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1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2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3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4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1792年9月之前:法兰西王国(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2)1792年9月至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3)1804年至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4)1815年至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5)1830年至1848年:七月王朝(6)1848年至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7)1852年至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8)1870年至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相关链接:一秒钟的迟疑决定了拿破仑乃至世界的命运思考:拿破仑的失败是源于格鲁希一秒钟的迟疑吗?支配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理论阐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说明上述原理生活举例:自己举例说明上述原理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在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推动或阻碍作用)第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练习:1、结合机械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特点,体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2、P88阅读-提问3、辨析: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可见,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课后练习]第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辨析: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可见,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解析:辩点1: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吗?辩点2: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吗?辩点3: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吗?含分辩点: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对社会历史起什么作用?社会历史由什么决定?第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活动。可见,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是受人的动机和目的的影响的。2、人的动机和目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会影响社会历史进程。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支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总之,题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动机和目的的作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第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而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第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总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第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关系①从根本上说,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②但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总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小结:P-901、规律名称

2、规律的主要内容

3、理论地位

4、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主要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阅读教材P89阅读材料12、阅读教材P89阅读材料23、阅读教材P89阅读材料34、阅读教材P90名言5、阅读教材P90相关连接6、阅读教材P90专家点评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教材P91第二段]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矛盾的性质不同:是非对抗性矛盾②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同: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直接动力。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知识延伸1:阶级分析法1、阶级分析法的含义: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2、阶级分析法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知识延伸2: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全面的观点]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练习:辨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坚持矛盾的观点,就是要求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即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2、题中认为“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即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是在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物,把事物分为优点和缺点这两个方面,坚持了两分法。这是其合理之处。3、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具体情景是无限多样的。但这种观点把对立统一狭隘地等同于优点和缺点的对立,混淆了矛盾的本质和矛盾的具体情景。4、坚持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不仅要求坚持一分为二,还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的概念P93专家点评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阅读P93--94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思考: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是根本对立的吗?(参阅学海P70误区一)

2、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吗?

3、我们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参阅教材P51理论评析第一段)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辨析: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可见,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辩点:本题属于因果式辨析题。这类辨析题原因部分一般是正确的,而结果部分一般是错误的。但要注意原因正确要说明理由;结果错误要指出其合理的部分,并明确提出正确的结论。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活动。可见,社会历史是受人的动机和目的的影响的。2、但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和目的决定的”这种观点,夸大了人的动机和目的的作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支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1课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根本区别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等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英雄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1课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1、唯心史观认为:意见支配世界,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它是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体现。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二者对“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回答完全不同1、唯心史观:主要表现为“英雄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2、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最后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二者对“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回答完全不同1、唯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2、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附:地理环境决定论1、基本观点: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直接决定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决定人口的分布、种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兴衰、国家的强弱,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2、评价:这种观点肯定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或作用,但片面夸大其影响和作用,其实质是否认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应该也有好坏和真假之分,区分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根本。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10分)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坚持以人文本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2、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分):①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让发展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②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到科学发展,要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3分)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二课自学课件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或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2、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6人生价值一、价值和价值观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阅读P-96第一段①、进行价值判断必然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需要和满足,一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②、价值既不能归结为主体,也不能归结为客体。而是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并存在的。③、价值关系,实际上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接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注意:区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价值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③、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贡献,即社会价值(为什么如此评价?留待下一讲价值实现中)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结: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1、价值构成不同。人的价值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物的价值涉及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人的价值不仅表现为奉献社会、还表现为从社会得到回报。

2、二者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不同。物的价值的实现是无意识的、被动的;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3、二者的价值地位不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价值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尊严等,虽然对他人、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用物的东西来代替,不能用物的东西来衡量或交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价值观阅读教材P97最后一段①、价值观的基本含义②、价值观的本质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阅读教材P98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具有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98专家点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1、根本观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利益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名词解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P100)四、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结一、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特征

1、社会历史性

2、主体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往往因人而异二、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正确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综合探究P-99

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得出上述结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这是由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哲学依据: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决定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历史发展了、条件变化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变化。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唯物辩证法还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变化了,也会导致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不同。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受实践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也会导致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不同。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践)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发展、享受、工作条件)

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2、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小结: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在实践中积极利用和创造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2、个人要积极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