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考论
自古以来,学习的风格就存在。东汉特别受欢迎。“自光武忠武中期以来,干戈虽然有了微妙的野心,但他们致力于经典。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第2588页)东汉士人们在朝廷表彰儒术、依经取士的制度驱使下,在博学求知的学风感召下,常常负笈远游,仗剑去国,形成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游学几乎成为东汉教育之代名词和士人生活的常态。在汉末,游学因干谒、结党、清议而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对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游学呈现出在“游”不在学的特征。一、《隋书》第24页“日隆,当为人,从事中去,飞发”东汉干谒成风,尤其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政治权力被外戚、宦官把持,士人正常的晋仕通道被阻滞,大量士人无业可就、无官可做。虽有皇帝擢拔皓首穷经的太学生的嘉政,但相对于大量的官学、私学学生来说,杯水车薪不解决问题。既然仕进的正门不通,干谒权贵以走后门就成为必然选择,而游学乃干谒求官之捷径。因为不少名师亦官亦学、一身二任。游学者不仅直接干谒权贵,而且他们还积极结交名士,陈雁先生曾著文认为许多士人参加游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依靠游学与名人相识,利用这一手段得到名望,并取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第74页)随着官场日益黑暗,士人心态日趋浮躁,以游干谒、以游求官的风气也越刮越烈,游学越来越呈现出重在交游不在求学的特征。不少游学者奔走于权贵之门,“汉世公卿多自教授数百人,聚徒常数百人”。(第29页)由于权门势家把持了察举大权即选拔人才大权,他们门庭若市,挤满了干谒之人,范晔在《党锢列传》说,“权门贵仕,请谒繁兴”。(第2042页)在这样的背景下,士人,包括游学的士人,欲求仕进,势必要摧眉折腰、干谒权贵、请托求官,徐幹的《中论·谴交》中就说:“有策名于朝,而称门生于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为之师而无以教训,弟子亦不受业,然其于事也,至乎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托,规图仕进。”(第24页)权贵门下多集聚了来自各地的学子,他们学成后多能任职,如六朝重臣胡广门生众多,自公、卿之下皆有所任,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东汉重名誉,是一个名声飞扬的时代,有了好名声就有了一切。而好名声的生发,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有赖于名士、权贵的赏识。原本藉藉无名、散处各地的士人如何才能得到名士、权贵的赏识呢?途径就是游学,尤其是到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京师游学,进而达到以游干谒、以游求名的目的。而日盛一日的游学风气,也进一步扇炎了这股好名的时代风气,东汉中后期的太学已成为“曳长裾,飞名誉”之所。游学者干谒名士之风盛极一时。东汉名士社会政治地位之高、政治影响之大恐怕是空前绝后,这是东汉特有的社会现象。作为士林领袖的大名士声望日隆、社会政治地位越来越为天下所重,具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的巨大效应。郭林宗“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第2225页)郭林宗雨天偶然把头巾反折一角,士人皆仿效,称为“林宗巾”。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范滂自狱中释放回汝南,路过南阳,南阳士大夫迎接他,达到了车数千辆的盛况。名士陈寔隐居乡里,时人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第2066-2067页)范滂的名望也足以让人敬畏,汝南书佐朱零宁可受太守宗资的鞭笞,也不肯违背范滂的意愿,他说,“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第2205页)名士一言,简直重逾千钧,因此与名士交往能获得极大荣誉和利益。当时士人能得到士林领袖李膺的接见,被称为登龙门,身价百倍。游学者遂汲汲营营地奔走于名士之门以邀誉成名。孔融年十四岁时谒见李膺。李膺与之交谈后,为他的博涉多览而惊奇,许他将来为伟器。后来孔融果然成为高官大名士。宗慈在南阳有很大影响,岑晊慕名拜见,宗慈以岑晊之父为贪官而拒绝会见,但岑晊执意留门下数日,终于被宗慈赏识,带他去太学受业。岑晊遂广交名士,“郭林宗、朱公叔等皆为友,李膺、王畅称其有干国器”。有了这些声誉之后,岑晊才为南阳太守成瑨所重用。(第2212页)何颙本是一年少太学生,但他与京师名士郭林宗、贾彪等亲密交往,迅速提高了他的社会知名度,“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也。少游学洛阳。颙虽后进,而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之相好,显名太学”。(第2217页)党锢中袁绍慕名冒险与他私下结交,党锢之祸后何颙又因盛名被辟司空府,后累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中说,邴原曾“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着亲卢子幹”。(第352页)邴原的游学途径是陈留、颍川、汝南、涿郡,而陈留、颍川、汝南正是东汉京师洛阳的外围。汉末汝、颍地区士人的学术成就,并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但他们的政治才能却分外抢眼。胡宝国《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一文中说:“汉末的汝颍名士虽然在学术上没有出众的表现,但政治上却人材辈出,在士人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第128页)颍川、汝南士人热心政治的心态和举动,使得两地成为后来党锢之祸的重创之地。