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_第1页
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_第2页
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_第3页
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_第4页
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会计重、难点解析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成本会计制度

・第三章:成本会计的基础

・第四章:材料费的核算

・第五章:工资费的核算

・第六章:折旧费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第七章:部门费的核算

・第八章:生产损失的核算

・第九章:基本生产成本流转程序、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分离

・第十章: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的方法

・第十一章:按产品批别计算成本的方法

・第十二章:按产品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章:按产品类别计算成本的方法

・第十四章: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十五章:成本报表

第一章:总论

1.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1.成本的理论概念:

首先了解产品价值的内容:c+v+m(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c为产品生产

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即已消耗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v为

劳动者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即以工资形式付给劳动

者的报酬;m为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即税金、

利润等。

c+v即构成成本的范畴,即生产产品所消耗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相当于工

资那一部分活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2.成本的经济内涵

1.经济性质:反映商品价值及其使用价值的对等转换关系,体现了成本的可计量性.

2.经济内容:由c+v构成,体现了成本的个别性。

经济本质:为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劳动成果而发生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价

值?/FONT〉》使用价值),这种价值补偿必须鹅而且只能以成本的经济内容为限度,

体现了成本的可补偿性

1.成本的内容:

1.广义:生产期间所有费用支出(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

按其经济性质划分:

A.生产性支出: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支出。

它是形成产品价值的主要部分。

B.损失性支出:企业因特殊情况而发生的支出。如:坏帐损失、废品

损失、停工损失等。

C.纯收入分配性支出:如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基金。

D.销售费用:指擦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1.狭义:产品成本(制造成本)

开支范围如下:(一般指制造业)

A.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

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直接材料)

B.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种补贴及按工资总

额14%提取的福利费。(直接工资)

C.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单

位的管理人员工资、奖金及其福利费。(制造费用)

D.生产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非。

(制造费用)

E.生产单位一般性消耗的机物料、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

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及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及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

1.成本费用的分类

1.按费用要素(经济内容)分类

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工资费、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其他支出

共七种。

以上分类可以反映产品生产中消耗了什么,为企业编制材料物资采购资金计

划、了解企业流动资金需用量等,提供了必要的会计信息,但也只能反映企业在

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了什么,而具体的费用用在什么用途上则难以体现。

2.按费用经济用途分类(要素成本项目)

1.制造费用:A、直接材料B、直接工资C、制造费用。

2.期间成本: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

以上分类能清楚地反映出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上的材料是多少、直接用于制造产

品的工人工资是多少,好用于管理与组织生产上的各项支出是多少,有利于反

映和监督产品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分

析。

1.按费用同特定产品关系的分类:

1.直接费用:为某一产品所消耗,可根据该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产品

成本中,(如原材料)

2.间接费用:为几种产品所消耗,无法根据该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产

品成本,而是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等。这里须注意与期间费用相区分)

以上分类对于正确处理计算产品成本有重要作用。

1.按费用同产品产量关系的分类:(从管理会计的角度)

1.变动费用:指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其总额的费用。即变动费用的总额

随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动做同比例增减变动,而就单位产品而言,则不随产

量增减而变化。

2.固定费用:指产量在一定范围内,费用总额不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

费用。“固定”也指费用总额而言,而不是指单位产品应负担的费用数额

的固定。

3.半变动费:它随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增减,但其增减幅度不成比例。

以上分类对于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升降原因,以及作出某些成本决策是

非常必要的

1.费用能否控制的分类:

1.可控制费用:某些费用的发生,受责任单位或管理人员的行为产生重大影

响的,称为可控制费用。

2.不可控制费用:与可控制费用相反。

以上分类对评价各责任单位或有关部门人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

根据可控制的费用来考核责任者的工作才有意义。

1.成本计算的含义:

1.含义:对生产中各种耗费,按照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对能列入成本的费

用,经过分类、归集、分配等一系列的计算程序,计算出产品或劳务费的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称之为成本计算。

2.成本计算遵循的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各种物资必须以当时取得这些物

资的货币支出为基础。

2.真实性原则:核算中,必须以实际发生的耗费为依据。

3.一致性原则:前后期的计价分配方法必须保持一致。

4.相关性原则:在每个会计期间记录成本的资金耗费必须与当期生产经营成

果的受益情况有关,以保证各会计期间损益计算的准确性。

5.及时性原则。

1.成本核算必须注意划清费用界限。(顺序不可颠倒)

