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6月考前作文指点_第1页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6月考前作文指点_第2页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6月考前作文指点_第3页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6月考前作文指点_第4页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之6月考前作文指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的提升——改进结构一、现象类材料作文常见的结构一般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型: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二、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步骤(1)读材料,概括现象(2)列举现象的具体表现(3)分析现象的实质(4)分析产生的原因(内因、外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5)分析结果(积极效应、消极效应)(6)类比、对比联想同类或相反的现象(7)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针对原因)三、常见的写法:1.“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具有的意义或危害进行分析,然后就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就事论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对材料的转述,注意不要原文照搬,而要根据自己立意的需要有选择性地简要叙述。二是对材料的分析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2.“同类拓展”一事一议的最大缺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必须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一)27.作文(70分)“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是在移动互联网时期,用含有特定对象的符号、图片登来传情达意。对于“表情包”的流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作为一种民间符号,“表情包”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它能快速、直观、生动传递着使用者的多种情感,拓宽了任命表情达意的空间。也有人认为:“表情包”的流行,形成人类交流“符号——文字——符号”的循环。文字的式微,意味着文明倒退。……对于“表情包”的流行,你如何看待?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017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题)【参考范文】不简单的符号文化当下,社交软件发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兴起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人们对这种“符号文化”究竟会消解文化的价值,开历史的倒车,抑或成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看法偏颇。于我而言,我视其为社交互动,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趋势,是对表达媒介的拓宽,更是种“绝不简单”的符号文化。“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潜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节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相同的时间我们却要面对过度负载,过度生产的信息,于是借用蕴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阐明原本需要三言两语表意的广泛事件背后的普遍化情感,何乐而不为?方便、快速、直观,不得不说,这足以使它成为人际交流的第二途径,成为日常生活的形象映射,交流传递速度被提升,文字将有效的用于阐释更微妙,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它是社交互动日间推广的必要“衍生物”,这取决于“表情包”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借助动物拟人、夸张化的神情,逼真而动态的的形象,使得其在愈发常见的“浅层交际”,“广泛交往”,和较陌生之人的对话中彰显出超越文字的平等感,几张图片的背后,践行着等级地位的淡化,隔阂的消除,多少年前卡夫卡笔下“巴别塔的深渊”或许可以借由“表情”而更快的“打通”。更重要的,“表情包”本身绝非“简单”而肤浅的稚嫩符号,相反,它应是嵌合当下语境和大时代背景的符号文化。哪怕是在看似消遣的“斗图”中,也随处可见表情中竟融合了当下大事件人物抑或各类名人政要的形象,何以见得它体现出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我想,便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述如今社会迅速的发展与变迁,与日新月异的世间百态,而这种方式,贴合现今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叙述方式的——轻松,似乎“浮躁”的娱乐化阐述中彰显人对时世的认真态度,以看似略“戏谑、调侃”的方式描绘生活的状貌。它反映了如今人们对于新闻与文化的重新审视,表达与看法未必与“严肃”绑定在一起,形象化,生动化的背后,另有深意。思考和思辨仍在,只是借由另一种即直观又更加“隐晦”的方式。至于有人认为这是“符号—文化—符号”的循环,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焦虑,与其惶恐“它必然代表文字的式微”,不如说它是契合当下流行文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是对原本单一的文字表情达意的拓宽,丰富,而绝非取缔,更非消解文字的价值,如果说“文字”是人们思考严肃命题,表达深刻、复杂思考的唯一选择,那么“表情包”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亲切的平等,直观生动的映照生活,以小见大的映射社会更迭,大众情境的语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艺术作品向网络电影的转变,书信到社交软件的更替,同样我们也要接受或包容这样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文字与“表情包”背后符号文化共存的双重语言。“文字”是对世界严肃、细腻而诗意化的丈量,而“表情包”却也是流行文化的必然产物,它丰富表法情致的空间,它贴合生活节奏的“亲切”,它对于当下语境、时代背景风趣而不失深意的记载,这样的“符号文化”重要,有其存在的价值。(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著名导演李安说:我拍电影,从来不愿意把它当工作一样,所以常常是挑战自己,找不熟悉的、心里底层最害怕、最不敢面对的一个题材,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又剥了一层皮,这层皮剥下,连我自己都不晓得有哪些内容,把它剖析出来,对观众是一种交代,对自己和世界也是一种探索。(2017年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参考范文一】一“不”之遥从不可能到可能到底有多远?从不敢到敢又有多远?很多时候人们恐惧未知,并且轻易地为它们打上了“不可能”的标记。但是这一“不”之遥到底有多远无人知晓,他们只是披着保守派的外衣蜷缩在壳内不敢踏出第一步。实际上,有些一“不”之遥并不远,甚至很近。著名导演李安说:“我拍电影,从来不愿意把它当作工作一样,所以常常挑战自己,找不熟悉的,心里底层最害怕、最不敢面对的一个题材,然后,想剥洋葱一样,又剥了一层皮,这层皮剥下,连我自己都不晓得有哪些内容……”李安在化不可能为可能时,从未想过这一“不”之遥到底有多远。但他不仅做到了,甚至是精益求精。在面对那些“不”时,李安直面挑战。而对于我们来说,同样也应该直面不可能,跨越这一“不”之遥。跨越一“不”之遥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人不能毫无方向的前进,同样也不能直面不合时宜的挑战。诚如李安所说的“害怕”,这种不可能是你从未做过的事或是截然相反的道路。“你所恐惧的终将造就你。”从认识自我做起,去想想那些你从未接触过的蓝天白云,去追寻那些啼鸟芳香,去攀登那些受人仰视的高峰。这一“不”之遥便有了方向。