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_第1页
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_第2页
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_第3页
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_第4页
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和平发展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与现实分析2011

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前言

1648年10月24日,欧洲各国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残酷的三十年战争,确立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明确了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职能作用。近代国际关系格局初步形成。第一部分新中国外交原则及外交政策演化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对封锁政策,周边国家对新中国心存疑虑,如何实现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成为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新中国外交政策原则:和平共处

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为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史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针对少数国家代表发言攻击新中国。周总理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寻求共同的基础,不是制造分歧的。“求同存异”就是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放在一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周总理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万隆会议公报。国际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国内问题: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家新秩序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1949年《共同纲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化

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我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

1963年12月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次亚非十三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加强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打破西方社会对华封锁1964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国书合影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在20世纪60年代东西方冷战的形势下,中法建交在西方引起的震动.美国官方表示“愤怒、震惊”,日本“反应强烈、震动很大”。戴高乐向法国人解释说:“法国应该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也同样应该直接倾听法国的声音,两国关系的建立将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他还预言,尽管有些国家仍在犹豫,但将来会效仿法国的做法。进入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大力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庄则栋与美国乒协主席斯廷霍文切磋球艺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并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该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右图为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大会上欢庆胜利。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乔冠华、黄华和符浩。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双方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交外交关系。左图为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方原文:TheUnitedstatesofAmericarecognizesthat

(认识到)the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sthesolelegalGovernmentofChina.

中国坚持: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recognizes

the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as

(承认)thesolelegalGovernmentofChina.中英建交

1972年313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英国新任驻华代办艾惕思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公报,决定从即日起将本国派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代表升格为大使,英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即日起撤消其在台官方代表机构。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八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会长五岛升率领的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他在谈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个主要问题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政治新秩序的核心就是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经济新秩序的要旨就是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创造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促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和谐合作、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局面。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亚非峰会(100多个国家参加)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领导人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思想的新发展,外电认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大价值观。中国现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二部分201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第一,新兴国家在全球GDP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发达国家的比重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公布的数据,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相比,“金砖国家”2009年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由13%升至16.7%,接近世界的1/6,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29%升至34.5%。其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则由65%降至53.8%。其中,美国GDP从占全球25%降至20.4%。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第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中的地位显著加强。在20国集团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占了10个,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墨西哥、阿根廷、沙特、土耳其和印尼,它们的诉求直接影响二十国集团历次峰会的结果。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第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改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

2011年3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进行的投票权改革方案3日正式生效。根据这个方案,中国在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份额占3.72%,投票权占3.55%,均居第六位。而根据尚未生效的2010年改革方案,中国的SDR比重升至6.39%,投票权跃居第三,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此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WB)中的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占4.42%,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第三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公司整体的投票权从33.41%上升到39.48%。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4.8%,仅比2009年高约0.5%。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2008年10月,欧洲债务危机在冰岛引发,负债800亿美元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7月31日,经过激烈博弈,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终于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避免美债违约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2011年5月5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级别8日,又将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受此影响,8月8日,全球股市遭受重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破6.4,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3.36%。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连续大幅下挫,外汇市场也剧烈震荡之时,黄金价格逼近1800美元/盎司。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通胀压力逐渐由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不仅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较大通胀压力,也使发达国家由去年对通缩的担忧转为较强的通胀预期,加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2011年7月,中国CPI同比再创新高二、世界经济步入缓慢复苏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刺激政策逐步到期,虽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但有可能导致美元走强和资本回流美国等新变化,给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西亚北非持续动荡和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给国际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挥之不去。利比亚、叙利亚、埃及持续动荡三、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强化对亚太介入,东北亚局势更加复杂

2010年8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并重申从阿富汗撤军时间表,以强化对亚太的介入。在安全上,美国利用“普天间机场问题”挫败日本新生代政治家拉开与美国距离的企图;利用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和俄罗斯总统登上南千岛群岛,使日本感到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美国利用“天安舰”、“钓鱼岛”等事件巩固美韩、美日同盟。“天安舰事件”导致韩国推迟收回韩军“战时指挥权”。美利用“韩朝炮击事件”,使韩国进一步感到了韩美同盟的不可或缺。三、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强化对亚太介入,东北亚局势更加复杂在经济上,美国加紧推进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意图与初步成形的东亚经济合作圈相抗衡。政治上,美国跻身东亚峰会,强调太平洋国家属性,拉近与亚太国家关系。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加强军事介入,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以坐收渔利。2011年7月15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三艘军舰抵达越南岘港。为期七天的美越南海联合军事训练由此拉开序幕。四、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在传统安全领域:各大国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继续加强国防建设。

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全力研发“空天飞机”、“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

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一些国家政局波动,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四、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在传统安全领域:核不扩散领域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发展。

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

首届核安全峰会强调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有效的核安全。美国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继续优化核武库。