1.必须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2.划清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的界限。

3.划清计入各个产品成本的界限。

4.划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界限。

5.划清各种成本计算对象的界限。

6.划清界限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界限。

例题:某企业本月共发生材料费82,000元。其中:用于安装生产设备4,0

00元,企业职能管理部门耗用2,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维修设备5,000元(按

规定从当月起分5个月摊销),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性消耗3,000元。基本生产

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按两中产品消耗定额比例分配材料费用,假定甲产品

占60%,乙产品40%(制造费用也按此比例分配),甲产品完工成本占70%,期

末在产品占30%,乙产品完工成本占80%,在产品占20虬要求:按上述费用界

限进行划分。

(1)资本性支出:4,000元(不计入成本)

收益性支出:78,000元(82000-4000)

(2)制造成本:76,000元(78000-2000)

期间成本:2,000元

(3)甲产品成本:43,200元[76000-5000+(50004-5)>60

乙产品成本:28,800元[76000-5000+(50004-5)]*40%

(4)直接费用:68,000元[76000-5000+(50004-5)]

间接费用:4,000元(5000+5+3000)

(5)材料费甲:40,800元(68000*60%)

乙:27,200元(68000*40%)

制造费用甲:2,400元(4000*60%)

乙:1,600元(4000*40%)

(6)甲:完工成本:30,240元(408000+2400)*70%

在产品成本:12,960元(40800+2400)*30%

乙:完工成本:23,040元(27200+1600)*80%

在产品成本:5,760元(27200+1600)*20%

1.成本计算的种类

以制造业为例:

1.根据成本计算内容不同分类:

1.采购成本的计算:指计算企业生产所需要材料物资从外部购

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以便确定每一单位材料物资的实

际成本构成采购成本的费用。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

保险费、仓储费、合理损耗、税金等。

2.制造成本计算:指企'也对产品或劳务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各种耗费进行计量、分类、归集和分配,以确定产品或劳务

费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1.根据成本计算时间、依据和作用不同的分类:

1.实际成本计算:指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根据实际消费的各项

生产费用而求得产品或劳务费的实际成本的计算。

2.标准(定额)成本计算:指在经济活动进行之前,预先根据

现行消耗定和费用预算而进行的成本计算。

1.根据成本计算范围不同的分类:

1.全部成本计算:既包括变动费又包括固定费的成本计算。

2.变动成本计算:只归集变动费计算产品的成本,固定费不直

接分配给产品,作为期间成本直接列作损益表减项。

1.各种成本计算的关系:

实际成本的计算,是在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计算基础上进行的。从其包括范

围看,是全部成本计算,标准(定额)成本计算,是对实际成本的控制,与变动

成本计算一起都是为了进行成本管理而进行的成本计算。

第二章:成本会计制度

1.成本会计制度的内容

1.概念:在复式簿记组织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经常连续的

计算。这种形式制度的成本计算,叫做成本计算制度

2.分类:

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

获得的成本资料是事后资料。

2.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事前根据产品所需各项材料和劳动的数

量与计划价格计算出标准成本,并且同会计核算相结合而形

成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其主要任务是为成本管理提供情况。

(西方国家应用较多)

3.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把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计

算成本时只计算变动成本,而把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

额列入损益计算表。

4.全部成本计算和变动成本计算二者的比较如下表:

全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制造变动费B+销售、一般管理变动费

减:销售成本(制造固定费A+变动费B)

b)

销售利润边际利润

减:期间成本(制造固定费A+销售、一般管理固定费

减:期间成本(销售、一般管理固定费C+变动费b)

C)

纯利润纯利润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种成本计算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是不同的,按全部成本计

算制度计算的净利润高于按变动成本计算制度计算的数额。原因在于,全部成本

计算制度将全部成本分摊于所生产的全部产品,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只将变动费

用分摊于所生产的全部产品,至于固定费用则全额计入损益计算表。由于两种制

度对固定费的处理不同,在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全部成本计算比变动成本计算

所增大的利润额则是单位制造费与生产两大于销售量之数额的乘积,也即增大了

的产品库存量分摊的固定费数额。因此,在全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量对净利

润有影响,而在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量对净利润无影响。

成本计算对象确定

1.确定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过程与生产组织得人心特

点,乂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2.成本计算对象:包括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