跨越一“不”之遥,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毕加索绘画《亚威农少女》时还未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几何画法。尽管他名声鹊起,但他不沉溺于一时的虚名。他要对自己的艺术负责。于是他渐渐走出了自己的画风,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如果我们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同样的路,这固然是一种坚持,但同时也是对不确定未知的懦弱。这样的人生并不能算是负责的。走出自己的光彩才是人真正应该做的。跨越一“不”之遥,是实现精致人生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奋斗。当我们在跨越这一“不”之遥时,我们也走上了精益求精的追逐之旅。李安将克服不可能的过程比作剥洋葱,戴伦将克服义肢灵活性的过程比作镶花……杰出的有为人士们都将自己克服不可能的过程看作是一种锻炼,是一种精益求精。在这条路上,他们跨越了一“不”之遥,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哲学》中有一条真理:世上没有未知,存在的只有已知和待知的事物。在跨越一“不”之遥时,我们应敢去面对未知,去发掘自我。的确,并非所有人都能跨过这距离,但是当风初定,丝纶慢整时,你又是否会为你那一潭星而雀跃?于学者而言,“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能做的便是求知……境无止尽,我们应该做的,便是里近更近。【参考范文二】探索的荆棘路著名导演李安说:“我拍电影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工作而是挑战自我,选自己最不熟悉,最怕的题材进行剖析,无畏结果的未知,只为探索。”李安在探索电影拍摄上可谓成功,而我认为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勇于在布满未知因素的探索的荆棘之路上奋力前进。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踏上这条探索的荆棘路的,但只要敢踏上这条路的人都可谓英雄。历史的翅膀拍打着巨浪飞过,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多少制度的改革,又有多少思想的浪潮。那些发明创造者都是英雄,因为他们有勇气踏上探索的荆棘路。历史在他们的手中逐渐完整,中国也在他们的手中逐渐强大。更值得敬佩的是勇于在荆棘路上坚持向上的人。探索的荆棘路布满未知的因素,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现什么。李安在拍电影时探索到的是人性之中的勇敢与坚持,是人类身上美好的品质。但探索之路上并非永远如此美好。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拿起笔,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会,他探索到的是当时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探索到的是人性的贪婪与自私,是人性丑陋的一面。但无论探索到的是什么。是否是他们所期望的那样,他们都坚持在探索这条荆棘之路上。我不禁深思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对真理的渴望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他们因为对真理的坚持而不断的探索,在那之后又用电影和文字这样直接的方式让真理无处遁形。他们因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不惜让有时残酷的真理公诸于世,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真相。反观当今社会的我们,多少次面对探索的荆棘路望而却步,多少次踩在荆棘路上停滞不前,更不要提因对社会的责任而帮助他人认清现实了。说起来,实在惭愧。愿我们都能成为勇于踏上探索这条荆棘路的英雄,在这条通往真理的路上大步奔跑,无惧未知的结果,只求探索真理以大白于天下,给自己,社会及世界一个交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报端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四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躬耕地……总之,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儿名气,都在争抢之列。甚至连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的故里,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都争得不亦乐乎。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范文】莫为名利遮望眼古代的文人墨客,名将贤相,留给后人的本该是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现在,一种悄然兴起的社会现象却让我们发现,原来古代人还留给了我们一笔物质财富——名人故里。借用名人故里来提升形象,发展经济,本来无可厚非。但“名人故里之争”这个刺耳的词汇,却在近些年不断出现在大众耳边。翻开各大报纸,不是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李白故里,安徽亳州与河南永城争曹操故里,就是福建、山东、山西、江苏等省争孙悟空的故里。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真让人大跌眼镜。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细细想来十分可疑。名人出生在哪里,又有什么影响呢?诸葛亮故乡的人,一定就比其他地方的人足智多谋?我是李白的老乡,我就一定擅长写诗?答案显而易见。可见,一些城市争夺名人故里,虽然有获取“钟灵毓秀”美称的考虑在其中,但更多的还是奔着“名人故里”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去的。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哥争的不是文化,是利益。”作为名人故里,翻修名人故居,创造了GDP;建造祠堂、纪念馆,也创造了GDP;更不用说由此带来的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可观的旅游收入了。于是,各个城市为此大打文化招牌,在时下的“传统文化热”“古代名人热”的大背景下,一会儿重修“名人故里”,一会儿兴建“文化保护基地”,搞得不亦乐乎。然而,在轰轰烈烈的文化产业化以及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是不是会因为片面追逐利益而淹没了文化育人的真正内涵呢?如果说对历史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里的争夺,还可以冠以建设精神文明的美名,那么对一些根本没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故里之争,就纯属盲目跟风了。比方说,山东、安徽两省的西门庆故里之争,福建、山东等省的孙悟空故里之争。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争夺让我们不禁想问,照这样下去,是不是哪天中国大地上还会涌现一批“葵花宝典源地”、“还珠格格故乡”,甚至“大头儿子之家”呢?一座城市的发展,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首先应当是挖掘并保护本地的资源,而不是去争抢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退一万步讲,就算本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投资创造资源为我们所用。深圳的“锦绣中华”不就是成功的典范吗?“名人故里之争”怪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的浮躁所致。或许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不仅我们每个人,包括每座城市,都应当重新回归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轨道,以脚踏实地的作风,谋求真正的发展。(二)根据以下两则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2010年9、10月间,上海地铁频频现身“怪人”,有“鹿人”,戴着大鹿头,穿着白大褂;“蛋壳超人”,头戴一顶类似蛋壳的头盔,“蛋壳”上架一副黑框眼镜;“超人”,戴着墨镜,身着红色斗篷、蓝色紧身衣……2011年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旅居德国多年的龚琳娜因演唱无词歌《忐忑》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首歌被冠以“神曲”而街知巷闻,龚琳娜也因为“表情帝”般的投入表演而被奉为“神人”。