向岩层内倾斜,翼间角大致为110。据其转折端形态知其为圆弧褶皱,根据褶皱的位态分类,可判断其斜歪倾伏褶皱。又可观察到其核部变厚而翼部变薄,推测其为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图一为其素描图。在看完褶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了大致200米,到达一节理发育的观察点。该处的节理呈现共轭“X”型,且产状较为稳定、平直并延伸较远,判断其为剪节理,密度为5条/米。测得两组节理面产状为278<45,90<37。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呈钝角的两盘相互靠近,锐角的两盘相互疏远,可大致判断其最大主应力轴为钝角平分线,而锐角平分线为最小主应力轴。这种情况与书上介绍的通常情况相反,让我们懂得了野外地质现象存在着特殊性,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实习点的最后,有一处明显的不对称波痕发育。测得岩层产状为342<50。波痕在沉积岩层顶、底面表现不同。在顶面,通常波痕表现为凹处较尖,凸处较缓,且岩性通常为泥质或者粉砂质。在底面,为凸处较尖,凹处较缓,岩性常为砂质。波痕的不对称性还可以用来判断水流的方向,由缓侧指向陡侧,罗盘测得古水流方向为165。该处的波痕规模较小,波长为4.5cm,波高为5mm,且为单向,反应了其水动力环境较弱,并为单向水流,又因为在此点周围较大范围内都能看到波痕,可以推测其应该为海相沉积并远离海岸,但海水深度不深,为波浪能够打到的浅海。由于岩层倾斜,故应当后期经过构造作用。图二为其素描图。实习点二:该实习点位于磁家务水泥厂内。主要的观测内容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岩等。在水泥厂的深部,有一明显的断层,其各部分特点与分界均较为明显。图三为其素描图。断层的上盘为完整连续的大红峪组砂岩,与实习点一相同,但由于风化作用,导致该点部分褪色。测得断层面产状倾向为68°,倾角为52°。往左侧可见碎裂岩发育,原岩被断层研磨的较细,但在岩性上任然存在连续关系,且断裂带较宽,根据目测,判断该处整个断裂带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其间可观察到断层角砾、断层泥等典型的产物,其中断层角砾岩部分绿泥石化、千枚化,且分选、磨圆都很差。因为带内受力不均,所以不能根据其排列判定方向。界面继续往左为一较大的透镜体,表明其能干性较大。透镜体往右为小的断层角砾岩,其被断层泥包裹,并且共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面状构造。由于断层带两盘岩石不一样,故在断层带中会相互混杂。在60米开外的一挖煤点,可以见到本溪组石煤层位于上盘的石英砂岩之下,构成了平行不整合。由于断裂带的破坏作用,石煤层与石英砂岩相互穿插、混合。各岩层差异风化,可观察到透镜体形式的产出。由于该点的石煤层任然发育较大,保存较好,可推测此处的构造作用强度不大。图四为其素描图。在水泥厂另一侧的山坡上,为清晰可见的马家沟组泥晶灰岩,其岩石成分较纯,时代大致为中奥陶世早期,测得其产状为90°<57°。在水泥厂外的一处山壁上,在本应当为马家沟组底部的部分出现了本溪组的碳质板岩,测得其产状为110,23。板岩的出现说明出现了地层的重复,又由于该处产状较为平缓,推测其大致又出现了一个逆断层。根据实习点二的观察内容,可大致获得此处的剖面图,如图五所示。实习点三:实习点三位于加油站旁,为新元古界景儿峪组。在此处可观察到白色大理岩和绿色千枚岩互层,且发育绢云母和绿泥石。此处早前为了修建房屋和公路等建筑,向地层内添加了膨胀剂,其受热膨胀,故在地表形成了一道道垂直的裂隙。该处发育一平卧尖棱褶皱,轴面水平,且翼间角很小。观察其转折端及两翼的厚度,发现其转折端厚度比两翼的厚度大,为顶厚褶皱。又其翼间角<30,为紧闭褶皱。分析其受力状况及成因,该

褶皱应当是在纵弯褶皱作用下形成的,即受到垂直轴面方向的力的挤压作用而成。因为其受到挤压作用,故褶皱两翼的物质会向转折端移动,导致转折端加厚。该褶皱的中间部分为大理岩化白云岩,颜色呈现黄色,两翼薄层为千枚岩,颜色呈青色。并且在该褶皱点可见清晰的节理面。又其产出特点可知其经历了三次早起构造运动:1、受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皱褶;2、岩层受力平卧,形成平卧褶皱;3、岩层受到垂向挤压,翼部出现弯曲。图六为其素描图。往其转折端移动,可观察到第三期运动痕迹。其转折端接近水平并且明显增厚,而两翼则发生明显的减薄。在转折端,发育大型的石香肠构造,且为透镜状,表明该处受到垂直方向的挤压作用,这与前面推测平卧褶皱成因时所得结论相一致。因为石香肠构造相当大型,说明该处岩层的能干性差异并不是非常的大。图七为其素描图在转折端附近,部分褶皱被拉断,从而不连续,形成无根钩状褶皱。图八为其素描图。在垂直轴面方向上,可见大量张节理发育,产状不稳定,短而弯曲,并且凹凸不平。说明该褶皱在平行轴面方向上受到拉张,在垂直轴面方向上受到挤压,该结论与之前所得结论相一致。沿着公路向褶皱末端移动,本应降到地面以下的景儿峪组大理岩反而升至地面以上,并且呈现一定的弯曲,该现象同样说明褶皱在垂向上受到力的挤压作用。核部为黄色的中厚大理岩化白云岩,两翼为青色的薄层千枚岩,而且从核部向两侧地层变新。到达该平卧褶皱的末端,发现该褶皱核部发育众多圆弧状次级褶皱,皱面水平,转折端较缓,枢纽方向为12。为“M”和“W”型,整体呈“M”状,表明核部中厚层能干性较强,流动性较弱。图九为其素描图。在结束完实习点三的观察后,我们坐上大巴来到三处辅助点观察。该点位于一铁道旁的高地上,紧挨着一个铁道山洞,为一处平行不整合。不整合的上地层为寒武系符君山组灰岩,岩性较纯,下地层为新元古界景儿峪组。由于风化作用,故该地区不整合分界面十分明显。在此处,还可以远观实习点三平卧褶皱的上翼,其出露部位发生了一定角度的倾斜,可能是由

于褶皱形成之后,又经历了其他的构造作用。实习点四:该实习点构造现象沿着一废弃的铁道展布,主要观察所在的房山岩体。主要成分有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粒径较粗,斑状结构。具片麻理次生构造,岩体小部分发生错动,大部分变形。图十为其表面素描图。沿铁路走大约30米,可见其中暗色矿物定向排列,岩体产状为85,43。左侧可见太古代官地杂岩,其间的矿物被构造拉长。再往前可观察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包裹体,大小为5-10cm,呈棱角状,磨圆较差,其可能由混合岩化作用中的围岩捕虏体,或是由基性析离体形成。继续向前移动,可观察到充填于张节理内的石英脉。图十一为其素描图。其后可以观察到矿物的颗粒逐渐变细,粒状矿物逐步增多,为太古代官地杂岩的变质杂砂岩。面理产状为30,45,不发育线理。图十二为其素描图。在一小斜坡上,在太古代官地杂岩的花岗糜棱岩上上覆新远古下马岭组千枚岩。断层约宽10cm,其中发育有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