(第128-137页)而邴原所拜之师,皆是党锢之争中的领袖或当时名士。邴原的籍贯为齐地,乡里有博学鸿儒的郑玄,他却舍近求远,再结合他所游之地和所拜之师来看,他游学的目的显然多在干谒上,而非学问上。二、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一般的游学与结党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在东汉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游学却成为结党的触媒或催化剂。笔者认为,结党是政治意义上的,而非学术意义上的。一般师生之间、同门之间的关系不属于结党,只有当这种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并表达清晰的政治诉求,且对时政产生某种影响时,才能视为结党。虽然游学的游动性,使游学者学无定所,但他们一经在业师处著录,就与业师之间形成了紧固关系,业师的学术被视为弟子学术的渊源,弟子的学术被视为业师学术的延伸。这种学术继承关系颇类似血缘继承的父子关系,经师去世,弟子门生不论处何方、居何职,均有奔丧服丧的义务。如乐恢、楼望、郑玄等去世时,会葬者达数百人数千人。游学者与业师之间逐渐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逵得到明帝赏识,他的弟子也多得实惠,“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第1239页)贾门弟子的荣耀,引起了学子的欣然羡慕。老师的荣耀固然能泽被弟子,老师的罪过同样也要弟子共同承担,老师被禁锢,门生也要被禁锢,《后汉书·灵帝纪》:“闰月,永昌太守曹鸾坐讼党人,弃市。诏党人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锢。”(第338页)随着东汉士人参政意识的日益增强,师生关系进一步政治化,老师的政治主张,也就是弟子的政治见解,师生之间、同门之间形成了盘根错节的、政治结党性质的利益关系。师生之间“在政治上发生君臣的关系,在私人情感上发生父子的关系”,否则“就算忘恩背义,将为士类所不齿”。(第181页)“党人之议”始于桓帝即位之初,“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第2185-2186页)但大规模的政治性结党形成于士人与宦官集团矛盾激化、斗争激烈之时。在东汉中后期,朝政由宦官与外戚把持,他们连带掌管了官员任用权,“做朝官的主要是外戚徒党,做地方官的主要是宦官徒党,留给官僚集团的道路是不宽的。那些鲠直派官僚当然感到不满,企图仕进的士人更是无路可走”。(第185页)不满情绪日增的士人群体开始与皇权渐渐疏离。随着士人与宦官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以清流派官僚(大都是名士出身,如陈蕃、李膺)和名士为领袖,以太学生及州郡官学生、私学学生等游学者为主体,结成了广泛的士人集团,他们以宦官“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为理由,展开同宦官集团的斗争。共同的经明行修的文化素养、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以及扬清激浊的斗争目标,使士人形成了集群意识和共同的价值标准,这些志同道合、政治观点一致的士人官僚结群为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并采取共同政治行为,虽无结党之名而有结党之实。按余英时先生的观点,他们是“同志”,其结党是“抱共同理想之清流士大夫在群体自觉方面之具体体现”。(第256页)三、《汉纪六宣帝纪》秉承儒家积极入世的传统,东汉士人关心社会、热心政治,突出表现为清议的盛行,士人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第2185页)钱穆先生认为魏晋清谈的源头在东汉,“东汉之季,士厌于经生章句之学,四方学者,荟萃京师,渐开游谈之风。”(第142页)该观点是合乎历史逻辑的,但对清谈产生于东汉的哪个时期则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从东汉清议所谈的内容主要是关乎政治而不涉及玄思来看,清议产生于政治动荡的东汉中后期。东汉桓帝以后,由于幼主临朝,宦官专政,士人群体与宦官集团之间有了严重的对立,清议就成了士人群体与宦官集团斗争的有力武器。而清议这股旋风的风暴眼就在人才荟萃、思想激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掌握舆论导向的太学。太学生们还编造“天下之谓”的风谣表达自己的群体好尚和对士林领袖的支持,袁山松《后汉书·李膺传》中说,“桓帝时朝廷日乱,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太学生三万余人,榜天下士,上称‘三君’,次‘八俊’,次‘八及’,次‘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因为七言谣曰:‘不畏强御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天下楷模李元礼,天下好交荀伯条,天下英秀王叔茂,天下冰楞王秀陵,天下忠平魏少英,天下稽古刘伯祖,天下良辅杜周甫,天下英才赵仲经。’”(第673页)太学中的风谣和太学生的高谈阔论,渐成品评时政的清议之风。关于东汉清议,唐长孺先生认为清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臧否人物。(第28页)但笔者认为东汉清议从总体来说,它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政治的,即所谓的处士横议、书生干政,清议的核心是“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锋芒直指专权的外戚、宦官集团。