【参考范文】卑微的卖弄近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地铁频频出现“怪人”,或带着大鹿头;或头顶蛋壳;或身着红斗篷;而音乐界也被一首无词的《忐忑》所震撼,不少人纷纷赞其“神人”。这一切,都不禁让人感慨,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事实上,若要仔细算来,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芙蓉姐姐早已搔首弄姿地红了好久了!凤姐、浮云哥之流也一直努力地用层出不穷的雷人语录与造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莫非,我们的社会只剩下了怪异与恬不知耻?究其心理,我们或许只想要展现自己的“个性”,宣扬自己的“独特”。然而自己既无文采可写出《红楼梦》之类巨著,又无对科学研究可写出《时间简史》,又无崇高品德能收养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怎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独特”呢?于是,他们决定卖弄自己。除去他们的奇装异服、抛开他们夸张做作的表情,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浅薄、低俗、灵魂的巨大空洞。原来他们一直卖弄的就是这些。对名利的执着追求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内心。他们拒绝思考人生的意义、拒绝反思自我的价值,他们沉浸在虚幻的掌声和荣誉中,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灵魂的放逐。他们将生命寄生于怪异中,价值观与人生观被极度扭曲,拒绝思考,思维退化,他们在卑微的卖弄中感到一种苟延残喘式的自我满足。臧克家曾说:“有些人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同样,尽管这些人依旧在卖力地表演着,我却看不见他们的活。个体对自我的浅薄的卖弄是这一现象的成因之一,然而社会大众也不可避免地要为之负起一定的责任。为何这类现象一直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大众在推波助澜。他们对这类现象津津乐道,不吝赞美。他们呈现出崇拜、痴迷的姿态,甚至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卖弄浅薄者。可以说,社会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某种意义上,大众也在卖弄,卖弄的是他们低俗的审美趣味与盲目贫乏。对大众而言,科研是科学家的事,阅读思考也自由评论家与文学家去完成,他们只要享受生活与乐趣即可。当普通的娱乐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空虚,于是他们转而寻找新奇与怪诞。他们把人生视作一晌贪欢,在这种浅薄的娱乐中得到虚无的乐趣。这一切,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假如社会继续维持这种状况,那么它将彻底的堕落。娱乐成为匮乏内涵的空壳,文化在浅薄中艰难前行,人们放弃高远的志趣,投身浅薄,追逐名利……一切优良品格被弃置,一切高尚事业被搁置,社会将走向万劫不复!停止卖弄吧!在思考与追索中充实灵魂,在自我完善与提升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一起对超人们说再见!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你对此有何看法?【参考范文一】公平有古谚语说:“没有一滴雨水认为自己制造了洪灾。”在大家都在拉票的如今,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践踏公平。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评选?为什么不是几个专家一商量就把结果定了?这不就是为了让各种各样的人从不同视角评定孩子吗?为了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公平的竞争,这不也是家长一直呼吁的吗?家长在微信和QQ上为孩子拉票,就有失评选的公平性。加入每个家长都这样做,那评选活动岂不是成了人脉比赛。此外,这样做对孩子也是不利的。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他如果总是这样以不公平的方式赢得比赛,那么他就会习惯这种不公平的方式,这是很可怕的。他们未来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而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可能靠一批践踏公平的人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以小见大,公平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我们每个人维护出来的。也许,有人会想:“我有投票的自由啊,法律并没有规定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拉票。你不让我拉票,就是在践踏我的自由。”而我想说,公平与自由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的。你不可能同时在一件事情上得到这两样东西。假如当年那个大哲学家选择了逃跑的自由,那他就失去了法律的公平。所以在公平与自由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当所有的人都放弃一项事物的自由时,他们就得到了公平。胡适说:“当他们都容忍了我讲话时,我就有了讲话的自由。”公平与自由的关系,大抵上和容忍与自由相同,有得有失。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去追求相对的公平。当人们选择了投票的自由,那评选必然失去公平。假如我们每个人都牺牲一点自由,那公平将是我们最好的回报。【参考范文二】从线下到线上最近微信和QQ上时常出现各种拉票信息。家长们让大家为自己参加评选活动的孩子拉票。有人说这样有失公平,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然而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公平和私利做好帽子扣上的确是一个好方式。然而,难道会有人不拉票吗?退一步讲,即使有人吃了网友较少的亏,难道在过去的线下评选中,就没有拉票吗?这样的评选从来就不是一汪清泉,说到底还是个人能力与社交影响力的总和。既然选择了线上投票的方式,就该承受网上影响力的不同,而不是在公平性上与目的性上大做文章。记得前几天看过一则报道。各大电商纷纷打击水军。亚马逊通过检测不正常的评价,并给消费者标识出可疑的商家。国内有些网站屏蔽了部分评论,只有购买后才能评价……然而,这些方式真的能阻击水军进击的脚步?不可能的,当评价和推荐这种模式存在时,水军就是必然的产物。试想,如果线下可以通过雇人来提高店铺的声名时,难道会有店主不这样做吗?然而无奈于现实中得不偿失,几乎无人会选用这样的宣传方式。但当画面转到网上时,在如今这个连账号批量注册都有软件的时代,水军其实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再回头来看拉票这个问题。诚然,这也是家长们最好的选择。只不过与在线下拉人投票比,线上会更快捷、更容易让别人帮忙吧!所以,这不是单纯的公平性或目的性的问题,而是现实在网络、线下到线上的真实投影,是将原来存在的问题放大在人们眼底。互联网只是一面镜子,只能投影出线下的真实。微信和QQ上的拉票,原本就是评选这潭水下涌动的暗流升到了水面,犯不着振臂高呼或是破口大骂。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身边原来的模样,从线上的镜子中审视着线下的自己。(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各媒体盘点某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当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参考范文】任性不需要前提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也有了前提。自我勉励变成了冷嘲热讽,彰显独特竟转化为彰显优越。而这种优越并非后天修养却是与生俱来,有钱有貌,有闲,“任性”二字渐渐成为常人的不可企及。如此一来,变了味道的任性只消得表达羡慕,表达卑微的不满,甚至是对自身的消解与自嘲。加了前提的任性非但不自由,反而成了一种限制。“有钱就是任性”在更多人的眼中表示的是“没钱就无法任性。”于是困厄竟变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任性有了前提,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现实生活中温润透彻的人心,笔墨间纵情的挥洒,甚至是追求美的权利与自由,都被“无才无貌”挡在了门外,令人无福消受了。任性不需要前提,任性更不需要枷锁。任性是无拘无束的做自己,坚定执着地追求想要的生活。