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4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讨论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同学最熟识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学校化学教学要求把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亲密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终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试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同学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同学的学问储备上来看,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CO2的学问,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同学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学问,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制造性的试验和观看活动;然而,从同学获得学问技能的力量方面看,对于科学试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识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使同学初步熟悉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头,在课堂的一开头就抓住同学的留意力,这样可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热忱。其次步让同学通过观看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试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同学从性质推用途。最终让同学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同学观看试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育同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力量,有培育了同学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力量,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把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2.力量目标:

①会对试验现象进行观看分析和归纳;

②培育试验操作力量,培育语言表达沟通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育同学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到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育同学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方法

采纳"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同学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学问、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七、教学用品老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夫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现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看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现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快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看现象,分析缘由,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学问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试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缘由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看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看现象并分析缘由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争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试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同学)

(生)观看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争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经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头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同学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殊重要的是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知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试验。

六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

1、作致冷剂或人工降雨

能溶于水―――――――――――――――――――

2、制饮料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4、灭火

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H2CO3=H2O+CO2

②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可用此反应鉴定二氧化碳);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④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抽象概括力量。

2、通过试验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应呼吸的试验,增加同学关怀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力量的培育。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同学阅书P85-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同学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同学展现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同学争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老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同学试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试验。(必需渐渐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同学争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同学试验)向布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争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应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枯的深井,应当怎么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