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_第1页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_第2页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_第3页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_第4页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

一、回归教材

1.名词解释

⑴(选择性必修1已)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选择性必修1P9)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⑶(选择性必修1P而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

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⑷(选择性必修1P24)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

射叫作条件反射。

⑸(选择性必修1P46)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

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⑹(选择性必修1P9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2.教材黑体字

⑴(选择性必修1P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2)(选择性必修1P1O)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1/14

⑶(选择性必修1P")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⑷(选择性必修IP'、P55)激素调节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5)(选择性必修1P57)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⑹(选择性必修1P94)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

则会抑制生长。

⑺(选择性必修1P100)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3.教材结论性语句

⑴(选择性必修1P»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

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Q」

⑵(选择性必修1PQ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

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⑶(选择性必修1P28)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协助扩散)有关,动作电位

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协助扩散)有关。

⑷(选择性必修1P2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在动物体内的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⑸(选择性必修1P53)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和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

2/14

的分级调节。

⑹(选择性必修1P69)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死

亡或异常的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等三大基本功能。免疫器

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⑺(选择性必修1P72~74)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细

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

稳态的调节。

⑻(选择性必修1P77~79)当免疫机能受损或异常,机体正常的功能会发生紊乱,如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

二、核心知识点

1.内环境及其稳态

⑴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

组织液内环境

胞外,约占1/3)

淋巴液等

⑵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

气体(。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⑶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淋巴液

外界环境二,京液工组织细胞

W受巴」(细胞内液)

⑷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14

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⑸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

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Q,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

上来源于Na+和Q,

③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⑹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⑺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②①肾营小养球不肾良炎I卜血而浆也蛋岳白占减斌少小一血相浆对渗下透降压

I

组织水肿

I

③过敏反应组织液中蛋一组织液渗透

④淋巴循环受阻/白质增多压相对升高

⑤局部组织细胞代谢过度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⑻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⑴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

4/14

_____形成L遗传获得,先天性二>非条件反射

」后天生活中训练形成二>条件反射

I—J一中枢广大脑皮层不参与二>非条件反射

J一L一大脑皮层参与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

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⑶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⑷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人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

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④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肌

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肌肉收缩),则切断的

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一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一静息

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一兴奋产生。

②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简记为“内同外反工

⑵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14

①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变化: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③兴奋的传递方向:突触前神经元一突触后神经元,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

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④效应:神经递质作用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⑶探究神经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切断某一神经,用针刺激不同部位,

用微电流计检测膜电位的变化并观察肌肉的反应。

⑷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两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电流计两一定会发生两次

看电电极外不同方向的偏转

一流计[注意距离相等、不相等)

电7

流两电

计电流计两.不偏转或发生两次

极在

指电极之间♦不同方向的偏转

一条

的还是在连接突触发生两次不同

两条前膜的神经方向的偏转或

一神经纤维上不偏转

纤维

在连接突触

上后膜的神经•{发生一次偏转)

纤维上

⑸大脑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

S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讲话;H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听懂话;W区

——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写字;V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看懂文字.

5.激素调节

⑴几种常考的激素

下厂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型町或垂体细胞

①丘

脑一抗利尿激素靶细胞》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6/14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暨典

甲状腺(性腺)细胞

-生长激素些幽各种细胞

③甲状腺:甲状腺激素靶鲤儿乎全身细胞

邈汕胆胰高血糖素型返主要是肝脏细胞

胰国B细膻胰岛素鳖退肝脏、肌肉及其他细胞

促进生殖器官发

睾丸:雄激素里1蠹是

⑤育及生殖细胞形

卵巢:雌激素靶器豆主要是成,激发并维持

卵巢第二性征等

(2)激素调节的四个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

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6.体温调节

⑴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

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⑵人体产热的主要组织或器官分别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脑等器

官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⑶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细胞代谢强度的作用。

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FFI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上垂体(分泌促上甲状腺(分泌

腺激素释放激素)一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激素)

7.水盐平衡调节

7/14

⑴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2)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其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并由垂体释放,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⑶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

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8.血糖调节

⑴胰岛素: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⑵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与肾上腺

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⑶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9.免疫调节

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⑵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①“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参战「依靠“物质”(抗体)参战——体液免疫

一般热依靠“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细胞免疫

二莉作用「对付胞外抗原一体液免疫

对付胞内抗原——细胞免疫

三,隹雪若两种成分结合形成沉淀或细雌团一体液免度

三囿羯L若引发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一细胞免疫

8/14

②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涉及免疫过程概念模型的题目中,对特异性免疫类型的判断,一般采用倒推的

方法,即先从图中呈“Y”形的抗体出发,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含有

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判断为体液免疫.如看到两个细胞接触后导致一

个细胞裂解死亡,则为细胞免疫。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⑷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错将“正常组织百身免疫病]

免疫—I作为免疫对象「I-----------------

过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q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I过敏反应

功能

异常

⑸二次免疫的特点

①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②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

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10.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

⑴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⑶拜尔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匀。

⑷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这种

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1.生长素的本质、运输及作用

9/14

⑴本质:有机物(口引味乙酸),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生长素(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叫噪丁酸(IBA)等。

⑵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部位

①合成部位: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分布部位: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⑶生长素的运输

①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③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单侧光引起);从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重力

作用引起)。

⑷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甚至杀死植物。

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

②同一植株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③生长素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点的实例:顶端优势、根

的向地性。

④在生长素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同。

⑸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巫一直立生长

看生长素是否

用生长

均匀分布

位丕典”弯曲生长

无生

不生长、不弯曲

10/14

1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⑴赤霉素

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

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⑵细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⑶乙烯

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⑷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篇的叶片等。

②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

种子休眠。

三、易错易混考点

1.水盐平衡调节的3个易误点

⑴渗透压感受器和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⑵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11/14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