它或许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林语堂曾说“人生僻如一场滑稽剧,有时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一个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在我眼前赫然展现,人生如戏,我偏要静观微笑。这样的任性少了卑微无力,却多了些庄严持重,并且,不论怎么看,都是可亲又可爱的。它或许也是一种逆流而行的勇气与尊严。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女作家萧红的愿望不是去记录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同仇敌忾民族危亡的悲伤,她只想寻一隅角落,写童年的趣事,写慈祥的祖父,写家乡的山河,但这温润笔峰中却暗藏着人性的悲凉,对人性回归的感念,世道人心的无知与慈祥。萧红的笔峰转而又转,任性的写下了时代的逆流,而这逆流,却是一个时代最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一来,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伟大。任性不需要前提不代表任性可以为所欲为。任性应从人性出发,应以尊严为保障。任性更多地代表成为真实的自己,而非在他人是非面前指指点点,无理取闹。网络的世界和其宽广,有透透彻彻的善意也有恶意诽谤和谣言中伤,若是把一切为所欲为都归结于任性驱使,那么自由将变成不自由,上而观之,社会规则,人性尊严更将变淡。希望有一天,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站在讲台上,口中流露不再是打拼与机遇这样的套话,他会说,我的成功归结于我不需要前提,坚定执着的任性。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也会自信而坚定地说,我的任性不在于有钱,有才,有貌,我的任性在于安于平凡,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每个个体的价值都得以在不需前提的任性之下,回归自我,回归自由。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参考范文一】“红包奖励”折射教育低俗化红包,译名luckymoney,颇具幸运之意,在中国传统礼俗中是用于年节庆典中长辈对晚辈的赠给,也有主客之间的礼节往来。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红包已不再只是那带有粗糙厚实之感的小红纸袋,摇身一变成为微信窗口里的虚拟图片,弹指间即可收获红包的快感。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江苏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善于捕捉职业高校学生的好奇逐利的心理,同时也为今天的师道竟已沦落到先取悦学生,再换取教学秩序的稳定而深感悲哀。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过节……都能赢得焦老师的红包奖励,不论含金是几何,但终得以换来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师徒日渐升温的和谐美满的场面。但撤去其外表的冠冕堂皇,余下的仅是“我出钱你出勤,我包红包你回心”罢了。如此新招到底于教学有多少价值?学生抢红包出满勤又折射出怎样的求学意志?“红包”本是“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世奇老师与时俱进“诱惑”学生,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逗引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是引诱学生的金钱欲望。学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而如今却与红包这浓厚的金钱色彩相挂钩,于那些真心读好书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也沾上了利欲色彩。“微信签到”、“刷脸神器”、“拍合影照”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钱来刺激?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自我贬低,师道尊严已在红包发出时消失殆尽了。但事实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很多高校的学生翘课已是家常便饭,学风堕落更是见怪不怪。本该是人生最佳探究与思考年龄却厌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现象并非个例。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之重担的教师更是举步维艰,发红包以“讨好学生”,成为“美女老师”“女神老师”来吸引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教育的衰败。欲改变现状,纠正歪风邪气,从根源来说,教育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求学者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该由师生共同维护。【参考范文二】“红包”真的只是学习中的“调料品”?日前,一技术学院老师通过给优秀的学生发红包,使得教学质量及师生关系有了显著提高。此举在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面对着不少人的责难和质疑:如此功利会不会使教育变味?不论外界如何评价,有一点无可厚非:在红包的刺激敦促下,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有了显著提升。单从结果来看,这一“红包攻略”实是卓有成效。随着飞速发展的网络扩大着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学生的心也日渐浮躁。红包这一略带社会气息的社交工具被这位老师股掌之间转换为催人上进,带有激励意义的教学工具,的确成果喜人。然而,这样显著成效的判断标准是基于使那些原本爱逃课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对于那些原本就用心上进一心钻研的人来说,红包的加入又会给潜心学习的他们带来何种影响?没错,努力上进的优秀生是需要鼓励与奖励作为“从动力”以维系他们为了丰富学识改变命运而努力学习的目标。但是当红包的发放成为一种常态,而短期物质利益比长期内涵的熏陶与升华更具说服力、更有激励作用,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抵御物质奖励对精神满足的不断刺激,从而使物质满足成为第一需求?在今后的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之中又有几人能够扛住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探索的枯燥,不因物质追求而抛下可能使人类受益无穷的重大研究?古时一位老人不堪院外孩童玩乐的烦扰,给孩子们钱财令其玩耍。数日之后给钱渐少,孩童遂不愿玩乐。由此观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学生们将来或在研究领域难有成就。再者,如此案例的成功势必会引起一众人的跟风效仿。一旦形成一种惯例,该方案将不再成为驱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红包里的钱数反而会成为同学们不愿努力的借口。所谓“三分钟热度”便是如此。一旦新鲜感消失殆尽,红包只是成了套在老师脖子上的尴尬枷锁。一旦钱数减少甚至放弃分发,教学状况马上便会恢复如初甚至雪上加霜。而如果坚持发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不会再有提高,反而会随时间增长激情照样衰退,最终对此麻木。就算教师尝试通过提高红包钱数重燃学生们的斗志,效果也相当有限,而且还会增加自己的负担,违背美好的初衷。甚至随着学校流行起这种“红包教学”,学生与学生之间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红包内的钱数进行攀比。一旦自己得到的钱比他人少,便会产生“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等值的报酬”的消极情绪,使积极性大受打击,甚至出现“要求老师加钱、以自身成绩为要挟”的现象。如此未来,怎能不令人担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背后潜在的长远利益,避免短期的物质报酬成为学生们的首要目标,方能使学生真正兴趣上学习,兴趣上课堂。只有老师真正办出学生喜爱的风格,而不是通过红包将老师和学生貌合神离地捆绑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益的。当然,不时的精神激励帮助学生坚定目标也不可或缺。