伊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左图:美国实施亚临界核试验

右图:提出无核世界获诺和平奖

四、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能源安全①金融危机延误了新能源开发的进程。②消费的持续上升加大了能源供给的压力。③能源争夺不利于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④国际能源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影响大量实体产业的发展。⑤能源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程。2011年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55.2%首超美国四、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粮食安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一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230.7,连续7个月走高,同时也创下这个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超过了2007年到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最高点213.5。当时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8.7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粮农组织估计目前这个数字可能达到9亿人。2011年2月9日,,印度不同党派民众举行游行,抗议粮价上涨四、国际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传统与非传统领域挑战同时上升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益普索(Ipsos)公布的一项针对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51%的公民预计2011年恐怖活动多于2010年,45%的中国公民赞同此观点。左:2011年5月1日美国击毙本·拉登右:2011年8月5日塔利班武装击落美国海豹突击队乘坐的直升机,17名海豹突击队员丧生四、国际地区热点和难点问题新老交织,世界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

核能安全问题凸显:日本核泄露灾难引发核能安全领域的反思,可能催生新的国际核能安全机制。各国重新审视核能安全规划,一些国家冻结核电项目。

海权争端热度不减:极热明显升温,南海争议波澜四起。在我南海地区,越南、菲律宾借助域外大国势力,一度表现得咄咄逼人。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或扬言插手南海问题或直接参与在该地区的军演,给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和不确定性,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美、俄、加等北极周边五国正协商解决北极争端,试图达成排他的共同开发北极协议,并纷纷开始展示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四、国际地区热点和难点问题新老交织,世界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

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西方抢抓网络空间主导权。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将网络空间开辟为外交新战场,推行网络威慑战略,谋求网络空间战略优势。德国、法国、日本、英国等相继推出网络安全战略和建立网络空间军事力量计划。慕尼黑安全会议和八国峰会均首次将网络安全问题列入会议日程。英国伦敦骚乱后,首相戴维·卡梅伦表示,政府正研究今后发生骚乱时是否关闭微博客、社交网站或“黑莓信使”服务,或者阻止骚乱者利用这些社交网络工具串联,从而引发社会对网络监管的争议。第三部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策略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发展。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多次会晤,就发展两国关系、推动全球重大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达成许多共识。中美关系进入双方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中最脆弱也是最敏感的一环。中美建交以来,每当中美关系出现波折时,军事交流总是最先被中断、最后才恢复的领域。原因有三点:①中美军事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导致美国朝野普遍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希望在军事上牵制中国。2010年1月11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②中美缺乏军事互信,美国在中国周边频繁进行军演和军事侦察,坚持对台军售,对中美关系造成损害。

2010年1月,奥巴马总统宣布,对台湾出售“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扫雷艇等武器装备,价值约64亿美元。中方决定中断与美方的高层军事交流,原定于6月的盖茨访华被中方婉拒,总参谋长陈炳德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的互访以及舰队互访也被取消。

2010年7月25日,美韩在黄海海域举行军事演习。除美国“乔治·华盛顿”核动力航母外,包括“宙斯盾”舰、核潜艇、“超级大黄蜂”、F-15、F-16、E-2C预警机在内的200余架军机。部署在日本的4架美国最先进战机F-22“猛禽”也将首次参与美韩军演。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③中美军事关系缺乏牢固的基础,双方开展军事交流不是因为中美双方的相互认知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考虑,只是权宜之计。▲2010年12月3日,驻韩美军前司令贝尔表示,“应对朝鲜挑衅的措施,除了武力没有其他选择”,并强调称,若中国再次参加半岛战争,中国经济将退后到100年前。▼如果有人撕毁朝鲜半岛《停战协议》,悍然发动战争,突破三八线,中国作为协议的当事方不可能置之不理。如果有人把中国打退100年,那么,他也要准备倒退200年。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战略互信既是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危机升级的有效缓冲手段。

2010年5月27日,美国白宫发布了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该报告中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这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先发制人”战略相比是个重大转变。美国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关于中国的部分明确宣示了这一政策:在与中国发展“积极、建设性、全面的关系”的同时,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并做相应准备,以防美国的地区、全球利益及盟国受损”。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战略互信既是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危机升级的有效缓冲手段。2011年1月1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北京举行仪式欢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左:2011年5月15日,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访美右:2011年7月11日,美军参联会主席海军上将马伦访华2011年初,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标志着中美军事交流正式恢复

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战略互信既是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危机升级的有效缓冲手段。2011年8月1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2011年8月14日,首位华裔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北京的官邸举行了就任后首次媒体见面会。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也是全球关系。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因此,战略互信既是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也是防止危机升级的有效缓冲手段。

2011年1月,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0日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第一,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合作。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尊重、增强双方战略互信的关系,是突出共同利益、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关系。第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格局。第三,加强沟通,密切磋商,深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协调和合作。第四,加深友谊,面向未来,积极促进社会各界友好交流。第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不同,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偶然事件羁绊,增进互信,排除障碍,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2011年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胡锦涛主席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温家宝总理正式访问俄罗斯并举行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接待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合作进一步加强,中俄原油管道顺利竣工,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民友好感情不断深化。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2010年10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胡锦涛主席及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领导人成功访欧,中欧举行第13次领导人会晤和首次高级别战略对话,我们还接待了欧洲多国政要访华。这些重大外交活动提升了双边关系水平,推动中欧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发展。发展与日本的战略互惠关系一、发展和谐的大国关系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1、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2、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3、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4、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5、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中日关系在经历较大起伏后迈出改善和发展步伐。我们对日本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我渔民渔船进行了坚决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胡主席、温总理分别在多边场合与菅直人首相进行了会晤和接触,达成重要共识,指明了两国关系改善发展的方向。二、建设和谐的周边关系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1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1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