经营管理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

1.成本计算程序

1.按照费用耍素进行核算。成木计算是计算各种消耗的,因而

必须从计算各项的要素费用开始。

2.按照费用的用途进行核算。根据费用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而进行的归集、分配的复杂核算过程。

3.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各项费用按用途归集后,分别

归集到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之中。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成本计算是对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集、分

配、再归集、再分配的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

第三章:成本会计的基础

1.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制度是按照规定的格式,援企业商场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实所做的

最初的记载。它是反映企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成本信息的载体。

2.计量验收制度。是成本信息的采集。

3.定额管理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定额的制定:(1)经验估计法;(2)统计分析法;(3)技术分析法。

4.部门(岗位)责任、权限制度。是作为划清成本、责任的界

限。

5.企业内部价格制度。是成本控制的保证。

第四章:材料费的核算

1.材料的分类

材料的基本内容:

1.概念:•般指原材料,即原料和材料的合称。

2.分类:

A.按作用分: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B.按其用途分: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

理用备件、包装物.

1.材料和材料费的核算

1.材料采购和收入的核算

为了进行材料的核算,要设置“原材料”会计科目。

例:购买材料300公斤,每公斤10元,外购运杂费500元,计划成本3150

元。会计分录如下

购买时借:材料采购3500

贷:银行存款3500

按计划成本结转

借:原材料3150

贷:材料采购3150

借:材料成本差异350

贷:材料采购350

1.材料出库及其费用的核算

1.生产领用材料要办理凭证手续,领用材料的凭证•般有“领料单”、“限

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其中,“领料单”适用于无消耗定额或比

经常领用的材料。一单一料制,一次一份,一式三联;“限额领料单”适

用于经常使用并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可在有效期(一个月)内连续使用。

按每利材料用途编制,交由仓库和领料车间办理领发料手续;”领料登

记表”适用于生产车间、班组常用的消耗材料•,不便于采用上述凭证进行

核算的情况。本表多次使用有效(一月内),一单一料制。

2.上述领用材料•,月末如果全部被消耗没有剩余材料时,将这些凭证登记的

数额予以汇总,即可确定材料消耗量。材料消耗量以货币表现的消耗额即

为材料费。

3.根据上述领料凭证,凡是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实体形成并能直接确

定归属对象的直接材料费,应直接记入各该成本计算对象的“原材料•”成

本项目中;对于几种产品共同消耗的间接材料费,要选择适当的标准分配

记入成本计算对象,标准的选择应注意其“比例性”,即所选择的标准应

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保持成本比例的因果关系。

例: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标准:

某企业商场甲、乙两种产品,共消耗某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甲产品

实际产量14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实际产量为80件,

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公斤。要求分配材料费。

方法一:先计算两种产品实际产量的材料消耗定额:

甲:140*4=560公斤乙:80*5.5=440公斤

其次,计算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2004-(560+440)=1.2

再次,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材料量:

甲:560*1.2=672公斤乙:440*1.2=528公斤

最后,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

甲:672*4=2688元乙:528*4=2112元

方法二:先直接计算材料费分配率:

(1200*4)4-(560+440)=4.8

再计算产品所分配的材料费:

甲:560*4.8=2688元乙:440*4.8=2112元

1.根据上述归集和分配,如材料是按实际成本核算时,即可编制“材料肥分

配表”,据以计入有关费用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如果材料是按计划成本

核算时,根据材料凭证汇集的数据是按计划成本计算的,而计算产品成本

又需要按实际成本计价,这就要将材料计划成本调为实际成本,为此需计

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

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并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作如下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本分录后数据为计划价格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1.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概念:单位价值较低(大型企业2000元以下,中型企业1500元以下,小

型企业1000元以下)或容易损耗(使用期限一年以下),比较次要的劳

动资料。如砂纸、棉纱等。

2.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1.由于低值易耗品品种规格复杂,数量多,因此把它看作劳动对象。但因它