(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范文】还生命以真实自拍,在这个智能手机横行的年代,几乎是大多数青少年的生活常态,借助各种自拍软件的神效,瞬间即可华丽变身,真可谓是貌若潘安、颜胜貂蝉,但是,请问:那还是真实的你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如略施粉黛,对自身形象进行适当美化,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若然满脸都是胭脂厚粉,如此的“美”则不免让人作呕。而当下的各种自拍美颜工具,则已经发展到不需要任何的化妆技巧,也能自拍出一张“美美哒”的照片的地步。科技的发展可谓是把人类的爱美之心发挥到极致。俗话说,有图有真相,图倒是有了,但“真相”却是深深地隐藏在照片的背后。“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余秋雨在《废墟》一文中如此感叹。是的,成长就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过程,生命就应该是一个不需要伪装的真实自我。我就是我,无需过度美化伪装。当所有人的人都是清一色的仰望45度自拍,借助美化软件,青春痘磨平了,皮肤增白了,脸变瘦了,再加上美瞳效果,每一个你我他看起来都是俊男靓女,青蛙变王子、灰姑娘变身公主的童话变成了现实,但那还是真实的你我他吗?我们除了看着自拍大头照顾影自怜还剩下什么?除了满足了那短暂的虚荣心还能得到什么?其实,即使照片中的你不免留着几个青春痘,还有那素面朝天的肤色、有点婴儿肥的脸庞、懵懂青涩的微笑,但是,这就是正在成长中的真实自我。你有着属于自我的青春标志,有着弥足珍贵的曾经年少,为何非要去追求那清一色的剪头手、瘦脸蛋呢?悦纳真实的自我,因为,你就是你,而不是标准化的自拍产品。因此,拒绝那些过度的自拍美化,让生命呈现一种自然而舒适的真实状态,这应该是这个日益智能化的时代里我们应有的一种生活态度。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如此写道:“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确实,在这张图谱里,有着我们的生命基因,有着我们的成长印记,而且我们还需要借助这张图谱来认识彼此。但是,过度滥用的美颜自拍却消磨掉了这份难得的真实。这是一个真实渐行渐远的时代,假恶丑的泛滥,不断压挤着真善美的生存空间,若然看着一张张“美美哒”的照片,我们心中依然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试问:我们究竟还能信谁?须知,唯有真,才有善与美的可能。美不是错,对美的追求更不是错,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让生命多一点真实。一个只能活在自拍美照中的人,注定不能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还生命以真实,让生命自由舒展,真实地活着,这更是一种大美!实现深刻的几种思考工具赵艳东对于写文章,学生常常苦恼:“我的文章总是得分不高,我的思考总是不够深入,我的见解总是没有新意,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常常也是没有办法的。写作的结构容易指导,写作的素材可以用名人的事迹或警句来补充,写作的语言也可以运用一些片段练习来提高,但这看法、见解怎么教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获得了一点经验,这里做些梳理和总结。一深度是比较出来的付胜云老师在《试论议论文的“思想深刻”与写作教学》一文中为我们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深刻”的标准问题。的确,如果不与一个标准进行比较,那么,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写作,其思想都不一定会深刻。这个发现很重要,它让我们不用那么苦恼了,因为所谓的深刻,其实就是比较的结果。付胜云老师总结了深刻的四种类型:第一,以本质为深。例如人类之所以使用石器,就是根据需要认识到了石器的本质属性。第二,以层次为深。例如从常识思想到科学思想再到哲学思想;再如从直觉思想到实证思想再到思辨思想。第三,以反为深。例如从反面来论证或者思考。第四,以新为深。例如采用新视角、新取向、新路径等。付老师还告诉我们实现以上任一类型的深刻,都可造就文章的“深刻”,并指引我们如何去寻找新的工具。“深刻是目的,方法则是手段。”那么,有哪些具体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深刻呢?有哪些工具既比较新鲜又容易掌握呢?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同理,实现深刻的路径也可以有多种。二思考的工具比思考的結果更实用不同的作者,理论素养、修养、立场、角度等都不会相同,其文章往往各有各的深刻。基于此,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思考的工具。(一)以本质为深的“泊松分布概率”北京师范大学刘里远博士在《有一种高论叫“大多数是好的”,怎么破?》一文中,告诉我们怎样去一招破解无数的“大多数”。这一工具,相当实用。如果学会,将能破解生活中的无数难题。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属于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是正常事物的分布范围。而社会和自然界中事物发生的个体数,则属于数学中的离散分布或泊松分布,一般用于异常个例的发生数目或分布范围。在计算和评价发生坏人、坏事的概率时,应该用离散概率或泊松分布概率,应当以每千人、万人甚至十万人、百万人中发生的数目,作为概率值。如果坏人由过去的平均值万分之三上升到万分之五,就是警惕信号;如果上升到万分之七,就是危险信号。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坏人,尽管百分之九十都是好的,但一百个人中就有十个坏人,那该多严重啊。刘里远博士用专业的知识,拨云见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异常个例的发生数目或分布范围),让我们立刻透彻地认识了社会中的这类现象,让我们也实现了一次深入本质的深刻。通过学习这个思考工具,学生不仅能看透“大多数是好的”这种掩盖严重现实问题的永远正确的废话,还能培养数学兴趣和逻辑能力。(二)以层次为深的“需求层次论”这里采用的不是纯理论的心理学著作,而是借用毕淑敏在《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一文中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温饱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以及她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段名言的讨论(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毕淑敏以此来帮助读者分析和认识——“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引导读者去自我认识、自我定位,乃至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里用了明显高于我们一般读者的心理学理论,从更高也更新的层次,让我们跟随文章去实现深刻的认识,以及采取明智的选择。我用这篇文章,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二是帮助学生明确更高的目标,三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思考的工具——从心理学层次来认识现实、分析难题、解决困惑。于是,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便又多了一个思考与论证的工具。(三)以反为深的“第三份名单”2017年6月28日“搜狐教育”发表江寒园的一篇文章《对最近疯传两份状元名单的思考》。文章对网络疯传的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都是状元,最后却籍籍无名;第二份名单,不但都没考中,最后还流传千古)及名单对读者的误导(逃避现实的“考试无用论”)做了分析论证。江寒园老师对这个思维陷阱做了解构,其中的关键要件是“第三份名单”: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2.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3.文天祥是状元;4.王维是状元;5.柳公权是状元;6.郭子仪是状元;7.贺知章是状元;8.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状元;9.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10.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然后设问:制作两份状元名单并误导读者的人怎么不举这些例子?这第三份名单,像“黑天鹅”一样,用一串相反的例证对前面两份名单进行了有力的反证与反驳,从而捣毁了网上疯传的“两份名单”形成的思维陷阱,让读者如梦初醒,立刻开始理性地思考事物的另一面,从而引导了辩证思考。它还教给读者方法,让他们从“幸存者偏差”“故意含混的因果逻辑”“单维度的价值判断”等角度去破除误解,从而引导了正确的认识与判断。这个思考工具,主要是让我们关注事物的另一面,注意事物中的“黑天鹅”。