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精编课件系列
根据2019新教材整理,可修改分解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编课件系列根据2019新教1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古人不仅
喜欢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车胤勤学不辍,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欧阳修借阅典籍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的。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2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5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3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一课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4《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5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6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7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ǐ
不
耻下问
yǐ
qǐ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课文扫清障碍我会认chǐ不8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sònɡ
qǐ
耻
诲
谓
诵
岂
hénɡ
kuī
jiē
quē
恒
窥
皆
缺
我会写chǐhuìwèisònɡ9生字归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生字归类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左右结构10识字方法
加一加:耳+止=耻
比+白=皆
谜语识字:
山中卧龙出,犹若金铠飞。
岂
识字方法加一加:耳+止=耻比+白=皆谜11易写错
qǐ
不要封口
巧记:自己背山。
岂
易写错qǐ不要封口巧记:自己背山。岂12kuī
“穴”不要写成“宀”。
窥
窥探
kuī“穴”不要写成“宀”。窥窥探13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余尝谓
井蛙窥天
学富五车识字游戏不耻下问敏而好学默而识之余尝14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给后两部15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读书学习的。16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确的顺序是(
B)。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确的顺序是(B17论语
论语18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互动课堂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用“”画出不理解1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20理解词语
喜好
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理解词语喜好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21句子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句子翻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22理解词语
是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
同“智”,智慧
理解词语是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3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求实
句子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24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理解词语满足倦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zhì25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勤奋
教的态度
句子翻译默而识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26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我们在学习上27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堂演练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学而不厌不耻28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29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字词听写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论语告诉我们,30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诉我们的31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互动课堂自由朗读第二部分:1.用“”画出不理解的3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33理解词语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理解词语说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34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句子翻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35理解词语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既然
专心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理解词语这里(书本)那么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36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句子翻译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37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了
难道
吗
理解词语要紧现在常用的意义是急躁,急促三到之中,心到最38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句子翻译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到39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什么?余尝谓40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三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心到三到41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通过“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42读书三有
读书三有43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自由朗读第三部分:1.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44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朗读指导
古文中,“盖”在句首,后面一般需要断句。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45理解词语
读书人
志向
句首语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气词,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不翻译
见识
恒心
山登绝峰顶我为
理解词语读书人志向句首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46句子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句子翻译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47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志向
总说
见识
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志向48理解词语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下等,劣等
理解词语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下等,劣等49句子翻译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句子翻译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50
东汉的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书至深夜。他害怕自己睡着,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为出人头地而发愤读书。深夜,当他打瞌睡时,就用铁锥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东汉的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书至深51理解词语
就
像
自我满足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全,都
……的人
因为
观,看
理解词语就像自我满足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52句子翻译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
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句子翻译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53河伯观海
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河伯(黄河之神)觉得天下的至美都在他一身,再也没有比他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他乘势东游,要去跟大海一较高低。河伯一路东进,卷着滔滔大浪冲进渤海。啊?这是个什么所在?他竭力向东瞭望,只见海天一片,茫茫无际,不知有几千里那么辽远。自己一路叫嚣着、张狂着,多么不可一世;可是看看大海呢,那么平静安详,却不知比自己深邃宽广多少倍!河伯观海黄河波涛汹涌,浩瀚澎湃,河伯(黄河之神)觉得54黄河大海
黄河大海55井蛙窥天
井蛙窥天56
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联系前面,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57理解词语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现在常用的意义是长东西折成两截
决然,绝对
理解词语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现在常用的意义是长东西折成58你知道吗?
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些词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可能以前常用的意思变得不常用了,而不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常用的意思变得常用了。比如本课中的“急”“断”,再比如:走,我们现在的常用的意思是步行,在过去指的是“跑”。
你知道吗?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岁59句子翻译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句子翻译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60铁杵成针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媪(ǎo):老太太
铁杵(chǔ):铁棒
铁杵成针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61你能说一说自己有恒心办成事情的经历吗?
你能说一说自己有恒心办成事情的经历吗?62理解词语
此三者缺一不可。
代指上文说的几件事
者,用在一、二、三这样的数词前,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
理解词语此三者缺一不可。代指上文说的几件事者,用在一63理解词语
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不可。
理解词语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志向、见识、恒心)缺一64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总结: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么?用原文回答。盖士人65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遵循这三点
不甘为下流
不敢以一得自足
断无不成之事
不遵循这三点
甘为下流
河伯观海,井蛙窥天
有不成之事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遵循这三点不甘为下流66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67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我不能再轻易说我不会,要去思考解决办法!
我知道了要想成功,既要既要有志向,又要有见识,还要有毅力!
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以后学习遇到困难,我不能再68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度?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心到最眼到
重要
口到
志向
缺一不见识
恒心
可
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有”各点明了读书需要哪几种态69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背诵这三篇文章,要先掌握每篇文章的内容,然后提取或归纳关键词,最后依照关键词有条理地背诵。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背诵这三篇文章,要先掌握每篇70结构梳理
论语
古人谈读书
读书三要
谦虚
求实
勤奋
心到
眼到
口到
读书有三到
志向
见识
恒心
学要习有态良度好的
结构梳理论语古人谈读书读书三要谦虚求实勤奋心到71主题概括
这三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
学习态度
,只有态度端正,才能学有所成。
主题概括这三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在72拓展延伸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拓展延伸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2.73课堂练习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课堂练习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地74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75三、讲讲名人读书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三、讲讲名人读书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在少76◆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方法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龙泉市公开选调公务员及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湖南长沙市财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吉瑞招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度郑州警察学院招聘人才(第二批)15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北京海淀第十九中学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人才12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营商环境观察员招募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4月贵州遵义市习水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届春季中国广核集团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华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副校长在任职宣布会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 2025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运行态势
- 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背诵提纲
- 2025张掖市民乐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2025年中国玻璃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矿山尾矿购销合同协议
-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
- 银行解冻申请书
- 铺面装修购销合同模板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 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