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甘蓝夜蛾的识别与防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王萍莉甘蓝夜蛾寄主与分布:甘蓝夜蛾广泛分布于各地,是一种杂食性害虫,除大田作物、果树、野生植物外,对蔬菜也是一种主要害虫,它可为害甘蓝、白菜、萝卜、菠菜、胡萝卜等多种蔬菜。在昆虫分类中属于鳞翅目的夜蛾科。另外一个很普遍的名字称为甘蓝夜盗虫。危害: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在甜菜上轻则造成叶片破损或孔洞,重则全部食光,仅残留叶柄和粗脉,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被害严重时可使产量降低10%-20%,糖度下降0.8-1.0度。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5毫米,翅展30—50毫米。体、翅灰褐色,复眼黑紫色,前足胫节末端有巨爪。前翅中央位于前缘附近内侧有一环状纹,灰黑色,肾状纹灰白色。外横线、内横线和亚基线黑色,沿外缘有黑点7个,下方有白点2个,前缘近端部有等距离的白点3个。亚外缘线色白而细,外方稍带淡黑。缘毛黄色。后翅灰白色,外缘一半黑褐色。幼虫体色随龄期不同而异,初孵化时,体色稍黑,全体有粗毛,体长约2毫米。2龄体长约8—9毫米,全体绿色。1—2龄幼虫仅有二对腹足(不包括臀足)。3龄体长约12—13毫米,全体呈绿黑色,具明显的黑色气门线。3龄后具腹足四对。4龄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黑色,各体节线纹明显。老熟幼虫体长约40毫米,头部黄褐色,胸、腹部背面黑褐色,散布灰黄色细点,腹面淡灰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近似梯形,背线和亚背线为白色点状细线,各节背面中央两侧沿亚背线内侧有黑色条纹,似倒“八”字形。气门线黑色,气门下线为一条白色宽带。臀板黄褐色椭圆形,腹足趾钩单行单序中带。

卵半球形,底径0.6—0.7毫米,上有放射状的三序纵棱,棱间有一对下陷的横道,隔成一行方格。初产时黄白色,后来中央和四周上部出现褐斑纹,孵化前变紫黑色。蛹长20毫米左右,赤褐色,蛹背面由腹部第一节起到体末止,中央具有深褐色纵行暗纹1条。腹部第五至第七节近前缘处刻点较密而粗,每刻点的前半部凹陷较深,后半部较浅。臀刺较长,深褐色,末端着生2根长刺,刺从基部到中部逐渐变细,到末端膨大呈球状,似大头钉发生规律:6-7月为第一代幼虫发生数量大,并暴食甜菜和甘蓝。成虫昼伏夜出,对含糖较高的糖醋液有一定的趋性,对黑光灯趋性弱。在食料缺乏时,可成群迁移在春秋两季雨水较多的年份,为害较猖獗,干旱少雨的年份为害轻微。无论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均对甘蓝夜蛾的发生十分不利,有补充营养的习性。防治措施1、糖浆诱杀利用成虫的趋糖醋液习性,用糖醋液进行诱杀,亦可用人工合成甘蓝夜蛾性诱剂进行诱杀。2、生物防治赤眼蜂、真菌、细菌、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