(四)以新为深的“剧场效应”郭山老师的《从坐着看戏到站着看戏——兼谈教育现状》让我们接触到一个思考的工具:剧场效应。文中举出一个故事: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接着做了分析: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得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戏。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某处的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者。表面上,要怪那个破坏秩序、先站起来的观众,是他,首先破坏了秩序。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剧场的管理员,毕竟,他是秩序维护者。郭山老师的这篇文章,让一个大家见怪不怪又深受其害的现象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后面的举例论证、分析原因、设计对策之类的并不新鲜,但“剧场效应”这个小工具,却让问题一下子变得清晰透明,也因此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和思考。这一工具,使用范围很广。如果使用得当,将给自己的文章增添一个解剖工具,让许多社会现象变得清澈见底。比如中国当前阶段的各种乱象,购物不排队、恶意赖债、毒牛奶、地沟油、药品回扣等。这些乱象用“剧场效应”来解剖,都能很快发现是因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才使得乱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五)以新为深的“狄德罗的睡袍”2018年《读者》杂志上发表了刘峻歧的文章《如何拒绝“狄德罗的睡袍”》,大意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过一个“狄德罗效应”的理论,援引的是200余年前法国启蒙哲学宗师丹尼斯·狄德罗的一件轶事。话说狄德罗某日收到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穿着新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总觉得家里的家具风格老旧,地毯的针脚粗鄙,配不上身上雍容华贵的睡袍。于是,狄德罗一通买买买,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这时候他心里却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来反思。“狄德罗的睡袍”,这个短句涵盖了我们生活中无数类似的经历。检视一下,我们房间里有多少欲望之后的新欲望,比如小孩子的玩具一个接一个、女士逛街买的衣服、男士的游戏机等。最好的抵御办法就是不接受那件“睡袍”,而是理性地衡量目前的欲望和将来的状况。“狄德罗的睡袍”这个表达较为新鲜,当我们讨论现实世界中衣食住行等物质欲望与追名逐利等入世欲望时,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分析与论证。因此,它也是一个有效的深度思考的工具。三结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课标组负责人王宁老师曾以表格的形式加以论述,语文核心素养分四大块: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内涵,又列举了四块内容: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用什么内容、什么载体来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呢?用什么活動来培养“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呢?这些都不是凌空蹈虚、纸上谈兵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载体,需要鲜活的现实生活、实在的语文活动、具体可感的阅读、激发情感与思考的讨论。这些课堂上的阅读、思辨、讨论,都是具体的、实在的语文活动,都在切切实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议论文写作提升课堂:语言语言凝练简洁,富含思想内涵,是学生思维成熟的标杆之一。考生应该也必须对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概括、抽象、提炼、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理性与感性并重,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一、语言的提升首先要具备五个前提1.多培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自身的道德修为。王国维说过:“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沈德潜也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2.多阅读。用别人的思想点燃自己的火把。思维的交锋、碰撞、融会能让人对生活具有敏锐眼光。3.多感悟。对人生世相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对生活多反思,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说,思维的刀要经常磨,不然就会生锈。4.不写“一头话”。“一头话”是指只注意事物的一面而不注意事物的另一面,片面议论。要注意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5.不写“到头话”。就是不要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样是以苦难为题,我们不能说“只有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强调苦难是唯一标准,而忽视其他因素。这样的语言就显得静止、孤立,且太偏狭。二、语言提升要达到三种境界1.“有认知”。即要能对一个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感悟和认识,迅速得出思维结果。这是基础。2.“辩证性”。在“有认知”的前提下,要保证思维结果不偏激、不片面,做到客观正确,防止绝对化。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不适当地强调某一方面,抑制另一方面,常常会陷入错误的泥潭。3.“新颖性”。揭示宇宙间的大真理、大规律,并不是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但只要比同龄人看得“深”一些、“宽”一些,也就是做到所谓的“新颖”了。怎样才能到达“新颖”的最高境界呢?那就应该力求做到放眼未来,要善于把事物放在大背景下去看、去想,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命、人生、社会;要善于思辦,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用个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要善于冷静反思,打破常规格式,用个性的思考、别具一格的慧眼去感悟世界。三、语言提升的五个方向1.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如:(1)困了,累了,但羞于倒下,这就是人。(2)蜡烛点燃了,就注定要熄灭。(3)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暗。(4)真正的彻悟是在恋生的同时不畏死。(5)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6)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程度。以上句子就是抓住事物特有的属性得出的理性判断,它们切中事物的根本,一针见血地指出事物的本质。练习:照着这些句子写三句话。孤独是深刻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无聊是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茫茫宇宙,我们偶然到来,又必然离去,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爱,想要有人疼。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心灵深处愈是孤独,愈是墙裂渴望爱。2.挖掘事物来源。如:(1)友情的错位,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2)时尚始于独特,终于粗俗,而二者皆为时尚之大忌。(3)人生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幸运产生于某种执着的追求,人们在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工作与幸福。