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均值不等式》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大屏幕:经典回顾:必修1P54已知函数(1)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2)求函数在(0,+∞)上的最小值.师:在我们上高一的时候,曾用定义法证明过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并且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在(0,+∞)上的最小值,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求出这个最值,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课前自测”的2个证明。二、温故知新:课前自测:(1)证明:,并说明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2)已知,求证:.并说明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两名学生板演)师:请大家对比2个不等式的结构形式及证明过程,想想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生:将第一个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就与第(2)个不等式的形式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是的取值范围不同,(1),(2)。师:有需要补充的吗?生:取等条件是一样的,都是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师:两位同学说的很好!这2个不等式都很重要,在后续学习中,我们慢慢体会它们在证明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我们把第(2)个结论,称为均值定理。师:(板书:1.均值定理: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大屏幕同步显示,均值定理: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师:对任意两个正实数,数叫做的算术平均值;数叫做的几何平均值.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一下均值定理吗?生齐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它的几何平均值。师:也就是说均值不等式刻画了两个均值之间的不等关系(用彩笔将均值不等式重点标记)。同学们想一想,判断这两个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函数的最小值为2。生:(1)不对,应该是正实数。若是负数,不等式不成立,中一个为负一个为正,则无意义。师:非常全面,谁来说说第(2)题呢?生:不正确。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时,取不到最小值2。师:非常好!通过这两个判断题,你们认为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取等条件。师:(在板书中标记关键点)在具体应用公式时,除了正用,逆用,还应做到变形用,常用到下面两种变形。板书:2.变形:(1)这是我们对均值不等式做了怎样的变形?生: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师:你认为的范围如何?生:。(师在(1)标记)师:(2),你觉得的范围又如何?略沉默一会,有学生喊:可以是任意实数。师:说说理由。生:如果都是正数,肯定正确;都是负的,跟刚才(都是正数)一样;如果一正一负,不等式成立。有学生吆喝:用作差法证明,化简化简跟黑板上的证明题(1)是一样的。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将(2)成立的条件推广到任意实数,(标记)。请同学们观察均值不等式及其2个变形式,你认为均值不等式研究了哪些量之间的关系?生:均值不等式研究了两个正数的和与积之间的关系。三、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师:了解均值不等式的代数证法,如何从几何角度研究均值定理呢?这个图形我们很难想到,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打开,翻到69页,自学69-70页,了解均值定理的几何解释。作线段,使以为直径作半圆,过点作于,交半圆于点,连接(1)求出和的长.(2)当点在线段(端点除外)上运动时,试探讨与的大小关系.师:如果大家思考得比较成熟了,可以在共同体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认识。学生以共同体为单位交流。师:谁能说说你是如何借助几何图形,解释均值定理的?给出几何画板,给出动态演示。生:在中,是斜边,是直角边,斜边大于直角边,所以.师:有其他看法吗?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当且仅当与重合时,,即。师:在圆中,是圆的半径,是圆的半弦。如何用这两个几何量描述均值定理呢?生齐声:半径大于或等于半弦。师:均值定理的几何解释就是,半径不小于半弦。四、定理剖析:师:我们从代数、几何角度证明了均值不等式,明确了它就是研究了2个正数的和与积的关系。怎么用均值不等式呢?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生: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师:你想想你说的对吗?生:需要满足生: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生:,当且仅当……师:大家快帮忙一起算算看,什么时候等号成立。生:当时,等号成立。师:这个例子真是很好!本身就是正的。如果继续下去,我们能举出无数个例子。不管怎么举例,你都只会选择研究几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生:两个正的量之间的和与积之间的关系。师:看来均值不等式就是把两个正数或正的代数式填到○和□(),当然要特别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结构形式,就要想一想,能不能用均值定理这种特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题.五、精讲点拨:例:已知求证:并推导出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找一名学生板演)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其他同学请看黑板。生:因为所以和都是正数,符合均值定理适用的条件,代进去就证出来了。并且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老师在黑板上标记:正数,取等条件,积为常数)师:说的好,正因为与的积为定值1,帮我们实现了右侧是一个常数的目标。趁热打铁,请同学们继续做跟踪练习。练习:已知求证:找一名同学板演。(法一)生1:即当且仅当且,即时,等号成立;师:关注学生的板演情况,也关注其他的同学的不同做法,并鼓励其展示在黑板上。(法二)生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师:谁能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做题情况?生:步骤规范,结果都正确。但第二种方法好像步骤更简单一些。师:那你的证明方法是其中之一吗?生:嘿嘿,我也是第一种方法。师:请问生1,你最开始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删掉了?