东汉后期的清议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书生夸夸其谈的浮华,但它决不同于魏晋时期空谈才性、脱离现实、逃避政治、散漫无根之清谈,而是一大批崇尚名节、疾恶如仇而又热情洋溢的知识分子表达政见、抨击时弊、激浊扬清、积极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清议带有明显的政治意义、批判色彩和参与意识,因而可视为士群体自觉的标志。后来清议流于清谈,实时势使然,是专政体制和高压政策下士气消沉、士风转弱的表现。而且东汉清议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大,对匡正时风、砥砺节操、规范和约束士人与官员行为、制约宦官外戚等黑暗势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东汉人崇尚名节、慷慨尚气、所谓刚大方直之气、婞直之风,皆与清议有关。后人对东汉风俗之美赞叹有加,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有布衣之士郭泰、范滂、许劭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第2174页)。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中说,“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第1009页)清议对东汉后期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清议因为代表了“公论”和“道义”,因而具有凛然不可犯的巨大威力,并成为官僚士人政治斗争的得力工具。当然,“公论”的背后隐藏着清流士大夫这一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权力诉求。清议的矛头主要指向掌权的外戚、宦官集团。士人认为外戚、宦官的黑暗统治是导致政权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士人这一特殊利益集团受到损害(仕进之路受阻滞),因而拿起清议这一“批判的武器”来反对外戚宦官集团,力图挽救岌岌可危的东汉政权,争取自身政治利益。清议之风劲吹,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第2186页)《后汉书·申屠蟠传》中也提到“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第1752页)清议威力如此之大,且锋芒毕露直指宦官外戚甚至皇权,所谓排讪朝廷、非讦朝政,“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第2195页)。士人与宦官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士人与皇帝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埋下了党锢之祸的种子。一些士人已预见到大祸将至,申屠蟠说:“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主,至为拥篲先驱,至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第1752页)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事件的导火线是名士领袖李膺为河南尹时,督促捕杀了犯杀人罪的张成之子,张成与宦官亲近,“成弟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第2205页)宦官所列李膺的罪状就是与太学生、各地学子结党,诽谤朝廷。正是由于太学清议盛行、游学结党成风在先,给了宦官以借口,才有李膺获罪在其后。第一次党锢之祸并未达到令清流派士人屈服的目的,反而招致了士人对宦官集团更激烈的对抗,士人的声望、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进一步提高,这理所当然地引起宦官集团及站在其背后的皇帝的更大恐惧和仇恨,于是在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发生了打击范围更广、迫害手段更烈的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使大批官僚士人遭到迫害,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党人”才被赦免,延续时间长达18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轮机在工业制冷领域的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船用海水淡化设备工作原理与维护考核试卷
- 纺纱厂生产调度与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橡胶零件的彩色橡胶配方设计考核试卷
- 垃圾处理设施技术研发与应用特许经营协议
- 抖音直播带货合作中消费者权益保障协议
- 地铁施工应急逃生系统设计、施工及后期培训合同
- 商业地产导视系统全权委托管理与广告发布服务协议
- 教育机构股权分割与变更协议
- 海外高端住宅租赁及包售合作协议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塑性加工原理
- 2023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历年考题及部分答案
- 安徽汇宇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5万吨年石脑油芳构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行政处罚法》亮点ppt解读
- LY/T 1970-2011绿化用有机基质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精美课件
- 消防(电动车)火灾安全知识课件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信息化实践与发展
- 核电站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节日主题班会 《感恩母亲节》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