(4)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涓不息。以上句子是追溯事物产生、发展的根源,分析导致影响它们的原因和动机而得出的理性评判。练习:照着这些句子写句话。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必能助我成长启发我并永远使我充满生活乐趣的理想是真、善、美。我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3.阐明事物功能。如:(1)石头背在背上是负担,垫在脚下是台阶。(2)幽默带来悟力和宽容,冷嘲则带来深刻而不友善的理解。(3)时尚使我们陷入许多愚行,其中最严重的是使我们成为它的奴隶。(4)多读精粹的作品,可以增加才气和灵性,也可以增加骨气和人格,对人的主体世界的滋润是多层次的。以上句子是从事物的好作用或危害的角度来思考的,指出了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效用,从而得出对事物的认识。练习:照着这些句子写三句话。勇士们冲在最前,只不过是希望可以少一群人伤心,你可以不在乎,但请不要诋毁他们的努力和这男子汉一样的精神。你以为你是谁?上帝他不会为了你放弃全世界。不要总想着别人来迎合你,多顺从顺从这个世界。一切会变得更美好。就像我对你的爱,你是娇艳的花朵,将你新鲜与活力绽放在大地,即便我们天各一方,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职责,4.指点事物关键。如:(1)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2)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记住一句话,而是如何使之成为我们的生存状态。(3)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以上句子深入剖析事物的实质,指出与之有关的核心因素和要到达它的首要条件、关键要害等。练习:照着这些句子写三句话。天堂也能变成地狱,地狱或许就是天堂,一切只在乎你怎么想。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成功心态。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5.导引事物途径。如:(1)对痛苦的担当,就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要以赤子之心坦然相对。(2)人生只要具备松弛下来的技巧,他自然不会认为活着就是受难。(3)如果实在消受不了名誉的重压,那还不如悄然从山峦爬下,安顿于人间万象的浓荫里。(4)人生是污浊的河流,要容纳这河流而不失其清洁,人必须成为大海。以上句子从事物到达的途径渠道、方法方式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得出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练习:照着这些句子写三句话。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地被水溶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尽情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四、语言提升的几种句式1.用好肯否句式:表达否肯的句式有“不是…而是”不该……该……不可以……可以……不能……能……不要……要……不愿……宁愿……不在于……而在于并非……而是……例:幸福来自于有目标的生活,而不是来自他人或物质。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智者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幸福来自于有目标的生活,而不是来自他人或物质。2.用好让步句式:让步论证常用的词汇:诚然、显然、毫无疑问、显而易见、但是、然而、我不反对……、我承认……具有合理性等。例:诚然,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了“现代化”的轨迹。但是,全新生活面貌并不意味着将传统文化、那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全然抛弃。用一些衔接词体现逻辑关系a.原因分析法:(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源(本质)上看……(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b.假设分析法:如果……致使……反而会沦为世人的笑柄c.比较分析法:(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相反……(3)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d.背景分析(联系现实)法:(1)无独有偶,……(2)网上热议的话题……(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练习:阅读下面材料,用上面提到的句式写几句话,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例句:*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本钱时,才能够更加有底气,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一个国家,同样没有被天定的命运。“是故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国家的强弱并不会在一时被决定,忧劳勤勉与逸豫贪安能够为国带来全然不同的情状。*挣扎与奔跑从不是徒劳无功,增益其所不能的艰辛或许少有人感同身受,但不变的真理是:弱者自强赴山海。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优秀的作文,内容应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的正文应一线相生,没有缺痕。读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元人乔梦符认为,好的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清人李渔说:“终编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媚”语即意蕴深刻富有文采的语言。“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精彩的结尾,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凸显文章的结构。因为,精彩的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之就像欣赏一段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缭绕回荡。【常见问题】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却过多阐释,把无需交待的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显得啰嗦。【写作原则】1.结尾卒章显其志“卒章显其志。”结尾要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又明确的认识。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卒章显志,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叶圣陶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写丰收之年“谷贱伤农”的故事,结尾:“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淡淡一笔,深刻揭示了悲剧发生的典型性与普遍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2.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结尾的呼应标题不但能强化主题,而且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二是照应开头。首尾照应,能达到收束全篇、突出主题的效果,给读者以浑然天成的美感。例如:汪澳《追随,超越》开头:栖息于枝头的毛毛虫“作茧自缚”,是对蝴蝶的追随;泥土中不断聚集灰尘颗粒的石子,是对泰山的追随;奔驰在山涧不断汲取甘露的清流,是对大海的追随。正是这追随的力量与广大的追随者,构成了这蓬勃向上的精彩世界。结尾:追随者和领先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世界发展的篇章。毛毛虫最终成为蝴蝶,石子最终会集成巨岩,清流也最终会成为大海。正是有了追随才会有不断前行的动力,他们身上拼搏向上的精神值得你我学习。3.结尾要令人回味“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雅有余味。”老舍《养花》结尾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两句话既是作家发自内心的感受,又颇含生活哲理,发人深思。