生1羞涩的说:我看到两个正数的积,就想用均值不等式的变形,转化成两个正数的和来解决,结果不会做了!另外不等号的方向也不对!我就展开了,然后就这么做出来了!师:你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分组?生1:因为它们的乘积是定值。师:非常好!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师:请问生2,你怎么想到这样做的?生2:刚才咱们举例子的时候,说过再有和,和互为倒数,积为1,所以我就直接用均值不等式了。师:太棒了!回头我们再看看例题及跟踪练习,每一次使用均值定理,两个正数都有这样互为倒数的关系。如果令则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你能说出函数在(0,+∞)上的最小值是多少吗?生:最小值为2,在处取得。师:你会求在(0,+∞)上的最小值吗?生:最小值为4,在处取得。师:你怎么求在(0,+∞)的最小值吗?生:用均值定理,,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师:我们把求两个正数的和的最小值问题,转化为积有定值来解决,以后再求这类形如的函数在(0,+∞)的最值,我们又多了一种方法——利用均值定理求函数最值。六、梳理知识,总结提升:梳理一下本节课内容,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生:这节课我们学习均值定理,从代数、几何两方面进行了证明,知道了它成立的条件是还知道研究取等条件的必要。学习了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变形及各自成立的范围。生:我会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求形如在(0,+∞)的最值。师:本来我们是利用均值定理来证明不等式,居然也会求函数的最值了?具备什么特点的函数可以这样求最值呢?生: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师:在变式(1)下标记“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指着变式(2)那你觉得如何借助来帮我们研究积的最大值呢?生:当和为定值时,积有最大值。师:好!下节课我们讲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均值定理求函数的最值。下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拥有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质为知识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文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知识的探究的主动性、归纳总结的能力。效果分析:通过两个辨析题:(1)(2)函数的最小值为2。以及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怎样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取等号的条件,以及均值不等式就是研究两个正的量之间的和与积之间的关系,就是把两个正数或正的代数式填到○和□()。在设计例题及跟踪练习时,通过两名学生不同的做法,在大家的比较过程中,也能归纳总结出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最后通过换元使学生认识到,例题及跟踪练习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可以回扣我们课前的问题,解决特殊的函数最值。个人觉得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按照问题提出——证明——几何解释——应用(不等式的证明,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呈现。在均值定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辨析和应用中,注意到三点:(1)均值定理成立的条件。(2)均值定理是带有等号的不等式,因此对“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这句话的含义要弄清楚。理解相等、不等的界,即等号成立的条件。(3)最值条件: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注重均值定理的探究过程,均值定理的理解,适当关注均值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对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的控制,不必深究,因为这类问题以后还可以由求导解决。但是目前,解决形如这类函数的最值,均值定理不失为一种特殊的、简便的方法。教材分析:均值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按照问题提出——证明——几何解释——应用(不等式的证明,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呈现。鼓励学生探究并了解均值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利用均值定理加以解决。在均值定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辨析和应用中,注意到三点:(1)均值定理成立的条件。(2)均值定理是带有等号的不等式,因此对“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这句话的含义要弄清楚。理解相等、不等的界,即等号成立的条件。(3)最值条件: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好的解决形如这类函数的最值,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有利于学生证明不等式。评测练习:1.已知求证:.2.设则函数的最大值是()A.1B.C.D.3.已知均为正数,且则的最小值是()A.B.C.2D.4课后反思:课堂的节奏把握还应该再合理些,语言应该在精准一些,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交流的空间。通过两个辨析题:(1)(2)函数的最小值为2。以及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怎样应用均值不等式,让学生认识到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取等号的条件,以及均值不等式就是研究两个正的量之间的和与积之间的关系,就是把两个正数或正的代数式填到○和□()。对于学生理解均值不等式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设计例题及跟踪练习时,通过学生不同的做法,体会两个正数的积为常数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并且通过换元使学生感受例题及跟踪练习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可以回扣我们课前的问题,解决特殊的函数最值。让学生带着思考,如何求两个量积的最大值,也为下一节课利用均值定理求函数最值埋下伏笔。课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按照问题提出——证明——几何解释——应用(不等式的证明,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呈现。在均值定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辨析和应用中,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