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_第1页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_第2页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_第3页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_第4页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目录contents01概述02视觉器官03位听觉器官04其他感觉器官目录contents01概述02视觉器官03位听觉器官04其他感觉器官学习目标掌握:眼的折光及感光功能,声波传导途径。熟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了解:平衡觉、嗅觉、味觉器官。知识目标能进行视觉、听觉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能检测视力及色觉。能诊断听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概述一、概念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感觉器官:是由一些结构和功能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他们的附属结构共同组成。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该种形式的刺激。换能作用:感受器将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该能量转换。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感受刺激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

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适应现象: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

降的现象目录contents01概述02视觉器官03位听觉器官04其他感觉器官一、眼的折光功能人眼适宜刺激是380-760nm的电磁波折光成像功能感光换能功能眼的功能视觉视觉器官(眼)视神经视觉中枢一、眼的折光功能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简化眼:眼球前后径为20mm,内容物为均匀折光体,折光率为1.33(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一、眼的折光功能(二)眼的调节1.

晶状体的调节远点: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距离。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调节过程: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兴奋→睫状肌收缩

→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能力增强→物像前移落在

视网膜上→看清物体调节意义:①人眼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晶状体变凸的最大限度;②近点越近,表示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③一般人在40岁以后调节能力显著减退,表现为近点变远(老花眼)一、眼的折光功能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瞳孔调节反射:看近物时瞳孔括约肌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折光系统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

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意义:调节光入眼量、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协助诊断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止复视。3.

双眼球会聚(二)眼的调节2.瞳孔调节一、眼的折光功能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在安静状态下,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现象。种类:远视、近视和散光。(三)眼的折光异常一、眼的折光功能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弱→

近物发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散光: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不呈正球面→曲率半径不同→

眼球在不同方位上的折光力不一致→射入眼内的

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三)眼的折光异常二、眼的感光功能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真正起作用的感光细胞。视网膜:自外向内分为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等四层。视觉形成:

可见光光刺激折光系统折光成像感光系统视神经视中枢视觉感光换能感觉分析N冲动传递感觉形成(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二、眼的感光功能项目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结构特征分布视网膜黄斑部(中央凹为主)视网膜周边部(向外周递减)联系方式视锥:双极:节细胞=1:1:1(呈单线式,分辨力强)视杆:双极:节细胞=多:少:1(呈聚合式,分辨力弱)感光色素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只有视紫红质1种物种差异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功能作用适宜刺激强光弱光光敏感度低(强光→兴奋)高(弱光→兴奋)分辨力强(分辨微细结构)弱(分辨粗大轮廓)专司视觉明视觉+色觉暗视觉+黑白觉视力强弱(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二、眼的感光功能(二)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1.

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光视蛋白+11-顺视黄醛视黄醛还原酶11-顺视黄醇(VitA)全反型视黄醇(VitA)醇脱氢酶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视黄醛异构酶(暗处,需能)异构酶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照强度:暗处分解<合成;亮处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二、眼的感光功能电紧张扩布电-化学-电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终足

双极细胞(去或超极化型)(二)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2.视杆细胞感光换能原理二、眼的感光功能视锥色素: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结构特点: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功能特点:分辨力强,有辨别颜色的能力。(三)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和色觉二、眼的感光功能三原色学说:假设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色素;当这3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由专线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色盲:是指对部分颜色缺乏分辨能力(先天遗传、男性多见)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后天获得、健康营养)(三)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和色觉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概念:是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又叫视敏度。表示:可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视角越小,视力越好。测量:国际标准视力表(一)视力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概念:指单眼固定注视前方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特点:白色视野>黄色视野>蓝色视野>绿色视野

鼻侧视野<颞侧视野,上侧视野<下侧视野(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复视)立体视觉:即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三维特性)(二)视野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暗适应: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任何物体都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视敏度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的现象。明适应:人由暗处进入亮处,开始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体,但约在1分钟,很快恢复了在亮处的视力的现象。形成原因:视紫红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四)暗适应和明适应目录contents01概述04其他感觉器官02视觉器官03位听觉器官一、听阈与听域听阈: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范围: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Hz。正常人在声音频率为1000~3000Hz时听阈最低,听觉最敏感。听域:不同频率听阈和最大可听阈包括的范围。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鼓膜:如实传递声波,它的振动与声波振动同始终,可产生17倍增压效应。听骨链:提高传音效率,有减幅增压效应,使声压增强1.3倍。咽鼓管: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维持鼓膜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潜水、坐飞机、上感)

耳廓:收集声音,判断声源方向和位置

外耳道:声波传导的通路,有传音和增压作用(二)中耳的功能听骨链:长臂短臂=1.31鼓膜锤砧镫骨卵圆窗膜面积之比=171鼓膜锤砧镫骨卵圆窗膜(一)外耳的功能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1.

气传导2.骨气传导(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三、内耳的功能耳蜗:形如蜗牛壳。在耳蜗横断面上,可见一斜行的前庭膜和一横行的基底膜把耳蜗管道分为三个腔,即前庭阶、鼓阶和蜗管。蜗管:基底膜上有螺旋器(也称柯蒂氏器)。螺旋器: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结构组成。毛细胞:是听感受细胞。毛细胞底部与听神经末梢建立突触联系;毛细胞表面有听毛,上方为盖膜,盖膜悬浮于内淋巴中。听毛毛细胞听神经听毛毛细胞听神经(一)耳蜗的结构特点三、内耳的功能听觉的产生: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耳蜗→内、外淋巴→基底膜振动→基底膜与盖膜相对位移→毛细胞微音器电位→蜗神经动作电位→传入听觉中枢→听觉。行波学说:声音传导以行波方式从蜗底向蜗顶传播,同时振幅也逐渐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

高频声波传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蜗底部;低频声波传播远,最大振幅位于蜗顶部。蜗底感受高低音调蜗顶感受低音调行波学说模式图(二)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学说四、前庭器官组成: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感受器:毛细胞,动纤毛和静纤毛适宜刺激:机械力的作用椭圆囊: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头前低后仰)和水平直线变速运动。球囊: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头左右倾斜)和垂直直线变速运动。半规管: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头旋转)和旋转变速运动(一)前庭器官的功能四、前庭器官姿势反射:前庭器官对直线变速运动的反应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或前庭功能过敏,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眼震颤:躯体作旋转运动时产生角加速度引起的眼球不随意地运动。慢动相:旋转方向相反(刺激前庭器官半规管引起)快动相:旋转方向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