是劳动资料,可多次参加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摊销方法,将其损

耗价值计入“产品成本”。

2.核算方法:一次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次摊销法指在领用时,将其价值

全部一次计入成本,适用于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较短的管理工具,小型卡

具,以及容易破碎的玻璃器皿;分次摊销法指将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分次

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每次计入产品成本的摊销数额,可以根据低值易耗

品的预计使用期限和其价值来确定,适用于使用期限长,单位价值较高,

或一次领用数量较多的低值易耗品。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甲车间本月领用低值易耗品一批,计划成本640元,

材料成本差异-2%,乙车间本月领用低值易耗品•批,计划成本6000元,预计可

使用6个月,每月摊入成本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3%,另外乙车间有一批低值

易耗品作废,残料入库作价30元,作有关会计分录。

甲车间:其价值较低,使用一次摊销法:

领用时借:制造费用640结转差异借:制造费用12.80

贷:低值易耗品640贷:材料成本差异12.80

乙车间:其价值较高,使用分次摊销法:

领用时借:待摊费用6000分次计入成本借:制造费用1000

贷:低值易耗品6000贷:待摊费用1000

结转成本差异借:制造费用180

贷:材料成本差异180

残料报废

借:原材料30

贷:制造费用30

1.材料费的计算

1.概念: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项材料物资的货币表现即为材料费。

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1.连续计算法(永续盘存制)。指每次收入、支出材料时,即根据原始凭证,

将其数量记入材料明细帐,以其支出数量作为消耗量的方法。这是计算材

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尤其对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更应采用这一方法。

2.盘存计算法(实地盘存制)。指当材料出库时不记录,而定期作实地盘存,

将此盘存数量从结转数量与收入数量合计中减去,以计算消耗数量的方

法。

材料消耗量=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结存数

1.消耗材料的计价

1.按计划成本计价。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结转成本差异。

2.按实际成本计价。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分批实际法。

第五章:工资费的核算

1.工资费的分类

1.工资按内容的分类。工资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

动中对职工所支付的工资额,在会计上称为工资费。包括内容有:

1.计时工资。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

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按其支付对象

不同,可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

3.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

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奖金。

4.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

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

价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指按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特殊工资。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

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

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标准的•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二为

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7.注意:支付给职工但不属于工资性的支出,则不列入工资费内容中。

如: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稿

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劳保费支出、出差伙食补贴等,都不属于工资

费支出。

1.工资费按计入成本的费用项目不同的分类。

1.对于直接支付给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额,由于同产品的生产有

直接发生关系,以“直接工资”成本项目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2.对于支付给其他人员的工资额,由于同产品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在

性质上有别于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工人工资,因此,不包括在“直接工资”项目中,

而是根据人员所属部门,以“工资”明细费用记入部门费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

员工资,记入“制造费用秦工资

1.工资费的计算

1.记录职工工资的原始记录,主要有“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两种。“考

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它是计算职工工资的重要原始记录,

同时也是分析考核职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原始记录。一般是逐月登记,月终据

以计算工资。“产量记录”是登记工人或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量和耗用工时的

原始记录。它是计算计件工资的依据,同时也是统计产量和工时的依据。产量记

录应根据生产类型和劳动组织的特点,制定不同格式的产量记录。

2.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根据考勤簿登记的实际出勤日数和职工工资标准计算的,可采用

月薪制或日薪制。

月薪制:职工只要全月出全勤,不论月大月小,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标准工

资,如发生缺勤,应在月标准工资中,相应减去缺勤工资。

应发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日数*日工资。其中,日工资应计算如下:

1.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平均每月工作时(全年365日减去104个周末及1

0个法定节日,除以全年12个月求得),这样计算的日工资,全年不变。

2.用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的日历日数(为简化计算,一般为3

0天),这样计算的日工资不变。

3.用月工资除以当月满勤日数(指当月日历数减去周末及节、假日后饿

日数),由于每月满勤日数不同,因此各月工资不同。

日薪制:用职工当月出勤天数乘以日标准工资。

1.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记录登记的实际合格品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

求得的。公式如下:

应付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合格品数量。

注意:不是由于工人的过失而产生的废品(如入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品),

应按计件单价支付工资。

有的工人在月份内从事很多项计件单价不同的工作,为简化核算手续,可将

月份内完成的各项工作折算成定额工时,然后乘以小时工资率求得应付计件工

资。

2.奖金的计算。奖金的计算应根据其奖励标准计算支付。

3.津贴和补贴的计算。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发放。

4.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应根据批准的时间按国家规定标准计算支付。

5.特殊情况下工资的计算

1.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治疗期间,据其工龄长短按不同标准支付工资。

2.产假、探亲假期间工资,按标准工资金额计算。

1.企业为了办理职工工资结算业务,一般需编制“职工工资单”或“工资

结算表”。财务部门根据各单位报来经职工领取签章后的“职工工资单”汇总编制

“工资结算汇总表”。企业发工资时,有如下会计分录:

(1)开出现金支票提取现金: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2)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时: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3)支付工资各项扣款时: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房管局(房租)

其他应付款——互助会(互储金)

应付福利费

1.工资费及提取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1.工资费的核算。

工资费的核算,是指把企业各部门人员本月发生的全部工资(不论当月是否

领取),按其用途分配计入成本,或按规定资金来源列支。

工资费的核算是根据“工资分配表”进行的。此表可由不同部门编制,在实

行二级核算企业中,生产车间根据本车间发生的全部工资费用,按其用途编制“工

资非分配明细表”,企业财会部门根据各车间报来的“工资费分配明细表”汇总

编制“工资费分配汇总表”,据以进行工资费的核算。在实行厂部一级成本核算

的企业中,这些工作都集中在财会部门进行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在实行计价工资形式下,其中按计件单

价和合格品产量计算的计件工资是直接费用,可以根据工资结算凭证直接计入各

该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直接工资”成本项目,而其他工资(如奖金、津贴等)因

与某种产品生产不直接发生关系,是间接费用,应分配计入“直接工资”成本项

目。实际中常用的分配方法是按各种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工资额=该种产品实际(定额)工时*分配率

工资费核算转入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某月直接从事生产人员工资总额48,000

元,本月甲产品实际消耗工时2400小时,乙产品实际消耗工时3600小时。要求

分配工资额。

直接工资分配率=48000+(2400+3600)=8(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工资额:2400*8=19200元

乙产品分配工资额:3600*8=28800元

2.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核算

根据国家现行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可按照扣除各项奖金后的工资总额的14%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用作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开支。职工福利费基金核算结转成

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如上例,按14耻匕例提取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分配率=(48000*14%)-7-(2400+3600)=1.12(元/小时)

甲产品负担的福利费:2400*1.12=2688元

乙产品负担的福利费:3600*1.12=4032元

第六章:折旧费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1.折旧费的核算

1.概念及其形成:固定资产可以参加许多次生产周期而不改变其原有的实物

形态,但其价值随着实物的损耗而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

去,成为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在会计上称

为折旧,按月将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数额就是折旧费。

2.折旧费的计算方法

(1)计算折旧时,除考虑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和使用期限外,还应考虑固定资

产报废清理时所得的残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指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报废时,清理下来的剩余材料、零

件等的残余价值。着部分残值收入,可抵补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因此在计算折旧

时,应从原始价值中扣减。

清理费: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需的拆卸、搬运等费用。它是对固定资产

的追加耗费。着部分清理费,应在计算折旧时加到原始价值中,由使用期间的产

品成本平均分摊。

由此可得公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清理费)+固定资

产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2)实际工作中,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乘

以月折旧率计算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指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折旧额占原始价值的比重。它

是反映固定资产损耗程度的相对指标。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

原始价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除以12个月,即为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例:某厂有车床一台,原始价值4000元,预计使用年限16年,预计残值为

2000元,预计拆除费用400元。求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40000-2000+400)4-16=2400(元)

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1.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A.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包括生产经营用、非生产经营用、

出租的以及融资租入的)

B.季节性停用以及大修停用的固定资产。

C.房屋及建筑物(无论是否使用)

2.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A.未使用和不需用的机器设备。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已提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

D.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E.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F.按规定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如地产等)。

3.注意:

A.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提折旧,下月开始计提;本月减少的固定资

产本月要提折旧,下月不再计提。

B.连续停工一月以上的企业,在停工期未用的设备,可不提折旧;但厂房、

建筑物及季节性停用或因大修停用的固定资产要提折旧。

1.折旧费的核算。

在科目体系中应设置“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两个会计科目。“累计折

旧”是一个备抵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折旧额,借方登记结转的折旧额,余额在

贷方,表示现有固定资产累计提取的折旧数额。用“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余额

同“固定资产”借方余额相比较,可确定固定资产净值。

实际工作中,折旧费的核算,•般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进行的,

它每月编制一份,作为进行折旧费核算的依据。核算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1.其他费用的核算

1.修理费的核算

对固定资产进行修理,从其修理范围大小的不同,费用支出多少的不同和修

理间隔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大修理和经常修理。

1.大修费。由于大修费支出较多,不直接计入成本,而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期

限按月预提,以保证固定资产进行大修所需的资金。每月计入成本的大修

费,是通过编制“大修费提存计算表”求得。

如企业大修费支出采用待摊法,作如下处理:

支付大修费时:借:递延资产——大修支出

贷:银行存款

摊销时:借:管理费用——大修费

贷:递延资产

如企业采用预提大修费的方法,做如下处理:

每月计提:借:制造费用——修理费(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修理费

实际支出:借:预提费用——修理费

贷: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经常修理。由于经常修理支出的费用较少,而且乂比较频繁,因

此一般将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发生时: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

费用较大时:

借:待摊费用摊入成本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

贷:待摊费用

1.外购动力费的核算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有助于创造正常生产条件。

借:生产成本——燃料动力费

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

2.其他方面的动力费。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

1.待摊费及预提费的核算

1.待摊费。先支出,后摊销。因受益期较长,不应全额计入发生当期成本。

摊销期限不超过12个月。

2.预提费。先预提,后支出。

1.其他费的核算。其他费包括水电费、办公费等,一般根据有关部门凭证,

按其发生地点和部门,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月末应将记入

“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的其他费用与记入该科目的各项费用一起分配计如

产品成本。

第七章:部门费的核算

1.辅助部门费的核算

1.辅助部门的特点。

工业企业的辅助部门,一般称为辅助生产车间,它是向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

管理部门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服务部门。辅助部门中有的以一种产品或劳务服务于

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求气等车间;有的则提供多种产品或劳

务于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如机修车间等。其根本任务是服务于产品生产和管理

工作。

辅助部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辅助部门发生的生产费用,必须按部门进行归

集与核算,并将其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成为该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2.辅助部门费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和有关凭证记入“生产成本素辅助生产

成本”科目既方,贷记有关科目。辅助部门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生产成本素辅助生产成本”,贷记

“制造费用”.月终,按照•定的分配比例分配给个受益对象时,借记“生产成本素基本生产成本”、“制

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记“生产成本秦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1.辅助部门费的核算。

1.提供产品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2.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交互分配方法。

在某些大型企业中,设有多个辅助生产车间,他们除向基本受益单位(即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

提供产品和劳务外,相互之间也存在产品或劳务的供应情况。为了正确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

成本,必须首先解决多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劳务费用交互分配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A.一次交互分配法。•次交互分配法是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

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数量及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木(或计划单

位成本)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

配后的实际费用,根据对辅助车间以外的各部门提供的劳务

数量,分配给各基本受益单位的•种方法。公式如下: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劳务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

=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向该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耗用劳务的交互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量*提供劳务的分配率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入费用-该车间交互分配转出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分配率

=该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该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总量

例:某长设有发电、修理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和提供的劳务数量如表:

辅助生产车直接发生提供劳务劳务耗用情况

间费用总量发电车间修理车间一车间二车间管理部门

发电车间4000元20000度2000度10000度6000度2000度

修理车间1800元600小时100小时220小时160小时120小时

要求:对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费用进行交互分配。

计算如下:

1.计算交互分配率:

发电车间交互分配率=4000+20000=0.2(元/度)

修理车间交互分配率=18004-600=3(元/小时)

2.计算分配交互转入费用:

发电车间:100*3=300(元)

修理车间:2000*0.2=400(元)

3.计算分配交互转出费用:

发电车间:2000*0.2=400(元)

修理车间:100*3=300(元)

4.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发电车间:4000+300-400=3900(元)