马铁丁的《启发》议论的是能胜不能败和败而不乱、变败为胜的两种球员,结尾两段各一句话:“胜败决定于球技的高低,也决定于意志力量的强弱。”“这个重要的启示,又岂止于赛球!”含而不露,让读者展开联想,回味再三。4.引经据典、言简意赅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湖南卷优秀作文《远近焦距》的结尾: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的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的生活。作者引用蒋捷《一剪梅》中的词句,意蕴悠长,令人回味不已。【技法点拨】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示例:开头:有人说,诗人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结尾:寓主观于客观,纳无限于有限。一花一木,一枝一叶,在他们心中宛然就是一个世界。这或许就是诗人感情丰富的所在吧?点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严谨。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解析】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憾。技巧三:巧妙发问,引入深思示例:“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解析】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领先者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夫子,当领先者正是我向往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彭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解析】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结尾精彩片段示例】1.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2.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3.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4.丰富的是语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又把自己降到万物的地位上,去体察物情,诗人的内心敏感而细致。湘语定是诗人站在万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诗。人皆仰视的荆韵,和众生同具的湘语,奇异地结合而光辉耀眼。5.“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生逢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客们更需有一种敢入深山的闯劲,一种勇履绝处的干劲,从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去激励和感召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才能催生一个革故鼎新的“创造”中国!6.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7.既然已经让梦想高悬前方,哪怕没有翅膀与千里腿,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寻觅,足够的毅力去坚持,曲径延展,梦想其实并不遥远。豹尾(1)首尾一致,前后呼应2011年北京卷,材料作文“中国队包揽世乒赛冠军”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天下无敌的落寞我依然为中国队加油叫好,如果有可能,我可能是观众席上拉着五星红旗,呐喊于金发碧眼的那个东方面孔,我也会为整届比赛只奏起许多遍《义勇军进行曲》而热泪盈眶。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卷走所有金牌的乡亲们高歌而去,我会莫名感到落寞,转身向无人的角落叹息一声,淹没在欢乐的人群中。也许我是想起了武侠小说的那个背影:英雄在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后,走向大漠深处那轮正在缓缓沉没的血色夕阳,背影被燃烧的红色撕出破碎的边缘,天下第一,实至名归。我只是觉得他正默默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沉默无言。也许我是想起了在市体工大队见过的孩子们训练的场景:十七八个年纪不过六七岁的孩子”一‛字排开在地上,做着双腿的拉伸,小而灵巧的眼睛紧紧地闭着,豆大的汗珠自额头如雨而下。他们告诉我,那种痛像要被撕裂开。说着,他跳着跑开回到同伴们的游戏里,短短十分钟的自由休息每秒都很宝贵。我抬眼看到西墙张贴的那几幅大大的运动员照片,他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冠军,照片中人人胸前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牌。这块训练场流下过几千个孩子的汗水、泪水,相比之下,微笑俯瞰全场的几张照片显得孤单寥落。再后来,每次我走过训练场的大门,都低头快步走过,我感觉墙上那几双目光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脊梁,咒骂我那个离经叛道的古怪悲悯。只那一次,我看到训练的场景,与一个孩子短短对话。只一次,便已印象深刻。我猜测,走到世界级的领奖台,这一路要过多少关?市队、省队、国家队……那么,有多少半路折翼的孩子?他们又去了哪儿?也许我是想起了父亲的那个老朋友: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世界冠军,在不过五十出头的年纪满身伤病,手腕因长期握拍而患风湿,连凉水也碰不得。我脑海中他的形象定格在藤椅里,那已是摆摆手,目送我们走的半老人。我们举全国之力,晋级,夺冠,包揽冠军!谁为那些站在顶峰的冠军们送一件御寒的风衣?山顶风大,冷。盖世英雄自断经脉,只为让自己的武艺成为绝学,让这种无可匹敌的完胜成为绝唱。与其如此,我倒愿意让他过渔樵的生活,没事用一阳指砍个柴,九阳真经生个火,惹急了,用狮子吼和老婆吵个架。2012年北京卷,材料作文“铁路巡道工”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平凡,伟大从小父母老师总是在教育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记得小学时代,老师曾经问我们每一个同学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当时最流行的是教师和科学家,所以当老师问到我的时候,我也说是科学家,但内心深处只是想开个小卖部,当时年岁太小,只是认为开小卖部可以天天吃零食而已。但我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被老师批评。当时有一个同学倒是很直接,说自己的理想是开饭馆。这个想法和我的差不多,结果,被老师一顿痛斥,听说还被请家长来着。英雄固然伟大,可还是凡人更多。人总是要长大的,随着时光流逝,当初儿童的我们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代新人。90后就是对我们的统称。说我们眼高手低,缺乏耐心,缺乏崇高感、使命感。对,这也许是每一代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通病。现在街上拄拐的老大爷七十年前也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总要违背真实的想法而习惯于唱高调?只能说教育还是有问题。说什么从小要胸怀大志,以后高考一定要考清华北大。可现实并不是这样,清华北大名额有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教师和科学家。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人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老计何许人?最多不过一个安全巡查员。他平凡吗?太平凡了,就和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环卫工人一样。他伟大吗?伟大,平凡而伟大!他平凡是因为他职业平凡,他伟大是因为他爱岗敬业!没有必要必须是教师、科学家,英雄、伟人。作为一个平凡人,挺好。参加工作,各行各业,只要爱岗敬业,我们都是英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不久之前我偶然遇到当初说要开饭馆的那个同学。他告诉我,他当初的梦想实现了,他自己开了个中型饭店,就在当年学校的对面,还请我们当年的老师剪彩来着。平凡没什么不好,只要爱岗敬业,平凡也伟大。(2)紧扣标题,发挥主旨全国I卷,材料作文“乌鸦与老鹰”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