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分期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文革两年徘徊设新时期现代化建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

认识新中国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概述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前提新中国成立外交政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巩固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49-1953)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三大外交方针?外交成就?确立社义经济制度外交成就?一法公有制三制一、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有何特点?油画作品《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特点:①代表具有广泛性民主性②颁布《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③《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2、新中国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1).结束三座大山长期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结束屈辱双半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有何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压力——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大典。——《泰晤士报》1949.10.3①国民党残余部队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②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③财政经济上千疮百孔,财政困难;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巩固新生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这样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二、政治建设——人民政权的巩固1.追歼残敌、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继续进行人民解放军战争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抗美援朝(1950-1953年)说说他是谁?杨根思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冰雕连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推荐电影《长津湖》电影《长津湖》抗美援朝精神民族尊严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人类和平正义事业影响:①打出国威和军威,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锻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9月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会场及部分代表合影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二、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三、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土地改革(1950-1952)影响: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①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消灭地主阶级。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增产;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性质: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措施以上三个举措有何意义?(1)“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行政、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实质: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2)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实质?三、经济建设——一化三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1953)意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作用: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1952年底、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变化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经济工商业资本主义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一五计划成就图长春沈阳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材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思考】观察“一五计划成就图”,并阅读材料,想一想“一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③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进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②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③借鉴苏联经验;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发展生产力: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导)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五计划1949.101952底1953建立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政权建设一化三改外交风云中国魅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过渡时期所做的努力有哪些?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世界形势图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背景1)政治--新中国成立,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过渡;与旧外交决裂,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巩固政权、打破封锁

2)

经济落后、三年经济恢发、公有制、工业化建设

3)二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美苏冷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4)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承认新中国。广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巴基斯坦分析建交国家,充分体现哪一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2、认识“一边倒”外交政策

政策理解:“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体现。总方向上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锁的政策。实行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分析影响:有利于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有利于加强和促进中苏的友谊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的恢发和工业化建设。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强调意识形态外交,不够灵活,制约新中国外交开展。我国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

为什么这么说呢?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109100“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朋友。

——周恩来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3、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提示:印度、缅甸不是社会主义国家1)、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开始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国家型外交)2)促进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地位提高。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奠定基础。

3)、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对国际关系影响深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一边倒”政策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利益至上和平、务实外交开放、包容4、1954年,日内瓦会议在什么背景下召开?

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抗美援朝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内经济建设开展,一化三改开始;朝鲜半岛和印支实现停火;二战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5、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4月18日至24日讨论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周总理的烦恼:面对这些对中国的否定,我们该怎么办?“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①共同经历:都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等同异②共同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③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知识图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总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外交策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8国建交取消帝国主义特权(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日内瓦会议(1955)会万隆议

请同学们思考:影响我国外交策略调整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家性质国内外形势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前提新中国成立外交政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巩固人民政权(追、抗)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土改、没收、稳财经)(1949-1953)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三大外交方针(另、打、一)外交成就(18、5、日、亚)确立社义经济制度一法公有制三制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6政协、民区、人大制度及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改造中共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当堂检测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及特邀代表共662名,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和民主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反映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人民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所建立的外交关系,对于驻旧中国的各国外交官,只以普通外侨看待,而不当作外交人员对待”。这体现了()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A3、1949年6月,上海人民政府断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A.稳定物价

B.巩固政权C.建立国营经济D.解决财政困难4、如图反映了我国1952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政权的巩固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现AC5、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6、“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物价风潮,仅十天左右就被平息下去。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不无感慨地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经过这次“物价风潮”()A.物价得到了根本稳定

B.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C.人民币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D.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DD1.(2022·广东·高考真题)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