修理车间:1800+400-300=1900(元)

5.计算基本受益单位劳务分配率:

发电车间:3900+(20000-2000)=0.2167(用度)

修理车间:1900-r(600-100)=3.8(元/小时)

6.计算交互分配后的基本受益单位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电费:0.2167*(10000+6000)=3467(元)

管理部门耗用电费:0.2167*2000=433(元)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修理费:3.8*(220+160)=1444(元)

管理部门耗用修理费:3.8*120=456(元)

7.相应会计分录如下:

交互分配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秦修理车间400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素发电车间400

借: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秦发电车间300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素修理车间300

基本受益单位的分配:

发电车间:借:生产成本一基本生产成本3467

管理费用433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一发电车间3900

修理车间;借:制造费用1444

管理费用456

贷: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一修理车间1900

一次交互分配法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结转情况,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而且便于考核各辅助生产车间的耗费水平。因此,这种方法在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采用这种

方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进行交互

分配,可直接在明细帐中登记,而不需要编制会计分录。

B.计划成本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是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

计划单位成本及各受益单位(包括基本受益单位和其他辅助车间)的劳务消耗实

际,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计入各受益单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劳

务总成本与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之间的差额,转计入管理费用的•种方法。

公式如下:

某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该车间提供劳务总量*劳务的计划

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总成本=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

按计划成本转入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成本差额=该车间实际发生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按

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例:沿用上例资料,假定每度电的计划单位成本为0.22元/度,每修理工时

的计划单位成本为3.5元/小时,按计划成本法分配劳务费用如下:

1.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费用:

发电车间:20000*0.22=4400元

修理车间:600*3.5=2100元

2.实际发生的总成本:

发电车间:4000+100*3.5=4350元

修理车间:1800+2000*0.22=2240元

3,劳务成本差额:

发电车间:4350-4400=-50元

修理车间:2240-2100=140元

4.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44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520(10000*0.22+6000*0.22)

管理费用44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发电车间4400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5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330(220*3.5+160*3.5)

管理费用42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发电车间2100

借:管理费用9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发电车间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40

计划成本分配法既简化和加速了成本核算工作,又能反映辅助生产车间发生

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情况,而且由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差额直接转入企业管理费用,

排除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变动对基本生产车间成本的影响,便于分析和考核各基本

生产车间的责任成本,因而水种值得提倡和推行的核算方法。但采用这种方法,

若劳务的计划成本制定得不合理,其费用分配结果也欠准确。

C.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费用不作交

互分配,而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各基本受益单位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分配率=该车间直接发生费用+该

车间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总量

例:沿用上例资料•,计算如下:

对基本受益单位提供劳务分配率:

发电车间提供劳务分配率=4000+(20000-2000)=0.2222元/度

修理车间提供劳务分配率=1800+(600-100)=3.6元/度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电费:(10000+6000)*0.2222=3555元

修理费:(220+160)*3.6=1368元

管理部门:电费:2000*0.2222=445元

修理费:120*3.6=432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3555

管理费用44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发电车间4000

借:制造费用1368

管理费用43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800

直接分配法是对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的简化,因而简便易行,但在这种方

法下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没有参与分配,又不便于考核各辅助生

产车间的耗费水平,分配于各基本受益单位的劳务费用也不准确。这种方法只适

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劳务较少的企业。

D.代数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建

立方程组,求解辅助生产的劳务单位成本,从而对基本受益单位分配辅助生产费

用的一种方法。见如下:

设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6甲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A1

元,生产劳务总量为B1单位,其中对乙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总量为C1单位;

乙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A2元,生产劳务总量为B2单位,其中对甲辅助生

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为C2单位。设甲辅助生产车间单位劳务成本为x,乙辅助

生产车间单位劳务成本为y,则建立辅助生产投入产出联立方程组如下:

Al+C2y=Blx(甲车间)

A2+Clx=B2y(乙车间)

例:沿用上例,设每度电成本为x元,每小时修理成本为y元。方程组如下:

4000+100y=20000x

1800+2000x=600y

解上述方程组得:x=0.218644元/度y=3.7288元/小时.在基本受益单位的

分配略。

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结果精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变

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适用于在成本核算实现电算化的企业中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