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教案数学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七篇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如何写?学校的运算力量说白了就是加减乘除的力量。以苏教版为例,一二班级把加、减、乘、除分门别类的学习,以算理及计算方法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规律推理力量。
3、进一步教育同学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同学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关心同学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预备:录像、、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日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兴奋吗?同学们还记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放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学问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感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放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学问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伴侣,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果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公路时,经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许多,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秒”。
板书课题:秒的熟悉。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看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熟悉它吗?请同学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加,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熟悉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伴侣,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悄悄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方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同学发表看法。)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熟悉。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嬉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静静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同学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嬉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同学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嬉戏活动
师:这个嬉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相互关心,调整好节奏。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四)体验探究,发觉1分=60秒。
师:刚才小伴侣们表现得很好,鼓舞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奇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毕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观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认真观看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头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究竟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熟悉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熟悉
假如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同学沟通。那10秒究竟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试验。这里我给大家预备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试验。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假如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同学沟通。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竞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庆贺大家今日收获可真不少,信任小伴侣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仆人。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同学在熟悉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关心同学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同学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同学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同学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讨论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争论喜爱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日的一些时刻。
2、争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头。
3、小组争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同学谈谈收获。
2、引导同学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争论银行营业时间。
2、争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嬉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学问,是同学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同学对本单元学问的把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育同学的计算力量。
3、增加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难点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学校每个班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班级共有多少人?
同学独立思索后与小组内同学争论,然后集体沟通。沟通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由于不需要求出精确 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也许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由于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便利,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由于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70×312×3120×43×6+5
200×4600×821×4320×34×8+7
500×21000×732×2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79×3102×5287×6
53×6212×4319×7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89×728×4507×5
213×6354×4146×9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同学,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4)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同学对时间单位的熟悉,进展同学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预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同学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同学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同学答)那2时呢?
(2)同学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老师小结。
2、让同学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同学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同学认真观看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同学争论回答,试着让同学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同学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同学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同学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头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学问,加深理解,提高把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
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与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学问。七巧板又变成了讨论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肯定要鼓舞同学亲自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育他们的动手力量,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挨次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同学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学问,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6)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看、沟通等活动,经受熟悉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究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悉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熟悉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同学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同学将自己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看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同学在小组争论。
3、全班沟通,使同学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依据同学的生活阅历,可直接鼓舞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熟悉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同学沟通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争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同学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同学观看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舞同学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同学充分的观看、沟通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争论,再全班沟通。先让同学指出事物的运动状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同学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状况。
学校三班级教案数学(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同学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同学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